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景观
其他
日本美学中被误读了几十年的侘寂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提起日本的审美,大家都会反应出一些词语,而其中物哀、幽玄和侘寂是最常被提起的。但你知道吗,我们一直叫做侘cha寂的侘可能被误读了。侘寂在现代语境中多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这个词在日本最早来源于茶道僧人千利休,他创制乐茶碗,建造待庵,创制竹花器,黑茶碗等,定下了茶道“佗寂”的基调。佗这个字出自于佛经。《楞严经》中记载“殷勤请启,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佗。”这里的奢摩佗就是止息一切杂念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精神集中,不为外界扰乱。佗(日语わび发音wabi):粗野,不上等,简素,看重物质材质本身的纹理以及色彩等,如石头树皮树纹本身的肌理以及表面性质,食物自身的自然滋味。寂(日语さび发音sabi):无人使用、光顾,无俗世的热闹,因时间经过劣化,生锈等,静寂,古老的东西。那么“佗”和“寂”连起来其实就描绘是的残缺之美,是一种物品在时间的流转中慢慢变旧但依然被好好照顾的状态。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件事物渐渐剥落其表象,流露出本质,显露出的一种充满岁月的美。所以我们很多人理解侘寂就是极简、东西少是不完全准确的。侘寂或者说佗寂并不是无物或者荒废,而是注重旧物的清洁和维持,在现实的不完美中体会精神上的完美。联系到日本茶道就是要在一个狭小幽暗的环境中手捧粗糙并带有岁月包浆的茶杯,这时喝下的茶水就不只是喝茶,而是一种对于生命、对于时间的一种体会。今天的在日语中侘寂和佗寂的发音都是わびさび——Wabi-Sabi。在日本东京堂1956年出版的《茶道词典》中就明确记载,“侘”原作“佗”,侘寂是一种错释。不过话又说回来,在现代,一个词语如果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就不必较真,这些错释会被认可,并继续流传下去。这也是现代社会对语言的一种解构。所以大家知道侘寂原本是从日本茶道的“佗寂”来的就可以了,读侘cha寂也是没有问题的。那这期咱们就先聊到这里,更多园林故事和文化常识请关注蚂蚁景观。我是小蚂哥,我们下期见~点赞是对于小蚂哥最好的支持~
其他
什么是茶庭?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来讲讲最具特色的日本园林形式——茶庭。日本的茶庭严格意义上来说包含茶室和周围的庭院。是一种以茶汤(即茶)的聚会为目的而建造的场所。茶庭就是喝茶的庭院。听上去没什么问题,但你稍微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为什么日本人单单给喝茶做个庭院呢?怎么就没有酒庭呢?别着急我们一点点来给大家解析。老规矩,我们先来看看茶庭的历史。茶庭历史日本的茶,是在唐代和禅宗一并由中国传入的。唐朝时日本遣唐使船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日吉茶园饮茶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最初喝茶作为日本僧人的在坐禅的时候对付瞌睡而形成的习惯。后来在民间也流行起来,产生“斗茶”、“云脚茶”、“淋汗茶”或者“茶寄合”这类世俗化的对茶味进行品评的方式。但无论是天皇还是平民的饮茶都不及日本禅僧对茶的体悟。僧人们发现了禅与茶的联系,并设计了一个专门用来喝茶参禅的空间,这就是茶道建筑的来历。在日本的战国时期(大约中国的明朝中期)禅僧的上流茶人诞生了。这些禅僧每代人都在师傅的基础上发展并延续了茶室。为了不让你懵逼,我特意整理了一张图。村田珠光(1413—1502)主张“茶禅一味”,在茶汤中追求佛法的姿态,成为茶道的始祖。运用天然的原木,竹子等材料建造出简朴、素美的珠光式茶室。珠光庵武野绍鸥对茶道建筑又做了更进一步的改良,把他自己对于禅的领会施于茶道建筑的室内室外之中,创造出更为素美的绍欧式茶道建筑。昨夢軒之后的千利休也是日本茶道建筑集大成时期,为了取消茶室的娱乐性,缩减榻榻米的面积,在绍欧式草庵的基础上又再次缩减装饰以实现最简朴的茶道思想。也就是无一物中无尽藏的境界。一支庵千利休无疑是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是茶道精神成熟的奠基者,被日本人尊为茶圣。千利休其创作最高峰在59—70岁十年之间,他创制乐茶碗,建造待庵,创制竹花器,创制黑茶碗等,定下了茶道“佗寂”的基调。“大名茶”的创始人古田织部继承了其师傅千利休茶道“佗寂”的精神,将“简素美”进一步的发展,同时让茶道和茶室在日本武士阶层普及开来。当时很多的
其他
什么是坪庭?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好久没聊日本园林了,最近准备把日本的茶庭和坪庭都梳理一遍,这期先说说日本园林中最小的庭院——坪庭。何为坪庭坪庭并不是铺满草坪的庭院,“坪”是面积单位,一“坪”(Tsubo)为3.3平方米,相当于两块榻榻米的面积。可见坪庭都是极为狭小的。通常只有几平方米到二三十平方米大。坪庭在古代多被称为壶,取自“壶中天”这一寓意。在日本文学名著《源氏物语》中就有桐壶院、藤壶院的记载,镰仓时代的大将军源赖朝也在自己的府邸中设壶园,可以说坪庭就是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住宅的重要组成部分。源氏物语绘色贴纸但要聊坪庭,我们还得还原坪庭所在的环境,这就要讲到日本的町屋历史了。町屋的历史到过日本京都的小伙伴应该知道,京都的老街两边都是町屋,在古代每家每户还插有家族的旗子以表明身份。而我们要说的坪庭就出自于町屋。町的本意就是田间小道。町屋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平安时代末期,也就是我们的唐中期到南宋的时间。随着庄园经济的兴起,日本各地都发展了用于庄园物产交易的“町”,就是“集市”、“街市”,最初就是在农田的两边进行交易。慢慢的,商人就在町盖起了房子,町屋可以看做是一种“铺面房”,前面临街的部分做生意,后面用来居住。安土桃山后期以及江户时代的早期町屋发展到达顶峰,“町屋”的特色是木造,设计布局保持了不对称的传统,传统楼高两层,狭长的基地,前店后住,中间是优雅静谧的坪庭。在下图《洛中洛外图卷》中我们也能看到成排的町屋。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城市布局也是模仿唐长安城和北宋汴京的。我们也能在《清明上河图》中看到类似的商住建筑。总之,随着日本民间经济发展,这种商住两用的住宅就遍布了日本的城市,他们大多沿着街道逐个排开,形成一条条细长结构,从街道望去有种鳞次栉比的感觉。町屋的结构町屋立面为三间(每间1.8m,合5.4m)前后长度约20m(11间),因其结构细长,所以也被称为“鳗鱼的寝床”。(为啥不叫带鱼的寝床呢?哈)和我们的三进院结构相似,但从布局上看是不对称的结构,空间更加灵活。其中通庭、中庭和奥庭构成了空间中的天井。天井是庭院中房间与房间或房间与围墙之间所围成的空间,一般面积较小,因四周高墙围堵状如深井,故称之为天井。天井可以通风纳阳,可以疏水,在老庭院中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深宅大院中,动辄要置十几或二十个小天井。对设计者来讲,这可不是摆设,而是院落的心和眼睛,是庭院这座古棋盘上的气眼。大家可以数数山西王家大院的天井。我们说回町屋,由于前店后宅,所以建筑区分前后两栋,分别为:“店铺栋”、“住宅栋”。店铺栋和住宅栋之间设立的这个中庭,这就是坪庭。坪庭是区分店铺和住宅的过度空间,所以坪庭四周都被建筑环绕,是町屋中面积最小但最重要的空间。在店铺栋的一侧,玄关之前设立单独的入园空间,称为“通庭”。通庭有一条小道直通住宅的末端,这条小道叫做“走元”。在住宅的末端还有专供主人观赏的“奥庭”。通庭和走元就是町屋一侧的交通空间。奥庭面积最大,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主题。这便是一个标准町屋的组成。可以看出町屋的特点就在于把建筑和自然结合,形成多个别致的天井空间,而这些空间也承担了采光和通风的作用。坪庭的组成坪庭的作用就是分割商铺和住宅,借由日本灵活的推拉门,让二者互不打扰,同时又都能享受些许的自然。由于面积极为有限,所以坪庭一般不会有特定的主题。一般取日式庭院飞石、敷石、石组、植被、地被、手水钵和石灯中的2~3个元素组成。飞石与敷石有些坪庭可以让人进入,就需要飞石和敷石。飞石多被铺装在室外供人通行,防止地面的泥土弄脏人的鞋子与裤子。飞石之间会保持不同的距离,以增加人们行走的趣味性,并且飞石的铺装更具自由度与节奏感。而敷石则是在规定的一条路面上进行铺装,敷石的铺装比起飞石更加规整,行走自由度也更高。石组都是将单数石块布置成组合。在坪庭布景中不会使用过大的石块,但仍会配置主石、客石与伏石。石块的布置通常采用不等边三角形的排列方式,伏石与客石不会高于主石。这样的布置方式极具一种秩序上的视觉美感。前后的石块布局使得前后景观错落有致。地被日本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型,主要特征是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这些因素非常适合青苔藓的生长。处于町屋中部的坪庭光照不充足,也十分适合青苔藓的生长。于是在坪庭中,苔藓便取代生长旺盛且需要一定光照的其他植物而成为使用最多的首选地被植物。植物日本人民更偏向欣赏形体外观纤弱优雅的植物,在设计坪庭时一般不会采用粗壮和过于茂盛的树木,而是选择更加矮小精致的灌木。在植物选择上多采用寓意纯洁高贵的鸢尾、象征长寿的松树和在日本武士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樱花,还会配上部分蕨类植物与常绿植物,如小叶女贞、九里香、南天竹和山茶等。手水钵在坪庭中,一般都会放置日本传统的手水钵。在进入茶室之前,必须洗手,这寓意着荡涤心灵。在日本,手水钵与中国的水缸功能相似。手水钵是日本人民在日常洗漱时使用的石盆,分为高的手水钵和矮的蹲踞,当然有些也会运用茶室的逐鹿和水琴窟。石灯石灯笼常被作为茶室外坪庭的一种露天装饰物而广泛进入庭院装饰。石灯笼起初是放置于室内的照明,日本房屋矮小,且多为木制结构,容易引发火灾,因此后来石灯笼便不再用于室内照明。这种石灯笼经过改良之后被引入民间小型庭院,是日本由礼器转向民用的代表性物品。坪庭的作用第一
其他
日本最美丽的十座雕塑花园
对于我们大多数开始看艺术雕塑的人来说,我们经常把它们放在洞穴般的室内空间里。静态的墙壁控制着我们对艺术品的看法,我们不敢再靠近,因为害怕画廊的保安过来掐我们的脖子。想象一下,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微风吹过,樱花抚摸着你的脸颊。想象一下,当你的脚带着你的身体前进时,宁静洗去了你的疲惫。想象一下,惊叹于人类创造与自然的和谐融合。是的,你可以体验到这一切:这里是日本的10个雕塑花园,它们浓缩了精致的美景。箱根露天博物馆Hakone
其他
再造自然?还是遮羞布?详解英国自然风景园代表人物——兰斯洛特·布朗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来讲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代表人物——万能的布朗。我们知道欧洲的园林发展,有三个重要的阶段:从16至17世纪的意大利园林,到17至18世纪的法国园林;而在18世纪中叶之后,就是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天下了。自然风景园不仅风靡欧洲,我们今天的现代公园其实也脱胎于此。可以说英国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是西方园林历史上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它一反近千年来欧洲园林由规则式统治的传统,开创了西方风景园林历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奥姆斯特德的中央公园正是脱胎于英国自然风景园。但在了解布朗之前,我们首先要解答一个问题:为什么18世纪中叶英国突然开启了园林变革呢?其实任何问题我们从当时的经济和政治来看都会清晰不少。18世纪中叶其实只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一个时间点而已,在此之前的几个世纪英国已经通过大航海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光荣革命也顺理成章让新兴资产阶级推翻了封建统治,站上了历史舞台的中央。大航海时代英国光荣革命有了经济和政治上的变革,到了18世纪中叶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并且圈地运动也达到了高潮。作为庄园主或者资本家往往可以兼并大量的土地,这就为园林的变革打下的基础。但18世纪中叶之前,园林风格是以法国勒诺特为代表的古典主义园林,强调权利,强调中轴线,其实17世纪的英国也在正统花园的路上前进着,并拥有不少诸如霍华德城堡(Castle
其他
逐渐享乐化的汉朝皇家园林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继续讲皇家园林。承接上期的秦朝,我们来看看汉朝的皇家园林都有那些好玩的?西汉皇家园林秦始皇制定的大咸阳规划是一个超大型的国土空间规划。但无奈秦朝从统一六国到子婴向刘邦投降,只有短短的14年。其实很多园林宫殿并没有最终建设完成。秦朝大咸阳规划时间来到西汉,由于咸阳宫已经被项羽所毁,所以刘邦决定另起炉灶,在渭水之南营造新都长安。而西汉的宫殿基本集中在今天西三环到西二环之前的这一大块区域。这里是主要的西汉宫殿群,包括长乐宫、未央宫、明光宫、桂宫和北宫。这五所宫殿占据了当时长安城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在秦朝大咸阳规划中,渭水以南一直到终南山北侧的区域都是上林苑的范畴,西汉初年,汉高祖即位次年边下诏“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通过把上林苑中早已荒废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既可以让国力得以生息,也园林重新换发了生机。休养生息说到这里我们得明确两个概念:宫和苑宫:以行政建筑为主,拥有明确层级和中轴结构,是古代皇帝主要的办公场所。但并不是说宫中就没有园林,一般会把山池花木穿插其中,有些会单独在宫中辟出一夸区域营建园林。你可以把宫理解为人为因素主导的园林。未央宫复原图苑:和宫不同,苑大多都是离宫别馆,首先在位置上就在都城周围的郊野和山林之中,一般会选择地势较好,有天然山水植被的自然环境,在这里建园林其实只需少量的调整山水关系和营造一些园林建筑即可,所以你可以理解为自然因素为主导的园林。清朝的避暑山庄但在名称的叫法上无论是宫还是苑,大多没有严格的规范其实可以混用的,我们判定它是否是宫还是苑需要看它所在的环境。西汉主要的宫苑有五个:上林苑、未央宫、建章宫、甘泉宫、兔园。西汉的主要行政宫殿是未央宫下面我们梳理一下这其中值得说道的部分:上林苑上林苑基本承袭了秦朝的规模,并加以扩建。汉初上林苑的部分土地让农民当做耕地使用,但在武帝时期,汉武帝每次来到上林苑游玩打猎总觉得没有歇脚的地方,所以开始重修和扩建上林苑。上林苑首先面积非常之大,它可以说是一块地域辽阔的自然山水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容纳了12处宫,36苑,无数个可供观景的台和观,还有人工开凿的用于长安城园林和城市用水的水库“昆明池”。其余的部分就是无穷无尽的动植物资源和农民的耕地。可以说上林苑是集农林牧副渔于一身并兼具皇家狩猎游憩的超大国土空间,你很难把它和一个人为营造的园林画上等号。这也造成了上林苑即便拥有大量的建筑宫殿,它们的分布还是极其疏朗的,你要是不坐马车不骑马,从一个宫殿到另一个恐怕要走上几日。超大的面积也让上林苑难以维护和管理,西汉末期国力衰退时,这里就又变成了自然,人们随意耕种,动植物依旧自由栖息,所以在后世皇帝们即便再具野心,也不会做出一个这么大的皇家园林了。建章宫建章宫建造在西汉主要的行政中心未央宫的西侧,仅隔了一道城墙。建造建章宫的原因很可笑。竟然是当时长安城内的柏梁台起火,方士就建议用大屋以压之,所以才有了建章宫,而且为了体现大屋之感,建造宫中建筑层层叠叠,复廊飞檐错落。还有将建章宫和未央宫联系起来的二层阁道,跨越围墙,故称“飞阁”,这也是秦朝复廊的升级版了。而且建章宫的北部有独立的园林,以一个大池“太液池”为中心。汉武帝也笃信神仙方术,遂效仿秦始皇兰池宫也刻石为鲸鱼,长三丈,并在太液池中堆筑三岛,象征方丈、蓬莱、瀛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拥有完整“一池三山”的园林,一池三山也成为了皇家园林的主要造景模式。而建章宫的整体布局,北部园林,南部宫殿,也成为了后世“大内御苑”的标准模板。所以这时的皇家园林看上去很复杂,其实就两类。在城市核心区以行政功能为主,园林功能为辅的宫,和在郊野山林中以生产、农牧功能为主,并兼有游览功能的苑。游赏均不是西汉园林的重点。做皇帝说到底是要扩大自己的个人利益,离宫别苑的经济受益都由皇帝个人所得,并不纳入国家财政,这也是早期皇帝热衷于造园的主要原因。皇家园林的营建也带来一些额外的好处,比如城市供水系统的规划。由于园林需要大量水资源,汉武帝在上林苑内开凿昆明池,在将水导入园林的同时,也满足了城市供水的稳定。所以之后朝代的城市之初建造都将城市供水和宫苑建设纳入总体规划,这也算是我们城市规划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了。西汉昆明池东汉的皇家园林和西汉中央高度集权不同,东汉中期以后贵族官僚和豪强地主兼并土地已经非常普遍,大庄园经济横行。所以无论是宫还是苑,它们的数量和规模都不如西汉时期。不过“不如”这两个字并不是贬义。规模变小了,数量变少了也会是好事,可以让皇帝集中精力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更加合理的空间。精耕细作让东汉的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都更加合理。这时的皇家园林见于文献的有十处,我们主要说其中的濯龙园、西园。这时的皇家园林由于面积缩小,游赏的功能上升为主要功能,所以园林之间就需要有区分的特色了。比如濯龙园听名字就是以水景营造为主,而西园则相对以山景见长。汉灵帝是东汉末期的昏君,但他确实在造园中极具创意,西园中建有类似室内游泳池的“裸泳馆”,供皇帝和宫女们溪水游乐,而这池水流出后就被称作“流香渠”。电影《封神》出现过类似场景他在园林中设置买卖街,让宫女们在其中买衣服物品,还让人装扮成盗贼相互争斗,皇帝自己装成平民在其中看戏,这种cosplay的“列肆”也是历史上最早的。颐和园中的苏州街西园中还堆有少华山,这是最早模仿实际自然景色的案例。陕西少华山东汉也仿照西汉开凿昆明池,在洛阳开凿了鸿池,再加上东汉时期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很多理水的机关技艺。《后汉书》有记载,宫中常作鱼龙曼延百戏,“舍利之兽从西方来,戏于庭,入前殿,激水化成比目鱼,嗽水作雾,化成黄龙,长八丈,出水遨戏于庭,炫耀日光。”图为锦绣中华龙喷泉节点总之到了东汉时期,皇家园林才开始从粗放变为精细,这时的皇家园林才有了点我们印象中的样子。今天的洛阳这期就先聊到这里,预知魏晋南北朝的皇家园林又将如何发展,还请大家关注蚂蚁景观,我是小蚂哥,带你一点点看懂园林,我们下期见吧。相关阅读:众星捧月的秦朝皇家园林不建台不成园的商周园林点赞越多,更新越快!
其他
让下雨也变成景观的雨链,在日本叫做锁樋
在传统日式建筑中非常常见的排水装置:锁樋。锁樋(日语叫kusari-toi,鎖樋)翻译过来大概可以叫雨链吧。它是垂挂于住宅的屋顶,用来排水的一种设施的术语。这种排水用的设施是日本的设计,最早出现于安土桃山时代,那个时候使用的是麻类植物最外层的纤维编织成绳索,然后悬挂在房屋屋檐的角上来使用。这种使用绳索的排水设备是从一种叫做“竖樋”的排水管演变而来的。下雨时,落在屋顶上的雨水涌入“竖樋”后,通过“竖樋”排放至地面。普通的竖樋都是筒子的形状,而“锁樋”据说最初是在400多年前,随着茶室建筑样式“数寄屋造”的兴起而出现的。“数寄屋造”是日本传统建筑的式样之一。数寄屋本来指的是在庭园里为进行茶道而建的小房屋,同样出现于安土桃山时代。“数寄”和日语的“喜欢”同音,所以“数寄屋”的意思,就是“凭着主人的喜好盖起来的房子”,在里面欣赏风雅的东西。比如在数寄屋吟唱“和歌”,进行花道或者茶道等等。当时房屋能够起到代表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经济情况的作用。中世纪武士阶层大多采用“书院造”的房屋,它和当时武士的权利和审美意识非常符合。但是茶人们嫌弃书院造太过于豪华,于是发明了数寄屋造这种精致的小房屋。数寄屋造风格自由、轻妙洒脱,比书院造更能反映主人和建筑师的个人品位,也更符合当时茶人们的身份。当时的茶人们,在关注房屋最基本的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创意,努力创造出了更加美观丰富的生活空间,所以挂在茶室外边,用麻绳制作的锁樋也完美体现了“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摆脱一切奢华的装饰,采用贴近自然的朴素设计。今天,在东京小金井市的江户东京建筑园内,“三井八郎右卫门故居”的门口,仍然可以看到这种古老的锁樋。随着时代的发展,锁樋的形状和样式也越来越多,在日本的神社、寺院等古老的建筑物上都可以看到。而样子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绳子或锁链,它会根据建筑风格的不同而被设计成各种各样的形状。除了传统建筑之外,在现代建筑上也被广泛使用。如今,锁樋已经逐渐走进了现代家庭,在建筑和园艺领域开创了日本独具特色的细节之美,同时也是人们欣赏雨景时的巧妙点缀。雨链的分类1.
