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独家专访】“沙漠中绿洲何以存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戴杰教授谈中美关系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小 i 导 读
2024年1月,iGCU有幸邀请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政治学教授,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戴杰教授(Jacques deLisle)接受独家专访。
在采访中,戴杰教授就中国崛起、美国大选与对华政策、“一带一路”倡议与“金砖”扩容、社交媒体的政治效用以及中美合作前景等多个议题展开了深刻透彻的分析。他指出,在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视角下,关于“中国崛起”的理论解读要么认定“中国实力增长威胁西方权力地位”,要么因“经济相互依存、国际制度未能改变中国”而倍感受挫,不同解读方式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西方对“中国崛起”的整体负面叙事。当前,塑造中美关系的诸多因素是结构性、深层次的,不因美国国内政权交替而改变。即便如此,中美仍有合作希望,朝着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向前进总会带来“善果”,而这需要两国付出切实努力、梳理合作细节。
本文对采访内容予以整理,以供读者阅览。赶快跟随小i一起来看看吧!
戴杰
(Jacques deLisle)
宾夕法尼亚大学法学、政治学教授
宾夕法尼亚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约3800字,读完约12分钟
iGCU:在您的许多文章中,您曾数次谈及中国崛起,并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对中国崛起进行了多番解读。能否请您跟我们详细谈谈您对中国崛起的理解?您认为个别西方政客缘何对中国崛起感到恐惧?
iGCU: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的临近,您认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会否发生变化?您认为中美关系在未来一年内将会如何发展?
戴杰:当下,塑造中美关系的众多因素是结构性、深层次的,例如两国的相对实力对比状况、经济摩擦、价值观差异等等,这些因素长期存在且难以扭转,实际上并不会因美国国内政权的交替而发生改变。能够发现,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美国的对华政策并未出现显著变化,对华关税依旧存在,对(中国)台湾的支持力度更是前所未有地增强,中美之间众多既有问题也并未取得任何进展。不过,宏观层面的“不变”,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华政策在微观层面不会做出调整,而这将取决于拜登是否能够连任(编者注:采访时间为2024年1月。2024年7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总统大选,副总统哈里斯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外交政策通常是国内政治的映射,如果拜登连任成功,美国的对华政策将会展现出极强的连贯性;但若特朗普在新一轮大选中再次获胜,美国对华具体政策则会更加反复无常且难以预料。我们目前并不清楚特朗普的对华敌对情绪会严重到何种地步,他或许会把上次选举的失利归责于中国,也可能更加倾向于共和党内的本土主义、民粹主义以及反国际参与的立场。另外,特朗普的胜选,还有可能让美国国内陷入一场真正的宪政危机,引发严重的政治冲突,这会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施行构成限制,带来更大的政策不确定性,甚至可能致使美国偏离以往的规范。
本文为iGCU原创,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标明文章来源: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
采访:曾楚瑶
文字整理、翻译:胡可怡、曾楚瑶
排版:杨云舒
审校:高丹、宫嘉玲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