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厅论坛】张文宏:人类交流是消除疾病蔓延的武器
小i导读
2021年2月22日上午,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主办的“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成功举办。中美双方五十多位前政要、专家学者、卫生、文化、体育等各界代表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参加此次论坛。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美国前财政部长鲍尔森(Henry Paulson),美国亚洲协会会长、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Kevin Rudd),美国史带集团董事长、国际集团前首席执行官格林伯格(Maurice R Greenberg),中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作为共同主办方代表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大学副校长王博出席论坛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吴海龙主持。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本次论坛的主要承办方之一,承接多项会议筹备工作与中外嘉宾邀请事务,基地执行主任王栋教授主持分论坛三“重启人文交流”。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受邀出席分论坛三并进行主旨发言。以下为发言全文,与读者分享。
本文约2300字,读完约6分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
各位嘉宾,朋友们,
非常荣幸受到邀请参加今天的论坛。
我在大学时代就看郎平打排球,毕业以后关注姚明打篮球,在美国波士顿交流期间也听到了很多学者的经验和想法。
我是工作在抗击新冠疫情一线的医生,在上海这个超大型的城市,和各位渡过了难忘的一年。这一年中疫情防控非常困难,中美关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世界因此也按下了暂停键,幸运的是现在全球疫情终于渡过了最为黑暗的时刻,新增病例数、病死率都出现了回落。
回顾一年抗疫过程各个国家都非常努力,世界范围内大家的文化存在着差异,就像刚才李成先生刚才所说,所以我们在疫情之初对待疫情的态度和策略也存在很大的不同。现在大家都有了更多的共识,中国等东亚国家在疫情的早期,更加重视非药物干预,包括封城、普及诊断技术和筛查潜在的感染者,提供饱和量的隔离床位,迅速控制住疫情。但目前仍然面临着群体免疫力低,疫情反弹的风险。现在也非常重视疫苗的研发和接种,我们希望能够借助疫苗的帮助消除新冠疫情的流行。
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疫情开始的时候就非常重视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在疫苗和药物研发上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现在欧美国家也开始逐渐重视非药物干预措施的落实,所以在今天这个时间节点,全球的疫情开始出现了转机,和各个国家在策略上逐渐达到一致是有关系的。尽管如此,我想全球范围内目前还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新冠疫情目前在全球的病死率是2.2%,仍然为季节性流感的20倍以上,严重性远超季节性流感。在疫情不能很好的控制,并且医疗资源不充分的国家和地区,非常容易造成医疗资源的缺乏和挤兑,出现非常高的病死率。
疫苗广泛接种可以保障医疗资源充沛的情况,在中国和新加坡病死率现在已经降到了0.05%以下,这个病死率低于0.1%的季节性流感的病死率。在全球疫苗的供应能力上,2021年只能在具备疫苗生产能力的美国、中国、欧洲等少数国家可以实现疫苗的全部覆盖。两周前我受邀参加了世卫组织的会议,也参加了亚太区的专家讨论会。大家认识到目前欠发达地区国家疫苗接种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疫苗供应已经显示出全球的不平衡,世界将来仍然会受到疫苗保护期有限,病毒变异等因素带来的疫情反复挑战。
新冠疫情是人类在全球化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时候发生的一场全球公共卫生事件,这场疫情爆发有人认为是全球化的副产品。但是回顾传染病的历史,在100年前大流感已经引起全球10亿人的感染和大约5千万人的死亡,甚至在13世纪也已经有鼠疫的全球大流行。所以全球化并非疫情蔓延的原因,反之通过全球性的协作和疫苗广泛接种,人类在1979年宣告天花被消灭,可见传染病威胁贯穿整个人类历史,人类的交流并非是疾病的原因,而是消除疾病蔓延的武器。
今天这个会议给我们带来了曙光,我们希望通过中美协作,全球团结和科技的发展,最终能够控制和消除新冠疫情。
再次感谢大会的邀请,谢谢。
分论坛三“重启人文交流”
背景链接
“蓝厅论坛”是中国外交部创建的政府、企业、学界、媒体及公众等中外各界沟通交流的平台,旨在为社会各界就中国外交政策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建立新渠道。因定期在外交部南楼“蓝厅”举行,称为“蓝厅论坛”。
此次论坛是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第三次参与组织北京大学与中国公共外交协会共同主办的高级别会议,分别为:2020年7月9日,以“互相尊重,信任合作——把握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为主题的中美智库媒体视频会议;2020年9月28日,以“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为主题的第十八届蓝厅论坛;以及此次的“对话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轨”蓝厅论坛。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历次合作的主要承办方之一。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是由教育部批准设立并由北京大学承办的集教学科研、政策咨询与人才培训为一体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目前,基地是北大唯一一家教育部设立的人文交流综合智库,服务于人文交流“十大机制”,引领国内人文交流研究的高地,统筹、协调和推进我国中外人文交流事业的建设。2020年1月,经教育部审批同意,“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更名为“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Institute for Global Cooperation and Understanding,iGCU)。2020年12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入选2020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2021年1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上榜“2020亚洲大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百强智库榜单”(排名第76位,在上榜的中国智库中名列第17位)。
往期精选
【蓝厅论坛】姚明:中美存在分歧并不可怕,重要的是采取行动解决好分歧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
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网站:igcu.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