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文系

其他

学术刊物 | 《语言学论丛》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

《语言学论丛》2024年第1期目录及摘要发刊词迈向更广阔的语言学天地《语言学论丛》创刊于1957年,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辑的不定期同人论集;2002年第26辑起,改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中心承办,每年2辑,定期出版,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北京大学创办《语言学论丛》期刊。北大语言学前辈王力、魏建功、袁家骅、高名凯、周祖谟、朱德熙、林焘等开辟了这片语言学园地,携手海内外语言学同道一起耕耘播种,65辑刊物就是沉甸甸的收获。几十年来,《语言学论丛》一直提倡和追求具体语言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汉语与少数民族语研究相结合,以此推动中国语言学的发展。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如果说之前的语言学经历了一个分化独立的过程,今天的语言学则是在结合还原中发展,不仅仅是各种语言变体的结合,更是语言与人的结合,语言与社会的结合,直至语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结合。我们奉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从中国的语言与语言学出发,放眼世界的语言与语言学。《语言学论丛》热切希望得到各位有志于语言学的学界同人的支持,我们一起迈向更广阔的语言学天地。《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2月19日 上午 11:01
其他

新闻 | 中文系1979级系友毕业40周年返校活动举行

金秋送爽,鸿雁归来。在中文系1979级系友毕业40周年之际,10月21日上午,1979级文学班系友二十余人从全国各地返回母校,追忆往事,畅谈人生,共续同窗情怀。秋色宜人,系友们共同漫步校园,在图书馆、静园五院、未名湖畔驻足观看、拍照留念,重温曾经学习、生活的记忆片段。途中,系友们三五成群交谈、欢声笑语不断,一同回顾往昔青春岁月,感叹校园日新月异的改变,为母校数年来的发展倍感自豪。11点左右,系友们回到中文系参加茶话会。1979级文学班班主任曹文轩教授,中文系党委副书记、系友会常务副秘书长周昀出席。茶话会由1979级文学班同学高远东主持。周昀首先对1979级系友返校表示热烈欢迎。她介绍了中文系近年来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系友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并代表中文系向1979级系友赠送毕业40周年纪念礼物。曹文轩教授向同学们深情寄语,当年的青年学子虽已面带风霜,但都在各自领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心中依旧满是春风。他用“驿站”作为北大和中文系的象征,进入中文系的人在这里补充给养,而后充满活力奔赴前程,从这里走出去的人,会将为这个世界作出的一切贡献,毫不犹豫地记在这个驿站的名下。1979级文学班班长贺绍俊作为同学代表发言。他从共同与不同、变与不变、传承北大精神三个方面发表了感慨,回顾了同学们与北大精神共成长的漫长旅程,40年前他们带着北大精神走向社会,40年间各自的经历不同,但都是点着北大精神的火把前行,都让自己的生命无愧于北大精神,都有一个践行北大精神的精彩人生。系友们畅所欲言,轻松开怀,茶话会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曹文轩:北大是驿站(节选)北大对于大家来讲固然是座学校,世界闻名的学校,但我更喜欢另外一个表述——北大是一个驿站。记得那年中文系让我在迎新会上给新生讲话,正好赶上我几天前去河北怀来,有一个很大的驿站,叫作“鸡鸣驿”。那是京西最大的一个驿站,站内一应俱全,因为旁边有一座山叫鸡鸣山,所以它就叫鸡鸣驿。我在驿站慢慢地走,感受着从前的情景:天色已近黄昏,有人骑马而来,或是传递情报,或是传递圣旨,长途跋涉,现已人困马乏,抬头看到驿站,满心欢喜,进得驿站,他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料,一番休息,这个人精神焕发,也许继续他的长旅,也许换了新人接续下面的路程。每年都有一大批学子从四面八方来的北大,北大对于他们来讲究竟意味着什么?我觉得“驿站”用来做象征很契合,他们到这里来是补充给养的,是为了充满活力、然后奔赴前程的。胸怀壮志的学子,能否完成他们人生和事业的长旅,取决于驿站能否给他们注满强劲的奔跑动力。我们的理想是让北大这个驿站成为世界著名驿站,跟那些来到这个驿站的人分享无边的知识,让他们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之下,深切领会经久不衰的传统和广博的人文精神。四年、七年、十年,他们终于在养精蓄锐之后从这里开拔,然后,我们幸福而自豪地看他们策马奔突,绝尘而去,一拨又一拨、一代又一代,无数的他们,包括在座的诸位,构成了漫长而雄壮的队伍,不断地靠近目标,个人的目标,民族和国家的目标。驿站的质量决定了一场无休止的奔跑的速度。百余年来,北大这个驿站为民族国家能够走在世界最前列一直在提供宝贵的动力,中国的今天与这个驿站息息相关。这个驿站充满了诗意,它是美的,是经得起审美的。那些离去的人,在一天一天老去时,总会想到这个驿站。他们会对这个驿站感恩感德,会念念不忘那些驿站上的人、为他们点灯的人、为他们升起炉火的人、为他们指点迷津的人,驿站的形象会在他们的奔跑中、睡梦中出现,他们会将为这个世界作出的一切贡献,毫不犹豫地记在这个驿站的名下。