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信息技术教师的本职工作就是教学,信息化服务属于行政工作

陈鸥辉 信息科技时代 2024-04-07

    昨天我推了《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将其定位在为其他学科服务的工具,还是定位于教会学生了解工具背后的设计原理?》,觉得下面这位老师的留言很正确:

    我在学校的本职工作只有信息技术教学,早些年的时候还有其他老师来找我们设计课件,后来就慢慢的没有了,再后来从信息1.0到2.0的推广,信息技术教师再也不需要辅助帮助其他教师推广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的使用了,尤其到了90后这一代,他们接受信息技术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很强,几乎都是信息技术工具推广的中坚力量。

    也有老师提出了学习兴趣问题,教应用软件比教软件的实现过程当然要简单有效得多。

    应用软件作为我们学科的教学内容,是因为应用软件存在操作的门槛,随着AI的到来,应用软件的操作简化与普及,数字原住民成了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对软件的应用操作接受速度比我们这些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快,在需要的时候学起来确实很容易获得成就感。比如我的世界这款游戏,我小娃玩得比我还顺溜,现在的关键不在于软件的操作难度,而在于这些数字原住民有不有需求,有不有兴趣?

    刚刚看到初一年级英才班的一个孩子的编程作品,感觉孩子们挺喜欢用pygame库开发小游戏:

    这个孩子设计的作品:

    孩子们通过设计游戏编程应该能够解决部分课程本身功利性目标带来的趣味性问题吧?比如另一个初中生设计的下面这个游戏:

    当然设计得很稚嫩,还存在算法漏洞,但是作为初中生,能够做出这样的水平还是值得肯定。

    应用软件的操作越来越简单,编程也变得越来越简单。应用软件的操作简单到了几乎不再需要信息技术额外花课时去进行技术辅导了,而原来在我们看来很难普及的编程则开始变得简单,会越来越成为可以在中小学普及的课程内容。

    我个人对黄仁勋与李彦宏说的未来不需要程序员这个说法的解读是:未来的编程也会像应用软件一样简单,简单到人人都能学会(当然掌握程度一定会有差异)。但是编程作为技术实现的语言的核心不在于编程语言的语种,就如我们日常交流的核心不在于是用中文还是英文,而在于语言所承载的与计算机进行沟通的思维方式。计算思维虽然不是我们学科所单独培养的,但是我们课程必然要承载其中的一部分:《计算思维真的是我们的课程的核心素养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