其他
古典园林中的文人八爱(下)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上期我们讲了魏晋时期文人偏爱的王羲之和陶渊明,这期我们顺着历史继续说。盛唐时期盛唐时期指的是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段时间,这个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明,在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繁盛景象,被后世称为“盛唐气象”。是我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是世界上闻名的天朝大国。文人八爱之三:李白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李白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李白的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他的少年时代,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青城、峨眉的好几位著名道士,是开元年间很受朝廷重视的人物。李白家附近的紫云山是道教胜地,青城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之一。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至大。他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可以说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他一生。道家和道教信仰给了他一种极强的自我解脱的能力,他的不少诗表现出人生如梦、及时行乐的思想,而其实是渴望任随自然、融入自然,在内心深处深藏着对于人生自由的向往。在他的人格里,有一种与自然的亲和力。山水漫游,企慕神仙,终极目的是要达到一种不受约束的逍遥的人生境界。他的狂傲不羁的性格,飘逸洒脱的气质,都来源于这样的思想基础。经人荐举,天宝元年(742),李白奉召入京,供奉翰林。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置于金鸾殿,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诗仙李白当了翰林院待诏,唐玄宗李隆基与宠妃杨玉环在沉香亭赏花,召翰林李白吟诗助兴,李白即席写就《清平调》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槛杆。李隆基大喜,赐饮。大太监高力士地位显赫,天子称他为兄,诸王称他为翁,驸马、宰相还要称他一声公公,何等神气!但李白借着醉酒,竟令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为报此脱靴之辱,借《清平调》断章取义,李隆基听信了高力士谗毁,天宝三载,李隆基以“赐金放还”的名义迫其离开长安,彻底粉碎了政治幻想。后来文人用“力士脱靴”来形容文人任性饮酒,不畏权贵,不受拘束。开元二十五年,李白到山东,客居任城,时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一作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徂徕山,日日酣歌纵酒,狂妄而不可狎近,时号“竹溪六逸”。“竹溪六逸”有着隐士与逸民的心理特征。狮子林“竹溪六逸”图,刻画的就是“竹溪六逸”的放逸风范,他们在竹林溪边的敞轩中,三人在地毯上或扶几手持大蒲扇,或昂首站立,或团坐沉吟;三人行走纵谈,其中一人背手持扇,神情专注,甚为生动。白浪迹江湖,终日沉饮,人称“醉圣”。醉白池就是一个利用李白为核心营造的园林。宋朝时期2000多年的帝制时期做一个对折,那么宋代差不多正好是在它的中段。史学家黄仁宇在他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说“中国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就是说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宋代的特点尤为突出。钱穆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宋代天时、地利碰到了很多历史上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12世纪是中国近千年以来最寒冷的一个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向南谋求更广阔的空间,因而对宋造成很大压力;黄河频繁决口,又对农业生产带来了非常大的压力。宋朝的经济充满活力,“中古时期的经济革命”、“绿色革命”、“货币革命”,“城市革命”等提法。沈括记载过一个故事:太祖皇帝问赵普“天下何物最大”,赵普回答,道理最大,太祖皇帝屡屡称是。“这件事情说明了宋朝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性化的时代,因而一些研究者说这段时间是读书人的黄金时期。宋代科举制度严密、公正,促进了社会的有序流动,使得一批当时被称为“寒俊”的人物能够崛起,形成新兴的士人群体。他们出生清贫,如范仲淹、欧阳修,通过自己的奋斗脱颖而出,不仅是一流的学者,也是出色的政治家。他们的自觉意识也非常成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绝不是范仲淹一个人的情操,实际上反映了一代人的民族责任感、历史责任感”。宋代的“祖宗之法”中有一条是不杀大臣、言官,就是一定不能用诛杀的办法去对付持不同观点的士大夫。现在也有一些研究者说,那个阶段是读书人的一个“黄金时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邓小南认为,宋代疆域虽不广袤,但其统治的纵深度、文化的凝聚力却是前朝难以比拟的。用学者陈来的话说:“这是一个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的时代。”所以在宋朝涌现了一大批文人的楷模,而我们今天讲解的文人园林八个主题其中四个都出自宋朝。文人八爱之四:周敦颐爱莲宋代理学大兴,理学是十分精致的哲学,思理见性的理学,形成了“濂洛风雅”。“洛下五子”之一的周敦颐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唐人对荷花的关照,大多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式的印象式把握;而宋人在体物传神上,特别有独到处。重视物的气骨风韵。写了情理交融、风韵俊朗的《爱莲说》,对莲作了细致传神的描绘:“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莲,花之君子也。”由理而入,复转入形,有理有形,特别透彻而传神。赞美了莲花的清香、洁净、亭立、修整的特性与飘逸、脱俗的神采,比喻了人性的至善、清净和不染。周敦颐以“濂溪自号”,把莲花的特质和君子的品格浑然熔铸,实际上也兼融了佛学的因缘,构成后世园林中远香堂、藕香榭、曲水荷香、香远益清等园林景点意境。文人八爱之五:林和靖爱梅鹤“唐重牡丹”,牡丹之雍容华贵、富丽娇美,与大唐之国运、风度、气派相匹配,几乎是它无可挑剔的形象表证。而宋爱梅花,其实也与宋朝的历史背景,地理环境及文化态势的发展有关系。享有“花之魁”称誉的梅花,并非因俏艳走红,而是以其独特的韵致和格调居高。对宋人(主要是文人、士族)来说,“梅花”首先是一种象征,一种精神标格。文天祥有梅花诗三首,每一首都把自己的遭遇和梅花相比:衮衣坐缧绁,世事亦堪哀。枕外亲炊黍,炉边细画灰。无人泪垂血,何地骨生苔。风雪江南路,梦中行探梅。“梅花”就是他精神追求的崇高目标了。为了逃避追索,更不愿迎合元军、蒙古贵族的“征召”,他坚持民族气节隐居山里十余年。最后,以绝食相殉。梅花的神清骨爽,娴静优雅,与遗世独立的隐士姿态颇为相契,深合崇雅绌俗的宋人时代心理,宋文人爱梅赏梅,蔚为风尚,他们托梅寄志,以梅花在凄风苦雨中孤寂而顽强地开放,执着、机敏、坚韧,孤芳自赏,象征不改初衷的赤诚之心。文人雅客赏其醉人心目的风韵美和独特的神姿。林和靖是北宋著名的隐逸诗人,隐于杭州西湖孤山,足不及城市近二十年,不娶妻子,唯在居室周围种梅养鹤,人称他妻梅子鹤。独立不倚,不附不随,洁身自好和避俗远浊的个性是梅花所以高洁的基本特质。林和靖的《山园小梅》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以“疏影”、“暗香”写梅,形神兼备,曲尽梅之风姿;又以水、月陪衬,更能凸现梅花耐孤寂寒冷,不趋时附势的高贵品格。以梅喻己,是宋人梅花诗词在思想内容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以致于“疏影”、“暗香”二词还成了后人填写梅词的调名。在狮子林中就有暗香疏影楼,此处西南近问梅阁,楼上推窗即见梅花,撷梅花风韵、神姿及香气名楼,可调动游赏者的嗅觉和视觉,去品赏梅花,获得身心享受。也可以看到园内大部分美色。宋人的恋梅之风,蔚成时代大潮,并为后世留下了不少植梅、赏梅、画梅、写梅的趣闻佳话。在这股强大的热潮推动下,宋代的诗人词客大多有多首梅花诗词存世。如陈亮有梅词9首,苏轼有梅诗50余首,更有那位堪称“咏梅专业户”的张道洽,一生写梅诗300多首,被传为咏梅史上的佳话。宋·沈括《梦溪笔谈·人事二》记载,林和靖从家乡奉化带去两鹤,经他驯化,善解人意,林和靖纵之飞入云霄,盘旋于西湖山水之间,尔后复归笼中,林和靖爱逾珍宝。双鹤还会报讯,林和靖常泛舟游西湖诸寺院,家中每有客至,小童即延客小坐,随即开笼纵鹤。在西湖游览的林和靖见家鹤飞翔,便知有客来访,即乘小舟而归。清陆隽《竹枝词》:“林家处士住孤山,双鹤飞飞去复还。懊恨儿家不如鹤,梅花香里一身闲。”留园活泼泼地裙板上,小童在逗鹤,一鹤张开翅膀翔舞在林和靖前面,林则俯身趋前,似乎在和鹤交谈。忠王府裙板上的仙鹤,背似龟背,正昂头伸脖,似乎也在和林和靖面谈。留园中还有半游廊建筑鹤所。清康熙初年,申时行的孙子在今耦园宅内造了「蘧园」,在其中筑「来清阁」养鹤作伴。每当客至,有双鹤立于门两旁迎接,是当时的一大奇景。艺圃浴鸥庭院中西间小厅名“鹤砦”,张辛稼书额。旧时园主养鹤之所。额仿唐王维在“辋川别业”中所筑的“鹿柴”。砦,通柴,指栅栏、篱落。鹤,闲逸高雅,超俗不凡。文人八爱之六:全才苏东坡苏轼是具全才型文化品格的代表人物。他“以儒治世、以佛静心、以道修身”,说明宋代隐逸文化已经内化为人的心理需求,宋代文人更看重人内心的解脱与超越,这是对前代隐逸思想的继承和突破。中国隐逸之风源远流长而又异彩纷呈。从老子的“道隐”和庄子的“心隐”,到魏晋南北朝的“林隐”,从中唐白居易的“中隐”,再到北宋苏轼的“仕隐”,从而达到了一个极致。宋代文人尊隐羡隐的倾向是普遍存在的,而北宋文人往往是集官僚、政治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苏东坡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天气爽朗,心情自然畅快,遂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诵《月出》诗,朗诵“窈窕”一章。留园中清风池馆就是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文房四宝之一的砚,为文人宝爱,苏轼平生爱玩砚,对砚颇有研究,自称平生以“字画为业,砚为田”。曾在徽州获歙shè砚,誉之为涩不留笔,滑不拒墨。对龙尾砚也情有所钟。陈御史花园的裙板上刻有“苏轼玩砚”图:竹下、篱边,小童和苏轼各持一砚,苏轼神情专注地欣赏着砚台。忠王府
其他
古典园林中的文人八爱(上)
本文基于曹林娣在苏州大讲堂的同名主题讲座拓展延伸而成。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在今天留存下来的古典园林中有一些主题经常出现,有一些元素反复在使用。我们透过园林,可以看到每个时代文人不同的追求,这期咱们就来聊聊在文人园林中经常出现的八大主题。从魏晋时代说起东汉外戚和宦官集团在董卓之乱的战火中同归于尽,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战国时代”,延续三百多年,战乱频仍,门阀氏族之间倾轧争夺,大混乱、大残杀,惨不忍睹。“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祸福无常,命如草芥。魏晋南北朝文人即使在山水园林中享受“逸兴野趣”时,也夹杂着浓重的生命悲情。即便是豪华园林金谷园主石崇也发出了“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的感慨,遂在金谷园尽情游宴。儒学失去了支撑社会心理的功能,“以玄对山水”引导了整个南北朝的文化艺术意趣。唐诗人杜牧当年登临怀古,曾喟叹道:“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这“可怜”是可爱的意思,而“风流”指的是人的举止、情性、言谈等,是那一代人所追求的具有魅力的人格美,这就是魏晋风流。冯友兰在《南渡集·论风流》中称,构成真风流有四个条件:1.玄心洞见;2.妙赏深情,重在表现善待人生;3.珍惜生命中美好的感情和事物,并用心去体悟和赏爱;4.并因对生命之美的赏爱,是心灵生活的审美化生存。这不正是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所缺少的嘛?这本冯友兰的杂文集可以说是建国之前,冯老先生最后一本思想没受限制的、很纯粹的集子,这里推荐一下。对个性的张扬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天然之美的欣赏对文学、琴棋书画的妙赏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此种种,构成了魏晋名士的真风流。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两位文人颇受到后世的喜爱,那就是王羲之和陶渊明。文人之爱一:王羲之爱鹅“书圣”王羲之是东晋风流大名士代表,出身世族高门、“清贵有鉴裁”,晋代特别是东晋,整个社会以简傲、任诞为尚,深受士人宠爱,王羲之的行为往往出人意表,“东床快婿”的典故可以说明他的独特之处。
其他
直线景观的典范——纳舍尔雕塑中心庭院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在极简主义景观大师彼得·沃克的作品中,都有一种简单又美好的力量,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个花园更是一个典型。我们时常在做林荫道景观时,放一张这样的意向图:这张图就来源于20年前,彼得·沃克在达拉斯设计的纳舍尔雕塑中心庭院。这座占地10000平方英尺的博物馆和1.5英亩的雕塑花园于2003年竣工,收藏了房地产开发商兼银行家Raymond
其他
揭秘布里昂墓地之谜
本文基于小蚂哥看完王方戟论文《迷失的空间——卡洛·斯卡帕设计的布里昂墓地中的谜》后总结的心得。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布里昂家族墓地是斯帕卡职业生涯后期最重要的作品,甚至他死后也长眠于此,但这个墓地的设计却有很多反直觉,反人性的设计,这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件作品中的谜团。1.道路之谜我们初看平面图觉得非常正常,一个倒“L”形的空间,西侧为礼拜堂,南侧为冥想池,而拐弯处就是主墓室。但如果你把平面图中的主要道路系统提取出来后,你会发现斯卡帕设置了很多断头路,路线也没有形成闭环,这就让人在使用时经常必须要折返走回头路,明显是有悖于常识的。在园中很多的地方道路都是戛然而止。比如说园中南侧的冥想亭只有一条道路能够到达,人们必须原路返回。2、围墙之谜第二个谜团出现在场地“L”外侧的围墙,就是下图我画红线的围墙。和一般垂直的围墙不同,这三个面的围墙均朝内倾斜,如果说倾斜是为了某种视觉效果,但墓地和公墓之间的围墙又变成了垂直的。不仅如此,倾斜围墙造成了人类在沿墙边的小径行走时几乎无法直立,需要以一种半蹲的方式前行,这也非常令人费解。比如下图倾斜围墙与家族墓形成的入口非常低矮,必须要弯腰通过。家族墓地内侧的视角,倾斜给人强烈的压迫感。两面倾斜围墙的转角处。3、水之谜第三个谜团在礼拜堂旁边的水池,朝水中看去,你会发现一个错综复杂的“建筑根系”,拥有繁复的叠级结构,似乎建筑在水面之所以能够“漂浮”起来,似乎就是拜这些“根系”所赐。一般来说反射池不需要过多关注池底,但斯卡帕显然用心刻画出了一个水下的世界,这也不免让人生疑。4、门之谜第四个谜团位于前往冥想亭的廊道中,这扇玻璃门看似普通,但和一般左右推拉或者开合不同,这扇门是从地底升起来的。为了实现这种设计,斯卡帕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滑轮系统,可以让门完全下沉在地下。那么为什么要花力气去设计门的开合方式呢?这又隐藏了斯卡帕什么样的思考?尝试解谜综合以上四个谜团,无论是道路的不通畅;还是围墙的不舒适;亦或者是水下的复杂结构;还是突然从地下升起阻碍游人的门……它们都对人的游览并不友好,或者说让人感到诡异。但这显然不是斯卡帕的设计失误,因为布里昂墓地是他设计生涯最后最重要的作品,设计了整整九年,留下了上千张的图纸,所以以上说的谜团一定是斯卡帕在试图表达一些内容。下面我就尝试结合业界的认知来解答这些谜团。斯卡帕的手绘手稿建筑师乔治·多兹(George
其他
到底啥是自然风景园?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提起自然风景园,我们大致都会联想到英国庄园,干净的草坪、自然的湖泊和山坡顶端的建筑。所有人似乎都不约而同的把这种看似天然的风景叫做自然风景园。如果你也是这么想的,那你真的有必要读完这篇文章。因为我会告诉你自然风景园到底是如何来的,又有些啥必要的元素和特色。要解释啥是自然风景园,其实有一个现成的最佳范本,那就是位于伦敦东北方向80公里的斯陀风景园。平面长这样:那么为啥要说它呢?这是因为这个庄园集中了英国自然风景园不同发展时期的三位大佬,理解了它你就明白什么自然风景园是如何一步一步来的了。看这三位我知道你大概是地铁老人的表情~确实外国人的名字容易让人发晕,那么你可以这样理解,从左到右这三位依次是自然风景园的过渡时期、创始时期和鼎盛时期。是不是好理解多了。其实18世纪是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从出现到成熟可以根据不同时代的风格流派分为五个阶段,而每个阶段都有其对应的代表造园师。不规则造园阶段——18世纪前20年自然式风景园阶段——1730末~1750年牧场式风景园阶段——1760~1780绘画式风景园阶段——1780年起园艺式风景园阶段——1780年起但区分这些不是我们这篇文章的重点,我就不展开了。但你大致要知道自然风景园其实也是由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那种规则式的花园慢慢演变而来的,一切都很丝滑。1715
其他
理解了维也纳分离派你才会懂现代设计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来聊艺术史上一个著名的团体——维也纳分离派。至于为什么讲维也纳分离派,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到我们今天的城市美化、室内装饰,小到产品设计或者工艺品的审美其实多多少少都受到了维也纳分离派的影响。不夸张的说今天的现代设计很多特征都是从分离派继承而来的。分离派艺术家设计的家具这个派别是新艺术运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分离派对于艺术范围的拓展才让大家知道艺术不仅是在音乐厅,美术馆,博物馆才能欣赏的东西。艺术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也因此,现代建筑和现代景观才能得以百花齐放。分离派艺术家设计的插画及招贴艺术故事要从19世纪以前的艺术讲起。美究竟是什么?一个古希腊手工艺人做了一只盛水的瓶子,那么这只瓶子是美的吗?一位文艺复兴的画家画了一张美第奇家族的画像,那么这幅画是美的吗?在历史中很长的时间中,对于美其实都无法给出准确的定义,但至少肯定的是在遥远的古希腊古罗马,美不仅仅是用来欣赏的,更是实用的。但可能是身在山中不识山的缘故,之后很多艺术学院的画家、雕塑家对于美有自己明确的定义。并且他们把这套判断美的标准和普通人划分开来,以塑造自己行业的护城河。所以我们只能在美术馆或者博物馆中看到美的作品维也纳分离派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诞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西欧的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也急剧变动,尤其是电的发明和使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为了不让自己失业,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1897年奥地利的艺术家成立了一个“奥地利美术协会”的组织,这个组织从成立之初就非常的保守,沉迷在自己辉煌的过去之中。当时保守的画家还在沉迷于肖像画和历史题材的油画中。这就引起了奥地利社会上很多年轻艺术家的不满,你们这帮保守顽固的家伙凭什么定义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呢?分离派中的两大绘画巨匠克里姆特和他的学生席勒说来有趣,历史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解构事物本身开始的。当时的奥地利艺术家认为城市的日新月异,大量中产阶级崛起,所以他们需要将美,将艺术普及化。民主艺术,或者说普通人也需要享受到美带来的精神愉悦。1890年的维也纳所以他们决心对抗传统的艺术势力,那就只有另起炉灶了,所以同年一帮年轻的艺术家就在一起创办了一个专门对抗传统美学的组织——史称“维也纳分离派”。“分离”的意义就是要和传统划清界限,英文中Secession就是退出的意思,表明要和传统学院派艺术分道扬镳。他们提出了一个口号:功能也要成为美的一部分。原文是:Function
其他
不建台不成园的商周园林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从头来梳理皇家园林,你也可以翻开皇家园林专栏之前的文章:中国古典园林的源头居然是这三个字你知道中国园林与上古神话的关系吗总体来说园林刚开始的时候就是找一块地势险要风景较好的地方做大台子,台子越大越能体现国家的实力,台子旁边多半都围绕有水,这样台和水就形成了基本的山水格局。正可谓站得高,看得远。台不仅可以提供良好的视野,还更加安全,居高临下当然是易守难攻的。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修建的“灵台、灵沼、灵囿”。沙丘苑台沙丘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附近。沙丘就是一个名叫沙丘的古地。苑就是“囿”,这说明沙丘苑是“囿”和“台”结合而成的空间,不仅兼有豢养动物,通神望天的功能,也具备园林游观娱乐的功能。史书记载的“酒池肉林”就发生在沙丘,可见当时的苑台,享乐是非常重要的功能之一。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记载:“於是使师涓作新淫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益收狗马奇物,充仞宫室。益广沙丘苑台,多取野兽蜚鸟置其中。慢於鬼神。大冣乐戏於沙丘,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我们可以看出除了有早期开放的裸体party之外,沙丘苑台内还扩建了商朝王室的众多苑台,其中有专门存放钱财的鹿台,有存放粮食的巨桥。灵台、灵沼、灵囿灵台灵沼灵囿位于今陕西省户县秦渡镇以北。在《诗经·大雅》中记载,这座园林台不大,因为周文王想招揽人心,和商纣王的劳民伤财形成对比,主要观赏对象是动物。植物配合周围环境给动物营造了良好的生境。还提到了在园林中有一个景点叫做“辟雍”,周文王在这里听乐师奏乐,鸣钟击鼓来祭祖。“辟雍”的形状是一座犹如小山丘的土台,其周围环绕着圆形的水池,这样设计其实象征着神话中昆仑山及其周围的弱水。以此来镇压商朝的气数,并显示周朝将受命于天而行吊民伐罪之义举。上图为西汉明堂辟雍而辟雍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朝,变为了封建社会教育体系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子监。周朝在后期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春秋战国正式开始。各地的诸侯都开始大兴土木建设宫苑,其名称有“台、宫、苑、囿、圃、馆”等。其中台占了绝大多数。“高台榭,美宫室”成为了诸国竞相效尤的风尚。比如为了招贤纳士,置千金于台上的燕国黄金台,能远望国境线起防御功能的赵国的野台,还有秦王和赵王会盟之地秦朝的会盟台等等。黄金台秦赵会盟台此时的台大多与苑已经结合,形成以台为中心兼具养殖,政务,自然风景于一身的综合性的宫苑空间。诸侯国的园林各个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秦朝的林光宫建在甘泉山上,可以俯瞰山景;齐国的柏寝台和燕国的碣石宫位于渤海之滨,是名副其实的海景宫;齐国的琅琊台依山背流;魏国的梁囿,松鹤满园;赵国的赵圃,广植松柏;楚国的渚宫位于水中的沙洲之上。而且一个国家往往有多个宫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碣石宫琅琊台这时候的宫苑游观的作用已经上升到了主要的地位。这其中名气最高的当属楚国的章华台和吴国的姑苏台。章华台章华台在湖北省潜江县境内,遗址的面积就有220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章华台,台基长300米,宽100米,其上为四台相连,最大的一号台,长45米,宽30米,高30米,分三层,昔日登此台,需要休息三次,俗称“三休台”,不仅台的体量庞大,“榭”也是美轮美奂,是当时宫苑“高台榭”的典型代表。章华台遗址台下三面是人工开凿的水池,形成山环水抱的空间格局。姑苏台张孝友《姑苏台消夏宫图》姑苏台位于今苏州的姑苏山之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体量极其宏大。主台“广八十四丈,高三百丈”。宫苑中还有很多宫、馆和小品建筑。海灵馆是观赏鱼类的水族馆,馆娃阁住满了年轻美女,天池兼顾宫苑的供水和水上娱乐,还有一个设计独特的响廊,廊的地板用厚厚的梓木铺成,着木底鞋行走其上可以发出清幽的响声,宛若琴音。站在姑苏台上居高临下还可以俯瞰太湖之景。这时的宫苑园林的选址大多都是利用大自然风景秀美的地方,首先考虑地势的高处,园林中的各种建筑满足游赏、娱乐、居住和政治的需要,诸侯国的士大夫们也都各自营建自己的园林,风格与王族无异,只是规模较小而已。总结整体来看,商周时期的园林还处在园林的幼年时期,还在摸索和发展,简单来说就是做加法,文化的发展期初都是把各种元素纳入其中,等到成熟了之后再做减法把不必要的,不符合时代的元素减去。这一时期主要的“台、囿、圃”的功能,在园林成熟之后均有所削弱,在明清园林中大多只作为象征意义保存下来。而接下来的秦汉园林会进一步将园林的模式和功能进行分类,审美享乐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那么秦汉都有那些有趣的园林,请听下回分解。我是小蚂哥,这里是皇家园林史专栏,关注我,一步一步带你读懂皇家园林。喜欢就点赞分享支持一波,点赞越多更新越快~相关阅读:中国古典园林的源头居然是这三个字你知道中国园林与上古神话的关系吗点赞在看,干货不断!
