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年要建5个产地仓,阿里加速搭建农产品供应链

张嘉亮 新商业情报NBT 2021-06-04


目前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部在广西、云南的产地仓投入全面使用,此外,它还计划今年9、10月在西安、成都、淄博三地建成产地仓,完成覆盖全国五大核心产区。阿里巴巴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建设上又往上迈了一步。



作者 | 张嘉亮

编辑 | 朱若淼


阿里巴巴在6月30日正式宣布位于广西、云南的数字农业集运加工中心(以下简称产地仓)已全面运转。它既负担了农产品的运输中转功能,更重要的是产地仓还能对农产品进行分级处理、包装分拣等加工处理。


在当天的媒体沟通会上,阿里巴巴的数字农业事业部总裁侯毅介绍,除了目前这两个产地仓之外,阿里还计划于今年9、10月在西安、成都、淄博三地建成类似的加工中心,完成覆盖全国五大核心产区产地仓的建设。与此同时,阿里也会在多个省会城市打造20余个销地仓。



“产地仓+销地仓”共同构成了一条完整的农产品流通供应链条。它在提高了周转效率的同时,也完成了农产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而后者最核心解决的问题是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价值。


如今,产地仓启动运营意味着阿里巴巴对农产品供应链的介入正在越来越深入。侯毅在沟通会上表示这只是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部深度介入农业供应链的第一步,未来他们还会往更上游迈进,通过与中化农业等第三方农业服务商的合作,介入到农业最上游的供应链——农资供应链中去。


这仍然是个漫长的过程,但阿里的优势在于它在下游零售端积累了庞大的订单量,这成为它撬动中上游供应链环节变革的核心。数字农业部的野心也不止于服务阿里的生鲜供应需求,“盒马不足以改变中国农业的现状,但是阿里巴巴数字农业能够改变。”侯毅说。


01

阿里数字农业三步走


在30日的沟通会上,侯毅详细介绍了数字农业部自下而上搭建这套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的三个阶段性计划。


目前投入使用的产地仓是他们第一阶段的内容——建立农产品的采后标准化体系。


由于现阶段国内的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大量农产品流通到零售市场时仍然缺乏产品分级、包装加工。这直接导致农产品在流通环节质量层次不齐,品控难,商品价值不高,农产品的品牌化推进速度缓慢。产地仓的设计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


目前阿里已经投入使用的这两个产地仓,能够对农产品进行消毒、保鲜和分级处理。侯毅举例介绍称,针对苹果这类农产品,他们会通过类似CT的光线切片扫描技术,来确定苹果的品质,并进一步对其进行分级。产地仓同时也涵盖了包装环节,它可以根据新零售渠道对标准化的要求,利用设备对不同产品进行套袋、装纸盒等操作。


远红外线光电分选设备


此外,阿里的其他业务也与数字农业部进行无缝对接。一方面,阿里能够依托其积累的庞大销售数据,分析出市场消费者对每一款生鲜商品的偏好需求。这能进一步指导上游采收、加工的标准确定。


例如就水果这个大类而言,他们可以根据市场反馈建立自己的水果采购、加工标准,其中包括脆度、酸甜度和含水量等指标。侯毅透露,这套标准未来也有望输出给其他与阿里合作的第三方商家,帮助行业标准的建立。


另一方面,数字农业部也与菜鸟密切合作。他们布局了从产地到消费者的冷链物流运输网络,其中包括了产地到销地的干线运输网络,也包括从销地到周边的支线运输网络。目前,阿里建立了17个销地仓,以缩短消费者等待的时间。“原来一地发全国需要三天时间,现在一地发周边,次日就可以送达。”


侯毅介绍,现阶段这套产地仓模式主要应用于水果,后续这套供应链还将服务于蔬菜、粮食、肉蛋禽等所有农产品。


在流通环节搭建的这套供应体系仅仅涵盖了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中下游,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的标准化难题,提高品控能力,仍然需要深入到种植端上游。这其中涉及到了更上游的供应链体系——农资供应链。


这正是后续数字农业部第二、第三阶段计划覆盖的部分。侯毅透露,在第二阶段他们将为农户提高包括农业供应链金融和农业保险在内的农业金融服务。“ 在向农户采购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户缺乏流动资金,我们除了包销他们的农产品,还要积极筹建适合他们的农业供应链服务。”侯毅说。


