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刊物 | 《语言学论丛》2022年第1期(创刊号)目录及摘要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 2024-02-05


《语言学论丛》2022年第1期

(创刊号)目录及摘要



发刊词


迈向更广阔的语言学天地


《语言学论丛》创刊于1957年,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辑的不定期同人论集;2002年第26辑起,改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中心承办,每年2辑,定期出版,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北京大学创办《语言学论丛》期刊。


北大语言学前辈王力、魏建功、袁家骅、高名凯、周祖谟、朱德熙、林焘等开辟了这片语言学园地,携手海内外语言学同道一起耕耘播种,65辑刊物就是沉甸甸的收获。


几十年来,《语言学论丛》一直提倡和追求具体语言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汉语研究与少数民族语研究相结合,以此推动中国语言学的发展。


21世纪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如果说之前的语言学经历了一个分化独立的过程,今天的语言学则是在结合还原中发展,不仅仅是各种语言变体的结合,更是语言与人的结合,语言与社会的结合,直至语言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结合。


我们奉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从中国的语言与语言学出发,放眼世界的语言与语言学。《语言学论丛》热切希望得到各位有志于语言学的学界同人的支持,我们一起迈向更广阔的语言学天地。


《语言学论丛》编委会 编辑部

2022年6月


《语言学论丛》2022年第1期



期刊目录




文章提要


评说构式语法理论中的“压制”说

------------------

作者:陆俭明


提要:“coercion”(压制)是构式语法研究中用得比较多的一个概念。本文认为“构式压制”说所关注的语言现象是存在的、值得注意的,但具体解释是不够深思、慎思的。语言事实表明,构式义会激活进入构式的词项本身语义或用法的某方面的特性,并使之凸显,但“外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进入构式的词项本身的某方面的特性起着决定性的“内因作用”。据此本文提出“词项内因作用”说。文章最后进一步指出,我们在构式研究中还不能光有“构式压制”观,也不能光有“词项内因作用”说,更需要有“关联”的理念,需要有“语义和谐律”的理念,因为语言事实显示,不只是进入构式的某个词项起着“内因作用”,实际上进入构式的各个词项的语义特性都会对整个构式表达合适与否起“内因作用”。


关键词:压制  构式压制  内因  “词项内因作用”说  关联理念  语义和谐律


论元判定的直接关联原则

和平行周遍原则

------------------

作者:陈保亚  鲁方昕


提要:论元结构的分析是谓词逻辑和认知语法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但一个动词包含几个论元还有很大的分歧,由此造成句法理论的很多矛盾。本文认为论元应该是与动词直接关联的对象,而论元研究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固有论元与非固有论元。其中固有论元指动词内在的、不可预测的、需要记忆的论元,判定固有论元应该满足平行周遍原则。


关键词:论元 语义角色 固有论元 平行周遍


否定义“什么”的语法问题

------------------

作者:邓思颖


提要:本文从词法和句法两个层面,探讨汉语否定义“什么”的语法特点。从生成语法学的角度,提出词缀说,认为否定义“什么”应该分析为词缀。在词法里,以添加词缀的方式,黏附在词干之上,形成附加式合成词,有别于动词移位说的主张。在句法里,由否定义“什么”形成的合成词用作谓语,组成一个“不完整”的句子,尤其是含有一个“有缺陷”的屈折层次。词缀说的提出不仅加深了对否定义“什么”的认识,也可以借此让我们继续探索跟否定义相关的词法句法现象,思考词库与句法之间的互动关系。


关键词:什么  非典型疑问词  词缀  否定义  生成语法学


原始闽语中的舌叶塞音声母

及其相关问题

------------------

作者:秋谷裕幸


提要:Norman(1973)所构拟原始闽语里的舌尖(dental)塞音要分成两类,即**t系声母和舌叶(postalveolar)塞音**tʳ系声母。**tʳ系声母的构拟可以解决闽语中洪音细音交叉的问题。Norman(1974a)所构拟原始闽语里塞擦音和擦音**t s̆系声母的音值也是舌叶音,标作**tʃ系声母。除了**ʃ和**-ʒ以外的**tʃ系声母只拼细音。