其他
详解詹姆斯·科纳ASLA获奖作品TONGVA PARK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詹姆斯·科纳是当今景观都市主义最重要的践行者,他的很多作品都在设计中融入了他对于现代城市的思考。那么这期我们就通过他2018年获得ASLA荣誉奖的作品TONGVA
其他
为什么日本园林比较有禅意?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最近逛知乎的时候被一个问题震惊到了,有人问“为什么日本园林比较有禅意?”好家伙,还有15万人关注,从这个问题也能看出来,禅意在中国大多数人心中已经等同于了日本的茶室和枯山水了。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所有的79个回答,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虽然我个人也很喜欢日本园林(主要喜欢回游式泉池庭院),但作为一个园林科普up主,还是想写篇文章澄清一下,日本园林与禅意之间的关系。禅意不等于禅宗!首先我们不能把禅意等同于禅宗。禅是佛教通用的用语,而禅宗也是中国本土化的佛教门派。虽然日本佛教流派繁多,但是大多数为净土宗,日莲宗和密宗,日本禅宗得到幕府武士的格外青睐,乃武士的精神支柱,因此禅宗有“武家禅”之称。但整体佛教徒相对小众,和净土宗,密宗等不可相提并论。在知乎上的很多回答都在分析日本的禅宗其实就是跑题了,别的宗派也可以拥有禅意。什么是禅意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禅意。禅意简单理解就是禅的意境。禅在《佛教大辞典》的解释是:禅,梵文“禅那”的略称,意译为“静虑”、“思维修”、“弃恶”等。就是在生活中静静过滤碎片,修正错误的思维,抛弃恶念。是佛教普遍采用的一种修习方法,源于婆罗门经典《奥义书》所讲的即:静坐调心、制御意志、超越喜忧以达到“梵”的境界。既然要坐下来静心,那么周围的环境就很重要了,空间的形式咱们暂且不谈,最起码这个空间得让你产生清静寂定的心境。一个乱糟糟的菜市场或者夜市肯定不会让你产生静虑的心境。图片来自小红书作者六月的风相反一个安静无人的环境就会营造出一种宁静感,容易让人产生内观,自省的思绪。日本园林空间中宁静感从何而来?在日本枯山水庭院中会刻意减少视觉要素,让你把精神关注到庭院仅剩的几块石头或者几棵树的上面。除此之外,日本园林还强化了空间的边界,让很多空间只能远观,无法进入,从视觉角度控制了景观中人的数量,让空间呈现出一种无人式的空寂感。比如龙安寺方丈庭院的15块石头茶室中空间故意做得很狭小以控制人数以上这两点只是空间上日本园林营造宁静感的方式,也不能说明日本园林就有禅意了。为什么日本园林在感觉上比中国园林有禅意?从社会经济的角度看,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大增,日本趁机把各类文化包装后输出,其中园林就打上了空寂,禅意的标签。以至于我们今天一说到禅意,脑海当中都会浮现一些日本的元素。我个人认为禅意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极简,或者空寂。它们只是禅意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并不能完全代替禅意。所以你能说留园中闻木樨香轩没有禅意吗,你能说狮子林的揖峰指柏轩没有禅意吗?取自禅宗公案的闻木樨香轩但话说回来,中国园林确实也因为过于早熟而确实缺乏场景感,中国园林在隋唐就已经成熟,到了宋朝就开始了世俗化和文人化,到了明清已经和住宅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园林中的一草一木,各种建筑都是营造居住环境的,不会因为要表现一个场景去专门营造一个视觉化仪式化的空间,再深刻的内涵都也都会首先考虑日常居住和游览的便利。狮子林中立雪堂的“立雪”指慧可“立雪安心”的禅宗公案故事,禅宗二祖慧可,梦见神人指点,拜达摩为师,而达摩不见,为表诚心.
其他
卡洛·斯卡帕被埋没的宝藏花园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我们来聊一个建筑师做的小花园——奎里尼基金会庭院。在西方建筑界有一位特立独行的建筑师,他拒绝参加二战后意大利政府举办的专业考试,导致他终身都没有考取建筑师资格证,无法独立执业,但他的作品却遍布威尼斯,就连建筑大师安藤忠雄也说过,他被这位大师建筑中体现出来的迷人光感所启发,才让他领悟了如何去创造动人的空间之光。安藤忠雄和他设计的光之教堂这位大师活跃在上世纪50——70年代,在那个所有人都朝着未来奔跑的时候,他却主张回归传统,以现代的形式、材料及传统工艺,在建构中表达古典的建筑精神,并反映当今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几乎全都是历史建筑改造和扩建。卡诺瓦雕塑博物馆蟹眼玻璃长窗,用光塑造出空间的立体感他就是被称为“诗的建筑师”,意大利国宝级建筑师卡洛·斯卡帕。对就是那个设计了布里昂家族墓地的大师不过布里昂墓地实在是太经典了,我们回头详细分析,在整体他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小蚂哥发现在他众多卓越的作品中,有一个历史建筑改造吸引了我的注意,而且这座建筑的后面有一个被埋没的宝藏花园。这个项目就是奎里尼基金会改造。那么有些小伙伴肯定会问,小蚂哥你不是科普园林的嘛,怎么讲起建筑了?还记得风景园林的英文怎么写么?
其他
你知道中国园林与上古神话的关系吗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在欣赏园林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池三山”、“一池一山”的布局模式,这些其实都源自于中国的上古神话。但和希腊、北欧神话不同,中国神话又融合了上古传说、民间演绎、宗教故事。显得地非常琐碎,所以想把中国神话体系说清楚,一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这篇文章我总结了3点和园林有关的神话,看看东方人在神话中是如何看待原始山水的。1、关于日月的神话太阳和月亮在园林中经常作为建筑的匾额、门额出现。比如在艺圃的延光阁旁边就有一个书屋叫做旸谷书堂,这里的旸谷就是太阳居住的地方。在退思园中的旱船庭院也有坐春望月楼网师园中有月到风来亭这些关于日月的浪漫演绎其实都源自于上古日月的传说。最早的世界还没有白天黑夜的概念,日月的出生源自于上古天帝——帝俊。《山海经·大荒》帝俊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羲和是太阳的母亲,常羲是月亮的母亲,所以帝俊就是太阳和月亮的父亲。羲和住在东海之外的甘水附近,她生了十个太阳。作为母亲,羲和非常疼爱自己的十个儿子。她每天在甘渊给孩子们沐浴,使他们红光满面,鲜洁明亮。太阳们的身体实在太热,简直就像火一样。他们沐浴的时候,整个甘渊的水都沸腾起来,水花飞溅,热气腾腾。所以,人们又把这条河谷称为“汤谷”。汤,就是热水的意思。后又被称为旸谷。沐浴之后,太阳们就在汤谷旁边一棵巨大的扶桑树上休息玩耍。这棵扶桑树极其高大,树干有三百里高,可是叶子很小,只有芥子那么大。帝俊的这些太阳儿子们每天一位,轮流巡天。早晨,轮值的太阳在扶桑树上,骑了自己的三足乌(又名阳乌),也就是三条腿的乌鸦,飞上天空,由东向西穿越整个苍穹。傍晚时分,太阳落入大地西边的禺谷,随后回到母亲身边,再次沐浴,消除一天的疲劳,恢复体力。相比之下,月亮神话保存得不太完整,我们只知道常羲又被称为“女和月母”,因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称之为“月母”,而所谓“女和”,则大概是因为她担当着调和阴阳的重任。常羲负责制定阴历月份,因此她必须保证阴历月份能够与阳历的季节相协调,也就是说调和阴阳,所以以“女和”为名。她与姐姐羲和开创了新天地。说完了日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古典园林中几乎所有山水格局的来源:昆仑山和东海仙山。2、众神在人间的都城——昆仑山昆仑山在今新疆的境内,西接帕米尔高原,东面延伸到青海,在《水经注》、《山海经》中数次提到它是神仙在人间的居所。图片来自中国自驾地理一般情况下,神灵居住在天上,人类居住在地面。但是,中国神话中的众神在人间另外有一个住处,那就是昆仑山。《山海经》说,昆仑山在大地的西北部,是八根天柱之一,也是天神在人间的都城。此山方圆八百里,高达八千丈。山顶有一块巨大的八角岩石,众神的宫殿就建立在上面。传说在昆仑山的山顶,有神仙居住的宫殿群叫做“悬圃”犹如悬挂在空中一般,后又被称为“玄圃”。之后就泛指仙境了。昆仑山上还有两处胜景,一处是瑶池,那里是西王母居住游乐的地方。另外一处是澧lǏ泉。澧泉四周长满鲜花绿草,泉水清芬甘美。可是这座壮观美丽的神山可望而不可即,半人半兽的天神陆吾统一掌管昆仑山。他长着一副人脸,身子却像老虎,而且有九条尾巴(另有一种说法是身子像老虎,却长了九个人头)。山海经中陆吾的样子除此以外,昆仑山还有人类无法逾越的两道屏障。山下环绕着一条巨大的河流,名字叫弱水。这条河非常深,足足有二百四十丈,几乎是无底洞。河水本身也非常怪,完全没有浮力,不要说木头,连最轻的羽毛都会沉入河底,真是名副其实的“弱水”。因此任何人都休想渡过这条河。弱水的外面还围绕着一圈熊熊燃烧的炎火山。山上的火焰是如此猛烈,石头扔进去都会立刻化为灰烬!要想通过它,真比登天还难。昆仑模式的显著特征是一池一山,这结构在皇家园林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殷纣王沙丘合中的鹿园就运用了这一模式,另外周文王的灵台也运用了这一模式。在宋明清各个时期,一池一山的模式也被广泛运用。皇家园林充分体现了一池一山建筑模式的各项特征,宋代有金明池,清朝有长春园玉玲珑馆、圆明园和万春园。颐和园的万寿山、西湖的孤山,另外还有北京北海公园中的琼华岛。北宋张择端的金明池争标图北海公园的琼华岛也属于一池一山颐和园万寿山除了昆仑山模式,园林中我们经常看到的"一池三山",这是来自于东汉仙山的神话传说。对于海洋的浪漫想象——东海仙山中国神话中大地四周都是海洋。但是,古人对于东方的海洋最为关注,因为上古时代的中国人距离东海比较近,中国的河流也大多是注入那里的。神话中说,大地的东方是大海,大海的终端有一个巨大的裂谷,名字叫归墟。中国大陆的河流绝大多数都是由西向东流淌,所谓“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描写了中国大多数河流的走向。可是,上千条江河日夜不停地注入海洋,为什么海洋却没有因此而涨满?因为大海尽头是归墟。海水流进归墟,都自动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海水始终保持着恒定的高度。在印度洋的毛里求斯岛的周围。那些水下白线般的水流并不是水,而是被洋流推动的白砂,整个毛里求斯岛都位于叫做马斯克林的深海高原之上,而其中的一面有一个缺口,从而造成了这样的景观,特别像传说中的“归墟”。这么广阔的东海并不是一无所有的,在六朝时期的《列子》说,东海之中漂浮着五座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每座山之间相距七万里,每座山的高度都有三万里,山顶是方圆九万里的大平原。那里有黄金铸成的宫殿,住着长生不老的神仙。他们长着翅膀,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十分方便地往来于五座仙山之间,互相探访。按说仙圣们的日子过得挺滋润的,可是唯独有一件事让他们很是忧心,因为这五座大山都是没有根基的,只是漂浮在海上,随时可能会翻覆或者漂移到不知哪里去。于是他们找到天帝诉苦,天帝也担心这五座大山会损坏,或者随波逐流到西极,进而沉入海底,思来想去天帝便命北方之神派十五只巨大的鳌龟,让它们轮流背负仙山,如此有了“座基”的仙山终于安定下来。可没有想到,有一天龙伯国的巨人们来捣乱,他们原本是住在昆仑山一带的,说起来距离很远,但是这个距离对于形体巨大的他们来说,不过是抬起脚来没走几步就到了。当他们到达五座仙山这里,便投下诱饵,很快就钓走了6只饥肠辘辘的大鳌龟,他们把这六只鳌龟背回去,架在火上烤龟甲,以此来占卜吉凶。岱舆、员峤这2座仙山,却因为没有鳌龟作为根基,就开始越飘越远,仙圣们不得不搬到其它三座山上居住。这也就形成了后来园林中的“一池三山”了。蓬莱模式的一池三山,也在中国古典园林结构中有所体现,虽然这一结构的发源时间比昆仑模式晚;但是却对中国的古典园林建设产生了更为深刻的影响。上林苑的太液池是这一模式的最早应用,此后这一模式的应用就被延续下来,一直到清末时期。比较著名的如:清代的颐和园、拙政园等。拙政园中的一池三山当然以上我总结的古典园林中的神话并不是全部,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古典园林和上古神话的联系呢,评论区和我讨论吧。我是小蚂哥,这里是中国皇家园林史的第二期,点赞过20,我们下周继续更新。点赞越多,更新越快哦
其他
中国古典园林的源头居然是这三个字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之前我们已经梳理过了私家园林,从这起开始我们来从头梳理皇家园林。看看古典顶级宫苑都长啥样子,都有点啥今天见不到的奇观。不过要聊皇家园林,我们得从源头说起。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的是“囿”、“台”和“圃”这三个字。我们先来聊聊“囿”。其实判断园林出现的时间很简单,只要看什么时候出现了农业文明,这种定居化生产生活催生了城市,人们不需要像祖先一样游牧狩猎了,在中国这个时间是公元前11世纪。中国在这个时间进入了农业社会,大概是殷末周初的时候,原本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狩猎并没有完全被抛弃,而依然在城市周围的农田进行。不过这时候的狩猎更多的是演习和训练的意义。田猎大多在城市周边的荒地,休耕的农田上进行,但你想这样千军万马的辇过,再好的农田也会变得面无全非,所以在《尚书》就记载了周文王告诫子孙的话“不敢盘于游田”,就是不要随意去田野里去打猎。但完全禁止田猎也无疑是自废武功,当时的农业也无法完全自给自足,所以就出现了“田猎区”,也就是把田猎活动限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并且派人守护。田猎除了捕杀猎物以供口粮之外,还会捕捉大量的活物,这些野兽和禽鸟都需要集中豢养,所以“囿”就是专门豢养这些禽兽的场所。为了防止禽兽逃跑,“囿”都会建有高高的围墙,这在《诗经》中有记载“囿,所以域养禽兽也”。站酷用户
其他
日本兼六园如何兼六?
