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施一公:中国真的有很多很多人不像我们一样幸运,他们很需要我们的帮助

自由评论 2021-03-26


我想不明白当今的社会为什么会变得这样物欲横流?为什么这么多人会一致向钱看?人不是商品,人活一口气。


施一公:我们每个人真的要承担一点社会责任

文/施一公

(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西湖大学校长,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

来源 / 《留学生》2015年第7期


我出生在河南郑州,但成长在河南省驻马店。为什么我要特别提驻马店呢?因为这个地方特别具有代表性。驻马店相对于河南,就像河南相当于中国,就像中国相对于世界。从地理,从经济,从科技,从文化,都是这样。我恰好是在开始有记忆、对社会有感触的时候成长在驻马店的。


我在驻马店地区汝南县的一个小村庄——小郭庄生活了三年多,然后在驻马店镇又生活了整整八年。我在驻马店度过了十一个春秋,这里有我人生中最亲切、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虽然那里的生活一直很清苦,但心里一直很满足、很快乐。我在驻马店小学升初中的时候,当时的小学常识老师对我说了一句话:施一公啊,你长大了一定得给咱驻马店人争光!大家可能想不到,这句很简单的话我刻骨铭心记忆至今。从那以后,每次得到任何荣誉,我都会在心里觉得是在为驻马店人争光。


今天,我同样想说:老师您好!我还在为咱驻马店争光。我中学去了郑州,大学到了清华大学。我常常很想家,也很想驻马店的父老乡亲,止不住地想:我的父老乡亲在过什么样的生活?过什么样的日子?


1987年的一件事对我冲击非常大,把我的生活和世界观几乎全部打乱了。在此之前,虽然我受到了传统教育,虽然我的父亲告诉我要做一个科学家、工程师,其实我心里并不知道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1987年9月21日,我的父亲被疲劳驾驶的出租车在自行车道上撞倒,当司机把我父亲送到河南省人民医院的时候,他还在昏迷中,心跳每分钟62次,血压130/80。但是他在医院的急救室里躺了整整四个半小时,没有得到任何施救,因为医院说,需要先交钱,再救人。


待肇事司机筹了500块钱回来的时候,我父亲已经没有血压,也没有心跳了,没有得到任何救治地死在了医院的急救室。这件事对我影响极大,直到现在,夜深人静时我还是抑制不住对父亲的思念。


这件事让我对社会的看法产生了根本的变化,我曾经怨恨过,曾经想报复这家医院和见死不救的那位急救室当值医生:为什么不救我父亲?!但是后来想通了,我真的想通了:中国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多少家庭在经历着像我父亲一样的悲剧。如果我真有抱负、真有担当,那就应该去改变社会、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直到父亲去世,我一直非常幸运。从小学就接受了很体面的教育,中学、大学更是如此,大家都很关照我;我不缺吃,不缺穿。我缺啥呢?我觉得我缺回报。父亲去世后,我真的开始懂事了,我发誓要照顾我的母亲,回报从小到大爱护、关心我的老师和父老乡亲。


2009年9月26日,我陪着母亲和姐姐回到了曾经生活3年半的小郭庄。我的母亲激动得老泪纵横,我也很感动:乡亲们对我们还像三十多年前那么热情,但我意外注意到,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家家户户还靠井水和压水;生活和学习的机会比城里人差远了。但乡亲们很满足、很快乐。


我想念小时候的小伙伴们。2012年的清明节,我回驻马店参加小学同学聚会,很感慨。同班同学中两个已经不在了,一个患心血管疾病,另一个是癌症。当时还有一位同学在接受癌症晚期的化疗,现在也不在了。我常常想:同样是人,我真幸运,不愁吃、不愁穿,受过高等教育、出过国、留过学,拥有一份钟爱的工作,可是我们中国有很多人没有我这么幸运。我的父老乡亲和他们的孩子也没有我这么幸运。尽管他们不像我这么幸运,他们却一直很为我自豪,他们为我鼓劲。


我有些地方和很多执着的科学家们不一样。哪点不一样?他们因为兴趣驱使在做科学研究。我有兴趣,但最初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兴趣做研究,我的兴趣是很晚才培养起来的,驱使我的更多的是责任和义务。


