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合集|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幕后揭秘

傅广超 空藏动漫资料馆 2021-09-26


本系列文章由空藏动漫资料馆自媒体平台独家首发,未经允许谢绝转载。任何个人专著或学术论文如需引述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最近有不少网友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后台留言催更,我们在倍感欣慰的同时也向忠实读者们致歉。因为我们团队投入到了新一轮采访工作中,大家精力有限,所以只能不定期更新文章。


去年连载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幕后揭秘”系列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并有幸刊登于《读库1701》。为了方便新朋友们查阅,现将13篇文章的链接全数收录于此。


为纪念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60周年,我们近期会推出几篇可读性比较强的文章,客观、冷静地回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发展历程,欢迎大家关注!



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幕后揭秘



【序】谁说美术片该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写在《哪吒闹海》幕后故事连载前


摘要:当年的《哪吒闹海》只属于那个让我们仰望的“美术片时代”,我们不可能复制也无须复制那时的创作,我们也同样认为那个时代的创作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但是,不论反思还是批评,我们先要真正了解才有发言权。国学大师钱穆曾说,对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更不会狂妄地“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


【一】宫崎骏爷爷,这次您真的想多了




摘要:1981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动画片在日本集中展映,《哪吒闹海》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宠儿。当时初露峥嵘的宫崎骏也对《哪吒闹海》表示了喜爱,并猜测影片可能在影射中国刚刚结束的“文革”。他说四海龙王可能指”四人帮”,太乙真人可能暗指周恩来。让宫崎骏产生如此联想的,是那个独特的时代背景。1979年诞生的《哪吒闹海》是中国文革后第一部动画长片,同时又是新中国国庆30周年献礼片。那时的中国动画人经历了十年的压抑和禁锢,正需要一次爆发式的创作,也更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国动画重返世界舞台。


【二】“白骨精”下马换来“哪吒”出世


摘要:1958年中苏关系的恶化最终导致了动画片《哪吒闹海》的合拍计划胎死腹中。此时最为失落的莫过于为剧本和洽谈投入了巨大热情的王树忱。此后,他一直在等待一个重新孕育《哪吒闹海》的机会。这一等就是二十年。


【三】从乖张暴戾的“熊孩子”到人见人爱的小英雄



《哪吒闹海》的主创们一开始就很明确,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我们不是古人。我们所处的时代也不同于作者写书的时代。况且,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字不改地将一种艺术形式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照搬到另一种艺术形式中去


【四】什么?动画人也要“下生活”?



因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一个传统,不论是普通短片还是重点大片,摄制组成立之后都要根据影片内容选择外景地,由导演带领剧组主创进行一段时间的采风和体验,当时有一个形象的专用名词:下生活


【五】如果他又黑又瘦,你还会爱他吗?



摘要:至于最初那个“黑瘦精灵”的哪吒到底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恐怕已经很难得见了。但从张仃先生后来绘制的壁画《哪吒闹海》中,似乎还是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壁画中的哪吒虽然大体形态上保持了动画片中的特点,但通体黝黑(当然也可能出于画面整体色彩搭配的考量),体型上较之于动画片的造型更加健硕。尤其是“复仇”部分的哪吒头身比例明显拉长,神情和动态上透出几分护法金刚式的不怒自威。壁画与动画中的哪吒可以说是既有渊源又各领风骚。


【六】余音绕梁犹不绝



在动画电影《哪吒闹海》摄制组成立的前后,于湖北随县地下沉睡了两千四百多年的战国曾侯乙编钟得以重见天日。这个让世界考古界和音乐界震惊的发现让作曲家金复载灵光一闪,他想用编钟来演奏《哪吒闹海》的音乐。


【七】动画设计师:用画笔演出的艺术家



哪吒自刎”这段戏从李靖对哪吒拔剑相向起,到仙鹤衔走哪吒的魂魄、梅花鹿涉水远眺止。今天看来,这个段落已经在中国动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动画设计师常光希在创作这场戏时却感到如履薄冰。


【八】无敌的后期究竟对哪吒做了什么?



1955年,一向引领电影技术风潮的美国迪士尼推出了全世界第一部宽银幕彩色动画电影——《小姐与流浪汉》。将宽银幕摄制技术应用于动画片同样是中国动画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直到1978年,中国还没有一部宽银幕动画电影。


【九】用声音塑造角色



邱岳峰,他的名字在中国配音界绝对称得上如雷贯耳。在写给观众的一封公开信中,邱岳峰这样说道:“配音演员不应该只让观众听出‘字儿’(台词),还应该让观众听出‘事儿’(潜台词)。如果再能使观众品出点‘味儿’(艺术享受)来,那就更好了。”


【十】“疯魔”与“摩登”



时间紧,任务重,加班加点对于《哪吒闹海》的创作人员来说自然是家常便饭。但我们千万别以为这个过程中只有“疯魔”。即便那时候才刚刚改革开放,生活在魔都的动画人可是一向“摩登”得多,也“会玩儿”得多。


终篇|回头看·向前走



每当谈到中国动画的过去与未来时,无非是几点议题:回头看是不是有利于更好地往前走?民族化是否等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不是冲突?如果传承,我们应该传承的是什么?这些问题背后涉及的“认同危机”其实广泛存在于不同领域,只不过动画是一个极容易让人的注意力聚焦的地方。


番外|清华艺术博物馆惊现壁画《哪吒闹海》原稿



北京首都机场工笔重彩壁画《哪吒闹海》 

1500X340cm

画稿作者:张仃

绘制:张仃、申玉成、楚启恩、李兴邦、王晓强、张一民

实习生:张浩达、徐平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