本文部分图片和观点来自刘家睿文章《寻名责实,由意及境—洛阳湖园与金泽兼六园“六胜”内涵探析》。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兼六园相信喜欢日本园林的朋友都不陌生,作为日本三大名园之首,今天的兼六园有将近12万平方米,园林以水为线索串联了各个景区,形成了李格非心中理想化的园林。诶,等等,这兼六园不是日本园林吗?和李格非有啥关系呢?何为兼六这就要说到日本园林对于中国唐宋园林的继承了。虽然日本园林之后发展出了茶室园林,枯山水等形式,但在日本大部分园林仍以回游式的泉池庭院为主。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大名庭院、寺庙庭院皆是如此。兼六园平面就连近代设计大师冯纪忠也说过:“中国现存的只有明清的园子,也已经变了样子。而日本园林可以让我们想象出中国宋园是什么样子。”要知道在几乎全部的著作中都将宋朝园林称作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峰。仇英《独乐园》局部文征明《独乐园图》局部我们现在只能从明清的书画中看到一些宋园的影子。那么中国宋代的园林到底的啥样子呢?近代学者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总结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和今天明清园林的拥挤相比,宋朝园林空间整体是开阔的,更像真正的自然。因为当时的园林大多是宅园分开的,所以可以不必在园林中设置过多的建筑。比如我们熟悉的沧浪亭在北宋时就是苏舜钦的游乐园,他经常独自划船到园里喝酒,一呆就是一整天。北宋文学家、诗人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描述了洛阳城他所游历的19处园林,这篇文献可以看作是北宋园林研究的基础,其中就说到:“洛人云,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难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园而已。”其中总结了园林中的六个特色,分别是“宏大・幽邃・人力・苍古・水泉・眺望”。并说一般园林的景色往往这六者两两不能兼得,唯一兼得的只有湖园,但湖园也早已随着朝代的更迭消失在了历史中,而在遥远的日本石川县金泽市,一个园林继承了湖园的精神,并命名为“兼六园”。也许你会说,这就是个名字而已,肯定名不副实,别着急下面我就带大家分析这兼六园是如何兼六的,至于好与不好大家看过之后自有判断。兼六园的历史兼六园诞生于日本的江户时代,也是日本最后一个幕府时代。之后就是明治维新了,而在江户时代留下了大量的浮世绘,可以让我们一窥江户时代的风貌。幕府时代社会阶层是这样的,最顶层是权利被架空的天皇,之后是掌握实权的幕府将军,再下来是各地的大名,最后是武士,当然武士只是统治阶层最低层次的,下面还有农、工、商。而我们今天说的兼六园就是地方的大名,也叫做藩主建造的,当时金泽是当时全国第四大城市,有“加贺百万石”之雄。其地处日本北陆,远离政治与战争纷扰,加贺藩的历代藩主也大力支持文化事业。依托于优越的自然环境与丰厚的人文底蕴,金泽贵族与平民造园活动相当活跃。兼六园的建造也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初园林只占西侧很小的一块坡地,只有随着幕府中央权利的瓦解,兼六园也越来越大,最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园林。兼六园如何兼六而这六种意境是如何体现的呢?这六种园林特质两两相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我们把先把它们分类、排序:1、水泉与眺望2、宏大与幽邃3、人力与苍古按照园冶中先相地再立基的顺序,水泉和眺望应该在选址时首先考虑的,水泉和眺望都指的是山水的竖向布局,是一个场地最基础的概念。比方说寄畅园就处于惠山脚下,那么园中的池水顺理成章可以理解为有山上的溪流汇合而成。“水泉”指的是池塘或瀑布等水景。但凡水流经的地方多是在山间或谷底等低凹处的空间,因此在亲水的同时往往很难兼顾眺望的乐趣。兼六园位于浅野川和犀川相夹的冲击平原上,河流的两侧均有远山作为背景,形成了以中心开阔四周环山的山水关系,空间疏朗,非常利于眺望。站在兼六园北侧的眺望台可以俯瞰金泽市和远处的卯辰山。但有了开阔的空间,水从哪里来呢,要知道两侧的浅野川和犀川都还有一段距离,所以在1631年金泽城大火之后,第三代藩主令人从上游直接修筑了一条运河直通金泽城下,这也为兼六园提供了水源。表现在园中就是从东门一直延续到霞池和瓢池的水系。兼六园用的辰巳用水蜿蜒曲折由于兼六园建立在小立野台地先端的斜坡,这也为园中大量丰富的水景打好了基础。这样一来小立野台地提供了一个开阔可以眺望远山的空间,而先端的坡地有可以按照各种竖向的水景,这就兼具了水泉和眺望。利用斜坡用瀑布链接上下两个水池地方选好了,接下来我们来聊聊园内的谋篇布局:宏大与幽邃。宏大与幽邃其实就是冯纪忠先生说的旷奥度,更准确点说旷与奥最早是古人对于游览空间时最质朴的审美体验。留园入口就是通过空间的开合变化来积蓄游人的游兴。柳宗元曾提出:“游之适,大率有二:旷如也,奥如也,如斯而已。”清朝诗人沈德潜则认为:“旷如奥如,必宜相兼。”旷奥度也是现代空间设计地基础布局宏大的园林往往较为空旷,缺少幽邃之意;立地于幽邃之处的园林,则很难兼具宏大的意向。那么兼六园是如何平衡二者的呢?兼六园在最初的布局只局限在台地一侧的斜坡,空间细长只得幽邃之意,但在之后的拓建中,大部分宅园改造为了园林空间,引水入园确定了环游式的山水骨架,再配合一侧幽邃的斜坡,真就兼具了宏大与幽邃。兼六园有宏大景色的霞池也有幽邃景色的瓢池两个水池通过斜坡的瀑布和喷泉相联系但最初的宏大之感并不是来源于园内的霞池,而是以北侧台地扩建的“竹泽御殿”为视点向外看到的自然山景,这样园内有古莲池,园外有山景共同构成了宏大与幽邃。这就是远眺造成的宏大景色。最后再来聊聊人力与苍古。兼六园多受唐宋山水园的影响,形成了园林空间里苍古之中见人力的风貌意趣。“六胜”时期兼六园园林区仅有一溪、一瀑、一池、一桥、三亭,园林内置石多为原初朴石,但摆放精巧,工于人力,建筑亦散置于园林中。这和拙政园建立最初一楼、一堂、六亭、二轩的疏朗布局非常相似。拙政园明朝时的平面布局复原图只不过拙政园在清中后期开始营建大量的游廊和大型建筑空间,失去了原本疏朗的空间布局,而这一点上兼六园相对较好,至少建筑的布置非常克制。夕颜亭这也是受日本幕府时期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影响,以表达对幕府的忠诚。所以园中的建筑的规制和数量在面子上都需要符合幕府的等级要求。今天的兼六园黑松成林,配合瀑布和古朴的汀步苍古之意是有了,而雪吊和石灯还有点缀的时雨亭,夕颜亭又增加了些许人工之感。雪吊琴柱灯笼这样看下来,兼六园确实不愧兼六之名。小蚂哥一直觉得一个好园林并不在乎面积和空间的广大而是内涵的精巧和丰富。兼六园不像皇家园林那般建筑规模宏大,也不如寺庙园林那样充满禅意,但就是这样的中庸和克制让兼六园兼具了各种园林特质。那么你觉得兼六园是否名副其实呢?评论区和我讨论吧,我们下期会带着大家一起游览兼六园,一起看看兼六园里到底有啥好康的,那么这期就到这里吧,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我们下期见吧。相关阅读:从西芳寺看日本园林设计的套路点赞过20,下周我带大家游览兼六园
其他
日本最著名的三大园林,名字却均来自中国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很多小伙伴提到日本园林就会想到枯山水。但枯山水大多是寺庙的内庭,其实日本也有很多私家园林,今天我们说的日本三大园林便是此类。在日本的京都有著名的三大皇家园林,分别是桂离宫、修学院离宫和仙洞御所。而在京都之外还分布有很多大名的庭院,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水户市的偕乐园、金泽市的兼六园、冈山市的后乐园。这三个园林建立与17~19世纪,大概是我们清朝的时候,但三个园林的风格却保持了北宋时期文人园林疏朗、简远的特征,意境深远。兼六园的石灯笼而其中每一个园林又各具主题,最重要的是三个园林的园名都来自于中国的诗文,所以这期我们就来简单从园名聊聊这三大园林。首先解释一下这三个园林都是有日本的地方藩主建立的。藩是日本江户时代幕藩体制对于大名领土的非正式称呼。也就是说中央的政权是幕府,地方的政权是藩,相当于地方的诸侯国。他们是可以相对的自治,有军队对于中央纳贡。最多的时候日本有260多个藩主。我们在日本各地都能看到这种城堡大多都是地方大名藩主的居所。而这些藩主大多会在城堡附近建造园林,除了我们今天说的兼六园、偕乐园、后乐园还有仙岩园、旧岩崎府邸、栗林公园等等。这些园林大多都改造为了公共园林。上图就是偕乐园的平面,俨然变成了公园的模样了我们先来看三大园林之首的兼六园。兼六园兼六园取自宋代诗人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李格非就是李清照的父亲。这里吐槽一下百度:文中提到:“洛人云,园圃之胜不能相兼者六,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难眺望。兼此六者,惟湖园而已。”也就是说大部分园林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而唯一做到的就是湖园,湖园其实就是唐代洛阳裴度的集贤园,离白居易的履道坊园仅数百步。仔细琢磨一下李格非的提到的六点,宏大和幽邃,人力和苍古,水泉和眺望其实都是两两相斥的关系,宏大开敞必然会一览无余,也就少了幽邃之感;人工痕迹过重必然会减少苍古之气;水泉过多竖向层次丰富,必然会遮挡视线,也就很难有眺望的空间了。而集贤园是怎么做到的呢?据《旧唐书》中记载,集贤园以平津池的湖面为中心,在水边布置曲折的山体,园中湖面为宏大的图景,而幽邃、人力、苍古、水泉、眺望皆通过不同的小空间来体现。也就是说这种湖园不仅中心要有水池,四周也需要不少的空间。之后日本金泽的兼六园就是这种处理手法。你看兼六园的平面图就能感觉到,通过不同的功能区块分别表现兼六的六个条件。因兼具了“宏大、幽邃、人力、苍古、水泉、眺望”的名园条件,故名兼六园。要知道兼六园有11万平米,作为私人园林已经是相当大的面积了。兼六园曾经是金泽城的藩主前田纲纪的私人庭院,它始建于1676年,直到1871年才彻底完工并对外开放。其实这种大而全的园林一直在日本的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中流传,今天我们看到的桂离宫、修学院离宫或者接下俩提到的偕乐园和后乐园不一不是美丽的回游式园林。偕乐园偕乐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故事大概是这样的:有一次,孟子去朝见梁惠王。梁惠王正在御花园里观赏鸟兽游鱼。孟子看到梁惠王兴味正浓便和他讨论了“享乐”的话题。孟子用古代周文王和夏桀之乐举例,说周文王修建灵台时,看到百姓辛苦,随即让百姓慢慢修,修好之后还让百姓在灵台中游玩,而夏桀则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己奢侈享乐,最后落得个流放致死。周文王与夏桀所以后人用“与民偕乐”表示虽然阶级不同,但君王和群众仍能共同享受快乐,这才是君王得到的真正的快乐啊。偕乐园建于1842年7月,是江户末期的水户藩藩主德川齐昭下令建造的,在设计之初园林的主旨就是与民同乐,庭院不仅只面对藩主和藩仕,同时也对于百姓开放,真正做到与民同乐。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偕乐园具备了近代公园的属性,今天的偕乐园以梅花著名,园中有100多个品种,3000多株的梅花,初春的2~3月是最佳的观赏季节。后乐园三大名园中的最后一座——后乐园建于1687年,历经13年完工,占地13万平方米,是冈山的藩主池田纲政命家臣建造的。后乐园的名字同样来自中国,后乐园取自北宋改革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不得不说北宋虽然在国力上积贫积弱,但涌现了一大批真心为国的理想主义者,虽然改革失败了,但范仲淹的这句话却被人永远的传诵。在设计上后乐园以延养亭为中心,远取冈山城、操山之景,近衬园内祠堂园舍,巧取旭川水流设计成曲溪、池塘、瀑布等多处景观。可以环绕池塘、林地观赏不同的风景。园内植物中混种了山樱花,与瀑布相映成趣。雪月花关于三大名园还有一种关于“雪月花”的说法,即兼六园的雪、后乐园的月、偕乐园的花。兼六园在冬季为防止大学压垮树枝,会在树上绑上雪吊,这也是兼六园最为出名的冬季美景。后乐园从上游引水入园,使得园中处处有活水,让你在夜游中处处看见水中的明月。偕乐园以梅花为题,布置大片梅树林,初春梅花如烟花般璀璨。让人陶醉其中。无论是取自《孟子》的偕乐园还是取自《岳阳楼记》的后乐园,亦或是取自《洛阳名园记》的兼六园,再加上我们之前提到过的韩国文人园林潇洒园,都说明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如此,这些园林大多以宋朝疏朗、简远的风格见长,在今天我们只能通过它们一窥宋朝园林的样貌了。这期就先聊到这,你觉得这些园林是否体现了宋朝园林的某些侧面呢?评论区和我讨论吧。我是小蚂哥,我们下期见。点赞越多,更新越快~
其他
有哪些现代景观作品传承了传统园林?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传统园林在现代景观中的传承"这个题目很大,大到可以写本书了,但也是很多喜欢传统园林的朋友都会问的问题。如果传统园林在今天还在延续,那么一定有一些现代的设计将它传承了下来。那么这期小蚂哥就带大家一起看看我个人认为的传承古典园林精神的现代设计,看看其中有没有你喜欢的,你也可以在留言区发表你的看法,让我们共同挖掘当代的好设计。在开始前还是声明一下,本篇内容只是我个人的喜好,没有谈到的不代表不好,下面我会把每个项目的长处作为标题,让大家直观的感觉到它好在哪里。齐白石原来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其实古典园林何尝不是如此,之所以现代的新中式被骂,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把握好古典园林这种似是而非的模糊程度,做得具象便俗,做得抽象又让人不知所云。而能把分寸拿捏到位的我觉得有这么几个作品。作品一:如画观山——朱育帆上海辰山矿坑花园在小时候看到传统山水画卷时,总觉得就是一坨坨的墨迹,不知从何下手,长大后才明白,看画卷叫做展手卷,一般画卷放在几案上从右向左徐徐展开,人们的精神也跟随目光从右侧进入画中世界,慢慢向左游览,这期间你仿佛跨山涧、穿山洞、登云梯最后乘船离开,看似在看画,其实是在神游。而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在传统园林中无处不在,但要说那个现代设计让我记忆犹新,那还是朱育帆的辰山矿坑花园。虽然这仅是一个矿坑,和崇山峻岭看似毫无关系,但经过设计,这条路线让人们得到犹如在画中观游的体验,非常奇妙。进入矿坑,我们会先通过一个阴暗的小空间,末端就是观景台,在此你可以俯瞰整个矿坑。之后你依次体验到过山涧,观瀑布,穿山洞等一系列游览真山的体验。简单的一条路被安排地精彩纷呈,传统园林那种以小观大在这里彻底放开了手脚,真正体验了一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对比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细节,可以说辰山矿坑花园胜在了真实,真实的崖壁,真实的空间,真实的肌理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古人观山游山的奥妙。作品二:意境之水——王澍瓦园在王澍一众现代中式建筑的作品中,我唯独最喜欢他在第十届威尼斯双年展上的这个小展园,叫做“瓦园”。这是一个特别简单的空间,在一块背靠城墙的空间上,一片800平方的侧斜瓦顶,从0米上升到3.6米,沿对角线转折,在这大片瓦顶上,一条曲折竹桥使人登临其上,远眺并回望威尼斯城景。瓦在传统园林中经常用在铺装上表达水纹,这是国人对于意境中的水最浪漫的表达。在马远的《水图》之一的秋水回波就是像瓦片屋顶一样连绵起伏水纹。王澍希望当观者走上瓦园栈桥,因桥的戛然而止蓦然回望之时会感受到国人心中根植的山水诗意。微微翘起的屋顶也让这片意境之水显得更有动感。当你站在钢筋混凝土的大都市丛林里你的脑海是否还存留有着这种儿时“瓦海”的记忆空间。作品三:民主设计——冯纪忠的何漏轩冯纪忠是小蚂哥个人最为推崇的现代设计大师,他唯一的存世作品方塔园中就有一个颇具深意的建筑——何漏轩。冯纪忠期望通过建筑诉说人民当家做主的故事,于是何陋轩的屋顶,就取自于中国传统建筑的“庑殿顶”。要知道庑殿顶是中国建筑的最高形式,在古代只有皇宫主殿才能使用。当紫禁城成了人人能进的景区,冯纪忠认为是时候还建筑于人民了。所以何陋轩的顶面借鉴了庑殿顶的形式,但更加的弯曲,伸展,体量十分庞大。由于体量过于大,下面用传统柱子的话会十分压抑,冯纪忠觉得传统柱子这种形式属于宫殿和庙宇,太过于严肃。于是冯纪忠巧妙的使用了竹子,精巧的结构使得细细的竹子也能撑得起巨大的屋顶,也使得下面的空间显得敞亮通透。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冯老专门把竹子连接处的节点刷成了黑色,这样一来,竹子的直线形态就变成了虚线,整个建筑的顶部犹如漂浮在空中。一个简单的建筑却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内涵,叫人怎么不感动?作品四:朦胧之美——王向荣心灵花园王向荣老师在多年前特别喜欢设计小花园,这类花园主题性强,设计手法更是可以天马行空,于是在新加坡花园节上我看到了这样一件作品。花园由两条小路引导游人进入,小路两边大片的白色帷幔配合灯光形成了光影交错的朦胧之美。竹影在帷幔上时隐时现,这种既浪漫又极富诗意的表达是专属于国人的。传统园林中没有玻璃,大多用纱或者油纸,虽说透光性差了很多,但反倒造成了一种朦胧感。所以心灵花园的帷幔既是一种写意的中国性格,又是一种造景的空间要素,作为一个展会花园,个人感觉用的很巧。作品五:以石为绘——贝聿铭的苏博苏博的设计我们回头再聊,这里单说他粉墙为纸,以石为绘的粉墙叠石。在传统园林中以粉墙为纸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我们熟悉的留园中的古木交柯。拙政园的海棠春坞而贝老的这组片石璧山处理地更具视觉冲击,石头按照纹理的粗细前后排布,犹如山水画中远山笔墨渐淡的效果。背后的粉墙也随着山势的增高形成了几个段落。水景完全将景色倒影其中。虽没有复杂的叠山,丰富的植物但精妙的细节处理让这组片石假山成为了当代最好的设计之一。作品六:隔水望山——贝聿铭的香山饭店又是贝老的作品,在香山饭店园林整体的布局中,是有一条明确的视觉轴线。从建筑大堂出来后就可以隔着流华池远望香山美景。但这个画面其实经过了贝老精心的处理,在檀馨的文章中提到,为了让这组画面看不到饭店的围墙,在后侧山势抬高的同时还增加了植物种植的密度,完全遮盖了围墙,这样园内的景物就和园外的山景融为一体。而在传统园林中隔山望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范式,大多数园林都会遵循这一布局,我们熟悉的艺圃、环秀山庄皆是如此。以上就是我个人认为继承了某些传统园林精髓的项目,如果让小蚂哥选一个最为全面的,我还是推荐冯纪忠先生的方塔园,我之前也写过方塔园的文章,链接在这里:方塔园——冯老的“与古为新”那么你心目中最好的传承传统园林的现代景观是什么呢?评论区和我一起讨论吧,我是小蚂哥,我们下期见吧~点赞在看支持小蚂哥~
其他
中日园林在哪些细节上不同?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在知乎上有一个超高赞的问题如何一眼看出是倭风还是中国风被浏览了一百多万次,其中很多关于建筑和园林的回答都很精彩。这期小蚂哥就给大家总结一下中日园林中在哪些细节上是不同的,请注意这篇内容只讲细节不说整体风格,关于中日园林的整体对比,我之后会详细拆解。开始前小蚂哥还得叠个甲,这篇文章咱们只看不同,没有谁高谁低,文化优劣之分,其中部分答案参考于【苍岭雁寒】和【惜兮飞惜】的回答。就让我们开始吧~细节一:建筑屋顶的金鸱吻金鸱吻是典型的日本元素,最早出现与奈良东大寺的大佛殿,这在中国古建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奈良东大寺大佛殿而近年来无论是西安的大唐芙蓉园还是陈凯歌的《妖猫传》中都出现了金鸱吻,很多地方寺庙也有样学样,这其实就是对于历史的歪曲。大唐芙蓉园上海宝山寺也许你会说,在你的印象里好像见过金鸱吻啊,那其实是琉璃鸱吻,而且颜色和细节其实更加丰富,只是远看起来和金鸱吻很像罢了。大同华严寺金代的琉璃鸱吻,太漂亮了细节二:唐破风还使用奈良东大寺大佛殿举例唐破风指的是传统建筑的正门或者屋顶上类似老虎窗的装饰部件,一般成弓形,有遮雨的功能。我们在园林建筑中的做法其实是抱厦,就是在建筑前侧凸出一块单独的空间,然后再用斗拱将屋檐挑出,和唐破风不同,抱厦是实打实的独立空间。正定隆兴寺摩尼殿正面判断二者区别的最重要因素就是要看这个屋檐的下方有没有独立的柱子,有没有形成独立的空间。和屋檐的形状关系不大,因为我们在《蓬壶仙侣图》中也有过弓形的屋檐。细节三:灯笼灯笼是古代重要的照明设施,在灯笼上也能看出一些讲究。日本灯笼大多采用紧密的横骨,而中式灯笼大多是竖骨,就算有横骨也是作为主要骨架,并不像日本灯笼那种密集的横骨。日式灯笼能看出非常密集的横骨中式灯笼以竖骨为主要骨架细节四:火珠火珠是我国唐初时建筑正脊上的装饰物,在任何建筑上都可以使用,甚至可以当做栏杆上的装饰品,而日本只在攒尖顶的建筑中使用。故宫中的栏杆就有火珠的装饰。细节五:枯山水14-15世纪,日本产生了和中国文人园林迥然不同的枯山水,最早见于平安时代藤原家族橘俊纲所撰写的《作庭记》中。“枯山水”一词最早写作“唐山水”,“唐”表示中国之意,而“山水”在古代日本则表示园林,枯山水的原型便在于中国。枯山水最开始用于禅宗修行时内观之所,之后拓展成一种独立的造园流派,这一点也是中日园林最大的不同之一。其实我国文人园林也有类似的做法,只不过手法不同,用的不是白沙和石头,而是在一个没有水的旱园中利用水纹铺装,建筑题额和周围假山来暗示游人想象成有水的园子,这叫做“旱园水作”。注意铺装的水纹,旁边就是象征崇山峻岭的假山何园中浮海轩庭院在何园中有个建筑叫做浮海轩,也叫做船厅,四周的花街铺地是水纹,旁边还有贴壁假山,同样的设计在退思园的船厅庭院中也能看到。退思园的船厅细节六:叠山个园中的夏山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的一枝独秀,只有我们园林中的假山可望、可居、可游,日本园林始终没有发展出叠石的技艺,所以日本园林强调置石,主要体现单块石头的纹理和置石间位置的变化。日本园林中的三尊石组而我们的假山不仅可以做到外观山势,还能内寻山涧,入石洞,过崖壁,遇绝经,踏云梯,甚至在园林发展的后期叠山技艺主导了很多园林的设计规划。环秀山庄山涧中的石洞足足有2.7m的挑高细节七:
其他
你知道曲水流觞是怎么来的吗?
