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永秀|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

白永秀 CPEER 2021-08-04

编者按:在2020年12月19日召开的“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2020”上,西北大学白永秀教授发表了题为《关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考》的演讲,演讲内容经整理且经作者审定。

白永秀,西北大学教授
点击图片观看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2020演讲




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关问题的提出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我就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谈一些看法。

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性手段,市场机制是经济运行的基本方式,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制度。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发挥市场机制在我国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保障,也是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促进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将改革的目标确立为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提出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设计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蓝图,既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体制,也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体制;首次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对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形式、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路径进行了系统论述。党的十六大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部署。

进入新时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而使市场的地位从“基础性”上升到“决定性”,标志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同时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从而把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拓展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项制度,使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一个涵盖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经济运行制度在内的完整制度体系。

2020年5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了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提出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动我国经济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最终构建起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那么,什么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目标是什么,怎么来建设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成了我们理论界研究的重大问题。为此,在这里拟就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特征、构建目标、理论逻辑及其现实路径谈点看法,求教于学术界。

二、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文献综述

首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很少有专门研究和阐述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体制的论著,包括专著和论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实行的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以来才发展市场经济,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制度安排。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建立以及主要构成,国内老一代学术界已经做了许多论述,包括马洪、卫兴华、高尚全、张卓元、张宇、顾钰民等。

目前,学界关于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文章数量有限,学者们主要从什么是“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以及什么是“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讨论对构建我国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认识。包括郑新立的论述,逄锦聚的论述等。

除此以外,也会涉及到市场和政府的有效结合问题,在这方面,1985年科尔内提出了经济运行的协调机制,里面包括行政协调和市场协调,具体细分为四种形态即直接的行政协调、间接的行政协调、没有控制的市场协调和有宏观控制的市场协调。1998年,斯蒂格利茨也提出既要有发达的市场,也要有强大的政府。特别是我国学术界2008年刘婷婷等人提出了转型国家理想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应当是建立一种‘强政府+强市场’共生的‘市场增进型’治理结构。此外2014年林毅夫撰文提出有为的政府和有效的手段。还有2019年陈云贤在《经济研究》上发表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文章,提出市场和政府的组合理论上至少可以有9种模式,其中“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模式是政府与市场组合的最高级模式。

三、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特征与目标

首先要知道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涵和特征,就要知道我国现阶段相对高水平的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涵特征是什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体制,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属性,也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属性,在我看来它就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制度”,一般性主要体现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上,体现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上,体现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体现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长处的宏观调控上。

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特征有两个,一个表现为弱市场,另一个表现为强政府。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强化了市场改革,国家对经济干预的范围和程度缩小,这是改革40年的主要成就,但是总体来说,与成熟市场体制国家相比,我国无论是在市场的培育、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市场氛围的形成方面,还是在市场制度的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规则的健全方面,都经历着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市场经济还相当不成熟,呈现出“弱市场”的特征。强政府方面,在中国四十多年的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虽然在整体上资源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配置,但政府以健全的组织体系、强有力的计划和政策在资源配置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政府主导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市场体系的培育、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等都是由政府来推进的;另一方面政府仍然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充当微观经济主体,不仅对经济运行产生间接影响,而且产生直接影响,体现出我国强政府的特征。

  我觉得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效政府和有效市场有机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公式表示就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这才是最关键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我们认为,如果一个市场能够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那么这个市场就是有效的。有效市场应该具备如下5个具体特征:第一,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的市场体系为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必要的场所,是实现有效市场的前提。第二,良好的市场环境。健全的政治体制、经济体系、法律法规、文化理念、生产生活服务以及自然地理环境为商品和要素的自由流动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是实现有效市场的基础。第三,有序的市场秩序。有序的市场秩序依赖于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监管手段,是实现有效市场的保障。第四,健全的市场机制。健全的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方式,是实现有效市场的路径。第五,完善的市场功能。完善的市场体系、良好的市场环境、有序的市场秩序和健全的市场机制共同作用形成了完善的市场功能,完善的市场功能是评价有效市场的重要标准。我们认为有为政府就是主动地全面领导国家经济事务,为实现国家经济长期平稳向好发展,促进全社会各阶层福祉不断增进而积极有为但又遵守一定约束的政府。有为政府应该具备如下4个具体特征:第一,主动性。即政府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事务,在本可不为的领域实现有所为。第二,领导性。即政府在经济事务中起领导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推动者。第三,全面性。即政府参与和管理经济事务领域的广泛性,一切政府可以参与的领域都应该有有为政府的身影。第四,有限性。即有为政府的职能是有界限的,不可越界而为。在经济事务中,“有为”的政府同时也是“有限”的政府。我们认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显著的特征。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应该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市场和政府职能边界的动态性。市场和政府的职能边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具体情况制宜”的,可以灵活调整各自的职能边界,实现合理分工,从而达到有机结合。第二,市场和政府共同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在市场和政府的职能交叉领域,市场和政府根据“相机抉择”的原则,能够实现对特殊领域资源的最优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有效性”。

纵观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体制,“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时存在于一个经济体的情况尚未出现过。我们认为,根据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可以将“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结合作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这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属性决定了有为政府的存在,现代市场经济的属性及其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决定了有为政府的存在,世界市场经济的实践要求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逻辑

