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鲜看 |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最新目录与文章摘要
《工会工作》
▬2022年|第2期▬
目录
理论探讨
3 合作型劳动关系的形成——“郝建秀工作法”的总结与推广过程及其意义 游正林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学学科建设研究 李 磊
职工研究
26 北京市职工职业流动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高 华等
33 技能型社会下的产业工人职业技能培训探析 刘 晓、钱鉴楠
37 工作场所产假和哺乳期女职工权益保护研究 林燕玲、王春光
地方与基层工会
56 试论新时代电网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体系建设 杜蓓蓓
工会史
59 中共早期培养工人阶级意识的探索 熊秋良
摘要
合作型劳动关系的形成
——“郝建秀工作法”的总结与推广过程及其意义
游正林
【摘 要】总结与推广郝建秀工作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发生在我国纺织行业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本文将其置于在国营企业中贯彻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这个宏大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解读。总结与推广郝建秀工作法的过程,不仅是在技术层面上总结与推广一种工作方法的过程,而且是在国营纺织企业中贯彻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的过程,也即是一个破旧立新的思想改造过程。这种思想改造既有助于把工人改造成为像郝建秀那样的自觉劳动者,也有助于重建工会与企业行政、工会与党组织以及工会与工人等彼此之间的合作关系,因而促进了合作型劳动关系的形成。
【关 键 词】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郝建秀工作法;合作型劳动关系。
【作者简介】游正林,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中共党史研究》(京),2021.5.60~75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郝建秀小组’研究”(18BSH103)的阶段性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学学科建设研究
李 磊
【摘 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学既是工会理论发展的必然,也是工会在新时代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学的构建具有良好的学科基础,但也面临着诸如学科定位模糊、学科知识体系不全等现实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及话语体系是其构建的深化路径。
【关 键 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学;学科基础;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作者简介】李磊,哲学博士,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工会理论、组织文化(北京100048)。
【原文出处】《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21.6.20~29
北京市职工职业流动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高 华 徐超凡 刘红芳
【摘 要】文章以职业流动为主要研究内容,利用第一手调研数据,分析了北京市职工的职业流动频次、流动途径、流动去向、流动时长和流动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logistic模型探究了影响职工职业流动的因素。研究发现,职工个人人力资本对职业流动有重要影响,家庭经济压力和育儿压力也是引发职业流动的重要因素。为实现北京市职工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和全面发展的目标,劳动者应积极参与在职培训,企业应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和人文关怀制度,政府应完善就业信息传递和共享机制,建立社区服务体系。
【关 键 词】职工;职业流动;人力资本
【作者简介】高华(1989- ),女,山东临沂人,法学博士,北京市干部学院工会理论与职工教育研究所讲师;徐超凡(1984- ),女,河南安阳人,法学博士,北京市干部学院工会理论与职工教育研究所讲师;刘红芳(1979- ),女,河北唐山人,理学硕士,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科研管理处讲师(北京 100054)。
【原文出处】《山东工会论坛》(济南),2021.6.51~6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华全国总工会“帮助支持职工平衡工作和家庭责任专题调研”课题北京市子课题“北京市职工工作和家庭责任平衡状况调研”(项目编号:2020-GHGY-BK06)、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2019年自主立项研究课题“北京市职工职业流动现状研究”(项目编号:2019-GHGY-BK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代号 | 期刊名称 | 刊期 | 订购 |
D422 | 工会工作 | 双月 |
《社会学》
▬2022年|第2期▬
目录
理论研究
5 个体化的类型学及道德底蕴 杨 君
15 记忆研究:超越民族国家和世界主义框架 钱力成
24 构型分析框架及其在中国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王树生、李松花
情感社会学
34 自我、中介与社会:作为情感机器的互联网 成伯清
47 无法整饰的心灵:情感社会学的另一条理论进路 田林楠
发展社会学
59 从“结构导向”到“关系为本”:重构面向不确定性时代的全球化理论 文 军
75 新发展格局下的劳动、产业与社会形态转变 黄斌欢
城市社会学
85 城乡融合发展图景:一种恰亚诺夫主义的分析 张洪新
95 撑开在城乡之间的家——基础设施、时空经验与县域城乡关系再认识 白美妃
社会问题
110 分化与重建:互联网中等收入群体的社会认同 李 阳
国际比较
121 全球视野下的社区发展模式比较 吴晓林、李 一
摘要
个体化的类型学及道德底蕴
杨 君