又到了每年农历的三月三,这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上巳节。这天古人们会来到城郊的河水边举办祭祀仪式,并且跳入水中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这个仪式叫做祓禊,读作fú
其他
沧浪亭背后的自胜之道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沧浪亭大家不陌生吧,它苏州现存最古老的园林。有趣的是很多江南园林都和沧浪亭有联系。比如网师园之前就叫做“苏邻小筑”意思是沧浪亭园主苏舜钦旁边的小院。写《浮生六记》的沈复和他的妻子还曾经在沧浪亭携毯席地而坐,在亭中等待明月逐渐升起。我们在历史课本里熟悉的欧阳修、林则徐、俞樾等等都在沧浪亭留下了诗篇。你可以认为是沧浪亭建造地太过优秀,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园主苏舜钦的自胜之道。千百年来这套文人的处世方法被不断的实践。什么是苏舜钦的自身之道呢?我们得从他当官的经历开始讲起。苏舜钦可不是一般的人物,他出身官宦世家,祖父苏易简做过宰相,其父也是司局级。苏从小就受到精英教育,26岁便高中进士。岳父还是当时的宰相杜衍。苏舜钦和朝廷重臣范仲淹,韩琦、欧阳修都是至交好友。据《宋史》记载他状貌奇伟,号称北宋第一美男。当时的宋朝内忧外患,北方民族侵略造成财政困难,党派之争愈演愈烈,以范仲淹、欧阳修为首的名臣开始实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不过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北宋失去了一次续命的机会。苏舜钦最初只是个小小的县令,范仲淹看了他的文章后觉得此人可用,于是让宋仁宗把他调进中央,所以苏在后期范仲淹改革时就比较倾向于范仲淹的立场。由于苏舜钦文章写得好,和梅尧臣被欧阳修合称为“苏梅二君”可以说苏舜钦是北宋诗坛革新运动的中坚力量。苏舜钦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最后晋升进奏院提举。这是个啥职位呢?你可以把进奏院看做一个上传下达的中介,中央和地方都通过进奏院来沟通治理情况和传达新的法令。外地的官员进京也要先到进奏院报道。苏舜钦当年就是进奏院的头儿。这时到了每年举办纪念造字之神仓颉的活动时间了,每到此时进奏院都会组织酒会,让领导和下属聚在一起同乐。举办宴会的钱一般都是进奏院自己出,国家可不管,所以苏子美照例让手下的人把衙门中的过期公文和不用的废纸卖了作为团建公费,但还是不够,于是苏自己还出了10贯,大概一万钱。有位不支持变法的保守派李定也要参加,被苏拒之门外,于是暗中让人混入宴席监视。说来也巧,孙子美那天除了喝酒,还叫来了一些艺伎助兴,使聚餐变成了“海天盛筵”这下子把柄算是落下了。没多久苏舜钦就被举报“公款吃喝、公然狎妓、堕落腐化、败坏民风”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借打压苏舜钦来削弱改革派。于是皇帝下令开除公职,永不叙用,赶出京师,苏舜钦一夜之间变成庶民,十几年的功名化为泡影。因范仲淹曾在苏州任太守,苏与范是政治同盟,且范是提携他的前辈,他做地方官时也路过苏州,所以定居苏州。至于为啥不回家乡,我推测因为祖孙三代都在京城当官,家乡早已没有了亲戚。在他去苏州的路上写了一首《怀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写出了中国文人骨子里的漂泊之感。这时的他怎么也想不通胸有丘壑的他为什么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在路途中还给欧阳修写信抱怨岳父的见死不救。到了苏州之后他开始寻找地方修建住宅和园林,这些细节都在他的散文《沧浪亭记》中。今天沧浪亭复廊尽头的观鱼处墙壁上就有沧浪亭记的原文。我会把原文和译文放在下方,你可以从文中体会苏舜钦营造沧浪亭时的心境。予以罪废,无所归。扁舟吴中,始僦舍以处。时盛夏蒸燠,土居皆褊狭,不能出气,思得高爽虚辟之地,以舒所怀,不可得也。一日过郡学,东顾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中。译文:我因获罪而被贬为庶人,没有可以去的地方,乘船在吴地旅行。起初租房子住。时值盛夏非常炎热,土房子都很狭小,不能呼气,想到高爽空旷僻静的地方,来舒展心胸,没有能找到。一天拜访学宫,向东看到草树郁郁葱葱,高高的码头宽阔的水面,不像在城里。并水得微径于杂花修竹之间。东趋数百步,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杠之南,其地益阔,旁无民居,左右皆林木相亏蔽。访诸旧老,云钱氏有国,近戚孙承右之池馆也。译文:循着水边杂花修竹掩映的小径,向东走数百步,有一块荒地,方圆约六十寻,三面临水。小桥的南面更加开阔,旁边没有民房,四周林木环绕遮蔽,询问年老的人,说:“是吴越国王的贵戚孙承佑的废园。坳隆胜势,遗意尚存。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构亭北碕,号‘沧浪’焉。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译文:从高高低低的地势上还约略可以看出当年的遗迹。我喜爱这地方,来回地走,最后用钱四万购得,在北面构筑亭子,叫“沧浪”。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译文: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噫!人固动物耳。情横于内而性伏,必外寓于物而后遣。寓久则溺,以为当然;非胜是而易之,则悲而不开。译文:唉!人本来会受外物影响而感动。情感充塞在内心而性情压抑,一定要借外物来排遣,停留时间久了就沉溺,认为当然;不超越这而换一种心境,那么悲愁就化解不开。惟仕宦溺人为至深。古之才哲君子,有一失而至于死者多矣,是未知所以自胜之道。译文:只有仕宦之途、名利之场最容易使人陷入其中,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有才有德之士因政治上的失意忧闷致死,都是因为没有悟出主宰自己、超越自我的方法。予既废而获斯境,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因之复能乎内外失得之原,沃然有得,笑闵万古。尚未能忘其所寓目,用是以为胜焉!译文:我虽已经被贬却获得这样的胜境,安于冲淡旷远,不与众人一道钻营,因此又能够使我的内心和形体找到根本,心有所得,笑悯万古。尚且没有忘记内心的主宰,自认为已经超脱了。通过上述的《沧浪亭记》我们可以得出几点事实:苏舜钦被旧园的苍古之意所打动才决定建园的庭园和住宅是分开设置的,但离得并不太远。四万钱不是巨款且建造时间不到两年园林是以水竹营造的隐居环境最后两段话也揭示了这篇文章的目的,指出宋代文人没有像屈原自由选择的自由。修建园林是为了休养生息,以备东山再起,这就是苏舜钦的自胜之道。屈原是战国时代的人,那时候如果你辅佐的君王不能重用你,或者你的才能不能施展,你大可以选择一走了之,摆在你面前的选择是多样的。你可以去别的国家;也可以去山中隐居;还可以像屈原一样以身殉道。但到了国家大一统后,这些选择都消失了,除了辅佐当朝的皇帝你别无出路,你也许会说那也可以隐居山林或者学屈原殉道啊。NO!天真了。文人官员即便是辞官退休也得受到朝廷的严密监视,你需要做出一幅人畜无害的政治姿态才能让皇帝放心。玩消失只会徒增皇帝猜疑,弄不好搞个连坐,全家一起遭殃。所以在封建社会后期,那些文人园林几乎都建在了城市中,这就是给中央释放的安分守己的表态。所以苏舜钦的自胜之道就是给后代文人的一封信,告诫后来的知识分子。你们和昔日的先哲不同,真正的“隐逸”已经不存在了,也不要期望着像屈原那样满怀光荣地选择赴死。所以用园林来休养生息,将社会就这样健全地维持下去,这才是你们的正道。沧浪亭刚一建成苏就邀请韩维将军和欧阳修来赏园,这也是他借助闲适之名向官场回归的举动。3年后经过朝中好友的努力已为他翻案,朝廷重新任命,但此时他的身体已经不行了,苏舜钦去世仅41岁,之后妻携幼儿迁往南京整理苏的文稿,园林荒废。之后沧浪亭经历了章惇,龚明之,到南宋的抗金名将韩世忠,明代沈周,杨君谦等等,清朝中后期逐渐开放为公共园林。但在这1000多年的历史中每一任园主都延续了沧浪亭原本的精神。这就是沧浪亭的自胜之道。当今工作难找、生活压力山大,人人都想躺平,我们其实可以通过“自胜之道”来缓解自身的焦虑。短暂的逃离、过一段平静自然的生活,让自己思考一下活着的意义,不比盲目疲累地活着更好嘛。躺平并不是彻底地放弃,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让我之后更有勇气面对生活。这期就到这里,更多有趣的园林故事和景观知识请关注蚂蚁景观,我是小蚂哥,我们下期见吧~本文点赞过25,下期就来讲讲曲水流觞的前世今生。
其他
狮子林远比你想象的更有意义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很多人对于狮子林的印象都只停留在假山迷宫和佛教寺院的层面上。但其实狮子林的历史远比你想象的有意义。这期我们就来聊聊狮子林的前世今生。狮子林原本是禅宗庭园,所以要理解狮子林,就得先聊聊禅宗。禅宗经过了魏晋和隋唐的发展,到了宋朝已经完成了全面的汉化,并且高度和文人阶层绑定。这时出现了两种方式,简单来说你自己山里找个地方清修的叫做“山居禅”;为统治阶级提供祈愿服务的叫做“官寺禅”。从本质说和文人既要当官又想归隐的愿望是一致的。所以宋朝之后的禅宗就开始将原本刻板无趣的寺庙庭院改造为类似文人园林的空间。以帮助寺院提升知名度和僧人们的自身修养。这些庭院虽然在中国已经很少能够见到,在但日本还保留了很多。我们以龙安寺和西芳寺来举例,庭院中既有举行宗教仪式的寺院序列,还增加了一内一外两种庭院,内部的庭院大多是枯山水为了修炼时凝聚精神,外部是环游式的庭园可以在自然中悟道。龙安寺和西芳寺庭院南宋灭亡后,元朝是少数名族统治汉族。宗教当然也不例外,当时就有很多僧侣为了恪守佛之教诲和个人节操流亡海外。但其中有一个牛人,还在天目山一代坚持行禅游说(游击战),他就是元代的禅宗高僧——中峰明本。他的影响力遍及朝鲜、越南、日本,就连蒙古皇帝也对他很尊敬,很多僧侣跨海而来拜中峰为师,留学僧高达70余人。他从24岁开始就一直在天目山传经。据说他在天目山所居住的地方叫做狮子岩,大概长这样。这应该就是狮子林名字的真实由来。有两位僧人继承了中峰晚年的遗志,一人是日本留学僧业海本净;一位就是狮子林的创立者天如惟则。而这位天如禅师就是我们狮子林的第一代园主。这时已经是元朝末期了,天如禅师在看到元朝衰微后走出天目山,应弟子邀请在苏州营建了狮子林。元朝对于汉民族的监视一直存在,所以天如禅师来苏州与其说是传教,不如说是用禅宗安抚那些苦不堪言的汉族民众。重建汉民族国家,首先要把人的心凝聚在一起。所以狮子林从开始建造就是给市民一个自由聚会和交流的空间。天如和苏州当地的文人一起在狮子林北侧的空地上营建了庭园。这里曾是宋代庭园的旧址,这座庭园随之就成为了苏州文人和市民游玩的好去处,还经常举行文人雅集和曲水之宴。有学者认为:狮子林蕴含着复兴汉民族国家的悲壮愿望。不仅如此作为一起规划建造狮子林的另一位大画家倪瓒也是狮子林反抗元朝的精神领袖。倪瓒是一位奇人,留下了很多奇闻异事,其中就有他对于元朝的厌恶。他出生于无锡,家境优渥,一直过着优雅从容的文人生活,但因为不满元朝的统治,他没有办法做官,曾经写诗感叹这是人世间最大的不幸。相传有一年他接收到了元朝衙门催缴税赋的通知,一下感觉受到了羞辱丧失了理智,当场就把全部家产散给亲友,自己跑到太湖一带过起了放浪形骸、清贫乐道的生活。所以在他的画中你能感到那种孤独和寒寂,他的画就表达了他的人格和性情。据说他当时在江南地区名气一度很大,很多汉人把他当做精神偶像,大户人家收藏一幅倪瓒的画成为了家族身份地位的象征。倪瓒元代影响后世最大的文人画家,他惜墨如金画风简洁空灵。在故去之前73岁重游时画下《狮子林图》。这时已经是明朝初年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幅图就是送给汉人再次当家做主的贺礼。但和我们今天看到的山水庭院不同,倪瓒的这幅《狮子林图》整体布局朴素至极,没有四面厅、没有亭台楼阁、甚至连水都没有。在水路纵横的苏州做一个旱园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日本学者陈舜臣在《中国画人传》中就推测这应该是暗示着江南民众对于汉民族国家复兴的渴望。狮子林抗元兴汉的证据还能在园林中的诸多景点找到印证。在狮子林的南侧游廊中设有一处文天祥诗碑亭。文天祥是谁相信不用我多说了吧,小学我们就全文背诵过他的爱国诗篇《过零丁洋》,其中最后一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得更是铿锵有力。他在南宋受命和蒙古谈判,因面斥元主帅伯颜被拘留,于押解北上途中逃归。元朝建立后,在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三年,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明代时追赐谥号“忠烈”。在狮子林北侧有一个皇家样式的亭子名为“真趣亭”。是乾隆三下江南时所建。地方官将“真趣”亭名,按皇家要求制成金匾,据说“真趣”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据史书记载康熙乾隆都在狮子林中留下墨宝,尤其是乾隆曾经六次踏进狮子林的大门。并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仿建狮子林,可见他对于狮子林的喜欢。避暑山庄的文园狮子林但我们再往深一层次想,为什么汉族会反抗元朝,但却不那么排斥清朝?元朝当时并没有积极接受汉化,相反对汉族人一度采取高压政策。在元朝的等级制度中,蒙古人排第一,色目人第二,汉人第三,南人第四。在这种高压的等级制度下也诞生了很多匪夷所思的律法。比如蒙古人对汉人实施"初夜权",导致很多汉人摔头胎,强制收缴汉人的武器,就连菜刀都实行“十户一菜刀”的离谱政策。而反观清朝。统治者吸取了元朝的教训,知道自己文化的不足所以积极接受汉化,康熙还多次拜谒孔庙,一方面是为了赢取天下士人的人心归附,另一方面也可看出清朝统治者对于汉族文化制度的推崇。这里我并不是说清朝统治者有多么深明大义,但至少在面子上和形式上做足了功课。所以清朝皇帝尤其是乾隆不可能不知道狮子林是什么地方,他来这里其实也是表现自己对于一个汉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所做的宣传。狮子林其实在元明清就是一个汉族的精神图腾,它从建立第一天起就不只是闭门念经的寺庙,而是一个汉民族凝聚力的象征。现在你明白了吧,狮子林不仅有假山湖石、贝氏祠堂那么简单,它的意义远不是一个好看的园林那么简单。这期就先聊到这,更多园林故事和景观知识,请关注蚂蚁景观,我是小蚂哥,我们下期见吧~点赞过20,我们就来聊沧浪亭的前世今生
其他
一口气读懂私家园林史(合集)
你如果对于私家园林的历史很好奇,想知道中国私园是如何发展的,历史上又有哪些值得铭记的园林,就请看这篇合集。总体来说古代的私家园林是起源于东汉,萌芽于魏晋,兴盛于隋唐,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元朝陷入低谷,明朝清初达到了又一个高峰,到了清中后期开始衰落。我们之前已经按照历史脉络和重点园林简介,都一一通过文章和视频已经详细拆解了,这期我就把所有的内容总结在一起,便于大家收藏和学习。整个专栏近3w字,前后整理时间超过90天,创作不易,也希望大家可以多多点赞在看支持一波。文章请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视频点击可以直接观看第一章
其他
你可能从来就没有读懂立体花园的意义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来聊聊景观历史上一个极其小众但又承上启下的园林风格——立体花园。我这里说的立体花园可不是今天的立体花坛,而是20世纪初现代绘画立体派的衍生品,就像这样:你如果是风景园林的研究生,或者对园林史建筑史略有了解,应该都见过这件作品吧。它是由亚美尼亚建筑师古埃瑞克安设计的,对就是这个光头哈。不过在讲解他和他的作品之前,我们先大致了解一下现代艺术的立体派到底是怎么产生的。Chapter1
其他
活着的历史(私家园林史完结篇)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这期是古典私家园林发展史的最后一期,私园园林经过了明末清初最后的辉煌,终于被彻底卷入中国历史的洪流当中。如果你对于之前的私家园林是如果发展的感兴趣,我强烈建议你看看我之前私家园林史的文章和视频(链接我会放在文章末尾),这样你会对整个古代私家园林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总体来说古代的私家园林是起源于东汉,萌芽于魏晋,兴盛于隋唐,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元朝限于低谷,明朝清初达到了又一个高峰,到了清中后期开始衰落。之前我们说明末清初私家园林经过了一段发展的黄金时期,到了乾隆末期,由于国力的衰落,私家园林也不可避免的陨落了。有人会说,不对呀,我们今天看到的不都是清末留下来的园林吗?没错,这一时期的私家园林虽然更精致了,也更加成熟了,但园林的思想却停止不前了,可以说是技巧远胜于思想了,园林的内核还是宋朝文人园林那一套。就像一个人内心没有成长,但更会化妆了,会打扮自己了。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园林中的建筑物明显增多了,而且大量使用游廊连接全园,比如我们熟悉的留园。张家骥《中国造园艺术史》就像是文艺复兴后期发展出来的巴洛克和洛可可,文化的衰落的表现都是更加精致,更重装饰,这种循环已经在历史上重复了无数次,任何文化现象都逃脱不了。那么这时的园林是如何精巧化呢?首先从私园的风格上就分成了江南、北方、岭南三大风格。之前我们讲私园一直没有提到岭南,那是因为缺少文献的记载,而到了清中后期,岭南出现了很多名园。岭南园林吸收了东南亚和西方的装饰更具异域风情。江南私园建筑更多,园林趋向于庭院发展;北京私园大多是王公贵族园林,形态上相对呆板,缺少变化;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一些刻板印象。我们可以把这三种园林中的要素都仔细说说。江南园林叠石:由于取石方便,所以江南私园叠石成风。利用太湖石和黄石不同的调性,堆叠出不同形态的假山来模仿真山脉络;也有通过特置、置石屏障、璧山来突出单块石头的造型和纹理。可以说这一时期的江南私园叠山置石已经成为了争奇斗富的手段。比如石涛的片石山房不仅可以远观,内部还有两间小房。耦园的黄石假山利用黄石粗粝的形态营造苍古之意。花木:江南气候宜人,花木品种丰富,所以在私园中重视布置四季景色;同时利用花木的象征寓意来营造文人意境。留园十八景之一的古木交柯有柏树和山茶各一支(原为古柏和女贞的连理枝),利用白墙来衬托植物的曼妙姿态。网师园中殿春簃通过三扇漏窗分别透出不同的植物,冬天的腊梅,夏天的竹子,秋天的芭蕉,而牌匾应了春天的景色,这是典型通过植物造景的手法。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在园林中大大增加,并且建筑不像明末清初简朴自然,更加注重玲珑轻盈和柔媚气质,装饰感和精致感主要体现在这里,不过好的一点是,建筑虽然增多了,建筑之间更加重视链接和通透,使得园林空间隔而不断。留园揖峰轩、石林小院平面留园石林小屋附近廊子和建筑已经完全融为一体,空间犹如迷宫一般,无尽回环。留园中明瑟楼和涵碧山房两者共同组合成一个硕大的船舫,设计非常巧妙。细节:其他方面例如园林中的砖雕、木雕、铺地、门洞都更加讲究,形态多样,园林的边角、侧廊、墙边都有处理的成熟方案。网师园中江南第一砖雕门楼可以看出江南私园从各个角度都武装到了牙齿,作为中国自隋朝以来最发达的地区,保留下来了大量的私家园林。主要的两个城市为扬州和苏州。扬州有小盘谷、个园、何园、片石山房、九峰园、瘦西湖;苏州有涵碧山房、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耦园、怡园、环秀山庄、半园、残粒园、畅园、鹤园。苏州的近郊还有高义园、拥翠山庄。苏州旁边的集镇还有渔隐小圃、退思园、羡园、依绿园。扬州本以园林名扬天下,奈何城市频遭战乱,近代又因保护不利所以保留下来的名园远远少于苏州。历史上有200多座,但留存下来仅十余座。苏州在清末民国仍有很多富甲官僚为了躲避上海的乱世在此建园,所以现存园林相当之多,仅城内就有188处。除了扬州苏州,周边的城市也是全面开花。比如杭州西湖旁的刘庄、高庄、郭庄;上海的古猗园、秋霞圃、豫园、醉白池和曲水园;南京的瞻园、随园、熙园、江宁织造署园;常熟的燕园、赵园、虚郭园、壶隐园;海盐县的绮园;海宁的安澜园;南浔的小莲庄。以上还只是比较出名的园林,可见江南园林名不虚传。江南主要园林分布城市北京私家园林北方园林基本指的是北京和近郊的王公贵族的宅院,和明末清初还有些清新自然之风不同,到了清中后期北方园林基本上陷入了一套流程化的造园套路之中。理水:由于北方缺水,所以北京私园很多水域面积很小,有些直接作成旱园。叠石:由于缺少挖湖的土方,所以园林中很少有大山,山也不会很高。