我成长于驻马店,是地地道道的驻马店人,那里的邻里乡亲也从没有把我当外人,这种亲情常常让我感动。我想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回报我的父老乡亲,哪怕是取得成绩让他们为我骄傲呢。这是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我真的很感恩、想回报。


不知不觉间,我的观念似乎很落伍了。我想不明白当今的社会为什么会变得这样物欲横流?为什么这么多人会一致向钱看?人不是商品,人活一口气。


当大学毕业生以收入为唯一衡量、把自己作价、选择出价稍微多一点的公司就业的时候,我真的是非常不理解,身边的世界变得陌生。我有时候想,是不是世界变化太快,我老了、真的跟不上趟儿了?我怎么就不理解,连我身边的人,连我一些同事、同学、朋友我都理解不了。我们关注点太不可思议地狭窄了!


中国真的有很多很多人不像我们一样幸运,他们很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每一个幸运的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环境。我不希望自己的学生做形式化的社会实践,但很支持他们选择去中国欠发达的地区去看看、去体验,比如去支教。


2008年我全职在清华工作,我的一个本科生从陕西农村一所希望小学支教回来。在我的办公室,他痛哭流涕。他说:施老师,您知道吗,尽管是希望小学,那里的孩子,从一年级到五年级,都很瘦,一天只有两顿饭,早上十点一顿,下午四点一顿。为啥?没钱!他们没有肉吃,只能吃饱两顿饭;他们早上不能起得太早,晚上又要尽量早点睡,因为要节省能量,要把能量用在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之间上课的时间。但他们都很满足、很开心......


我不晓得,我们做基础研究的,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能改变什么。我受中国传统教育很深,作为一个敢担当的读书人,不仅应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也需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只可惜自己的时间精力实在太有限,总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做点事情,总想有机会回家乡给父老乡亲做点什么。我挺惭愧的,其实我既没有照顾好我的母亲,也没有照顾好妻子和孩子。


我们缺什么?我们缺这份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缺这份回报父老乡亲的行动。


在清华大学,我每次给生命科学学院的新生做入学教育的时候,我都告诉他们:你千万不要忘了,你来到清华,你不止代表自己,不止代表你个人,你也同时代表一个村,一个县,一个地区,一群人,一个民族。你千万不要忘了,你肩上承担了这份责任。


我真的希望,不管是我自己,我的学生,还是我的同道,我们每个人真的要承担一点社会责任,为那些不像我们一样幸运的人们和乡亲尽一点义务。这是我除了对科学本身兴趣之外的所有动力,也是我今后往前走最重要的一点支撑。


精彩文章:

颜宁给家国未来敲响重重的警钟

芯片的事,清华教授说了大实话

月入1000元的6亿人怎么生活?【这才是真实的中国】

台湾学者吴启讷:中国与西方严重低估了印度【深度好文】

蔡澜痛批所谓的“中国茶道”,最令人讨厌了

高层智囊预警中美关系最恶情形,至今写得最好的文章之一

复旦大学新生开学刷屏演讲: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

厉以宁罕见发声: 形势很难, 我有三个判断

北大哲学教授:现在的殡葬制度是在把过世的人当成垃圾处理

吴敬琏痛批:国家养那些只会“整词儿”的专家有什么用?

清华教授:国际上各种势力都有焦虑感,未来一百天非常复杂,中国已进入最关键十年

前山西省长于幼军痛批:有的人连良知都没有

复旦教授:下一代想起我们的时候,除了鸡肠狗肚的争斗和一座庞大无比的精品垃圾山,还能留下什么?

白岩松:近十一亿中国人没有任何信仰

中美博弈的终极预测(深度好文)

武汉文联主席池莉:有生之年,不再屈服于羞辱,不再过度害怕他人

郝景芳:我和老公清北毕业,我能接受自己的孩子读三流学校吗?

萧功秦:我们的价值观,狭隘到不可思议的程度

教育最可怕的是:一群不读书的教师在拼命教书,一群不读书的父母在拼命育儿

盛行刻薄的年代,选择做一个温和的人


各位读者好: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公众号“遐迩周刊”。“遐迩周刊”旨在和各位一起记录这个时代。这里有国际形势、社会思潮、生活方式、人文关怀。人是自己观念的产物,得识世事之变,而增其闻见,无非为华夏格物致知之一助。愿在宽阔世界里,做个有趣的人。欢迎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遐迩周刊”,一起开启精彩的智识之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