【摘 要】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是贝克社会理论的重要问题。他关于个体化的论述充分展示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贝克在《风险社会》中提出的个体化的类型学是他对个体化命题做出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通过对个体化客观的生涯境况和主观认同的深入阐释和论述,不仅揭示出个体化类型学的理想模型,也展现现时代的人在体验生命价值中遇到的自由与风险的吊诡性问题。对这一具体问题的讨论有助于理解个体化这一现代社会理论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贝克晚期关于宗教与个体化的思想为解决以上困境提供了可能性。其可能的路径是用宗教建构一种道德个人主义,以实现社会整合。从个体化视角来阐释贝克的终生思想,不仅澄清了他对现代人的命运指出的路向,更在于阐释了贝克对现代性问题的反思。
【关 键 词】个体化的类型学;风险自由;道德个体主义;人性宗教;人格
【作者简介】杨君,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中国城乡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上海 200237)。
【原文出处】《学习与实践》(武汉),2021.11.106~117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个体化进程中的‘空巢青年’与社会共同体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YJA840020)。
记忆研究:超越民族国家和世界主义框架
钱力成
【摘 要】记忆研究自开创以来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1920年代的奠基时期,1980年代左右出现的第二波“记忆潮”时期和当代更多元的第三波记忆研究时期。其中,记忆潮时期涌现的“传统的发明”“记忆之场”等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对应了记忆研究的“民族国家框架”;而当代的“旅行记忆”“世界记忆”等理论则试图超越民族国家而转向“世界主义框架”。基于对“民族国家框架”和“世界主义框架”下记忆研究的梳理和对比,发现这两个框架的争论遗憾地混淆了“地域国家”和“政体国家”的概念,而“国家在场”理论(包括国家作为场域和行动者的两个维度)可以较好地弥补两个框架的缺憾并进一步促进记忆研究的发展。
【关 键 词】记忆;民族国家;世界主义;国家在场
【作者简介】钱力成,澳门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澳门 999078)。
【原文出处】《学术月刊》(沪),2021.11.132~139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比较视野下的南京大屠杀社会记忆研究”(19CSH009),南京大学“双一流”建设卓越研究计划“社会学理论与中国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构型分析框架及其在中国研究中的应用潜力
王树生 李松花
【摘 要】通过带有特定理论预设的经验研究,埃利亚斯建构起以“构型”为核心的概念体系及社会学分析框架,体现出研究范式的创新意义。与直接援引埃利亚斯的观点、论断相比,构型社会学的应用潜力还表现在为当代中国研究的诸多经验领域提供研究工具。在构型分析框架下,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国民性演化、群体关系与社会心态形成、代际关系与两性关系变化都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代际群体/性别群体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网络动态波动的构型生成。这种研究路径对认识与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开拓性启发意义。
【关 键 词】埃利亚斯;构型社会学;中国研究;权力;社会转型
【作者简介】王树生(1973- ),男,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教授,博士,从事社会理论、社会变迁与文化社会学研究(哈尔滨 150001);李松花(1971- ),女,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讲师,博士,从事社会理论、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研究(哈尔滨 150080)。
【原文出处】《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67~7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社会建设吸纳与中产阶层群体的公益性组织参与机制研究”(19SHB04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HIT.HSS.202123)
代号 | 期刊名称 | 刊期 | 订购 |
C4 | 社会学 | 月刊 |
《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
▬2022年|第3期▬
目录
专题:数字经济与就业
3 数字经济时代新职业与经济循环 丁述磊、张抗私
12 数字经济、就业与劳动收入增长——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罗小芳、王素素
23 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与劳动力市场变革 胡放之
29 数字经济对中国“稳就业”目标的冲击及纾困举措 杨飞虎等
劳动经济
37 环境规制、就业再配置与社会福利 乔 彬
人力资源管理
47 行业竞争、企业策略和雇员主体性:基于互联网企业雇员加班现象的多案例研究 郑小静等
63 企业家灵性资本对组织韧性的影响——基于组织学习视角 吴士画、顾建平
72 雇主价值主张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心理契约的中介作用与企业性质的调节作用 李富田等
劳动关系
81 数字赋权与劳动关系转型 邓智平
87 算法主导下的平台企业劳动关系与治理路径 徐景一
摘要
数字经济时代新职业与经济循环
丁述磊 张抗私