建筑:厚重敦实,封闭感强。花木:北方气候寒冷,缺少阔叶的常绿树,冬季有萧瑟之感。布局:北方园林更加注重中轴线和对景线,不如江南园林曲折变化。总体来说,由于种种造园的劣势,北方造园整体艺术水平远低于江南园林,还有一点不能不提,就是北京私园的营造大多是承包皇家园林的厂商团队,他们设计施工管理一条龙,看上去是省心了,但也造成了北京私园套路化,同质化严重的问题。北京现存的私家园林有44处,但保存完好的并不多只有十几处。主要的园林有余园、崇礼花园、淑春园、蔚秀园、鸣鹤园、朗润园、半亩园和萃锦园(恭王府的后花园),这其中还有好多被大学校园占据。北大校园中的鹤鸣园除了北京这些园林,山东的十笏园也是北方园林的典型代表。山东十笏园岭南园林最后再来说说岭南园林,和北方的寒冷缺水不同,岭南的气候炎热潮湿,所以园林中遮阳和通风变成了一等大事,所以在园林理水和建筑中均有体现。建筑:建筑密集且相互连接,形成连续通风的通道,也能对抗台风。很有多天台花园,既降低太阳辐射也能给植物种植留出空间,建筑的形态更加开放,装饰也受西方的影响,彩色玻璃、欧式栏杆多有展现。可园的建筑连通叠山:这边靠海,所以多用英石和石蛋、珊瑚礁石,可谓别具一格。清晖园中的九狮峰颇具热带风情理水:与叠石结合成水石庭或者采用几何状的方池,放置在建筑前侧,这既可以看做是受到了西方园林的影响,也可以理解为园林中通过布置在风道冷却空气的作用。可园入口冷却空气的方池子清晖园中的方池子花木:岭南气候非常适合花木生长,园林中加入了很多热带植物。园林中热带植物丰富了园林空间主要的园林有佛山梁园、东莞的可园、顺德清晖园、番禺余荫山房,这四个园林也被称为岭南四大园林,除此之外还有西塘、人境庐,还有台湾省的林木源园林。总结这一时期看似园林百花齐放,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园林也多出于此时。但进一步思考你会发现,私园的形态已经极具萎缩,之前在魏晋时期那种大型的别墅和山庄,在宋朝时大行其道的游乐园都几乎不见踪影,我们上文的提到的园林90%是宅园。你一方面可以说宅园园林可能是古典私园的最终形态,但另一方面也体现出这时园林题材的单一。士大夫和贵族巨贾们造园仅仅龟缩在城市中,既要享受城市带来的物质享受,又可以在园林中体会自然之乐。退思园平面中就能看出住宅和园林完全融合在了一起。这也不可避免的让园林从一个自然划向了另一边——人工。大体表现在六个方面:1、宅园不分,使得园林承担的功能大大增加,所以园林中出现了大量的建筑和廊道,这其实有好有坏,好的是让建筑和空间相互穿插,成为了整体的空间序列,这也让中国古典园林更具层次和趣味;坏的是大量的空间分割造成了园林空间破碎,那种宋朝园林疏朗自然的感觉再也不见了,缺少了真正的自然感。2、由于园林空间被隔地很小,园林变成了住宅中的庭院,所以一直在强调以小见大,这种手法过多滥用,不免俗套。3、叠山技艺的成熟,也造成了私园营造中都把叠山当成了争奇斗富的手段。4、植物培育等园艺技术停滞不前,园林中植物只注重艺术效果,而忽视了栽培技术。5、园林中的题景原本是进一步营造意境的上佳方法,但这时也被滥用,很多题景无病呻吟,形式主义严重。6、造园的理论趋于萎缩,停止在明末清初那些理论上,造园失去了文人积极进取,富于开创性的精神。以上六点是周维权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的观点,小蚂哥非常赞同。今日游园,如果你只是一位普通游客,游历三四个园林后也定能感受到上述的感觉。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这些园林的地位还是这么高呢?我们今天学习古典园林又有啥用呢?小蚂哥以为今天的园林就像是活着的历史,我们欣赏园林,热爱园林不是盲目地崇拜,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园林的历史对比现今的样貌来感受时间赋予这篇土地的力量。我们进入园林不仅是赏花观景,更是透过百年的风霜看到历代中华文人的风采,去跨越时空感受这些人为我们呈现的他们理解的审美。这期我们已经把私家园林的历史从头到尾的梳理完毕了,我们下一个园林专栏讲点什么,你也可以在留言区给我建议。这期就到这里,我是小蚂哥,更多有趣的园林故事和园林历史请关注蚂蚁景观,我们下期见吧~私家园林发展史专栏:私家园林起源于什么时候?魏晋时期私家园林的山居风和田园风浅谈历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白居易隋唐私家园林的包容与多元全面文人化的宋朝私家园林明末清初的造园家和经典著作明末清初有哪些值得铭记的私家园林点赞在看支持小蚂哥呀
其他
【重读经典】野口勇的加州情景——关于山川河流的浪漫隐喻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话不多说,先看下图:这是野口勇一生最重要的景观雕塑作品——加州情景。这也是一个在现代景观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作品,在之前有很多文章分析过加州情景,但都缺乏了一些深度,有一些东西可以剖析地更有意思才对。那么这期我们就来好好聊聊野口勇这件杰作。初看这件作品,很多人会一脸懵逼,心里默念“就这?”别着急,小蚂哥把这个项目的前世今生一点点的掰开告诉你。“加州情景”又叫做“加州剧本”,英文是“California
其他
明末清初有哪些值得铭记的私家园林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私家园林的盘点终于来到了明末清初,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宋朝以来文人园林发展最后的高光时期。那么这一时期都有哪些园林值得我们铭记呢,又有哪些园林设计地极富想象力,就和我一起来看看吧。总体来说,这时的园林分为江南私家园林和北京私家园林。江南地区自隋朝京杭大运河开通以来,一直是中国封建经济的大动脉,而到明末清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早已冠于全国,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领先,朝廷每年的赋税有三分之二都来自江南地区。清·徐扬《姑苏繁华图》有了钱,大家都想着通过读书来出人头地,所以江南地区普遍重视文化教育,文风之胜也是全国之首。我们仅看明朝的科举一甲人数就能看出,江南地区的南直隶(现江苏+上海+安徽)64人,江西56人,浙江53人,这三省简直开挂了,拿下173个,占比64.8%。也就是说每年通过科举走上仕途的人数也占全国的三分之二。所以你也就不难理解为啥江南的文人园林这么多了,毕竟基数大啊。除了文化和经济上的优势,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花木生长,并且又盛产优质石材,民间的建筑技艺也更为精湛,即便有缺少的材料,也可以通过发达的漕运来弥补,以上种种的天然优势,造就了江南的私家园林。经济文化的优势再加上气候的适宜,可以说江南的私家园林就代表着中国风景园林艺术的最高峰。这其中又以两座城市最为集中,那就是扬州和苏州。扬州园林我们先来看扬州,扬州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处,自明代永乐年间重开漕运,扬州就吃到了政策的最大红利,成为了江南地区最大的商业中心。清朝初年,纲盐法施行后,扬州又成为了两淮食盐的集散地,以徽商为主的大盐商开始崛起,形成了极富特色的盐商文化。那么啥是个盐商文化呢?他们一方面生活上非常奢侈,肝帝雍正就在上谕中提到:“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饮食器皿,备求工巧;俳优伎乐,恒舞酣歌;宴会戏游,殆无虚日;金钱珠目,视为泥沙。”而另外一方面,盐商在赚到钱后极度重视社会地位,特别看中子女的教育,还豢养了很多文人、艺术家来创作戏剧和书画来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有没有文艺复兴的味道了?所以盐商大多是儒商合一,当时不仅有扬州八怪,私家园林也盛极一时。《扬州画舫录》中认为:“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名园胜”。由于扬州位于漕运的枢纽,所以可以利用水路带来各地的工匠和造园材料,所以扬州的建筑兼具南北方之长,扬州的叠山也名匠云集,石涛、计成、张涟、仇好石、董道士等等,而扬州的花木园艺技术也相对发达。你可以把扬州园林简单理解为一个公式:扬州盐商园林=文人园林+市民园林这其中有代表性的就是影园。这是扬州望族郑氏四兄弟中郑元勋的宅园,也是明末清初的八大名园之一。图片来自
其他
文艺复兴园林的巅峰“千泉宫”埃斯特庄园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文艺复兴园林是我自己一直非常着迷的一种园林类型。它就像是神话主题乐园,将古希腊古罗马的圣人重新带回大地,在园中游览犹如回到了那个蒸蒸日上的年代。而这期给大家分享的就是文艺复兴三大园林之一,有着“千泉宫”之称的埃斯特庄园(Villa
其他
全面文人化的宋朝私家园林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我们继续来聊古代私家园林的发展史,这期我们来讲讲宋朝的文人园林。文徵明版《独乐园记》(局部)在隋唐文人园林已经成为了民间造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到了宋朝,由于重文轻武,文人地位的提高,文人园林开始全面统治造园宋朝园林,甚至连宋徽宗的艮岳也深受影响。看上图,唐代大明宫还保持着前殿后园的形态,并且园林主题还是仙苑式,而艮岳布局更为接近私家园林,以叠石理水,植物花木取胜。可见文人园林影响之深。可以说文人园林起源于东汉、萌芽于魏晋、兴盛于隋唐,到了宋朝正式成为了造园的主流。周维权把宋朝划分为园林的成熟期,其实也很好理解,园林自从商朝开始延续到宋朝已经发展了2000多年,任何事物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也应该成熟了吧~(狗头)但我们还是能够从宋朝的社会环境中分析出一些原因。经济上,城市手工业发达,唐朝严格的坊里制度被打破,我们能在《清明上河图》中看到繁华的商业街,这一方面表达了宋朝民间文化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破家亡后,社会上弥漫的奢靡享乐的病态思想。清明上河图中坊里已经没有明显的划分,取而代之的是繁华的商业街道政治上,宋朝提倡重文轻武,宋太祖赵匡胤吸取了五代十国重武轻文的教训,通过重用文人来削弱地方拥兵自重,威胁中央的可能性。文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科举制得到传承和完善,社会中文人的数量大大增加,社会中出现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文化氛围。宋朝以文官治国再这样的政治经济氛围下,宋朝的文化开始蓬勃地发展,请注意宋朝的文化发展特别的全面,不仅在文人传统意义上的诗词书画,更是在理学、史学、科技、宗教等领域全面开花。(传)刘松年《西园雅集图》局部,展现了文人在宋朝各种娱乐活动所以这时的私家园林受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响,其实很难列举清楚,在这里我只列举我认为几个影响最大的方面。影响一:文人画的兴起绘画原本作为一种职业,而此时的绘画的笔杆从职业画家到了文人手中,这让绘画彻底摆脱了狭隘的功利性,获得了美学上的自觉和创作上的自由。马远《月下赏梅图》你看这幅马远的团扇,树枝和山体都经过了高度的抽象概括。很多文人通过绘画来指导造园。所以宋代的园林和绘画一样讲究“以形写神”注重作品的“风、骨、神、气”。比如说这张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在潇洒飘逸的山间亭台楼阁,竹林栈道一应俱全。影响二:禅宗的兴盛佛教在宋代完整了彻底的汉化,主张修习禅定,察觉自我的起心动念,提倡“蝉我合一”,也就是让自己和自然融为一体。这种通过内心的观照,直觉体验而产生顿悟的思维方式,也渗透到了造园实践中,使得宋朝的私家园林达到情、景、哲理交融,从而形成完整的意境。浙江绍兴宋代沈园我们现在一直说的“小中见大”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就来自于佛教的“芥子纳须弥”。“芥子”是一颗小小的种子,但它却能容纳佛教世界中巨大的须弥山。任何事物和空间都是相对的,所以在小小的园林中也能创造出无限的空间可能。影响三:中隐思想被普遍接受中隐思想在中晚唐时期被白居易提出,到了宋朝这种思想成为了一种文人社会的普世价值,“仕隐合一”可以暂时平衡士人这种拧巴的处境。士大夫乐于“隐于园”,进可以身居庙堂修齐治平,退也可以回归园林返璞归真。所以这时的中隐已经没有多少反抗现实的精神了,而是一种审美的追求。总之宋朝的文化从开放包容转向内在的精致细腻,从审美上说向内或者向外没有高低之分,只是此时大家更喜欢观照自己的内心。“壶中天地”和“须弥芥子”的概念被广泛接受。而园林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载体。这时的私家园林规模也不再一味地追求奢靡和广大,因为“以小见大”才是更流行的精神追求。游戏《江南百景图》中的私家园林在小的空间中感悟宇宙的广大,园林就需要缩龙成寸,所以写意也就成为了园林的主流。所谓“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苏州残粒园,园林只有140平方米总结起来,宋代私家园林有四大特点: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简远:指的是园林塑造的景象简约但却意境深远。疏朗:是指园林中景物数量不求多,园林的整体性墙,景色开朗。雅致:是指园林大多托物明志,表现不同于流俗的高雅情趣天然:是指园林不仅和外部的自然环境契合,园内也主要以植物为主。周维权总结的这四点十分精辟,前朝那种追求奢靡华丽的风格已经一去不复返,这些在普通人看来简朴甚至有些简陋的园林,表达的是文人的审美。园中的叠石花木、草堂花圃无一都蕴含了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就从这时起,欣赏园林有了门槛,赏园从一项单纯的游览变为了文人"以意求意"的活动了。我来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中原和江南是宋代的经济文化中心,也代表了南北方不同的园林风格。中原的园林我们可以看这本书——《洛阳名园记》。这是著名词人李清照的父亲写得一篇记录他亲历的洛阳19处园林的文章,其中就有《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的园林“独乐园”。独乐园独乐园规模不大,而且非常朴实无华,面积不大,约20亩,以水池为中心,建筑南北布置。平面大概是这个样子:明代仇英曾经画过一幅《独乐园》,长卷从右向左也可看做是游人的游览顺序,非常适合让我们理解独乐园。庭园格调简素,其最大的特色就是设置七处景致,且分别与一位古人先贤有关。景致与对应的古人先贤分别是:第一景,弄水轩——杜牧之,在此寓意不同流合污。这里是司马光的“会客厅”。概念来源于古代文人的“曲水流觞”。第二景,读书堂——董仲舒,在此寓意潜心学习。司马光在这里潜心写作完成了史学巨制《资治通鉴》第三景,钓鱼庵——严子陵,在此寓意不慕富贵。以竹作亭,抒发了隐士淡泊名利的情怀。第四景,种竹斋——王子猷,在此寓意洁身自好。王子猷是一位爱竹的魏晋名士。据说有一次他借住在别人家,马不停蹄地在周围种上竹子,曰“不可一日无竹”。司马光敬仰这位名士,以竹赞颂高洁的品质。第五景,采药圃——韩伯休,在此寓意淡泊名利。韩伯休是东汉名士,常采草药卖于街市,因三十年不讲价而成名。第六景,浇花亭——白乐天,在此寓意隐居自由。希望可以像白居易一样闲适潇洒,乐于园林生活。第七景,见山台——陶渊明,在此寓意倾心田园。描绘陶渊明似的隐逸生活。再此可望远处的山景。整个园林没有华丽的亭台楼阁,就连建筑都极其简朴,由此可见宋朝文人园林重视的是通过文化隐喻引起游人的联想,从而达到意境的深化。我们再来看看江南的文人园林,宋室南渡,偏安江左,江南遂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其中有一个我们今天熟知的园林位于平江(苏州)城南,这就是沧浪亭。沧浪亭沧浪亭是北宋苏舜钦因为党政斗争而辞官隐退在苏州建造的园林,这块地原本就是吴越国节度使孙成佑的别墅废址,苏舜钦被园林的苍古之情所打动,遂保留了山池地貌,在北边的小山上构筑一亭,名为沧浪亭,也就是说沧浪亭的立意就是在城内表现自然景观中的苍古之意。图片来自river2014大河据说 原本的沧浪亭布局非常简单,“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大致意思是:北面是竹南面是水,水的北面又是竹林,没有穷尽,澄澈的小河翠绿的竹子,阳光、阴影在门窗之间交错相接,尤其是在有风有月的时候更宜人美丽。园林建成不到一年,苏舜钦就去世了,之后这里屡次易主,扩充、增建,在清朝时建设成为了公共园林,至今仍为苏州名园。无论是独乐园还是沧浪亭,都符合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宋代私家园林特征。还有一点值得一提,宋朝的私家园林游憩园占据了大多数,也就是宅与园分开设置,园林单纯地作为游赏玩乐的场所,这样一来园林就成为了一个半开放的空间,士大夫们在此雅集,所以园林开始设置一些大型的堂榭或者户外空地,有的甚至能容纳上百人。游园赏园彻底变成了文人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活动,真应了汤显祖《牡丹亭》中的那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在宋朝之后的元明清,一直到民国,园林虽有低潮,但都大致承袭了宋朝文人园林的风格。我们纵观历史会发现,园林兴盛都在于当时文化经济的繁荣,园林虽然可以表达自我,更可以看做是时代王朝兴衰的风向标。接下来的元朝蒙古进军中原和江南过程中,社会生产力遭到很大的破坏,也严重影响了私家园林的发展。从现有资料看,有关元代私园的记载很少,与宋时的盛况相比,园林的发展几乎陷于停顿状态。我就不单独写文章解释了,下期我们直接聊明、清初的私家园林。个人认为明末清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后黄金时期,这一时期也涌现了很多园林经典。这期就到这里,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转发支持,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我们下期见吧~相关阅读:私家园林起源于什么时候?魏晋时期私家园林的山居风和田园风浅谈历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白居易隋唐私家园林的包容与多元点赞在看支持小蚂哥ღ(
其他
详解文艺复兴园林经典——法尔奈斯庄园Villa Farnese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在文艺复兴中前期的园林都是简单朴素的,而后期又变成了巴洛克的装饰艺术,这两种极端的中间有三个园林平衡的非常好,那就是在文艺复兴中后期16世纪中叶的兰特庄园、埃斯特庄园和本期我们分享的法尔奈斯庄园。三大文艺复兴园林在理解法尔奈斯的园林设计之前,我们还是得先弄清楚,文艺复兴时期怎么会出现这么多园林的?我们知道中世纪教会统治了欧洲一千多年,中世纪过去后,教会势力依然强大,大多数红衣主教(cardinals)都对教皇(papacy)这至高无上的位置虎视眈眈。谁当上了教皇谁就是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教会的等级非常明确,最上层是教皇、下来依次是红衣主教、主教、神父。反正教皇就是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是最牛的存在,红衣主教由教皇任命,下一任教皇也会从红衣主教中诞生。可以说当时社会的绝大多数财富都在教会手中,连美第奇这种商业巨鳄也要把大把的票子捐给教会。所以你经常能够在文艺复兴园林中看到这种两个河神一边一个的雕塑喷泉,这除了有神话的含义,也隐喻了教会和美第奇家族的友谊。(用人家的钱建园林多少得表示一下)16世纪罗马人的自我评价“We
其他
明末一个有趣的人,写了一本有趣的“园林秘籍”