到了第三阶段,数字农业部将积极介入农资供应链环节,这牵涉到农业技术、种子、化肥和农资设备等一系列工业化设备和产品。在这个领域,阿里将继续与此前合作过葲红草莓项目的中化农业继续合作。


除了通过与服务商合作,实现种肥等相关农资产品的品控外,数字农业部也在积极与极飞等第三方农业技术公司合作,介入到上游种植的机械化改造中。围绕这部分内容,数字农业部已经通过部分盒马村的项目开始尝试摸索。“因为农业科技里各个品种的差距很大,目前我们还不具备大面积拓展的能力,所以我们正在多地探索如何进入这个行业。”侯毅说。


02

盒马村——阿里介入上游种植的切口


盒马村也是现阶段阿里数字农业部介入上游生产的一个重要实践项目,目前它已经在四川丹巴县、湖北孝感、江苏溧阳、河北迁西、非洲卢旺达等落地。


前不久,上海市首家盒马村崇明翠冠梨数字农业基地建成。该基地投入大量科技化的设备,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比如在每个树下埋一根管子,用中央集中式的方式供给液体肥料;运用无人机对每个树苗进行定位后杀虫,“作业的效率相当于人工的30倍”。


此外,基地还建立了溯源系统、农事管理系统和物联网云平台。在检测技术上,数字农业部使用了土壤、气温和光照检测,尝试种植出翠冠梨理想中的口感、酸甜度和脆度。



但受限于农产品的自然属性,农业的种植过程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比如,侯毅介绍即使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赣南脐橙的成品果率可能也只能达到50%。很多因素都影响着脐橙的质量,包括果子在树上的位置、树的年龄等。侯毅表示,现在按照标准化的农业管理来操作是很困难的,所以只能依靠做酸甜度检测进行分拣,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商品品质果,达不到要求的脐橙便用作榨果汁。


要解决这个环节的难题需要具备深入田间地头的品控能力。这不是阿里一家公司能够推动的变革,它需要更多利益方参与其中。也因此,盒马村也是阿里撬动上游种植端变革的项目。


阿里提供的是最核心的动力——下游订单。目前盒马村的合作多以订单农业的形式和当地政府签订长期战略合同——根据销售端的订单推动生产端按照高标准进行种植。


由于在农业产业链的上游,种植分散、产业链条长,农民与市场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信息差,这直接导致了农民在种植管理、采摘环节的品控把握上与市场存在差异。阿里通过包销的方式,以稍高于市场的价格采购回农民手里的农产品,这能最大限度地缩短了上下游之间存在的这个信息差,更重要的是它也能激励上游农民按照阿里提出标准进行种植和采摘。


在此基础上,数字农业部再对这些农产品进行采后商品化处理,借助阿里的体系对一些有特色的农产品进行品牌化打造。


在侯毅看来,之所以采用将某个村庄打造成盒马村的形式,也是出于农产品品牌化的考虑。他们可以通过类似“一村一品”的形式,将当地的一两款特色农产品打造成品牌单品,通过阿里的零售渠道销售到全国市场,以此能带来更好的品牌效益。利用这种模式,阿里已经成功将四川丹巴八科村的黄金荚打造成了网红蔬菜。


对于数字农业部而言,接下来盒马村的广泛铺开离不开合作伙伴。合适的合作伙伴必须具备撬动基层资源的能力。侯毅介绍,目前盒马村的合作对象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当地村支部为核心组建的合作社,二是在规模化农业种植领域有所投入的企业家。


这两类合作方既有积极合作的动力,同时也在当地农民中具有影响力。他们能帮助到阿里的种植、采收标准被上游广泛接受并实际应用。


深入上游的改造仍然是一件需要时间和资本的事情。侯毅判断,未来还会有持续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上游的生产领域,而阿里巴巴数字农业部希望做的是成为一个标杆。


阿里巴巴也想把这样一种商业模式作为一种示范作用,带领行业各种资本进入农村市场,帮助各地农民真正意义上来提高商品的品质,来进入一线的流通市场。这是我们今年正在做的事情。”侯毅说。



©新商业情报NBT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

转载】加微信号:xinshangye233

商务合作】加微信号:sansheng_kefu

 爆料或寻求报道加微信号:Hoffman3056



更多好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