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剛需」正在收割內地年輕人?
很多第一次去香港的內地遊客在欣賞風光時,常常會發出一個疑問:你們不是土地有限,房屋緊張嗎?為什麼還要在樓中間挖個洞出來?
淺水灣影灣園(香港文匯報資料圖)
鵝頸橋底人頭湧湧,有近百人排隊「打小人」。(大公報記者攝)
Z世代成為算命的主力消費者
以前的年輕人勸老一輩封建迷信要不得,今天的年輕人「燒香拜佛帶帶我」。
相比去廟中虔誠地下跪,大部分年輕人似乎更喜歡足不出戶在家算命。網絡搜索數據顯示,互聯網算命的主要群體是20-29歲的青年。
網絡上有一句描述年輕人算命的流行語:月老廟前理都不理,財神殿裏長跪不起。
當代年輕人嘴上說着擺爛躺平、斷情絕愛,但還是會暗自幻想機會何時找上門來。這其實也是人成長階段開始逐漸學會放低期待,自我保護的一種表現。
算命暗藏千億級市場?
去年年底,山西高院公布了一起案例引發關注,一公司女出納為了挽回變心男友竟挪用了575萬元(人民幣)公款,請大師「綁姻緣」,結果被騙。受害人同時也成了犯罪嫌疑人。如此極端的案例下,暴露了命理服務市場暴利0成本、就業門檻低且缺乏監管。
說了很多但又什麼都沒說
求助於「大師」的人,往往都有所困惑,特別是處於情緒低落、失意的時候,對生活喪失了控制感,依賴性增強,更容易受到心理暗示。
一種另類的上進
今天的年輕人看待算命問題時,持有一個很典型的自我矛盾心理:我知道封建迷信不可信,但不影響我算上一卦。
早在1982年,澳大利亞心理學家格雷厄姆·泰森就發現,生活壓力越大,人們越容易相信算命。「壓力小的時候,人們並不相信占星學,但是壓力很大的時候,人們更願意從占星學中尋求慰藉。」
年輕人算命,因為還有期待。
新年第一籤 就上黃大仙
年初一到黃大仙祠爭上「頭炷香」,是香港歷史悠久的傳統習俗。龍年將至,嗇色園黃大仙祠公布,年三十(2月9日)晚上9時起開放讓善信入祠上香參拜,黃大仙祠還會通宵開放,開到年初一晚上9時!
祝福大家新的一年
我的訴求就是上班
「特别的」媽媽愛着特别的孩子
看了香港這些葬禮,選擇更好地活着
文字:輕雲、叁山、Charlotte
美術編輯:Charlotte、大薇
參考文獻:
[1]網易數讀|中國人最愛的算命項目,星座和塔羅牌輸給了它
[2]林垚.(2019).「算命」是如何騙人的.同舟共進(04),87-88.
[3]刺蝟公社:互聯網上搞玄學,現在的年輕人都怎麼了?
[4]郭霽瑤.線上占卜如何收割焦慮的年輕人[J].中國經濟周刊,2021(21):108-110.
[5]夏俊蘋. 迷失抑或救贖?——當代青年「求神拜佛」現象的群鑒、成因與對策[J]. 中國青年研究,2023(9):7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