明末有个有趣的人,名计成一生特立独行,造园无数他写了本有趣的书,叫《园冶》书成于崇祯七年(1634年)是我国第一部全面阐述造园法则的书《园冶》日本抄本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所述巨细无遗后世人只有望洋兴叹,努力领悟的份不敢想什么补充和超越《园冶》是世界造园史上的经典名著被日本宫廷评价为“开天工之作”被欧美国家奉为“生态文明圣典”明清时代的造园像小品文一样达到极盛可以说,这两个领域里的造园师或作家本质上都是文人而且必须是文化造诣与美学造诣都达到顶尖水平的文人明钱榖《求志园图》(故宫博物院藏)计成在成为一名名扬四海的造园师之前首先是一个出色的画家最爱关仝和荆浩的云山烟水气势雄浑的笔意作画时常常师法他们荆浩《春山行旅》立轴,计成崇拜荆浩,造园常取其画意少年时代的计成就以擅画而闻名乡里他骨子里对新鲜奇特的东西很有兴趣后来他离开家乡吴江松陵去北京、湖南、湖北这些地方游历中年的时候返回家乡最终定居镇江因为镇江四面环山,风景优美正是计成理想中的居住地苏州吴江的计成纪念馆座落在垂虹桥边那是一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宋桥湛蓝的天空下那座七层的华严塔也显得特别精神馆里花木繁茂,有竹,有石,有廊游走起来让人愉悦计成最终没有选择住在家乡或许在计成眼里,镇江更具有北方的特点更接近荆浩、关仝画里的那种北方山水的雄浑意境有一次,有一位园林爱好者用形态奇巧的石头,点缀在竹树之间当作假山。计成偶然看见,不禁为之一笑。别人问他“你笑什么?”计成说:“听说世上有真的就有假的,为什么不借鉴真山的形象,而要用假得像迎春神时的那种拳头大的石块堆积而成的石堆呢?”于是别人问他:“你能叠山吗?”计成就当场为他们叠了一座峭壁山。在场看到的人都赞赏说:“竟然像一座好山!”从此,计成的叠山才能就远近闻名了。这是计成在中年成为一名出色造园师的开始。不久,常州有位做过布政使的吴又于公慕名而来,邀请计成为自己设计私家园林。那是吴公在城东得到的一块地基,原是元朝温相的旧园,面积仅有十五亩。吴公要求用其中十亩来建住宅,余下的五亩造园。吴公说:“可以仿效司马温公独乐园的遗制。”接下来,则是计成对于他“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造园原则的第一次实践。他观察了园基情况,发现地势很高,探究附近的水源,发现很深,还有乔木高耸于云霄,虬枝低垂于地面。于是计成对吴公说:“根据这里的地理环境来看,造园时不仅要叠石使部分地方变高,还应该挖土使洼地更深,让所有的乔木都错落分布于山腰,在部分外露的屈曲盘驳的树根间隙镶嵌石头,这样就有山水画的意境了;再沿着池边的山上构筑亭台,使高低错落的亭台倒映于水面,再加上回环的洞壑和飞渡的长廊,其境界之美将出乎人的意料。”园林建成后,吴公高兴地说:“从进园到出园,虽然只有四百步,但我自以为江南胜景尽收于我们眼底了!”计成不止一次在《园冶》中提到造园师地位的重要性,他认为,造园师在园林艺术的成就里起到九成作用,而工匠则只占十分之一。在过去,无论造多大多美的园子,造园师是不会留名的,给园林画画的美术师或许还会因一张画而被后人知道。一个造园师胸中的丘壑与诗情一点都不比一个画师差,画家可以让山水小景出现在纸上,而造园师可以亲手去让那些山水变成现实。“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计成道出了造园的真谛天然美是美的最高境界园林这一小小的壶中天地最大程度上让它师法自然接近自然天成的样子,这就是了不起计成在造园时一定是很有艺术家的范儿的,比如他请去掇一座峭壁山。他便说
其他
浅谈历史上第一位文人造园家白居易
前两期的连接在这里:私家园林起源于什么时候?魏晋时期私家园林的山居风和田园风之前我们已经聊过东汉和魏晋的私家园林,按照朝代我们应该讲隋唐才对,但在这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个人,理解了他,你才能更好的理解隋唐时期的文人造园。而这个人,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出生于中晚唐时期。这一时期私家造园已经相当普遍,原因有两点:1、唐朝的国力全面强盛,社会也相对稳定,这使得各种文化也都能够充分的发展,其中也包括私家园林。2、科举制的确立,打通了民间的晋升通道,也剥夺了官僚的世袭制,这样一来让广大庶族地主知识分子有了进身之阶,也拥有了造园的经济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不用再避世于深山了,按部就班的考试即可,即便是隐居也是一种另类晋升的渠道,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终南捷径”。但做官哪有一帆风顺的,宦海无常,即便考上了官职也无法世袭,所以文人其实是很矛盾的,既要在官场尔虞我诈,也要考虑退休时是否能够平安降落,难免心力交瘁,于是纷纷开始了造园活动,因为园林在得意时可以“显达”,而在失意时也可以“穷通”。它就像是文人为自己保留的最后一块心田。而白居易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了他的仕途。白居易的仕途白居易34岁开始当官,从县尉起步,一年后就做了进士考官、翰林学士,又一年后升任左拾遗,两年后改任京兆府户部参军,其中因为母亲去世回家守孝三年,回长安后成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后来担任司马、刺史、太子少傅,70岁那年官至刑部尚书。对比前辈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最高官职为正三品,是几人之间最高的,即便白居易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数次降职外放,也数次拒绝朝廷任命,但总体来看还是比较成功的。履道坊履道坊场景还原所以你会发现白居易去哪,就在哪里造园,洛阳的履道坊宅园,庐山草堂,长安的新昌坊宅园还有渭水旁的别墅。做官让白居易有了造园的经济基础。而久入官场也让白居易悟出了“中隐”思想。白居易的中隐思想文人需要在士与隐的夹缝中找到一条平衡两者关系的路径。在唐朝前期以王维为代表的士人选择在皇城附近的山林定居,既能享受自然之趣,又能在朝为官,但这个时候只是少数士人的选择,并没有形成风气。直到唐朝晚期,白居易提出了“中隐”的概念。大和三年,58岁的白居易写了一首《中隐》:“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人生处一世,其道难两全。贱即苦冻馁,贵则多忧患。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穷通与丰约,正在四者间。”这首诗可以说是士人的人生指南,诗中盘点了大隐、中隐和小隐。并说大隐隐于城市,小隐隐于乡村,隐于城市太过于喧嚣,隐于乡村太过于冷落,最后得出结论,最好的方法就是中隐,也就是担任闲适无权的官职。既可以用朝廷的俸禄生活,又有大把的时间追寻精神生活。可以说中隐是一种人生中庸的智慧,它既不像陶渊明那样避世隐居,又不像杜甫那样漂泊流离,而是稳定在一个地方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所以在城市住宅中建造园林,用壶中天地填补自己精神世界的做法开始兴盛,这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城市山林。简单来说就是在喧闹的城市空间中缔造一个远离世俗并且近似自然山林的小环境,用一系列的空间处理手法将城郭和内园的空间分隔开来,这在康熙时期退休的宰相顾汧写的《凤池园集》中有,明确的记载。所以隋唐时期的文人园林才算是真正的私家园林的完全体。因为此时的文人园林已经从一种生活的享受,变为了“以泉石养心,培养道德情操“的场所,也就是白居易标榜的“中隐”思想的物化结果。在他看来园林已经是文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白居易对于园林的贡献白居易对于私家园林的各个元素都有自己的见解。这里我们从建筑、植物和置石三个方面来说:建筑白居易虽然拥有诸多宅园,但大多非常简朴,这并非出于经济的原因,而是审美的考虑。比如他的履道坊宅园“非庄非宅非若兰,竹树池十余亩亭”很明显他已经放弃了宅园的生产功能,单纯地通过营造审美空间。《拙政园三十一景图》他在《自题小草亭》中写道“新结一茅茨,规模俭且卑。土阶全垒块,山木半留皮。”新建一个茅草屋顶,规模节俭并且卑微。土阶全垒块,山上的树木一半留皮。可见白居易建园的节俭程度。图为杜甫草堂的茅草亭这样的建筑既可以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也能表达出园主个人的审美情趣。植物白居易除了重视园林植物的配置,还开始将植物和人格联系在一起,开启了园林植物的“比德”式审美,比如对于他最喜欢的竹子,就有颇多诗句。《养竹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大致意思是:竹子像贤人,这是为什么,竹子的根稳固,稳固是为了确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见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坚定不移的品格。竹子的秉性直,直是为了站住身体,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竹子的心空,空是为了虚心接受道,君子看见它的心,就想到要虚心接受一切有用的东西。竹子的节坚定,坚定是为了立志,君子看见它的节,就想到要磨炼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风顺还是遇到危险时,都始终如一。正因为如此,君子都喜欢种竹,把它作为庭院中存在价值的东西。你看,诗中将竹子的各个部分都和君子的德行相类比,这也让日后的文人园林中竹子成了必备的元素。置石白居易还是最早肯定“置石”美学意义的人,在白居易之前,文人园林中多以土山居多,顶多是土石相间,单纯用石头叠山尚不多见。他有一篇《太湖石记》至今还是玩石爱好者的传世宝典。“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大致意思是:又有像龙的有像凤的,有像蹲伏有像欲动的,有像要飞翔有像要跳跃的,有像鬼怪的有像兽类的,有像在行走的有像在奔跑的,有像攖取的有像争斗的。当风雨晦暗的晚上,洞穴张开了大口,像吞纳乌云喷射雷电,卓异挺立,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当雨晴景丽的早晨,岩石山崖结满露珠,像云雾轻轻擦过,黛色直冲而来,有和善可亲堪可赏玩的。黄昏与早晨,石头呈现的形态千变万化,无法描述。这也是文人第一次把石头当做一个单独的元素来审美,他还把石头分为甲乙丙丁四类,其中太湖石是第一等的园林石材,罗浮石和天竺石次之。可以说白居易是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他不仅通过诗文不断的总结提炼,将自然元素转化为园林要素,还在不断地造园实践,融入儒释道等宗教思想。所以从这时起,造园不仅是匠人们手中的活,而是文人表达自我的作品,“匠”与“意”融合在一起才造就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那么至于白居易所在的时代还有那些私家园林,除了白居易倡导的素雅天然的园林风格,还有那些值得一提,我们下期的隋唐私家园林和大家一一分享。清_王云_休园图关注我,了解更多园林知识,我是小蚂哥,一个热爱景观的人,我们下期见吧~前两期的连接在这里:私家园林起源于什么时候?魏晋时期私家园林的山居风和田园风
其他
重读文艺复兴园林经典——兰特庄园 Villa Lante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文艺复兴园林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欧洲园林,没有之一。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这些园林诞生于一个美好的时代,经过1000多年中世纪的沉闷,人们终于通过园林、雕塑、绘画等艺术重新找回了人本身的价值。而园林作为人精神的外化,是最能够切身感觉这些变化的。而今天我们的主角兰特庄园(Villa
其他
魏晋时期私家园林的山居风和田园风
上期我们说到私家园林起源于东汉,但在那时园林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真正园林要从魏晋南北朝说起。上期内容点这里:私家园林起源于什么时候?我们一提起魏晋,就能想象魏晋名士的放浪不羁。为啥会有这种感觉呢?就是因为当时的政局不稳定,除去寿命稍长的晋朝,南北朝一共才169年,但这一个多世纪诞生了9个国家,南朝的宋齐梁陈,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基本上一个国家的寿命只有几十年,老子的王位刚传给儿子可能就差不多要灭国了……敦煌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图》就连敦煌壁画上也画着当时的战争画面中央的政权不稳定就造成了地方门阀盛行,官员世袭。这也就让一部分出身平凡的文人失去了治国理政的机会。所以退隐便成了最好的归宿。具体来说西晋王朝灭亡后,琅琊王司马睿凭借北方世家大族琅琊王氏的支持迁都江左,从而建立了东晋政权。东晋偏安江南,不思进取,士大夫们整日只想着经营已有的庄园经济。就此,一股奢靡之风开始在上流社会盛行,随之而来的还有寄情于山水的园林之风。这些士大夫们有充足的时间去享受闲暇的时光,他们生逢乱世,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世事无常,唯有纵情山水才能自得其乐。加之时人祖尚玄学行,更是进一步助长了这种风气的盛行。宋临《洛神赋图》中的假山和小桥所以魏晋南北朝开始了大量的民间造园活动,建造园林变成了一种流行活动。某种事物一旦在民间流行开来,就有了发展的内驱力了。但这时的园林可能还是和你想象中的有所不同,这时的造园主力是两波人,一波是贵族、官僚、商人等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一波就是我们所说的“名士”,当然他们之间也相互交织,相互转化。园冶中在相地一章中把地块按照以城市为中心划分为城市地、郊野地和山林地等。而这三种地形大致可以看做魏晋南北朝园林的三种形态。城市地城市中建园大多是皇亲国戚,贵族官僚的宅园,他们不差钱,但面对的却是城市中有限的空间,所以这些宅园大多需要把自然山水缩减至宅园的规模,但为了体现他们的地位身份,园中往往需要人工塑山引水,这就必须要求园林要“小中见大”,不能像前朝那样粗放地写实,而是写意和写实相结合,这是造园艺术创作方法的一个飞跃。以北魏时期张伦的宅院为例,《洛阳伽蓝记·城东》中称赞其对于园林的修建极为考究:“伦造景阳山,有若自然。其中重岩复岭,嵚崟相属;深蹊洞壑,逦递连接。”显然,张伦宅院中的景阳山并没有拘泥于对真山的模仿与照搬,而是将原有的自然景象进行概括凝练,并融入文化因素与造园者自己心中对山水的理解,这无疑是园林审美史上的一大进步。这一点来后来的叠山中被发扬光大,其中戈裕良作品环秀山庄假山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自然山脉不同的空间关系穿插其间,让人行走其间柳暗花明。城市私园多为贵族官僚所经营,因此大多山池楼阁华丽绮靡,既满足奢侈的生活,也是为了争奇斗富。以南齐武帝长子文惠太子的宅院“玄圃”为例,《南齐书》记载园内“起出土山池阁楼观塔宇,穷奇极力,费以千万。多聚奇石,妙极山水。”
其他
一口气看懂广场发展史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广场大家应该都去过吧。但你知道广场是最古老的开放空间吗?这期就跟随我的视角,让我给你简单梳理一遍广场的发展史吧。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广场是什么?是举办音乐会、大型活动的地方?还是大家周末休闲放松的空间?在《人性场所》这本书中对于广场是这样定义的:“广场是一个主要为硬质铺装的、汽车不能进入的户外公共空间。其主要功能是漫步、闲坐、用餐或观察周围世界。与人行道不同的是,它是一处具有自我领域的空间,而不是一个用于路过的空间。当然可能会有树木、花草和地面植被的存在,但占主导地位的是硬质地面;如果草地和绿化区域超过硬质地面的数量,我们将这样的空间称为公园,而不是广场。”从这段话我们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广场的几个特点:人性、休闲、硬质多于绿化也就是说广场就是在城市中一块可以聚集人群的大空地。圣·马丁广场而想要理解广场,我们还得从历史中追根溯源。让我们把时间推回到公元前12世纪到8世纪的古希腊。古希腊时期的广场
其他
30年前的公共空间2000把绿色折叠椅的胜利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前几天我分享了一篇关于可移动景观的文章,其实自己很早就想聊一聊这个话题。就像我们玩游戏喜欢自由探索一样,现实的城市公共空间需要把所有空间都先设定好吗?在30年前的纽约曼哈顿布莱恩特公园的改造中,怀特用2000把椅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别着急,在讲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得先知道怀特是何人?William
其他
日本城市公园为何总是空空荡荡
前言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最近因为做项目需要了解一下日本公园,原本想看看日本公园都有哪些有趣的设施和人性化的设计,哪知道不查不知道,日本的大部分城市公园的特点就一个字:空。这是东京池袋的Ike-sunpark离它不远的杂司谷公园也是如此。下图是东京广尾公园如果说东京寸土寸金,公园做得简单了点也说得过去,但其他日本城市的公园大多也是如此,比如下图的宝塚市中央公园。这是大洲中央公园的平面图和日本的传统园林不同,日本的城市公园没有复杂的水景、没有禅意的立石、没有仪式感的茶室、没有考究的蹲踞……取而代之的就是一块块大面积的草坪和空地,道路也是极为简单,拿这些公园和我们的城市公园一比,简直是什么都没做。陶然亭公园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为什么它的城市公园却如此简陋?这是我在整理资料时一直问自己的问题。公园中只有一些简单的儿童设施,大树很少,树荫几乎没有,说是公园看起来更像是广场。直到我在资料中看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图片,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空空的草坪就是用来作为避难空间的,公园虽然在地上空空的,但在地下却有一套净水、储水的系统,便于灾难时人们的使用。但防灾公园就非得空空的吗?这个理由没有完全说服我,要知道中国也有防灾公园,2003年北京建成了第一个防灾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我们看下图:这是其中的一段,空地分散在树荫中,公园内雕塑小品、公共设施一应俱全。再对比下日本空空的公园为了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我去看到了《防灾避险型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一书,作者是李树华,国内最早一批研究防灾空间设计的人之一。这本书中对于日本防灾公园的发展有一个串讲式的介绍,我随后又按照书中的线索查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这也就有了这篇文章,那么下面我就按照我自己的理解来聊聊日本城市公园到底为啥这么空!chapter1多灾多难国度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欧美城市发展和灾难的历史梳理,文中明确了我们今天的城市建设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防灾和避难。而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除了在政治体制和经济制度上全面西化,在城市建设领域也将欧洲的防灾经验学习了过来。全面西化的日本这其中有被坚船利炮打开国门的无奈,但我们反过来想,这也正好促成了日本系统学习西方城市建设的经验,因为日本实在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度。你能不能想象一年地震1500多次,可能睡一觉的功夫就经历了2/3次。由于日本整个国家都处于地震带上,所以地震就像是喝水吃饭一样频繁,但是小震还好,如果遇见大地震……1923年9月1日,关东发生了8.3级大地震,这是迄今为止日本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大地震。无数的房屋顷刻间坍塌,很多人来不及跑就被就地掩埋。在这次地震中,火灾造成的损失远比地震本身惨重得多,因为地震发生在11点58分,当时家家户户都在烧午饭,几十万个火炉被掀翻,然后点燃了用木材和纸张建造的房屋。人们根本没有办法救火,消防队的设备已在地震中全部毁坏。我们从照片中看到的废墟大多都是火灾的杰作在横滨,油从破裂的油库中泄漏出来,流进了沟渠并随即燃烧起来。几千人被火海包围,有些人听说银行里面可以避火,便试图强行入内,但是刚刚来到银行的台阶前就被火焰吞噬了。还有几百人钻进银行的地下室里寻找生路结果不是在高温中毙命,就是于窒息中死亡。大火肆无忌惮地闯入了平素闲人莫入的高级住宅区,火势把居民逼到了一块30米高斜卧在地面上的大岩石上,由于面积有限,许多人在争抢中被推下了岩壁,他们跌死之前的惨叫声终夜不绝。一个幸存者描绘道:“烈火造成的狂风将数百人象豆角一样卷入空中。”东京的五分之三和横滨的五分之四都在这场浩劫中毁灭了,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至今仍然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大的自然灾难。14万人中有10万人都是在逃跑过程中被大火烧死或是被人踩踏致死。可以想象这是一次多么惨烈的灾难。如果说1923年离现在比较遥远,那么20多年前的阪神大地震很多日本人现在还记忆犹新。1995年1月17日5时46分日本关西发生了7.3级大地震,范围包括神户市、淡路岛以及神户到大阪之间的大部分城市。寺庙瞬间倾倒,城市中建筑接连不断的倒塌进而再次引发火灾全震灾区共死亡6500余人(其中4000余人系被砸死和窒息致死,占死亡人数的90%以上),受伤约2.7万人,无家可归的灾民近30万人,毁坏建筑物约10.8万幢;水电煤气、公路、铁路和港湾都遭到严重破坏。城市交通的瘫痪也造成了救灾难度的大大增加。不光是公路,铁路甚至是桥梁都被地震撕裂。据日本官方公布,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总损失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1.5%。这次地震死伤人员多、建筑物破坏多和经济损失大,是日本关东大地震之后72年来最严重的一次,也是日本战后50年来所遭遇的最大一场灾难。chapter2绿地的价值只有承受过巨大的苦难,才会认真地反思与改变。上文我们说1923年关东大地震中大部分人都是死于逃跑的过程中,其实当时避难的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开始是逃往公园和广场,然后是在公共设施中避难。身后是巨大的火蛇步步紧逼,但前路早已被人堵得水泄不通。道路很狭窄,公园和广场又距离遥远,10万人就在这种绝望中丧生了,而最先到达公园避难的人群则幸免遇难。这让日本人们认识到公园的重要性!1932年的日本街道非常狭窄这次灾难给日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那就是公园一定要足够多,要有完善的防灾设施;街道也要足够宽,还要有绿化来阻隔火势。这基本和1853年奥斯曼重建巴黎计划如出一辙。从此日本就把建设城市公园作为防灾避难的一个基本方针,公园不仅仅是居民日常休闲的场地,更重要的是在灾难来临时可以保命!比如1924年在北海道函馆市发生了大火,灾后的复兴规划用宽达55m的防火绿带将城市整个切分,并丧心病狂地在几乎每一个起点、终点、交叉点上都设施了公园和混凝土的公共建筑。这样的规划放在今天也是极为激进的,这也形成了函馆以街道为中心的景观,在网上随手一搜就是这样的景色:1938年阪神大水灾,西宫市夙川公园作为沿河绿道是城市中唯一没有决堤的地段,可见沿河绿地在城市
