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铂金十年看发展】一道古墙 两种景观 同一个发展频率

2018-01-16 西昌市广播电视台

一道古墙


两种景观


同一个发展频率



两次综合改造,让老城焕发新魅力

(图:钟玉成)

以前,西昌人常感叹,走在南街上,看到公交挤过人群,缓缓朝大通门行进,有种时光倒流的错觉。在西昌这座城市日渐发展的时候,一个维度里的两个世界——新旧城区也在步伐不一地更迭。

与车水马龙的新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城低低矮矮的瓦房与破烂的木房,还有城外随处可见的断壁残垣。几经变迁,古城墙两边衍生出两个世界:一半现代住宅伫立,一半危旧房待拆。这些老房突兀且持久地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微妙变迁。

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加快,慵懒昏睡的老城终于被现代节奏惊醒。改造,迫在眉睫。

尽管,很多人在这个从小生长的地方,捆上了太多“不想拆”的情感包袱。但同时,“半城烂砖半城瓦”的光景,也让越来越多老城居民期盼政府能加速推进旧改升级事宜,给大家创造一个全新的老城区。

2014年,《西昌老城区开始改造》、《老城区第一期工程投入上亿元资金》、《老城改造如火如荼进行中》等新闻标题布满凉山州各大网站。如今,改造后的老城区美得令人惊叹,道路变宽了,房子变新了,城墙完整了,休闲的地方更多了。陪着老城,慢慢变老,享受慢生活,成为一件惬意而得意的事。


投入2.6亿实施一期改造——老城区释放出更大能量

(图:钟玉成)

“以前,我们住的地方每到下雨天就心烦,屋顶到处漏水,电线线路太老,夏天不敢开风扇,冬天不敢开电火炉,那种日子过得是真的辛酸。不过,现在好了,拆迁后,我们都有了新居,虽然看着原来的老房子被拆心里有一点难过。不过,看看改造后老城区的变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69岁的老人李鑫龙这样说。

“看看这些变化,城墙露出来了,还多了休闲广场,每天吃完饭到这儿来坐坐,跳跳舞,很是惬意。以前的老城区,哪儿能感受到这种氛围哦。”在城门洞下跳舞的王大妈感慨地说道,“确实,一切的变化,真的要感谢西昌市委、市政府改造老城的决定。现在的样子,我们都是没想到的。”

是的,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更新,离不开政府的旧城改造计划。我们都知道,西昌市老城区,南起大通门,北至建平门,东起安定门,西至石塔街部分城区。面积约2.62平方公里,住户2万余户,人口7万余人。由于历史沿革及地理位置因素,老城区在道路、消防、房屋等方面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市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两会代表、委员多次强烈要求对老城区进行综合整治。

2013年8月,西昌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保护、安全、有序、美观”的原则,逐步对老城区开展综合整治。弹指一挥间,四年时间已经过去。改造后的老城华丽转身,送走了破旧,迎来了新颜。几千年的历史沉淀,让它拥有更丰富的文化底蕴,集约了更丰富的公共资源。老城新调,空间拓展、管理优化、服务升级,种种迹象表明,老城区正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表现出更多的活力和竞争力。

一切的变化,是从不平凡的2014年开始的。当年2月份,西昌市委、市政府确定了一期综合整治范围,并投入了高达2.6亿元的资金,历时一年零十个月,完成了一期工程的总体规划、房屋征收拆迁以及电网改造、通信线路下地、供排水管网升级、消防设施建设、新增环卫设施、道路升级改造、休闲广场建设、危房加固和风貌打造示范点、黄家巷农贸市场改扩建、城市天网、四小改扩建、古井风貌打造等12项重点工程。

通过一期整治建设,基本消除了老城区道路、消防、治安等方面安全隐患,改善了环境,提升了老城区居民幸福指数。

老城区的变化,实实在在,不浮不躁。



二期改造紧随其后——老城新貌彰显文化底蕴

“现在,来到西昌,一定要去的就是恢复后的老城楼了,你都不用去长城,来这儿就可以感受到一览众山小的雄伟。”记者在西昌老城区外,碰到一位住在老城区快20年的居民,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口中的城墙,就是西昌市老城区改造二期工程改造的项目之一。

2015年8月,继一期工程以后,西昌市启动了老城区综合整治二期工程。二期工程预算总投资8.05亿元,其目标任务概括为“一墙、一楼、一路、一街、一创”。

“一墙”即恢复大通门至二中古城墙;“一楼”即完成安定门城楼及瓮城恢复;“一路”即完成打铁巷至东门滨河路改扩建工程;“一街”即对涌泉街可视范围内进行风貌整体改造;“一创”即完成游客中心和标识标牌建设,将老城区创建为国家3A级景区,并为下一步创4A级景区打好基础。

二期工程除“一街”外,“一墙、一楼、一路、一创”主要工程建设已于2016年7月上旬基本完成。

其中,“一墙”规划资金2326万元,工程于2016年4月1日开工,目前已完工;“一楼”计划投入800万元,工程于2016年4月1日开工,目前已完工;“一路”涉及道路、停车场、市民休闲广场、古城墙游览步道等改扩建项目,预计总投资1875万元,工程于2016年9月底已全部完工;“一街”遵循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坚持“街区格局、空间尺度、建筑风貌、机理材质”的严格控制,最大限度地对历史街区原貌进行恢复和保护,同时还深入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被打造成西昌文化旅游发展的示范项目;“一创”方面,目前,独具老城特色的标识系统现已安装在了老城区的九街十八巷,东门游客中心已装修完成并投入使用,黄家巷农贸市场4号楼处游客中心的装修工程也已完成。

2018年期待满满的“铂金十年”,西昌在加快现代化建设,完善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同时,也在加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紧发展一批健康绿色产业,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民生改善、文化挖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前进道路。


值班编辑 | 赖菁  武晓依

主编 | 赖菁

责任编辑 | 张峰瑞

西昌市广播电视台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