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模仿者”游戏:艺术欣赏的另一种学习体验

预见学习 2021-12-23


我们可能在网上看到过不少模仿世界名画的作品,比如澳大利亚摄影师Bill Gekas 以自己五岁女儿为模特,拍摄了一系列模仿十八世纪欧洲油画的摄影作品,将古典油画中的光线、色彩展现得淋漓尽致。当这一原本可能是探讨对古典绘画的现代演绎,或可能出于某种娱乐性目的的“名画模仿”作为一种游戏化方式运用到艺术欣赏课中时,我们换一种眼光来审视和思考它,会发现它是非常具有教育的探讨价值的。我们遇到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艺术课案例,在征得老师同意后梳理出来跟大家分享。


“模仿”作为艺术欣赏的独特手段


对小学生而言,古典名画是不容易理解和亲近的。陈玥老师是三年级的艺术课老师,不仅有扎实的艺术功底,对历史、哲学有浓厚兴趣和深刻见解。在组织孩子学习西方艺术史的名画鉴赏部分时,她想把这些内容,让孩子们用独特的方式来体验。陈老师精选了达芬奇、梵高、塞尚、卡拉瓦乔等9位欧洲著名画家的35幅世界名画,让孩子们模仿画中人、画中景,尽可能地从摆设、服饰、人物外形、动作感情中还原画作,从而感受世界名画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时代背景。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课,陈老师试图在这个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西方艺术的个性色彩、造型美;通过“模仿”走进每一幅画作,在对比原作和模仿作业中激发儿童的审美热情和对西方艺术史中有关绘画作品的了解,能大体感知西方艺术是近代文明的丰富物产和多元文化的重要体现。“模仿”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艺术课学习目标的手段和方式。


陈玥老师的艺术课


不止“模仿”,更是一种角色游戏


学习的效果是出乎老师意料的。陈老师设计过很多这样富有创意性的艺术课,这次模仿名画的活动效果超乎了教师的预期。从儿童游戏的角度来看,或许老师眼中的“模仿”,正是儿童喜欢的“角色游戏”。


模仿是人类的本能。婴幼儿通过语言、行为模仿来学习。正是在模仿成人的行为过程中,儿童从生物人发展成社会人。模仿会有点类似于角色扮演,但又有不同。模仿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般会有一个正确的参照,通过不断强化练习而不断接近这个参照,从而习得某种语言或行为。角色扮演是一种自由发挥的表演,是儿童一种主要的游戏类型。虽然活动叫“名画模仿”,但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模仿,因为它并不是要求学生通过练习,无限接近和还原绘画作品;更多地是在完成模仿作品的过程中,观察欣赏、交流思考,发挥合作精神和艺术创造力。儿童是可以在模仿过程中,基于自身认识和理解来渗入对作品的态度与情感,它更像是一种角色游戏,只不过最后呈现出一个“定格”的模仿作品。


角色游戏本身是有其特定的功能的,包括:发展儿童社会交往和沟通能力;有助于发展儿童讲故事的能力和想象力;以及有助于发展儿童的意志行为和品质(S.Smilansky)。这些在“名画模仿”的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儿童需要跟父母家人在角色中密切合作;需要发挥想象,找到名画中物品或服饰的替代物;需要明白艺术作品的光线、构图等艺术元素,甚至感受画中人物的情感。


孩子们的模仿作品


名画模仿活动给儿童带来什么

让儿童主动探索作品背后的艺术元素和人文历史


正是因为老师认为儿童对名画欣赏不感兴趣才组织了这样的学习,这一游戏的确撬动了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模仿得更好,学生们自发地搜索名画背后的东西,了解作者,了解这幅作品的创作故事,了解作品的艺术性和历史性。以游戏为学习方式,激发了儿童学习和探索的热情与动机。


为儿童提供发挥艺术想象力的机会


从角色游戏角度来看,名画模仿活动中,儿童虽然没有机会运用语言、肢体等来发挥对人物的想象,但儿童的想象空间在于作品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如何在今天完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还原作品所在时代的器物、背景、服饰等。孩子们想象力丰富:“玥玥,你知道吗?我的头饰是一条裤子和一件衬衫拼凑起来的!”“我的爸爸找不到烟斗,我用彩泥捏了一个给他~”“嘿嘿,抱貂女郎手中的那个被我换成了我家的小女儿——我的狗狗。”……


