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七届孟二冬教授纪念学术奖获奖作者及论文提要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 2022-10-15


第七届孟二冬教授纪念学术奖颁奖


经过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的两轮匿名评审,第七届孟二冬教授纪念学术奖共产生10篇获奖论文,现公布如下:


一等奖



郑易林



论文题目:《〈论衡〉版本源流考》
摘要:南宋乾道三年洪适主持刊刻的绍兴府本是《论衡》所有版本的共同祖本。这套书版在宋、元、明三代递经修补,反复印制,影响广泛。根据此版不同时代印本的文本特征,可以推测《论衡》其他版本的来源:明清以后通行的通津草堂本,应该是以元代至元六年宋文瓒修补本为底本刊刻的,它又衍生出《汉魏丛书》本、阎光表刻本以及《广汉魏丛书》本;明代建阳书坊刊刻的十五卷小字本,则以嘉靖元年补版之前的某个印本为依据。具体考察《论衡》绍兴府本的递修细节,有助于厘清该书宋元明各种版本间的源流关系,对异文的是非判断也有裨益。



二等奖


左怡兵



论文题目:《西梁女国“人肉香袋”考述——兼论取经故事中女国的现实原型》
摘要:世本《西游记》在西梁女国故事中曾两次提及似不可解的“人肉香袋”,女国故事也因此出现了情节脱落与逻辑断层。解开西梁女国的“人肉香袋”之谜,需要以跨文本多元视角追溯世本写定前的各类取经故事,探索女国故事的生成及演变过程。在考清《大唐西域记》所载的“东女国”就是取经故事中各类“女国”的现实原型后,聚焦“人肉香袋”传说形成的物质文化、风俗习惯及传播途径,便可还原“人肉香袋”故事的生成方式与叙事逻辑,由此亦可考清西梁女国故事从历史史实到文学想象的生成、传播及演化过程。



王婉璐



论文题目:《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组诗性质与创作缘起考论》
摘要:学界此前多以“邺中集”为一部建安作品集,亦有视其为邺下宴集,但均未曾深究谢灵运《拟邺中集》诸别称及皎然《诗式》“邺中集”条原义,然通过考辨《拟邺中集》总名及具体作品诗题别称,实可知“邺中集”应指邺下宴集。根据对谢灵运创作活动的考察,组诗应作于景平二年六月至元嘉三年正月间。在《拟邺中集》的艺术研究方面,前人多侧重于总论组诗风貌与建安不类之处,但具体来说,《拟邺中集》既于组织结构上采用假托前代文人集团之形式,又于具体作品中以代自叙传的方式咏建安诸子,富于创新。组诗整体虽未脱晋宋之习,然在具体创作中又刻意拟仿建安诗歌结构,曹、刘语言,反映了谢灵运在大倡典丽诗风的同时,亦复汉魏气骨的诗学追求。



三等奖


高秋实



论文题目:《明刊诗集本庾信集编次与庾信作品分期还原》
论文简介:六朝诗集本、朱承爵本庾信集,自《奉和永丰殿下言志》十首至《春日离合》二首的主体部分,可能高度保存旧集文本与编次面貌,该部分中全为北朝诗作,可证庾信研究中关于内容风格与作品分期的“二分法”之误。



张箫杨



论文题目:《春秋战国魂魄观念的知识考察》
论文简介:本文以魂魄观念为研究对象,考察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一般知识的魂魄观念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思想、文学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被吸纳进精英思想与文学艺术的历程。以魂魄观念的个案作为切口,目的在于管窥先秦思想史隐没在知识背景中的一般知识的活力,重在考察作为一般知识的魂魄观念与精英思想、文学艺术的互动是如何发生,以及魂魄观念自身经由多元路径,获得了怎样的丰富与发展。



谢文君



论文题目:《烧香偈与禅香诗:论五山文学的黄庭坚诗接受》
摘要:五山文学末期禅僧万里集九的黄庭坚诗讲义《帐中香》在从写本转化为刻本时,大量删改了写本中的图像及天头注释,天头注仍保留着黄庭坚荷香悟道的一条材料,显示出刻意关联黄庭坚与禅、香的倾向,而黄庭坚与寺庙线香、居室熏香乃至自然界桂香等的禅缘,正是五山文学对其所创烧香偈、禅香诗接受的重要语境。万里集九不仅高度肯认黄庭坚的闻桂悟道公案、对香道鼻观进行深刻解读,还根据闻桂悟道公案创造出秦观的“海棠参禅”,并融合陆游梅花诗的应化身之喻、黄庭坚禅香诗的香道鼻观之法,自成“梅香禅”。最后,《帐中香》刻本所附江介周镜之序,则以香喻诗,梳理了“江西诗法”的传承谱系,是五山文学对黄庭坚诗接受的重要总结。



魏珞宁



论文题目:《论谢灵运诗的早期流传与形塑》
摘要:谢灵运诗歌在齐梁时期就有“谢灵运体”之称,齐梁人认为“谢灵运体”锻炼工丽而章法结构存在不足,但认为不足的评价在后代诗论中逐渐式微,甚至其结构反受到推重。《文选》和《艺文类聚》依靠去取篇目和删削诗句两个主要手段,客观上强调了谢灵运诗歌中的山水成分。谢灵运诗歌原本存在丰富的流传途径,通过以《艺文类聚》为代表的总集、类书等大型文献,不仅可以研究谢灵运诗歌如何被形塑,也可以窥见其流传和接受的历史。


魏榕



论文题目:《陈洪绶水浒人物图在清初的改造、误读与评价》
摘要:明清易代后,清初对于陈洪绶水浒人物图的种种改造与评价往往违背了其“忠义水浒”的创作本意,这反映出明清易代之际文人对于《水浒传》态度的改变,而不同政治立场与自身经历也会导致评价方式与情感态度的微妙差异。本文主要关注史大成对白描本《水浒叶子》的赞语增补、版画本《水浒叶子》与醉畊堂刊七十回《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结合,以及刘源《凌烟阁功臣图》对陈洪绶水浒图的回应。



优秀奖


张丰楚



论文题目:《成仙:信仰背景与汉唐仙传体小说的演进》
摘要:从文体角度看,汉唐仙传体小说具有较为显著的模式化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小说开篇好道心坚、清静内敛的个性气质概述以及结尾人物不知所踪两方面。此外,神仙感遇的叙事程式、群体性与私密空间中的旁观者视角等,也是这类小说文体模式的一部分。在由汉到唐的演变过程中,道教信仰背景对这一模式化特征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在虔信程度弱化的语境中,很多唐代仙传体小说出现了对既定模式的内在解构现象,这一解构与颠覆过程,正是唐代仙传体小说艺术创造力的来源。



排版:吴纪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