关键词:原始闽语  音韵史  舌叶音声母  舌尖音声母


饶阳话的连读变调模式及其交互作用 

------------------

作者:宋劲庞


提要:河北饶阳话里存在着四种基本的连读变调模式,它们在变调条件、变调主体以及变调结果等方面各具特点。模式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使得变调现象更加复杂。本文全面描写这些基本变调模式,运用基于规则的生成音系学理论中的有序推导假设分析变调交互过程,确定变调规则的施用顺序,揭示母语者具有的声调知识。对于以有序推导为基础的词库音系学理论来说,饶阳话变调现象具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饶阳话  连读变调  交互作用  有序推导


现代汉语疑问词的句法层级再探

------------------

作者:潘俊楠 徐泽韬


提要:本文讨论了现代汉语疑问词和量化词“都”共现时产生的一系列句法语义现象。对于疑问状语“怎么”和“为什么”来说,当其位于“都”后面时不能有表起因、原因的高解读是因为疑问状语的高解读生成在句子的左缘结构内,而“都”基础生成于TP下,且“都”无法通过话题化提升到比高解读更高的句法位置。当疑问状语出现在“都”之前时不能有表方法、目的的低解读则是由于低解读须生成于VP层内,而“都”的句法位置必须高于动词VP层。本文也会讨论当疑问状语与情态词如“会”和“敢”、能愿动词如“愿意”、频率副词如“经常”、时间副词如“今天”、地点状语如“在学校”共现时高低解读的分布情况。与疑问状语不同,疑问代词“谁”和“什么”位于“都”后面时不能用于表示反问,是因为“都”的预期与反问的语用目的相冲突。同时,我们对于疑问状语的这一分析也适用于内外反身状语“自己”。此外,本文也从句法-语义接口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疑问状语的高低解读与某些句末助词共现的情况。


关键词:疑问词  量化词  话题化 句末助词  左缘结构


香港粤语带语气词的易位句

之语音实验初探

------------------

作者:张凌


提要:本文通过语音实验,分别从音高和时长的角度对香港粤语带有语气词的述宾易位句的韵律特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香港粤语中,易位句整体是一个句调短语,主体呈一致的降势音高。易位句中的语气词时长较短,无额外的降势音高,不显示韵律边界特征。易位句的前置部分音高不会因作为主题焦点而提高,反而是较低,与常规句中相应的部分接近。易位句的后移部分音高较低,时长也较短。以上韵律特征皆可从句法和语用的角度得到解释。本文的研究能为汉语句调和语气词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证,是方言语法和韵律交互作用研究的新尝试。


关键词:香港粤语  易位句  语气词  句调  语音实验


禅宗语录“郑头”考

------------------

作者:王长林


提要:《虚堂和尚语录》“郑头”属于“字面普通而义别”的俗语词,日本学界一直以来存有较大的争议。本文认为元代赴日僧一山一宁的解释值得信从,即加在担子的一头使其两头保持平衡的附加物,并进一步对词语的源流进行考察。通过个案研究指出:禅籍疑难词语的考释需要加强对域外训释资料的搜集与利用,同时还要兼顾古今汉语方言,既要追溯语源,又要探寻流变。


关键词:禅宗语录  虚堂智愚  郑头  一山一宁


说秦简的“節(漆)肉”和上博楚简的

)”

------------------

作者:翁明鹏


提要:与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之“ ”相通假的上博简(一)《性情论》之目前大致有“”“”或“”三种释法,然似释“”之说较为学者所信从。本文发现睡虎地秦简《日书》的“節肉”当读为“漆肉”,从而证明楚简与“”相通的当释作“”。


关键词:節肉;;秦简;上博楚简


朱德熙先生访谈录

------------------

作者:王红旗


提要:这是两个初涉语言学的青年教师对朱德熙先生的访谈录,以下是向朱德熙先生提出的问题:语法研究中怎样兼顾形式和意义;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不是语义分析;中国的描写语言学是不是有自己的特点;转换生成语法对汉语的影响;汉语语法研究重视动词是否受格语法的影响;汉语名词是否值得研究;根据分布标准划分汉语词类遇到什么困难;您的实词和虚词的分类是否根据意义;汉语语法研究的动向和方向;汉语语法研究怎样走出自己的路子。朱德熙先生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


