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宣城丨“捕鸭重地”长期得不到整治,背后有“伞”?
安徽宣城南漪湖是多种野鸭,甚至天鹅等水禽的重要栖息地、越冬地。悲剧的是,这里也一直是一个“捕鸭重地”。多少年来,每到候鸟秋迁,就有专业“捕鸭人”在此捕捉各类水鸟。
捕鸭人在水上搭建“鸭棚”,棚中吃的、喝的、抽的、用的……甚至还有煤气罐、煤气灶和锅,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
而“鸭棚“开口处就有一道机关,只要野鸭等水鸟进入猎捕范围,捕鸭人就可以拉动机关翻起藏在水面下的大网,将猎物罩住,效率极高!
大网附近的水面,还都放着”媒鸭“——被绑在水面,用来吸引猎物的鸭子。看似悠闲,实则被困。
捕鸭问题,当地村民知道、当地干部知道、当地森林公安知道,相信林业野保部门也不可能不知道。可谓人尽皆知。
但说来奇怪,在国家林草局年年搞“护飞”行动、专项行动的大背景下,南漪湖这个“捕鸭重地”却一直得不到有效整治。
“捕鸭人”一抓就是几个月,多年来一直干着这种违法却一本万利的营生。
就地拔毛
光天化日、人尽皆知,却能存在这么久,一定有原因。而这“顽疾”背后的原因,似乎只能由志愿者揭开。
2019年10月,志愿者就曾来到南漪湖附近,发现多处猎捕野鸭的专业猎场。其中两个捕鸭人所在的一片水域由一个周姓老板承包养鱼,该老板又把水面租给盗猎分子,供他们随便抓随便捕。该水域周围有围网围栏,必须从老板家门前进入。
当地村民对该老板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都知道其有钱有势有关系,活脱脱当地一渔霸。
接举报来到现场的当地森林公安对志愿者提供的非法捕鸭线索,未调查。水面上的“鸭棚”,也不拆除。直到志愿者忍无可忍告到纪检部门,才拆除“鸭棚”。此时,捕鸭人早已逃之夭夭。水面下的网,也早已不见了踪迹。
好在志愿者的到来,算是让这个“捕鸭重地”消停了几天。
但离开没多久,当地线人就告诉志愿者,“鸭棚”又建起来了!还是那些水域附近。
2020年1月6日,再次来到这里的志愿者果然又看到好几个“鸭棚”突出在这些水域里。果真一直在抓,从未有人管过。
用来往水里打桩建“鸭棚”的材料
捕鸭嫌疑人
举报后,约11:30森林公安到达现场,走到进不去的猎场边。留下几句“你怎么知道那棚子是捕鸭子的?进不去,我们也没办法!我们请示领导,我们找村里!”
随后离开,此时已接近中午12:00。
而在此之前,捕鸭人已经警觉,划船离开了猎场,有些“媒鸭”被收走。
下午15:30左右,森林公安和当地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一起来到现场。也只能远远看到捕鸭人逃离后留下的“残景”。
猎场边存放的“猎捕工具”
其中一处猎场水域属于一姓马的老板,其水域边的房子里还存放着大量用于建”鸭棚"的桩子、雨布和装鸭子的塑料框。
相关部门收缴了17只“媒鸭”。至此,这个“捕鸟重地”又能消停几天了。
人尽皆知的”捕鸭重地“,只有志愿者来两次才消停了几天。看样子相关部门从未有过主动管理,主动巡护,主动打击。
诚然,水域开阔,想把”捕鸭人“抓现行确实困难。稍有风吹草动他们就可以悠哉悠哉划着小船奔向周围任何一个”登陆点“。但若选择在其带着猎获物上岸回家的必经路蹲守,是有机会抓到人的。这种蹲守,也从未有过。
志愿者的到来其实已经证明,哪怕抓不到人,只要有人去巡查,去管管,也能震慑到盗猎分子。”捕鸭人“也害怕,也会跑。但显然,来自官方的震慑是长期缺失的。
埂子上随时准备启用的”媒鸭“
而“捕鸭”并非宣城仅有的问题,这里还有捕鸟网。去年10月中旬,志愿者就发现并拆除了许多捕鸟网。而森林公安,面对志愿者举报的3起捕捉、出售猛禽线索,也未立案调查。面对大量捕鸟网,森林公安也选择白天找架网人拆网。
甚至对志愿者说:“拆网是你们做好事,森林公安只管案件。”
问题是,有案子,森林公安也没办不是?
这样的森林公安,不知道大公安欢不欢迎他们“回家”?
2020年1月6号、7号、8号,志愿者又发现并拆除多处捕鸟网,“做好事”了。
相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