儿童积极主动且个性化地表达学习体验


有意思的是,部分孩子主动以这次活动为素材撰写了模仿后记。一方面,儿童亲历的这个游戏过程的确是很好的写作素材,通过写作这一渠道,充分表达自己;另一方面,艺术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通过儿童的文字看到他们在游戏化的艺术学习中的真实体会。孩子们记录下自己与家人共同完成这幅作品的过程,以及记录下自己对作者、作品艺术风格的认识。孩子说“《盲人的早餐》第一次拍的时候就失败了,因为我脖子没挺长,而且还仰着头,一点儿也不像。失败是成功之母,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动作都做到位,拍得像极了”“《玩牌者》作品完成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真的很开心,这个有意义的作业让我认识了保罗·塞尚,也让我认识更多的世界名画。”


通过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发展儿童的同理心


更有儿童不只是停留于在模仿中体现对作品艺术性的理解本身,更是体验和洞察其精神内核,即作品中的人物的精神世界。大为同学模仿了毕加索的《盲人的早餐》作品,不仅艺术表现上追求精益求精,并且还真正“走进”人物的心理。他在自己的游戏反思中写道“我还体验了一次盲人的生活。这让我想起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的主人公海伦·凯特,她也是多么渴望能够看见外面的事物,虽然她看不见,但还是坚持天天练习写字,希望能有一天能重返光明。我深深地沉浸在这幅画当中,仿佛变成了这个盲人,感受到了他痛苦与悲哀……”儿童对于艺术作品的认识和欣赏,有体现在光线、构图、色彩层面的,也有体现在对作者、作品创作所处时代的认识的,还有体现在对作品人物的心理、精神世界的体悟的,这也让教师看到儿童个性化的艺术旨趣。



上海市洵阳路小学 (陈玥)

学习基础素养项目(严加平  沈兰) 




附:学生游戏后的作文



名画模仿——《盲人的早餐》

姜大为



你们知道西班牙著名的抽象派画家毕加索吗?毕加索是西方最有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家,他跟一生穷困潦倒的凡高不同,毕加索一开始就获得了人们的一致认可。


我们洵阳路小学艺术课的作业就是要模仿画中的场景,拍成照片。我选择模仿毕加索的“盲人的早餐”。在这幅画中的这个盲人表情很痛苦,手里拿着咬了一半的馒头,伸着脖子,挺着背,拼命地摸索着瓶子。这是一幅冷色调的画,整体偏蓝,表现出忧愁的情调。于是我们开始找画中的道具,我绕了屋子一整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就在我发愁的时候,奶奶说,把爸爸旧的黑衣服穿在身上,妈妈看了看桌上的黑桌垫,便对我说,这个不错,就用这个当背景吧!然后就准备拍照了。第一,要把前臂放在桌子上,支撑住自己的身体。第二,一定要把脖子伸长,能让别人感觉到你拼命的想要拿前面的瓶子,而且要低着头,不能仰着头。可第一次拍的时候就失败了,因为我脖子没挺长,而且还仰着头,一点儿也不像。失败是成功之母,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把动作都做到位,拍得像极了。


同时,我也体验了一次盲人的生活。这让我想起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的主人公海伦·凯特,她也是多么渴望能够看见外面的事物,虽然她看不见,但还是坚持天天练习写字,希望能有一天能重返光明。我深深地沉浸在这幅画当中,仿佛变成了这个盲人,感受到了他痛苦与悲哀……



我的“世界名画”

周林祺



国庆节前夕,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很interesting的作业:模仿世界名画。在那么多图里,我和妈妈一置认为这幅法国画家塞尚的《玩牌者》比较容易模仿,于是我们先去了解了塞尚。保罗.塞尚出生于18世纪的法国,他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


了解完作者后,我们开始准备道具。家里有现成的帽子、衬衫和西装,可烟斗怎么办呢?我想到了家里有黏土,于是捏了一个烟斗的造型。等我和爸爸把衣服都换好时,妈妈已经把桌子整理好,桌上一瓶开过红酒和图中的场景几乎是一模一样,再加上我家客厅的背景色是咖啡色,简直完美。


我和爸爸再反复看了看图片中两个人的神态模仿了一下,一切准备就绪,开拍!妈妈:“周林祺的手臂往前”,“爸爸不要笑”,“爸爸手上的牌再往上一点”,妈妈就像一个摄影大师在指挥着我们。“咔、咔、咔”连拍三张后,摄影师妈妈说:“好了。”我立马走到妈妈身边看了看照片,再看了看模仿的图画,我说:“妈妈,颜色有点区别呀。”妈妈告诉我,完成这幅作品,还差最后一步--叫PS,也就是图片的编辑。2分钟后作品完成了,我和爸爸都说像。作品完成后,还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真的很开心,这个有意义的作业让我认识了保罗.塞尚,也让我认识更多的世界名画。






如果你感兴趣,欢迎后台留言!



END


需要投稿或对内容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后台留言,或发送邮件至邮箱:

yujianxuexi2015@163.com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未经授权转载的,我们将按照《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进行侵权投诉。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