那么终于老去,他们在暮色中每每回想起这个驿站时,就会有一种感觉——乡愁。我想乡愁这个词,在座的各位同学都会有这种乡愁,正是由于这种挥之不去的乡愁啊,我们今天才能聚拢到一起。北大老师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是奋斗在这个驿站上的人,我们就是这个驿站,从这个驿站上走出的一个人叫海子,他有一首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我们将他的诗改动一下:“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教书,育人,驿站一生。”最后说一句话,希望诸位经常回北大、回家、回这个驿站看看,了却自己一番乡愁。1979级文学班班长贺绍俊发言(节选)40年后回到北大,就感到北大校园变化很大,盖了很多的高楼,中文系也从静园五院变成了人文学苑。我们自己也变化很大,曾经满头青丝,如今变得稀稀落落,白发丛生(笑)。但是也有不变的,像曹老师的儒雅和笑容没变,像我们同学之间的那种纯粹的友情没变,我们走到未名湖边,湖边清清的湖水没有变,湖上的石船没有变。我记得是我们入校的第一个中秋,曹老师倡议我们到石舫上去,那个时候我们全班同学来到石舫上,大家都还不不太熟悉,相互之间还有些腼腆和拘谨,如今到石舫上,大概在石舫的缝隙里面还能够寻到沉淀在那里的腼腆和拘谨。40年前,我们带着北大精神走向社会,40年来,我们各自的经历不同,但都是点着北大精神的火把前行的,都让自己的生命无愧于北大精神,都有一个践行北大精神的精彩人生。一个人的人生精彩不精彩,不是靠外在的标准来衡量的,不是说得了诺贝尔奖或者是当了显赫的大官就精彩,衡量的标准在自我,自我问心无愧就精彩。我觉得我们文学7910的每个人都可以说是问心无愧,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都是一本精彩的书。谢冕老师在纪念北大一百周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叫《一百年的青春》,写得真的好。北大永远充满了青春气,在北大一百年的青春里,也有我们文学7910挥洒过的青春。所以我们今天在校园里深深吸一口气的话,可能还能闻到一股熟悉的气息,我们为此感到欣慰,也感到骄傲。我们今天回到北大,也就是要寻找北大精神,寻找一百年的青春,有了北大,我们也就能够永葆青春。系友感言梅敬忠:《驿情吟:毕业40年感言》四十年毕业庆典,鬓发皆白,首度得进新系址,庭院深深,情怀依依!感恩母校,感谢老师,感激接待,驿路驻足,再新余生。诗曰:师兄师姐亲声称,斯文在兹系中文。细致热心校友会,一枝一叶总关情。曹师风采依然是,驿站典喻切殷殷。当年明月实堪忆,而今不惑勿惊心。附一首:《青老》青春留不住,白发自然生。莫道桑榆晚,为学尚年轻。朱颜辞镜客,流光催命身。年年霜花长,但愿神志清。万建中:文学7910毕业40周年之际,同学们相聚未名湖畔。在中午的餐桌上,不谈各自人生的辉煌,不谈当下的生活境遇,话题竟然是班上到底有多少同学,50、51、52、53?然后大家围着餐桌,掐着手指,纷纷数了起来。已离开人世的、失联的、休学留级的、退学的、出国的、京外的、在京的,翻来覆去,总是有所出入。有同学提议按寝室算人头,不会遗漏,不过,4年中寝室也有变动的,提议没被采纳。反复计算,目的非常明确——一定要使所有的同学都包括在内。结果,原本一些比较陌生的名字也不再陌生了。每位同学的名字是文学7910共同的集体记忆,相聚的主要意义是在场的记住那些暂时尤其是永远不能在场的,后者容易被忽视、被忘却。雪汉青:记得当年中文系90周年系庆的时候,好像是座谈会上的老系主任费振刚先生说了一句话:离开北大时,你们以自己是北大人骄傲;将来回来时,要让北大以你们骄傲。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句话是鞭策,也是激励。北大给我的最可宝贵的地方还不是知识、视野,人脉……而是给了我终身学习的动力和能力,在工作环境中不断吸收补充,永无止境……今天我们同学绝大多数人都已经从工作岗位上退了下来。这些年来我们以我们中间那些学有所长的同学骄傲,我们以那些事业有成的同学骄傲,但我们更多的人可能只是岌岌无名的普通人,是编辑,记者,老师……但是我想要向母校汇报一声:在我的工作岗位上,无论什么样的处境,什么样的项目,什么样的任务,我都做到了让领导,让同事,让后辈说出一句:人家到底是北大的!我没有羞辱北大的名号,北大中文系可以为你的学生骄傲!石冰:今天文学班79聚会,纪念毕业四十周年。一进入校园后熟悉气息迎面而来,此地宜学宜居一如当年,故所归来。曹文轩老师说这里是驿站,这比喻极佳,非至深感受,不得此语。秋阳浅暖,水光鳞鳞,大家绕湖闲行,轻松地低语,未名湖仿佛恒定在时光中。小师妹专程忙前忙后地拍照,英俊的曹老师专程在中文系阔绰的院子里迎接我们,美丽的周师妹代表中文系致辞欢迎,礼仪俱足,吾等深谢之。问如此美事,他日可复哉?可复可复丁玫:毕业后我很少回到校园,曹文轩老师说北大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驿站,承载着我们的乡愁。其实我不是一个对母校有执念的学生,虽然北大的印记无法遮挡,我主观上非常回避以母校的光环照亮自己的前路。不回校园的日子里,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乡愁,它只是一个驿站,我只埋头带着它给予我的力量往前跑。但是每一次回到校园,我都会感受到巨大的温暖,无论离开多久,母校总是会从很多细节里让我感觉到,我依然是那个被宠爱被宽容的孩子,就像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当靠近五院的红门,当走进中文系的新址,缠绵的乡愁会毫无征兆地包裹了我,真的非常羡慕能在这里工作一辈子的老师和同学,非常感念生命中曾经的补充粮草、整理青春的日子。非常感谢帮助我们组织了这次聚会的老师和同学们!期待再次回到我们的精神故乡!排版:颜诗桐
2023年11月22日
其他

