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末清初有哪些值得铭记的私家园林

小蚂哥ant 蚂蚁景观
2024-09-04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私家园林的盘点终于来到了明末清初,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宋朝以来文人园林发展最后的高光时期。那么这一时期都有哪些园林值得我们铭记呢,又有哪些园林设计地极富想象力,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

总体来说,这时的园林分为江南私家园林和北京私家园林



江南地区自隋朝京杭大运河开通以来,一直是中国封建经济的大动脉,而到明末清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早已冠于全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领先,朝廷每年的赋税有三分之二都来自江南地区。


清·徐扬《姑苏繁华图


有了钱,大家都想着通过读书来出人头地,所以江南地区普遍重视文化教育,文风之胜也是全国之首。



我们仅看明朝的科举一甲人数就能看出,江南地区的南直隶(现江苏+上海+安徽)64人,江西56人,浙江53人,这三省简直开挂了,拿下173个,占比64.8%。



也就是说每年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人数也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所以你也就不难理解为啥江南的文人园林这么多了,毕竟基数大啊。


除了文化和经济上的优势,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花木生长,并且又盛产优质石材,民间的建筑技艺也更为精湛,即便有缺少的材料,也可以通过发达的漕运来弥补,以上种种的天然优势,造就了江南的私家园林。


经济文化的优势再加上气候的适宜,可以说江南的私家园林就代表着中国风景园林艺术的最高峰


这其中又以两座城市最为集中,那就是扬州和苏州



扬州园林


我们先来看扬州,扬州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自明代永乐年间重开漕运,扬州就吃到了政策的最大红利,成为了江南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



清朝初年,纲盐法施行后,扬州又成为了两淮食盐的集散地,以徽商为主的大盐商开始崛起,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盐商文化



那么啥是个盐商文化呢?他们一方面生活上非常奢侈,肝帝雍正就在上谕中提到:


“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饮食器皿,备求工巧;俳优伎乐,恒舞酣歌;宴会戏游,殆无虚日;金钱珠目,视为泥沙。”



而另外一方面,盐商在赚到钱后极度重视社会地位,特别看中子女的教育,还豢养了很多文人、艺术家来创作戏剧和书画来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有没有文艺复兴的味道了?


所以盐商大多是儒商合一,当时不仅有扬州八怪,私家园林也盛极一时。《扬州画舫录》中认为:“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名园胜”。



由于扬州位于漕运的枢纽,所以可以利用水路带来各地的工匠和造园材料,所以扬州的建筑兼具南北方之长,扬州的叠山也名匠云集,石涛、计成、张涟、仇好石、董道士等等,而扬州的花木园艺技术也相对发达。


你可以把扬州园林简单理解为一个公式:

扬州盐商园林=文人园林+市民园林


这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影园。这是扬州望族郑氏四兄弟中郑元勋的宅园,也是明末清初的八大名园之一。


图片来自  岳岩敏


影园位于扬州旧城城墙西侧护城河中的岛屿上。从选址来说就非常奇特,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可以说是“前后夹水,隔水蜀冈蜿蜒起伏,尽作山势,柳荷千顷,萑苇生之。”董其昌看完说园中柳影、水影、山影相映成趣,遂命名为“影园”。


图片来自  岳岩敏


我们从平面图中能够看出,影园虽处在河水中,仍在园中挖湖理水,让园林内外的水景融为一体,模糊了园林的边界,而且园中建筑以少胜多,少用游廊,形成园中有水,水中有园的奇特体验。


图片来自  岳岩敏


除了影园,扬州园林还有休园、王洗马园、卞园、员园、贺园等等。


苏州园林


我们再来看看苏州的私园。和扬州的盐商文化不同,苏州胜于文风,官宦、文人和地主造园者居多,大体保持了文人士流园林的格调。


从地理上看,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取水方便,又紧邻洞庭湖和尧峰,所以取用太湖石和黄石也很便利。



所以园林也极为密集,我们熟悉的拙政园、留园、归田园居,还有西园、芳草园、洽隐园、芗畦小筑等都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


这里我们简单聊聊拙政园。拙政园是明正德四年,王献臣官场失意,卸任回到苏州建立的园林,他以西晋文人潘岳自比,取《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来自嘲自己年纪轻轻就退隐还乡。



而他的好友文徵明在此时成为了拙政园名震中华的重要人物,据说当年文徵明和王献臣共同设计并改造了拙政园,文徵明还撰写了《王氏拙政园记》,绘制了《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页,还对于其中的每一景都单独题咏。这为我们今天研究明代拙政园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对比文徵明的诗画我们能发现,明代拙政园中建筑仅一楼、一堂、六亭、二轩而已,景色疏朗,大大低于今天看到的建筑密度。而且建筑多是茅草屋顶。可以说从风格上完全承袭了宋朝文人园林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特征。



