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学科学优秀课展播5:一上 用手来测量

杜璟 教科版科学 2020-08-27

编者按:近期,我们将陆续展播2018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国优秀课评选获奖作品,供大家学习交流。请您持续关注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让我们一起把教科版小学科学课上好,一道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视频下方附本课教学设计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672v4jqa4&width=500&height=375&auto=0


 用手来测量 

中原区互助路小学   杜璟


一、  内容标准

17.3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

1~2年级 :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18.3  工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

1~2年级: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

二、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比较与测量》单元中的第三课时。在本课中,学生们的学习将从比较活动转向测量活动,将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自己的手)开展测量活动,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一拃”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会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意识到标准的测量工具的必要性,这将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比较长度或宽度不同的物体,孩子基本可以选择出正确答案。在第二课,学生使用过纸带替代纸蛙的跳远距离,了解如果遇到不好测量的距离,可以使用纸带来替代它的长度。

四、学习目标

1.知道可以使用我们的身体进行测量活动,但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缺乏准确性。

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能预测物体的相对长度,并使用对齐起点、首尾相连的方式用“拃”进行测量。

3.能以讨论、画画和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

4.乐于小组的合作探究学习并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五、教学准备

为每个小组准备:纸带一条、剪刀一把、记号笔两支、记录单。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聚焦,引出课题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豆豆去公园玩想知道这棵树到底有多粗,可是什么工具都没带,你有什么办法吗?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我们的身体是可以随身携带的、很方便的测量工具。

出示使用各种身体部位进行测量的图片,促使学生理解人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当做测量工具,比如双臂、手、脚的长度、一大步等等。

最后出示桌子面的图片,使用身体测量桌子面的边,用哪个部位最合适?引导学生选择人体合适的部位(手)测量桌子面的长度。聚焦到用手测量,引出课题《用手来测量》。

【评价标准】

     知道人体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比如双臂张开的长度、脚的长度等。

【设计意图】

    在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使用身体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测量,很方便。

(二)学习一拃,并练习使用一拃进行测量。

【教学内容】

1.学习一拃。通过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一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明确“一拃”的概念,说一说,做一做,评一评(请一位同学做示范,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评价,然后同桌互相评价)。

2.教师在情境中展示用一拃测量的正确方法。

(1)引导学生初步体验预测。在黑板上粘贴桌面的图片,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测量桌子面的图片的长度,全班同学一起看一看他的一拃有多长,看一看桌子面的长度有多长,想一想,做个估计。引导学生理解这种活动在科学课上叫做预测。

(2)教师帮助学生一起完成桌子面的长度的测量。在学生测量桌子面的长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用拃测量的正确方法:大拇指和中指要伸直、对准起点、每量完一拃做个标记、一拃接着一拃做测量。师生合作,完成测量,展示完整的测量过程。

3.学生两人合作、试着用一拃测一测自己的桌子面的长度,练习用“一拃”测量的技能。

4.展示学生刚才做测量时的视频,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1.知道“一拃”是张开的中指到大拇指之间的距离,明白用一拃做测量时,手要尽量张开。

2.能使用对齐起点、首尾相连的方式,两人合作进行测量。

3.能够依据正确的测量方法,对他人的测量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设计意图】

在全班范围内引导学生初步体验预测,这样,学生在预测桌子的高度的环节,就明白该怎么做,能够独立完成桌子高度的预测活动。

测量时,学生演示、教师辅助,将完整的测量过程呈现在黑板上,并在进行对准起点、首尾相连等重要步骤时给与提示,便于学生直观、明确的了解用一拃进行测量的正确方法。

同桌合作测量桌子面的长度,练习用拃测量的技能。测量后,观察一组同桌做测量时的视频,引导学生对学生的测量方法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对正确的测量方法加深印象。

(三)测量桌子的高度

【教学内容】

1.明确桌子的高度是从地面到桌面这段竖直的距离。

2.进行预测。带领学生体验系统的实验探究模式,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并把预测的结果记录下来。

3.尝试测量。放手让学生体验直接用手测量桌子的高度,并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直接用手做测量时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看到同学做测量的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理解,方便交流,发现直接用手测量桌子高度的不方便、不准确。

4. 确定使用纸带测量的步骤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测量才能更准确、更方便,提供纸带,请学生讲解使用纸带测量的具体步骤,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

5.使用纸带进行测量。教师在活动中进行指导,提醒学生做好标记和数据记录。

【评价标准】

   1.能够综合自己的观察,预测桌子的高度有几拃。

2.能使用纸带帮助自己测量桌子的高度,体验使用纸带测量的便捷性和准确性。

3.能以讨论、画画和书写等形式进行描述和交流,能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

测量桌子的高度这个活动是本课的重点活动,学生将使用纸带更方便的进行测量,并第一次体验边活动边记录的科学探究方式。明确实验方法是实验过程中重要的一步,较难理解的是需要先做与桌子一样高的纸带、再测量。所以我先引导学生尝试测量,然后将学生直接用手测量的视频放在大屏幕上,一起观察,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亲身经历变为全班同学都能看得清的图片或视频,更直观、更方便大家交流,引导学生一起发现“不方便操作”、“有可能引起测量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这一环节中我制作了一个立体的桌子模板,并将一个硬纸条竖直比在桌子的边缘,这可以促进学生意识到:直接用手测量很难测量出桌子的竖直高度,这样可能使我们的测量结果不准确。学生亲身经历了“遇到问题,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将使他们对于整个实验方法的理解更深刻,对于测量之前需先“裁剪纸带”的操作环节也会更加细心认真一些。

学生使用的纸带中间有一条竖直的线,测量时,同桌合作,一人在纸带左侧做标记,另一人在纸带的右侧做标记。如果同桌两人的一拃长度不同,那么在同一条纸带上,左侧和右侧的标记就不同,测量的结果也不同,这可以促进学生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

(四)分析数据、发现更多

【教学内容】

教师选取一些同学的纸带,粘贴在黑板上,组成班级记录单。和全班同学一起观察这些纸带和数据,先观察纸带的长度,分析纸带不齐的原因;再观察同一纸带上的拃数,分析测量同一长度时,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一拃长度不一样,测量结果不一样,不方便进行比较。

【评价标准】

能够对比观察,发现纸带和数据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中,要着重发展学生的观察数据发现问题,寻找证据解释问题的思维能力。一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有时学生发现了问题,却不能清楚的表述出来,所以教师有时要“翻译”学生的表述,无形中给大家做示范,引导学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发现。然后根据自己的发现和猜想,寻找能够证明猜想的证据,使用证据分析问题的原因。

(五)课堂小结

【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手测量的优缺点。

【评价标准】

能意识到用手测量的优点和缺点,并能简单表述出来。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顾整节课堂,理解用手测量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把科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请分享给您身边需要的人。


审核| 石雷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