新闻 | 我系教授李零荣获2023年度“汪德迈中国学奖”

日前,我系教授李零荣获2023年度“汪德迈中国学奖”。该奖项由法国碑铭与美文科学院设立,香港明远基金会支持,以纪念法国汉学家汪德迈(Léon
2023年11月21日
其他

报名通知 | 高古——北京大学中国古文字与古典学高等艺术研修班(第1期)

1项目总览先秦秦汉古文字在书法艺术上具有源头性的特殊地位。二十世纪以来,先秦两汉时期的各类古文字资料大量出土,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学术成果,也为当代书法篆刻艺术提供可以借鉴的资源。王国维曾指出,大凡新学问,来自新发现。陈寅恪也指出,学术要能用新材料研究新问题,形成新潮流。在艺术上,也应研究并借鉴新的发现,形成新的审美与艺术风格。从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的角度来思考新时代的书法篆刻艺术的新潮流,应包含以下三个维度:(一)文字学不可以已。蒙学教育与精英教育不能放在同一层面来讨论。书法篆刻作品是以视觉艺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书法篆刻家文化水平的提升,最重要的一点,是深造并提升一般文字学与古文字学水平,了解中国文字的源头,即先秦两汉的文字系统与演变规则,应成为书法篆刻家的日常功课。了解汉字源流以及文字学理论,对汉代及后世的文字演变就更有准确的把握。(二)古书不读秦汉以下。中国文化的定型比较早,“百代皆行秦律法”,其主要内核发轫于商周,在战国秦汉时代就已成熟并定型。汉代以后虽然有相当多的社会变动,但中国主要的思想结构与方向,至今仍未脱离两千年前的既定轨道。据雅思贝尔斯所论,中国的先秦两汉时代可相对于西方大致同时的希腊与罗马,并称“轴心时代”,此亦所谓“古典时代”。研究古典时代的学问是“古典学(Classics)”,其基本方法是“语文学(Philology)”。在学习早期中国文字(篆隶)的同时,理应学习先秦两汉的汉语,对汉字汉语记录的中国早期典籍(包括传世与出土文献)的文本内容有所了解,才能理解中国古典时代的思想文化,顺流而下,更容易读懂秦汉以来的典籍形成与社会变迁。(三)艺术应当溯源。先秦两汉的艺术,在宗教性与世俗性两方面,都有晚期所不能企及的高度。从物质性到文本、纹饰、造型等多方面的造诣与成就,目前尚缺乏面向艺术界做系统性的介绍。清代因为借鉴汉魏碑刻与金石学的研究,在帖学之外别开生面,影响至今。与清代类似,当下先秦两汉时代古文字文献的大量发现与研究,也可以为当代书法篆刻艺术提供“高古”的审美资源与取法资粮。鉴于此,北大中文系拟面向社会开办“高古——北京大学中国古文字与古典学高等艺术研修班”(简称“高古班”第1期),主要面向书法界、篆刻界、艺术界、文创界的从业人员及爱好者,培训“文字学与古文字学”“中国早期古典学”“先秦两汉艺术史”三方面的内容,以切实提升书法篆刻艺术界的文字、文化、艺术底蕴,由技进乎道。2培养对象1.
2023年10月31日
其他