关键词:语法研究  结构主义  转换生成语法  词类


关于重建语言连续性的思考

——读《汉语语音发展史:历史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

------------------

作者:赵彤


提要:张光宇教授的新著《汉语语音发展史:历史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将文献材料与方言材料都纳入比较,尝试建立汉语语音发展的连续性,是一部别开生面的汉语史著作。本文认同张著所倡导的追求语言连续性的精神,但是强调应该认清比较法的局限,进一步深入挖掘文献的价值,注意语言演变的不同方式,谨慎对待不规则音变,并结合卷舌音的演变、皆来韵齐齿呼的演变、广州话的师思韵和全浊上声的演变等问题阐述了以上观点。


关键词:汉语语音史  比较法  词汇扩散  叠置式音变  变异



刊物稿约


1. 《语言学论丛》简介

《语言学论丛》是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刊前身是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主编的不定期同人刊物,于1957年创刊,共出版25辑。后自2002年的总第26辑起,改为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面向海内外征稿的学术集刊,共出版至总第65辑,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05年起)。


2021年11月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语言学论丛》由原来的定期性系列学术集刊转为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2097-1796,中国标准刊号为 CN10-1810/H,国内邮发代号为82-515,季刊,16开本。2、5、8、11月的26日出刊,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48元/期。本刊的办刊宗旨是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以中国境内语言和语言学为研究对象,将具体语言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汉语的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汉语的共时研究与历时研究相结合,标准语研究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汉语研究与少数民族语研究相结合,刊载相关研究成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中国语言学发展和学术影响力提升。


2. 主要刊登内容 

《语言学论丛》主要刊登海内外有关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现代汉语、汉语史、汉语方言和文字学方面的学术论文,以及上述领域的严肃的学术评论。学术动态和学术活动消息等来稿亦受欢迎。 


3. 本刊审稿制度 

来稿均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按照国际标准编辑出版,稿件处理时间一般为6个月。 


4. 来稿注意事项 

本刊接受投稿的唯一邮箱为luncong@pku.edu.cn。来稿请注意以下事项:(1)本刊接受中文稿件。请提供word和pdf格式的电子文本各两份:一份不含有任何作者信息(供匿审用);另一份注明作者信息(姓名、工作单位、主要研究方向)、联系方式(通讯地址、电子邮箱、电话号码)和资助信息,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编辑部邮箱。(2)本刊实行通讯作者制度,编辑部只接受文章通讯作者的来稿。(3)书评稿件应附原书,以便审稿。(4)来稿文责自负。依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本刊可以对来稿作文字上的修改、删节。作者如不同意修改请予以注明。(5)来稿请遵守学术规范,稿件评审期间请勿一稿多投,如发现本刊将作相应处理。稿件以不超过20000字为宜,5000字以上的稿件需附300字以内的提要和3―5个关键词,以及相应的英文题目、提要、关键词。(6)冷僻字、特殊符号、需要制版的图表请另纸用较大字体开列,并注明在稿件中的位置。除有必要使用繁体字、异体字(请圈明),应一律使用简化汉字。(7)稿件刊出后,对内地作者支付稿酬,并赠样刊2册;对海外作者赠样刊4册。(8)稿件一经刊用,文章的著作版权(包括光盘版版权、网络版版权)即属本刊所有。如不同意请在投稿时说明。稿件录用后版式根据出版要求再行调整。本刊所付稿酬已经包括光盘版及网络版稿酬。(9)来稿恕不退还。如须撤稿,请告知编辑部。 


5. 本刊编辑部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人文学苑6号楼中文系, 《语言学论丛》编辑部

邮政编码:100871

电子信箱:luncong@pku.edu.cn



来源:《语言学论丛》编辑部

编辑 | 排版:王羽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学术刊物 | 《语言学论丛》2022年第1期(创刊号)目录及摘要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大学中文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