其他
有没有一种可能,城市的发展都是人类自己作的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不知道大家想没想过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的城市为啥长这个样子?即便你没去过巴黎,也知道巴黎会有很多轴线道路,网状的城市布局,公园和花园散布在城市中的各个角落,而以上这些几乎可以套用在任何一个地球上的城市中。小蚂哥小时候看图册的时候就在想,这种城市布局真的就是哪个神人大手一挥的杰作?美好的想象只停留在小时候,长大了才知道这些城市中的公园、绿地,道路旁的绿化和景观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而是在人类历史上一场一场的天灾人祸中慢慢的发展而来的。如果说天灾是上天惩罚人类的作,那么人祸大多都是人类自己作的还真别不信,这期我们就简单聊聊在灾难中进化的欧美城市历史。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人类的城市建设水平已经相当之高,但这时的城市景观的发展还是少数人意志化的外化体现,城市中最显眼的一定是那些好大喜功的标志性建筑。比如我们熟悉的古罗马,人口鼎盛时期有100w,超高密度的建筑和人口让城市也极度脆弱。大多数城市居民生活在肮脏、拥挤的公寓楼,这些房屋很容易发生火灾和传染疾病,公寓楼可能有六七层高,最高的楼层没有流动水和卫生设施,最不舒适,租金也最低廉。如果发生火灾,高层的居民当然也最难逃生。那么你肯定会问?这样的环境,发生火灾了咋办呢?你说的没错,罗马动不动就点着了,但这时人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防灾观念,基本还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程度,所以政府组织市民和奴隶成立官方的消防队,这也是现代消防队的雏形了,一旦失火,几百人提桶来救!但挡得住人祸也挡不住天灾,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大爆发,这可和人为的火灾不是一个概念,滚滚的岩浆向天空喷溅,5.6m的火山灰眨眼间埋葬了庞贝。其实庞贝在毁灭的17年前就发生过强震,地震过后人们没有吸取任何教训,庞贝人又重建城市,而且更追求奢侈豪华。通过考古挖掘,历史学家们还原了庞贝古城的样貌,从上图不难看出城市的布局相当现代化,笔直的街道,整齐的街区还有公共广场和剧场。上帝已经提醒过庞贝了,哎,真的是一声叹息。让我们把时间拉到中世纪,欧洲的罗马帝国被土耳其蛮族入侵,基督教教皇宗教趁虚而入,让欧洲变成了一锅粥,战争无处不在。好多战争都是打着宗教的名义来烧杀抢掠,人们不得不将城市变成一个易守难攻的堡垒去抵御人祸,所以一种特别的城市空间出现了——星堡。星之堡垒这座星堡是16世纪建成的布尔坦赫,是荷兰格罗宁根省东部的一个小村庄。从空间布局来看,里面的居民显然住的不会很舒服,房屋的朝向随着五边形变化,大量共享空间让居民很难拥有足够的私密空间,但这一切都是为了防止入侵!所以即便将城市的三分之二都让给防御设施也在所不惜。这样的星堡在欧洲还有很多比如法国南部城市圣马丹德雷(Saint-Martin-de-Ré),这个城市面积大了很多,四周是星芒状的防御设施。至于为啥要做成这个样子,是因为这样可以进行无死角的密集火力打击。同时,极具层次的棱堡排列,即使是某个棱堡被敌军攻克,也依然会遭到守军惨烈的炮火打击,以迫使他们从自己幸苦占领的棱堡中撤退。有些星堡有密密麻麻的几层,就像一朵带刺的玫瑰。上面有多门火炮这时并不是没有天灾了,而是人祸实在是太频繁,无休无止的宗教和家族战争让人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住在城市里还是相对安全的。于是中世纪城市往往把城墙修得越来越高,护城河挖得越来越深,还有无数的哨塔和箭楼。现在看起来和监狱差不多~但城市的面积是既定的,人又不断的涌进城市,最后就造成了原本规划好的城市布局,除了主要建筑,大部分居民区胡乱建设,城市的道路变成了一道道的巷子。好在广场是保留住了,熟悉《刺客信条》的朋友应该对每个欧洲城市的广场记忆深刻吧~所以我们看很多欧洲的地图,老城区的道路细到不可思议,没有一条是直路,和旁边的新城一对比差异很明显。时间来到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思想解放了,但城市还是老样子,弯曲阴冷的街道,一栋栋紧挨的房屋。要不然艾吉奥也不会在城市上空飞檐走壁了~那么如果这样的城市如果发生天灾会怎样呢?在1693年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南部就发生了一场7.4级的地震,这是意大利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的地震,地震连带火山爆发瞬间摧毁了70座城市,之后又引发了10-15m的海啸,造成了60000人的死亡。其中最严重的卡塔尼亚几乎三分之二的人口死亡。地震前的卡塔尼亚卡塔尼亚人们在地震中逃生,大多数人们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这次地震让统治者们思考之前的城市空间是否得当,震后政府修建宽阔笔直的道路和几何形的特大型广场来代替原本复杂的城市空间。道路宽敞了,并有了等级之分;建筑之间也有了空间;几何形便于人们快速逃离……这一切都是为了能让市民们住得更加安心,保证城市的活力,这样领主才能收到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无奈之举吧~毕竟城市变得更加的开放了。文艺复兴之后就是工业革命了,但在这之前,还有一件大事不得不提,就是和西西里大地震几乎同时期的伦敦大火。文艺复兴时期的伦敦地图1666年9月2日,起初一个小小面包店的着火,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火乘着穿堂风开始迅速蔓延,大火燃烧了整整5天,整个中世纪建立起来的伦敦城被付之一炬。上图可以看出过火面积几乎等同于城市面积。大火延伸到河边,烧毁了水车,让城里没有了自来水,最后利用炸药制造了防火带才逐渐平息了大火(反正也烧得差不多了)。灾后伦敦也开始了激进的重建计划,但大多最终没有事实,因为要对大量的城市空间重新划定所有权。我们从上图看出这些规划已经和今天很多美国城市一样了,这时人们对于城市规划已经从感性慢慢过渡到了理性。让我们把时间再推到19世纪的中叶,这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城市向着工业化大步迈进,市民们不用非得走出城市从事农业生产,在家门口的工厂就可以养家糊口。与此同时,工业化也带来了资本家,他们企图用更低的待遇、更差的环境来创造更高的利润,城市的发展再次“误入歧途”。伦敦是英国的中心,而维多利亚时代则是日不落帝国无限荣光的顶峰,工业革命随着各类蒸汽工厂的轰鸣声在急速改变这膨胀的帝国。人们开始向城市聚集,物质日益丰富,一个个传奇的财富故事在膨胀的民众中流传。19世纪的伦敦那时候的伦敦坐拥240万人,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工业城市,也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它的人口密度是今天孟买的三倍,彼时的伦敦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优雅、宁静、富足,城市的卫生状况极为堪忧。马车在肮脏的街道飞奔,马粪四处飞溅,用抽水马桶的人们把粪便通过露天简陋的下水道排入泰晤士河。整个城市臭气熏天、蚊虫漫天飞舞......牛棚、动物粪便、屠宰场、腐烂的味道充斥着大英帝国的雾都。伦敦的掏粪人就在这种环境下,一场场屠杀开始了,霍乱开始肆虐英国,霍乱是一种让当时的人们闻风丧胆的急性传染病,它和天花、鼠疫并列为人类三大烈性传染病,被称为“19世纪的世界病”。病菌在人体内每12分钟就会增加一倍,得了霍乱的人会在短时间内一直腹泻,腹泻到什么时候?一直到人数小时内迅速脱水死亡!由于死状太惨烈我就不给大家放了,霍乱最早发源于印度的恒河流域,大航海之后频繁的贸易把它带到了欧洲。英国人哪里有“健康又卫生的体格”,一度以为霍乱就是死神的杰作。直到一位约翰·雪诺的医生探明了,霍乱是通过水源传播的,这场天灾才逐渐被控制。这时的统治者又开始思考,是否能够不顾一切的发展工业呢?于是在城市大规模改造下水道系统的同时,英国政府利用城市绿地来缓解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城市问题。比如通过拆除城市中心的贫民区,规范街道的宽度和建筑物之间的最小距离,来保证每栋建筑都有充足日照和循环的空气,达到抑制疫病的目的。英国下水道改造工程1860年伦敦的城市公园工人们在公园中休息娱乐所以从本质上说,现代城市公园的起源是为了让工人能被资本家更快乐地剥削,真相了这一时期欧洲大陆的革命运动,使得许多城市受到战火的破坏,在城市重建时,均采用更加简洁的空间布局形式。例如,1853年,奥斯曼主持巴黎市区重建时,大力推行几何式的城市空间,用开阔的街道代替原来的街道,街道两边预留足够的绿地作为多功能空间应对突发情况。19世纪后半叶,世界的主场来到了美国,美国是一个移民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吸取了欧洲城市规划的优点,在一开始就加宽了马路,预留了很多城市开放空间。比如我们熟悉的纽约中央公园。但在奥姆斯特德建设纽约中央公园的两年前的1871年,天灾还是降临了,据说是一位农妇在挤奶时,奶牛踢翻了油灯引燃了稻草(只是传说,至今未有定论),木质房屋迅速让火势失控。这场大火被称为芝加哥大火,中心市区超过730ha受灾,约10万多人流离失所。这次火灾可以说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次大考。从建筑逃离的人们迅速通过大街进入附近的公园,这让大火面积虽大,却仅有300人死亡。可谓是城市规划的一次胜利,灾后政府趁热打铁,在灾后重建规划中开始考虑建造公园系统,其最大的意义在利用城市绿地开敞空间来分割原本连成一片的高密度建设城区,以此提高城市的抗火灾能力。当时负责公园体系建设的主要人员是奥姆斯特德与沃克斯,他们在设计城市南部公园区的杰克逊公园和华盛顿公园时,创造性地规划了一条公园路把两个公园连接起来。公园路还特别注重对于水体的处理,路中间设置了一条连续的水渠,连通了杰克逊公园的咸水湖和华盛顿公园的人工池,不仅起到疏导洪水的作用,平时还可以用于收集道路雨水来灌溉植物。这种规划手法与思想极大地丰富了公园绿地的功能,成为后来防灾型绿地系统规划的先驱。可别小看这个连接,它连出了城市绿道,也连出了城市公园系统。所以你明白奥姆斯特德的牛逼之处了吧~他不仅仅是建立了一个纽约中央公园,而是对整个城市绿地规划,国土资源安全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此城市公园的建设由单一的个体过渡到多个的“公园系统”建设,由此也使公园防灾避难系统由单一的个体发展到组团的体系。例如1883年6月,昆.布朗系统地阐述了“明尼阿波利斯市公园系统的规划思想”,提出将城市滨水区绿色化、将沿河分布的公园组团化的概念。较单个城市公园,此公园系统更利于密西西比河沿岸植物群落的保护、动物的迁徙与繁衍和洪水的抵御。明尼阿波利斯市公园系统这个项目也叫做“宝石项链”我们熟悉的这个樱桃雕塑就是在这里1893年,埃利奥特提出了“大波士顿区域公园系统规划方案”的减灾策略。此方案以尊重自然为前提建立“城市绿地链”,主要内容包括:调研确定要保护的129处开放绿地空间,按照使用功能将绿地分为保护绿地、游憩绿地、生产型绿地等;利用“绿道”将沿河岸的绿地、海滨广场、岛屿、湿地等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绿地链”。也就是我们熟知的波士顿“翡翠项链”。波士顿的翡翠项链这条翡翠项链更进一步,每一块公园都是一个主题这些公园系统无非就是让你在避难的时候可以快速找到并进入安全的开放空间。说到底还是被动的防灾,用连成片的城市绿地降低城市灾难发生的可能性。直到又一个天降猛男——麦克哈格。1969年,麦克哈格(
其他
Mosaiculture立体花坛中外百图优秀案例
大家好,我是小蚂哥。有同学让我分享些立体花坛的案例。所以就有了这期内容。立体花坛在英文语境下叫做MosaicultureMosaiculture
其他
设计优秀的现代庭院资料合集
这期我来分享一些现代庭院的资料。我们说庭院按照地域的不同分为中式、日式、法式、意式、英式、美式和热带庭院等。而现代庭院是集众家之长不倾向于某一种风格,大多用几何形来分割空间。为啥不单独将这些风格总结出来呢~请看下图:法式园林为了体现特色就常用铁艺的花墙围栏营造法式宫廷的感觉。在布局上也有明显的轴线,当然也会在轴线末端放置喷泉或者廊架形成视觉焦点。但这种指向性很明显的风格只适用于极小一部分客户,它不仅维护成本高,还特别强调建筑风格的协调。那有小伙伴说,我做英式花园,种点画总可以吧~英式花园注重花境的营造,说白了就是一块植物园,这对于英国人当然是驾轻就熟的,毕竟是园艺的国度嘛,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简直是灾难,就我认识的人中没有几个不称自己是植物杀手的。那中国人,我们就做中国园林吧,你确定你的银子足够多吗?所以找了一圈你会发现大多数业主还是会倾向于现代简约风格,有可能偏某一种风格,但也是点到为之,毕竟现代简约省钱又干净嘛,符合现代审美,真实一举多得。那么什么是现代风格呢?其实就是以功能优先,再考虑美观的一种模块化的设计。其实就是把户外的功能区合理地摆放在空间中,满足功能和动线要求。所以现代风格就是一种折中的设计,话不多说了,上图!!觉得好就点赞支持哈,蚂蚁景观会持续分享优质资料,帮助大家提升设计和审美能力。11月设计课,点击下图了解:图片来自网络,侵删。点赞在看,干货不断
其他
六周带你玩转景观方案设计(赠课程+礼包)
报名请微信添加378365345或675989319,下面请允许我占用您的五分钟来介绍一下我们的景观方案设计课。如果你是设计师,是否还在为每次出方案没有灵感而烦恼?面对越来越近的提案日期,脑袋一片空白?如果你是考研党,是否还在重复着一成不变的快题样式?对于快题考试只背图,自己没有设计思路?蚂蚁景观在22年底隆重推出《6周方案主题设计手绘课》。全程讲解+设计+跟画全方位提升你的设计能力。11.21-12.31年终巨献《6周方案主题设计手绘课》我们不讲套路、不讲技巧、没有提分宝典、也不分享纯形式的范式。我们只专注于方案+手绘。为的是短时间内提升你真正的设计能力。面对一个场地我们究竟应该怎么思考?《6周方案主题设计手绘课》会将这个问题升维,变为面对一类的场地如何思考?我们会按照地块的大小和类别将空间分类,每一周带你深度解析一类空间和经典的相关案例。用串讲故事的方式讲解设计过程,让你的设计过程不再枯燥,对于设计说明更是有话可说。6周选取六大类常见空间,分别击破。然后再将重点聚焦在一个方案上,告诉你这类场地最优的解决方法,通过经典教材《概念与形式》的功能分析法彻底拆解空间中的每一个元素。总之通过分别讲解每一类景观空间,进行元素拆解,形式总结,让你明白不同类型景观的设计逻辑以及需要注意的规范,让你从快速上手景观方案。如何去布局一个场地的平面呢?平面布局不仅仅是好看,在《6周方案主题设计手绘课》中“场地的需求、完善的功能和恰当的形式”三者结合才能得出相对的最优解,而我们的重点是要让你理解这三者是如何在平面中发挥作用的。通过场地推理分析,用不同的形态去尝试最终获得最为满意的形态。用手绘,所见即所得设计的本意是快速帮助客户解决问题,时刻保持信息的交流通畅。而手绘是最直接的眼手脑配合的工具,可以最快表达信息,所用手绘来做设计可以省去初期大量软件作图的时间。而《6周方案主题设计手绘课》不仅局限在这一点,我们创造性的提出用手账或者绘图笔记的方式表达平面,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和给甲方以形态上的专业呈现。另外还有超多专类的分析和设计图解,让你通过绘画明白前沿技术的实际应用。课程安排11.21-12.31每周二、周四、周六直播,一共六周,18次直播。每周二,由小蚂哥负责带你深度剖析一类景观空间,在两小时内会从空间类型、前沿与历史、相关经典案例(大师案例)三个方面讲解这一类景观空间的内容与套路。然后我们再用最短的时间去讲解案例,解题并谋划空间布局,并布置作业让大家利用两天时间来思考方案的平面布局细节。每周四,由小蚁君负责带你从空间布局开始,用“形式+功能+概念”的方式细化平面方案,并给出多个解决方法。并且点评周二的作业,指出你的方案的优缺点和改进的地方。每周六,由小蚁君带你细化这张方案的其他部分,包括且不限于立剖面、效果图、细节分析、上色等等,完善最后的图纸。通过6次循环我们不仅仅是积累案例,更是对于六类空间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课程大纲课程主题会细化到主题类型空间,以下的大纲仅供参考。在实际教学中会有所调整,但会保持六大类空间不变。深度剖析+手绘表达2小时深度剖析一类景观案例,上百页的ppt讲稿,让你不仅理解这类空间,还对这类空间的来源与前沿都全面理解,这样动手设计才能得心应手。4小时快速手绘表达,让你获得一套完整的提案初稿,用手绘快速解决场地问题,让你的设计不再眼高手低。适应人群★
其他
超全景观立剖面图合集
有小伙伴私信我说需要立剖面图的资料。在设计方案中立剖面图是平面图最直接的补充,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我们在方案段遇见立剖面图的机会越来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角度的照片,航拍,还有模型化的分析图。但少见不代表不重要这期我就从画法到案例给大家总结一期全活的,上图!!立面图&断面图&剖面图立面图表达内容:重点表达场地上某一单体(如建筑,景墙等)的垂直面设计内容,以及其周边同一水平面的物体关系。断面图表达内容:重点表达场地切开后的主要构造,仅仅只表达剖切线位置上的内容,景观中使用频率相对比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