新闻 |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第二十届评奖结果揭晓

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第二十届评奖工作于2023年10月28日圆满结束。本届共收到专家推荐专著14部,系列论文9组17篇(含青年奖)。评选委员会认真审议了每一种参选著作,经投票表决,评选出二等奖3项,青年成果奖3项:二等奖《汉碑文字通释》(王立军著,中华书局,2020年)。《现代汉语非核心论元实现模式及允准机制研究》(孙天琦著,中西书局,2019年)。《古文异体关系整理与研究》(李春桃著,中华书局,2016年)。青年成果奖《战国铭文分域研究》(周波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完结范畴与汉语动结式》(玄玥著,商务印书馆,2018年)。《西夏语第一、第二人称双数后缀与人称范畴再探讨》(张永富著,《民族语文》2022年第1期)(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评委会)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简介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是一代语言学宗师王力先生生前为促进中国语言学科的发展而设立的,授予对汉语或中国境内其他语言的现状或历史的研究有贡献的中国学者。王力先生捐献出《王力文集》的全部稿酬共计十万元成立“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基金会”。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评奖工作始于1986年,迄今已历二十届。根据王力语言学奖金章程,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第一届至第六届评奖设立一、二、三等奖;1997年第七届评奖工作会议上通过了对章程的修改,最高奖改为特等奖,下设一等奖和二等奖;2021年第十九届评奖工作会议上新增青年成果奖。前六届评选出二等奖1名,三等奖21名;此后共评选出一等奖9名,二等奖53名,青年成果奖6名。共评选出75部专著、31篇论文,有89位学者荣获该奖项。三十多年来,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评奖评选工作坚守学术标准,本着高水平、高质量的原则,在历届评奖中坚持宁缺勿滥。获奖论著基本反映了出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语音韵、词汇、语法、文字、方言和民族语言研究的最高学术水平,因而王力语言学奖在学界受到广泛的称誉和肯定,成为中国语言学界专项评奖中最具影响力的奖项。北京大学王力语言学奖章程(2021年修订)第一条
2023年10月29日
其他

学术刊物 |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二十五辑介绍及目录

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二十五辑书影主编单位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是由北京大学与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共建的实体性学术机构,其主要人员由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与古委会秘书处人员经过整合后重组而成,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内容简介本书为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老师、博士研究生,以及海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者的论文集。内容涉及古文献学理论研究、传世文献整理与研究、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海外汉籍与汉学研究等中国古文献研究等相关领域。全书根据经、史、子、集分为四个部分,在目录中以空行体现。论文或为相关领域某个专门问题的最新研究,或为中国古代著名学者的生平、交游考,或为海外汉学的交流探讨。本期论文观点新颖,内容详实。经学部分:阴法鲁先生大学毕业论文《先汉乐律初探》,利用甲骨、金文等文字学知识考证律与同的本义,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中国乐律与西方乐律,体现出多重证据的方法意识和鲜明的现代学术眼光。张亿《谢章铤〈毛诗注疏毛本阮本考异〉稿本考》对比分析谢章铤《毛诗注疏毛本阮本考异》的初稿本、誊清本与郭则沄整理之《敬跻堂丛书》本,说明利用誊清本可以纠正《丛书》本的文字错讹,且能补充不见于初稿本、《丛书》本的内容。史学部分:张彧《李笠〈广史记订补〉考述》,从《史记》体例发微、文字考试、文字校勘、三家注勘误等四个方面考述了李笠《广史记订补》体现的《史记》研究成果,帮助后学者更好地利用学习此书。林嵩《宋元刊〈资治通鉴〉简注本管窥》考辨简注本《资治通鉴》实际为南宋或元代刻本,其夹注多节录自史炤《资治通鉴释文》,其内容与现存之“无注本”有不同来源,较“胡注本”近古、近真,版本价值值得重视。许峻玮《日本京都大学藏〈三朝北盟会编〉旧抄本的递藏过程与文献价值》详细介绍考辨了京都大学藏钞本《三朝北盟会编》的递藏源流、文献价值、版本价值,为后世《三朝北盟会编》整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文献资料。子部部分:王传龙《祠堂本〈西山读书记〉的底本、校本与臆改》厘清了清代《西山读书记》通行本祠堂本的来龙去脉,指明祠堂本为拼合而成,存在变乱体例、自行臆补、文字漫漶等问题,为后世利用《西山读书者》提供参考。陈腾《明刻〈诸病源候总论〉发覆》,比对存世明刻诸本的物理特征和关键异文,厘清其版本源流,并对明代刻书史中修版、补板、翻刻、书商合作等提供了非常典型的研究例证。赵江红《〈演禽三世相〉成书考》通过该书版式、内容及成书情况的分析,考辨该书其实是由三种书拼合而成,该书不仅在版本学史、图书出版史上颇有代表性,在科技史、民俗史、宗教史等领域也值得研究。关静《〈类说〉天启刻本之生成与明代后期的书籍刊刻》一文考察明天启刻本《类说》版本存留之卷次拼合痕迹,探讨该书从七十卷到通行本六十卷的变化过程、刻书人的“特异性”操作,分析细致透辟,是古书流传演变及明代后期书籍刊刻研究的极好范本。集部部分:李更《集句诗背后的古人知识世界》以元代郭豫亨《梅花字字香》为例,分析《字字香》所集诗句与同时期流行类书《锦秀万花谷》《全芳备祖》《瀛奎律髓》、总集《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等书中存在的大量重叠现象,梳理《字字香》集句诗写作的“元件”来源,在此基础上考述古代中下层文人知识来源、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目录先汉乐律初探(阴法鲁著
2023年3月1日
其他