构建高水平市场的理论逻辑,我理解的理论逻辑是一种思维规律,或者一套理论体系,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

首先是通过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构建有效市场,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市场化改革方面,我国突破了市场经济只属于资本主义的理论教条,实现了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在市场化道路方面,我们成功地打破了西方经济理论把市场经济看作“私有制+自由价格机制”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理论局限,我们创造性地把市场经济视为分阶段、有层次的、可拆分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构建有效市场,进一步挖掘和释放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潜力。我们认为,上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逻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理论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如何总结与提炼这些核心内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大问题。

其次是通过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合理参与构建有为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确保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在经济基础层次:政府积极参与经济事务,关心国计民生,更好发挥政府积极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构建有为政府。在社会发展层次:充分发挥党对经济工作全面领导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当家作主的劳动群众的聪明才智,释放他们在劳动过程中的热情,从而克服市场经济弊端,保证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确保社会主义发展目标的实现,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最后是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把计划最好的部分和市场最好的部分“装进一个篮子里” ,实现1+1>2的经济发展动能。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就是要更好地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也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无形的手”和“有形的手”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实现两种资源配置方式的有机结合,把计划中最好的部分和市场中最好的部分“装进一个篮子里” ,实现1+1>2的经济发展动能。

五、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路径

第一个是厘清市场配置资源的界限,首先在市场要为领域的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改革40年虽然市场经济已初步建立,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形成了市场缺位,所以对于这些本来属于市场要为的领域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主要表现在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生产要素改革,减少政府对生产要素资源的直接配置;接轨国际通行贸易规则,推动对外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完善外贸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其次要在市场不可为的领域市场应该坚决退出。我提四个问题,一个是医疗卫生领域是否应该市场化?市场化必然带来定价问题,但人的生命如何定价?二是教育领域,咱们是搞教育领域,尤其基础教育领域,现在负担太重。三是住房领域是否应该市场化,现在住房不仅是消费品、金融品、投资品,所以把收入分层和住房分层双叠结合起来形成很大的不平等。四是现在出现的数字经济是否应该完全市场,互联网垄断、大数据杀熟、互联网卖菜等现象层出不穷,这无疑造成了新时代下的数字经济鸿沟。那么,弱势群体应该如何应对汹涌而来的数字经济、数字经济是否具有广泛的包容性、是否造成底层人民的失业而扩大了贫富差距、如何看待数字经济领域资本的无序扩张、数字经济该不该过度市场化等。这些问题,成为当下及今后需要关注的一些重大问题。

第二个是进一步厘清政府配置资源的界限,在政府要为的领域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市场的作用,在“要为”领域,政府首先要做的是“进”。所谓“进”,就是要进入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或者市场机制调控会造成不良后果的领域。主要解决市场机制履职“不到位”、“缺位”的问题,政府进行职能“到位”、“补位”。首先是进一步向加强宏观经济调控“进”。宏观调控需要进一步健全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相互配合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协调与指导区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其次是进一步向市场失灵和缺陷的领域“进”。在垄断、公共产品提供、负外部性、收入分配不公等方面,政府要迅速跟进,加强对重要经济领域的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再次是进一步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在社会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健全新形势下处理社会矛盾问题的长效机制,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在公共服务方面,要不断完善公共政策,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公共服务系统,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最后是进一步向国际经济交流与合作“进”。既追求国内效益又追求国际效益,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激活国内国外双循环。在“不可为”领域,政府首先要做的是“退”。所谓“退”,就是要退出政府失灵的领域,坚持市场优先的原则,应该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领域一律由市场进行配置,把配置资源的权限交还给市场,主要解决政府履职“越位”的问题,实现政府职能的“归位”。要从市场自身能够发挥作用的领域退出,还权于市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从对企业的具体管理中退出,还权于企业,使企业真正成为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要从对社会的过多包办中退出,还权于社会及其单位。

第三个要在交叉界限领域实现二者的合理分工。还应该注意到,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边界不是像“三八线”那样明确,还存在着交叉界限领域,有些领域的边界和界限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或者说,有些领域并不存在市场和政府职能间的明确界限,有的领域甚至随着科学技术及其生产力的发展边界与界限也在发生变化,任何想找到组织间确切边界的努力都是哈耶克意义上的“致命的自负”。因此,我们要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建立邓小平同志所讲的“摸着石头过河”的工作方法,动态调整市场和政府对资源的配置,实现二者在交叉界限领域的合理分工。  

谢谢各位。

推荐阅读


1. 裴长洪|新中国经济的第一个理论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起点

2. 赵燕菁|平台经济与社会主义:兼论蚂蚁集团事件的本质

3. 赵燕菁 | 平台经济:寻找最优的产权边界——答朱海就商榷文

4. 庞明川 | 疫情防控宏观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5. 龚刚 | 是拍卖还是明码标价——兼评2020诺贝尔经济学奖

6. 宋磊|中国故事的第二种讲述方式

7. 杨虎涛 | 新发展格局为导向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



http://www.cpeer.cn/

http://www.peforum.cn/


责任编辑:许博渊    审核:秦蒙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

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