其他名园


除了扬州苏州这两个园林集中的城市,江南其他地区也多有名园,比如寄畅园、寓园、东园、弇山园等等。


这其中有一个园林你不得不知,那就是寄畅园,在今天如果你想看到一个江南地区保持了明末清初疏朗风格的文人园林,那么寄畅园就是唯一的选择。



寄畅园位于无锡的锡惠山脚下,是明正德年间兵部尚书秦金的别墅,名为“凤谷行窝”,后秦氏家族一直维持着园林,在康熙年间还聘用张南垣的侄子张鉽堆著名的八音涧,这也是张氏叠山唯一留存的孤品。



八音涧属张氏叠山的孤品


寄畅园的景色是小蚂哥最喜欢的没有之一,园内通过一池清水锦汇漪串联组织所有景物,又借助模拟惠山山麓的假山将园外山景纳入园中,这也是仅存的山麓园林。




最珍贵的是寄畅园整体形态仍保留了宋朝文人园林的疏朗风格,相信但凡去过的小伙伴都会对园中的景色赞不绝口。


北京园林


最后我们来看看北京的私家园林。北京是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建都之地,所以在北京汇集了文人、大官僚、贵戚的庭院,和单纯的表达自我不同,北京的私园更彰显了贵族显宦的霸气奢靡。



恭王府后花园


由于离太湖洞庭湖遥远,北京造园用的是近郊的北太湖石和青石,而且由于气候寒冷,所以园林建筑也多凝重封闭。南方那种穿廊敞室已经完全不见踪影,这其实不太利于空间的景色,封闭的建筑和园林几乎彼此独立,所以从空间艺术上说,北京的私园确实逊色与南方的园林。


图片来自知乎@2018栏杆拍遍 

北京 中国园林博物馆


但这也并非没有优秀的园林,在现北大西门附近的位置就有一座杰出的园林——勺园,与勺园一墙之隔的是清华园,这两座园林足可以证明北京私家园林的水平。


勺园是晚明时期文人米万钟(米芾的16世孙)所建,从贾珺教授的平面复原图可知,勺园用垣墙分隔为内外两园,东为外园,西为内园,整体布局就像是迷宫一样,只是阻碍你前进的并不是围墙,而是一道道的水流。


勺园复原平面图(贾珺提供)

园中道路大部分是窄窄的长堤,道路之间用桥、船舫、汀木相连接。常常是景致近在眼前,却无法直接到达,只能穿花度柳,辗转跋涉,从游园体验上来讲非常有趣。



据说米万钟特别喜欢这种迷宫布局,王思任《米太仆家传》指出:“(米万钟)喜为曲折辗转之事,门移户换,客卒不得入,即入也不解何出。客方闷迷,公乃快。”


就连园中的建筑也是迷宫的一部分,由此看出米万钟对于迷园的喜欢。万历四十三年,吴彬为勺园绘制《勺园修禊图》我们能从图中一窥勺园的素雅清新。


明 · 吴彬《米氏勺园图》 翁万戈藏

原图登载于《紫禁城》

1.风烟里  2.雀浜  3.缨云桥  4.海桴

5.定舫  6.文水陂  7.逶迤梁  8.勺海堂

9.怪石  10.松风水月  11.太乙叶  12.林于澨

13.翠葆榭  14.色空天  15.古祠  16.西勾桥


一墙之隔的西侧就是武清候的清华园,武清候最早是万历的万祖父,是明朝北京显赫的外戚。



清华园和勺园的风格迥然不同,它更像是一座小型的皇家园林,水面以岛、堤分隔为了前湖和后湖两部分。主要建筑物都按照南北中轴线纵深排列。从布局上看和皇家园林无二。在康熙年间这里营建了清代第一座离宫御园畅春园。


畅春园平面图


《稗说》云:“米园具思致,以幽窅胜。李园雄拓,以富丽胜。”道出了两园各自的独特之处。


明末清初的园林就像是文艺复兴鼎盛的欧洲园林,它们从某种程度上说都达到了顶峰,而之后文化的周期性开始发挥作用,盛极而衰是每一种文化都逃脱不了的命运枷锁。


就像是文艺复兴后期的巴洛克和洛可可用复杂的装饰和华丽的材料彰显权利,清朝末期的园林也开始桌追求纤巧琐细,园林空间也有原本疏朗开阔变得越来越支离破碎。那么清朝中后期的园林究竟会变成什么样,都有那些园林留了下来,且听下回分解。



那么下期我们就来聊聊清中期和后期的私家园林吧。我是小蚂哥,更多园林历史和有趣的园林知识请关注蚂蚁景观,我们下期见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蚂蚁景观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