学术刊物 | 《语言学论丛》2022年第1期(创刊号)目录及摘要

《语言学论丛》2022年第1期(创刊号)目录及摘要发刊词迈向更广阔的语言学天地《语言学论丛》创刊于1957年,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辑的不定期同人论集;2002年第26辑起,改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中心承办,每年2辑,定期出版,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北京大学创办《语言学论丛》期刊。北大语言学前辈王力、魏建功、袁家骅、高名凯、周祖谟、朱德熙、林焘等开辟了这片语言学园地,携手海内外语言学同道一起耕耘播种,65辑刊物就是沉甸甸的收获。几十年来,《语言学论丛》一直提倡和追求具体语言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汉语研究与少数民族语研究相结合,以此推动中国语言学的发展。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如果说之前的语言学经历了一个分化独立的过程,今天的语言学则是在结合还原中发展,不仅仅是各种语言变体的结合,更是语言与人的结合,语言与社会的结合,直至语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结合。我们奉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从中国的语言与语言学出发,放眼世界的语言与语言学。《语言学论丛》热切希望得到各位有志于语言学的学界同人的支持,我们一起迈向更广阔的语言学天地。《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2022年10月17日
其他

第七届孟二冬教授纪念学术奖获奖作者及论文提要

第七届孟二冬教授纪念学术奖颁奖经过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的两轮匿名评审,第七届孟二冬教授纪念学术奖共产生10篇获奖论文,现公布如下:一等奖郑易林论文题目:《〈论衡〉版本源流考》摘要:南宋乾道三年洪适主持刊刻的绍兴府本是《论衡》所有版本的共同祖本。这套书版在宋、元、明三代递经修补,反复印制,影响广泛。根据此版不同时代印本的文本特征,可以推测《论衡》其他版本的来源:明清以后通行的通津草堂本,应该是以元代至元六年宋文瓒修补本为底本刊刻的,它又衍生出《汉魏丛书》本、阎光表刻本以及《广汉魏丛书》本;明代建阳书坊刊刻的十五卷小字本,则以嘉靖元年补版之前的某个印本为依据。具体考察《论衡》绍兴府本的递修细节,有助于厘清该书宋元明各种版本间的源流关系,对异文的是非判断也有裨益。二等奖左怡兵论文题目:《西梁女国“人肉香袋”考述——兼论取经故事中女国的现实原型》摘要:世本《西游记》在西梁女国故事中曾两次提及似不可解的“人肉香袋”,女国故事也因此出现了情节脱落与逻辑断层。解开西梁女国的“人肉香袋”之谜,需要以跨文本多元视角追溯世本写定前的各类取经故事,探索女国故事的生成及演变过程。在考清《大唐西域记》所载的“东女国”就是取经故事中各类“女国”的现实原型后,聚焦“人肉香袋”传说形成的物质文化、风俗习惯及传播途径,便可还原“人肉香袋”故事的生成方式与叙事逻辑,由此亦可考清西梁女国故事从历史史实到文学想象的生成、传播及演化过程。王婉璐论文题目:《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组诗性质与创作缘起考论》摘要:学界此前多以“邺中集”为一部建安作品集,亦有视其为邺下宴集,但均未曾深究谢灵运《拟邺中集》诸别称及皎然《诗式》“邺中集”条原义,然通过考辨《拟邺中集》总名及具体作品诗题别称,实可知“邺中集”应指邺下宴集。根据对谢灵运创作活动的考察,组诗应作于景平二年六月至元嘉三年正月间。在《拟邺中集》的艺术研究方面,前人多侧重于总论组诗风貌与建安不类之处,但具体来说,《拟邺中集》既于组织结构上采用假托前代文人集团之形式,又于具体作品中以代自叙传的方式咏建安诸子,富于创新。组诗整体虽未脱晋宋之习,然在具体创作中又刻意拟仿建安诗歌结构,曹、刘语言,反映了谢灵运在大倡典丽诗风的同时,亦复汉魏气骨的诗学追求。三等奖高秋实论文题目:《明刊诗集本庾信集编次与庾信作品分期还原》论文简介:六朝诗集本、朱承爵本庾信集,自《奉和永丰殿下言志》十首至《春日离合》二首的主体部分,可能高度保存旧集文本与编次面貌,该部分中全为北朝诗作,可证庾信研究中关于内容风格与作品分期的“二分法”之误。张箫杨论文题目:《春秋战国魂魄观念的知识考察》论文简介:本文以魂魄观念为研究对象,考察春秋战国时代作为一般知识的魂魄观念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在思想、文学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被吸纳进精英思想与文学艺术的历程。以魂魄观念的个案作为切口,目的在于管窥先秦思想史隐没在知识背景中的一般知识的活力,重在考察作为一般知识的魂魄观念与精英思想、文学艺术的互动是如何发生,以及魂魄观念自身经由多元路径,获得了怎样的丰富与发展。谢文君论文题目:《烧香偈与禅香诗:论五山文学的黄庭坚诗接受》摘要:五山文学末期禅僧万里集九的黄庭坚诗讲义《帐中香》在从写本转化为刻本时,大量删改了写本中的图像及天头注释,天头注仍保留着黄庭坚荷香悟道的一条材料,显示出刻意关联黄庭坚与禅、香的倾向,而黄庭坚与寺庙线香、居室熏香乃至自然界桂香等的禅缘,正是五山文学对其所创烧香偈、禅香诗接受的重要语境。万里集九不仅高度肯认黄庭坚的闻桂悟道公案、对香道鼻观进行深刻解读,还根据闻桂悟道公案创造出秦观的“海棠参禅”,并融合陆游梅花诗的应化身之喻、黄庭坚禅香诗的香道鼻观之法,自成“梅香禅”。最后,《帐中香》刻本所附江介周镜之序,则以香喻诗,梳理了“江西诗法”的传承谱系,是五山文学对黄庭坚诗接受的重要总结。魏珞宁论文题目:《论谢灵运诗的早期流传与形塑》摘要:谢灵运诗歌在齐梁时期就有“谢灵运体”之称,齐梁人认为“谢灵运体”锻炼工丽而章法结构存在不足,但认为不足的评价在后代诗论中逐渐式微,甚至其结构反受到推重。《文选》和《艺文类聚》依靠去取篇目和删削诗句两个主要手段,客观上强调了谢灵运诗歌中的山水成分。谢灵运诗歌原本存在丰富的流传途径,通过以《艺文类聚》为代表的总集、类书等大型文献,不仅可以研究谢灵运诗歌如何被形塑,也可以窥见其流传和接受的历史。魏榕论文题目:《陈洪绶水浒人物图在清初的改造、误读与评价》摘要:明清易代后,清初对于陈洪绶水浒人物图的种种改造与评价往往违背了其“忠义水浒”的创作本意,这反映出明清易代之际文人对于《水浒传》态度的改变,而不同政治立场与自身经历也会导致评价方式与情感态度的微妙差异。本文主要关注史大成对白描本《水浒叶子》的赞语增补、版画本《水浒叶子》与醉畊堂刊七十回《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结合,以及刘源《凌烟阁功臣图》对陈洪绶水浒图的回应。优秀奖张丰楚论文题目:《成仙:信仰背景与汉唐仙传体小说的演进》摘要:从文体角度看,汉唐仙传体小说具有较为显著的模式化特征,这主要体现在小说开篇好道心坚、清静内敛的个性气质概述以及结尾人物不知所踪两方面。此外,神仙感遇的叙事程式、群体性与私密空间中的旁观者视角等,也是这类小说文体模式的一部分。在由汉到唐的演变过程中,道教信仰背景对这一模式化特征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在虔信程度弱化的语境中,很多唐代仙传体小说出现了对既定模式的内在解构现象,这一解构与颠覆过程,正是唐代仙传体小说艺术创造力的来源。排版:吴纪阳
2022年10月14日
其他

