不用等到2262年,香港人就可以過兩個除夕
慶祝新年的喜悅氛圍,其實與這一天是哪一天、這一天叫什麽無關。
2023年12月31日,大公文匯各媒體平台都收到了讀者的「指正」:
「12月31日不是除夕」「請小編查一下資料,核實一下哦」……
小編聽勸,這就把查到的資料跟大家分享!
先把結論拋出來:12月31日能叫除夕嗎?
答案是:可以!不僅香港人把12月31日稱為除夕,在中文語境中提到其他西方國家慶祝這一天的時候,也可以稱之為除夕(New year's Eve)。
其實這是一個翻譯問題。
《人民日報》也會用「除夕」一詞形容美國人過12月31日。
因此,香港人把兩個新年的前一天,都稱為「除夕」,每年過兩個「除夕」,這是沒有問題的。
相信上周大家都看過這個好消息。
如果你在香港的話,根本不用等到2262年,年年都可以過兩個除夕!
在這兩個除夕中,香港習慣把公曆的12月31日稱為「大除夕」,把農曆的臘月三十(或臘月二十九)稱為除夕。這兩種說法的區分並不嚴格,有時也會把農曆除夕稱為「大除夕」,把公曆除夕稱為「除夕」,或者兩個都叫「除夕」或「大除夕」。
不過「大除夕」這說法好像會讓內地群眾誤解……
另外,內地也有過把12月31日稱為除夕的時期。
在古代,元旦並非是如今世界通用的陽曆——公曆的一月一日。
夏代元旦在農曆正月初一,商代元旦在農曆十二月初一,周代元旦在農曆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又以農曆十月初一日為元旦,自此沿用到漢武帝太初元年時,司馬遷創立了「太初曆」,這才又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和夏代規定一樣,所以又稱夏曆。
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為了區別農曆與公曆,袁世凱將元旦定義為公曆的1月1日,將春節定義為農曆正月初一。後來國民政府曾於1929年(民國十八年)1月1日起,要求全國使用公曆,廢除農曆和禁過農曆年,強迫民眾把過年的習俗改為於公曆新年進行,官方也就把除夕改為公曆12月31日。
但民間並不配合,1934年,國民政府停止強制廢除農曆,要求「對於舊曆年關,除公務機關,民間習俗不宜過於干涉」。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每一年的歲末年初,全世界人民都會慶祝自己又度過了一年。
泰國的新年在公曆四月,印度的新年在公曆10月31日,用公曆的國家和用伊斯蘭曆的國家慶祝新年的日子也不相同。
慶祝新年的喜悅氛圍,其實與這一天是哪一天、這一天叫什麽無關,只與家人、朋友以及過去一年努力過,也偷懶過、快樂過,也悲傷過的自己有關。
再過一個月,農曆新年也會如約而至。香港人和內地人都是一家人,這一個月,大家也都在為這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而準備。
農曆除夕那天,我們仍然會一起慶祝!
來源:大公文匯網、社交媒體平台
編輯:常伯勞
審校:京辰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