【摘 要】数字经济时代,新职业打开了就业空间,扩容了就业“蓄水池”。文章认为,社会分工深化是新职业产生的逻辑主线,数字技术创新和美好生活需要是数字经济时代新职业产生的驱动力。随着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加速融合,中国经济循环呈现出新特征,表现为生产智能化、流通网络化、消费数字化。新职业通过提升数据生产力,优化数据生产关系对生产方式产生重要影响,同时新职业通过畅通生产过程为加快经济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目前,新职业发展呈供需两旺的局面,但人才缺口大,同时面临市场发育不完善、权益保障不足等阻碍因素。目前亟须完善新职业生态体系建设,加快数据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建设,夯实产业基础能力,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深化高校教育改革,积极构建专业学科设置与调整动态机制,建立健全权益保障体系,多措并举促进新职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畅通经济循环的新动能。
【关 键 词】数字经济;新职业;经济循环
【作者简介】丁述磊,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博士后;张抗私,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原文出处】《中国人口科学》(京),2021.5.102~113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就业优先、稳定和扩大就业的推动机制与政策研究”(编 号:21ZDA099)的阶段性成果。
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与劳动力市场变革
胡放之
【摘 要】数字经济所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不断影响着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格局。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扩大就业规模、激发就业市场活力方面正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对劳动力市场也带来了许多新挑战,必须大力开展数字技能培训,加大数字技术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助力新就业形态补短板,大力发展平台型经济,以积极应对劳动力市场变革。
【关 键 词】数字经济;新就业形态;劳动力市场
【作者简介】胡放之,湖北工业大学教授,湖北省政府参事(湖北 武汉 430068)。
【原文出处】《学习与实践》(武汉),2021.10.71~77
数字经济对中国“稳就业”目标的冲击及纾困举措
杨飞虎 张玉雯 吕佳璇
【摘 要】数字经济的到来引发了社会新一轮就业结构的改变。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就业产生的影响取决于数字产业化带来的就业创造效应与产业数字化造成的就业破坏效应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为实现数字经济时代下中国的“稳就业、保民生”目标,本文对数字经济时代中国的就业结构特征进行了梳理,围绕数字经济“四化”战略分析中国面临的就业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驱动数字产业升级,加速生态产业链形成;建立全民数字经济就业培训体系,推动数字领域人才后备力量储备;推进智慧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就业机会均等化;加强数字经济行业准入监管,保障就业群体权益;充分发挥制度引领作用,激活数字经济创新创业动能;以数字化助力“双循环”,加快数字“一带一路”建设等,以期实现数字经济时代下的高质量就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数字经济;稳就业;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作者简介】杨飞虎(1972- ),男,安徽阜阳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理论和投资经济理论研究,E-mail:yfh168@sina.com;张玉雯(1997- ),女,江西上饶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投资经济理论研究,E-mail:zealwen@126.com;吕佳璇(1998- ),女,安徽蚌埠人,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数据资产评估研究,E-mail:1140647432@qq.com(江西 南昌330013)。
【原文出处】《东北财经大学学报》(大连),2021.5.78~8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数据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与策略研究”(20ZDA04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公共投资效率评估及效率提升机制研究”(71764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字经济时代超级网络平台的相关市场界定研究:理论与实证”(71863012)。
代号 | 期刊名称 | 刊期 | 订购 |
F103 | 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 | 月刊 |
—— THE END ——
助力您永攀学术高峰
点击这里,一键搞定!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端微信群矩阵
为了促进学术交流,加速学术传播,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旗下高端科研学术交流平台——四大科研“微信群”和“学术新媒体交流群”公开招募啦!
A群:人文社科领域学者交流群
邀请活跃在人文社科领域第一线的有缘学者加入,加群请联系小编微信(ID:FYBKZL),申请好友主题:“A群+称呼+单位简称+学历+职称”
B群:学术期刊主编交流群
邀请各大期刊主编、负责人加入,加群请联系小编微信(ID:FYBKZL ),申请好友主题:“B群+称呼+期刊名称+职称”
C群:学术期刊编辑交流群
仅邀请各大期刊编辑加入,加群请联系小编微信(ID:FYBKZL),申请好友主题:“C群+称呼+期刊名称+职称”
D群:高校领导交流群
仅邀请各高校领导(副处级以上)加入,加群请联系小编微信(ID:FYBKZL),申请好友主题:“D群+称呼+大学名称+职务 ”
学术新媒体交流群
仅邀请学术类新媒体编辑加入,加群请联系小编微信(ID:FYBKZL),申请好友主题:“新媒体+ 微信公众号名称+称呼”
群内都是奋战在学术科研各个领域的精英,期待大家群策群力,共谋发展,共同成长!
欢迎您将我们的圈子告知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好看,你就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