毕业典礼 | 系主任杜晓勤:在2022年中文系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北京大学中文系2022年毕业典礼系主任致辞杜晓勤可爱的各位毕业生同学、尊敬的各位家长、各位老师:上午好!虽然一个月前系里就确定了今年毕业典礼的举办日期,党政班子尤其是贺桂梅书记、周昀副书记和学工办老师们也早就开始忙碌着筹备这次典礼。系里也早就定好,让我循往年惯例,在毕业典礼上代表中文系向各位毕业生表示祝贺,但我总是找不到感觉,理不清思路。直到昨天上午,我参加了全校研究生毕业典礼,看到校园里、五四运动场上,满是穿着学位服的同学,在会场听了校长、毕业生代表、校友代表的发言与致辞,才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离别在即。我们确实要与在校的或已经离校的毕业生诸君说再见了,确实要与诸君惜别了。与去年毕业的师兄师姐们相比,你们这一届的大学生活,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更大,你们有两年半的时间,因疫情反复,不断地回校返乡、线下线上,即便是在校学习的同学,也因不少因住在燕园校区之外,在生活、学习、科研诸多方面碰到了大量的困难。不过,面对这一切,同学们最终都克服了,都挺过来了,大家都顺利完成了学业,真是可喜可贺!基于诸君在疫情反复中的这种坚韧与调适,我对你们今后的人生也更充满信心。因为人生本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你们未来肯定会面临一些坎坷,但这段不平常的大学生活已经磨练了你们,为你们上了一堂人生的公开课。因为总是希望你们今后的人生之路、理想之路能够走得更从容、更长远,所以,接下来我有一些临别的赠言。在去年的中文系毕业典礼上,我曾经与你们的师兄师姐分享了我对“北大中文人”“北大中文精神”的理解,希望大家在走出燕园的象牙塔之后,仍要保持“据德”“依仁”“游艺”的“文士气”,要做不仅有“文气”更有“风骨”的“士君子”。今年此时,我则在思考,一位北大中文毕业生,作为社会人、国家公民,可以如何更好地处理与社会、时代、国家之关系呢?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我们的学科特长达至更高远的人生目标呢?想到这些问题,我脑子里一下子就跳出初唐宰相裴行俭评论“初唐四杰”的一句话:“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旧唐书·王勃传》)意思是说,文士是否能够实现高远的人生目标、政治理想,器识最重要,而文学艺能则居其次。裴行俭的这句话屡被后人引为衡文评人或者勖勉生徒之语,我今天也借此赠给即将毕业的诸君。诸君作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你们的文学艺能我倒不担心,或者说,根据我们的系友在毕业后的发展和社会上的反响,不仅不担心,而是很有信心。倒是“器识”与“文艺”的关系,似乎更值得诸君注意。“器识”,含器局与见识二义,见识决定器局,器局反过来又影响见识,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离。我也认为,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对于单位,甚至对于国家,器识委实重要得很。器局之广狭与见识之高下,是能否行稳致远的一个重要因素。北大之所以能成为北大,正是因为贯彻了蔡元培校长提倡的“兼容并包”的器局广大的治校理念,北大中文系之所以能在建系110周年之后仍然充满学术活力,继续挺立潮头,也是因为没有门户壁垒、“不拘一格”,广招海内外英才。器识,可以体现在我们的人生态度上,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在乎眼前之得失,不计较一时之利害,以道自守,志存高远:“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卢照邻《长安古意》这才是北大中文毕业生的人生格局与精神器度。器识,可以体现在对自己所属时代、文明和国家的认知上,就是要将之放在古今中外的闳阔背景下,对诸多文明与制度进行理性比较,既不轻信盲从,也不固步自封;就是要以史为鉴,以人为本,胸怀天下,放眼世界,不负韶华,不负人民。诸君都深有体会,“未名湖是个海洋”,她是知识的海洋、思想的海洋、精神的海洋。而生活、社会与时代,则是更大的一片汪洋。我们也曾不止一次地唱过:“我多么爱那澄蓝的天,那是浸透着阳光的海,年青的一代需要飞翔,把一切时光变成现在。”——林庚《新秋之歌》如今,诸君学已有成,今后更要以学安身,以学立命,以学报国。“让生活的大海洋上,一滴露水也来歌唱。”——林庚《新秋之歌》
2022年6月21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金晶:名词短语的指称与修饰——从“唯一”谈起

教授(北京大學)講座时间:2022年6月13日14:30—16:00(北京時間)騰訊會議:819-854-449會議密碼:220613講座語言:普通話内容提要學界對於限定詞短語假設(DP
2022年6月7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段映虹:尤瑟纳尔及其《苦炼》

冀(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时间:2022年6月8日(星期三)15:10—17:00腾讯会议号:451
2022年5月31日
其他

获得北大学生最高荣誉的青年人——隋雪纯

第十三届“学生五·四奖章”获得者2019级硕士研究生隋雪纯秉持“妙手著文章”的初心隋雪纯连续两年任职于北京大学官方微信、微博总编团曾实习于人民日报、新华社的她是文案、摄影“多面手”主持、参与北大官微重大选题百余篇阅读量以千万计连年获得“优秀记者标兵”“优秀摄影师”等荣誉称号被师友戏称为“学生笔杆子”她志在学术,至今已发表论文13篇包括核心源刊并被中国社会学网全文转载获得“北京大学学术创新奖”等荣誉文学是她的专业,更是她的热爱隋雪纯担任《北大人与红楼梦》《蔡文姬》等出版物的撰稿人她坚信“独秀不如与木成林”带领所在班级获得北京大学示范班集体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等荣誉称号除此之外,隋雪纯还广泛参与博物馆志愿讲解、关爱听障儿童等多项志愿活动履行着“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隋雪纯志在秉承“北大中文人”112年的精神血脉心怀山河岁月将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个人简介隋雪纯,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2019级硕士研究生。任2019级硕士班班长、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微信主要学生负责人。曾获国家奖学金(5次)、专项学业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各项奖励及荣誉称号近40项。用专业诠释热爱,用砥砺成就担当。奖项介绍北京大学“学生五·四奖章”荣誉称号设立于1998年北京大学百周年校庆前夕,是学校授予学生个人的最高荣誉,每两年评选一次。北京大学此前已开展了十二届“学生五·四奖章”评选工作,共有113名同学获此殊荣。历届获奖学生都是北大学子的杰出代表,是激励更多北大人追求卓越的精神动力。相关阅读点击下方图片查看小荷专访
2022年5月4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Daisy Delogu:Thinking with Animals in Medieval Literature

Willett法国文学讲席教授,芝加哥大学巴黎中心学术主任(2021-2022),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世纪法国文学,已出版Theorizing
2022年4月9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讲座预告 | 张赪:词模“转V”的形成

长聘副教授时间:2022年4月13日(星期三)15:30—17:30参会方式:线上讲座(腾讯会议)会议号码:136-226-162(密码:220413)讲座内容提要
2022年4月9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蔡宗齐:唐宋创作论:以王昌龄诗论为中心

唐宋创作论:以王昌龄诗论为中心主讲人:蔡宗齐(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东亚语言文化系及比较文学系教授)与谈人:杜晓勤(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主持人:刘宁(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时间:2022年4月2日(星期六)18:30—20:30腾讯会议:822-292-478会议密码:202242主讲人简介蔡宗齐,著名海外汉学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典诗歌、古代文论、比较诗学、比较文学、比较哲学及佛教等。现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中国文学及比较文学教授。编、著有英文书籍十余种,已译成中文的有《比较诗学结构——中西文论研究的三种视角》《汉晋五言诗的演变——诗歌模式与自我呈现》等。2014年与袁行霈教授共同创办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2022年3月28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吴君如:跨方言的新词学习和借贷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21.734527主办单位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与人类复杂系统研究平台
2022年3月27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蒋承勇:“科学的世纪”与文学的特质——科学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求真”之关系考论

“科学的世纪”与文学的特质——科学与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求真”之关系考论主讲人:蒋承勇(浙江工商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主持人:张辉(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时
2022年3月21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丁尔苏:悲剧与现代性——两种虚假的因果关系

悲剧与现代性两种虚假的因果关系主讲人:丁尔苏(香港岭南大学英文系教授)主持人:张沛(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时间:2021年12月18日19:00腾讯会议ID:
2021年12月16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文铮:在中国遇见但丁——纪念但丁逝世700周年暨《神曲》在中国翻译100周年

(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时间:2021年12月4日19:00线上直播链接:https://meeting.tencent.com/l/nOWYuIRLdtbh●
2021年12月2日
其他

讲座预告 | 张颖:表现与同情:基于法国美学学科史的理解

表现与同情:基于法国美学学科史的理解主讲人:张颖(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主持人:车槿山(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时间:2021年11月19日19:00腾讯会议ID:587
2021年11月18日
其他

学术讲座 | “意识形[生]态与环境物象”学术演讲通知

意识形[生]态与环境物象演讲人:宋伟杰(美国罗格斯大学亚洲语言文化系教授)主持人:吴晓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时
2021年10月21日
其他

第三届中华传统文化民生奖学金评选申报通知

沈鹏民生奖学金,由北京民生中国书法公益基金会于2019年设立,旨在鼓励青年才俊研究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沈鹏先生的人格与学术思想为典范,宏扬中华书学,倡导中华人文。
2021年6月2日
其他

110系庆·中文学人 | 葛晓音:传承、反思与期望

李鹏飞:从学生时代一直到现在,您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跟北大中文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那么能不能请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一谈我们北大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2020年10月23日
其他

110系庆·中文学人 | 袁行霈:格局·眼光·胸襟·气象

孟飞:您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被全国高校广泛采用,多次再版,影响很大,成为高校中文系的经典教材,可以说许多年轻学者都是读您主编的文学史教材成长起来的。您能介绍一下当时编写《中国文学史》的一些情况吗?
2020年10月21日
其他

110系庆·中文学人 | 安平秋:在北大中文系古文献六十年的片断回忆

刚才提到北大中文系的古典文献专业,我在北大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学了5年,从1960年到1965年毕业,那个时候是五年制,当时我考的是北大中文系。我本来想学文学专业,是服从分配到的古典文献专业。
2020年10月19日
其他

110系庆·中文学人 | 孙钦善:学于斯·教于斯·研于斯

谷建:1959年我们古文献专业正式成立了,魏建功先生担任第一任教研室主任,第二年您本科毕业以后就成为了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您能回忆一下您当时亲历过的专业创建的始末吗?
2020年10月16日
其他

北京大学“未名学者”中国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招生报名启动

创新学习方式:探索书院制模式,注重个性化培养,鼓励名师多为拔尖学生开设精品课程,与此同时适当放宽毕业学分的分配要求,做好课程置换。此外,开设小班课程,增加小班讨论,开展多渠道的教学互动。
2020年10月15日
其他

110系庆·中文学人 | 陆俭明、马真: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

再就是在文风上,我在几次报告和文章里面都讲过,应该多看看王力、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文章,清清楚楚,简洁易懂。不像现在有些文章,看了一半还不知道要讲的是什么问题,这种文章就不能吸引人。
2020年10月14日
其他

110系庆·中文学人 | 郭锡良:继承传统,博古通今

在1987年全国的第一次的高校教材评审上,王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得了特等奖。中文系有两个特等奖,1988年1月在首届全国优秀教材授奖仪式上,费振刚代表《中国文学史》,我代表《古代汉语》去领的奖。
2020年10月12日
其他

110系庆·中文学人 | 唐作藩:基础宽厚一点,总是比较好的

我觉得咱们还是要坚持开这些课吧,是不是?本科就开音韵学,研究生就开上古音啊,中古音啊,《切韵》啊,还有《中原音韵》,对不对?过去咱们的校友杨耐思先生是研究《中原音韵》最好的学者,可惜已经去世了。
2020年10月9日
其他

110系庆·中文学人 | 谢冕:做一个可爱的人

邵燕君:1998年北大校庆,您写了《永远的校园》,这篇文章成了这些年开学和毕业典礼学生们朗诵的名篇。您曾经赞美北大为圣地、为永远的校园,时至今日,您觉得北大是否仍然具有使人变得可爱的精神和魅力呢?
2020年10月7日
其他

110系庆·中文学人 | 乐黛云:我仍然相信跨文化对话

张菁洲:在您来到北大之后,您接受的也是非常特别的教育,您在随笔中写道,您入学时“赶上了旧北大的最后一站”,听到了停课和院系调整前北大中文系的课程。您当时最喜爱的课程有哪些?有哪些老师让您印象深刻?
2020年10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