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弄潮江海声·创造】筑牢粮仓“地”基 守好沃土良田
藏粮于地,首先得保护耕地。2016年底,江苏在全国首创“责任+激励、行政+市场”耕地保护新机制。之后一系列“长牙齿”大力度的耕地保护措施相继出台实施,不仅提数量,还保质量,为全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现场施工人员请注意,你们施工的地方没有取得用地手续,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现责令你们立即停止施工,退出现场。”
在江苏某地,一群施工人员企图进入一块已经被判定为违法用地的地块进行施工,刚刚进入现场就被“天眼”盯上了。这个“天眼”就是江苏在全国率先研发推出的“慧眼守土”综合监管平台。
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处长王黎明介绍,江苏现已构建了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看”等多元化耕地动态监测机制。
深入推进自然资源违法行为实时智能监管,创新开展省级‘日监测’土地卫片执法,全省耕地保护责任得到有效落实。
▶江苏省既是经济发达省份,又是一个产粮大省,如何协调发展需求和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成为一道难题。
2016年底,江苏在全国首创并实施“责任+激励、行政+市场”耕地保护新机制,重点在强化“激励”与“市场”手段上做文章,充分激发各方保护耕地的内生动力。从保到管,江苏省为“良田粮用”打下强心剂。王黎明告诉记者,“十三五”以来,全省新增耕地近100万亩,省级5.04亿奖励资金投向耕地保护“最前线”。
王黎明说:
全省各级政府自上而下签订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22.31万份,省级每年投入1个亿,对50个乡(镇、街道)给予各200万元资金奖励,并规定将不低于50%的奖励资金用于本辖区内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调动各级主体保护耕地的动力。在全国率先并坚持实施‘先补后占’,积极开展补充耕地建设。全省共形成可用于占补平衡的新增耕地近100万亩,有效保障了全省耕地占补平衡的落实。
在金湖县农业农村局的监测大屏,一条预警信息显示某块田地土壤湿度较大、可能存在倒伏情况。“我们这边提供你的建议就是,要注意田间的排水,疏通田间的沟渠,确保这个水稻的根系有氧呼吸,促进这个水稻根系的生长。”农机人员第一时间和村里负责人进行了联系。
从“靠天吃饭”变成精准的“看数生产”。以县为单元,像金湖这样的土壤墒情监测点已经覆盖全省,省级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也达到330个。
金湖县耕地质量保护中心农技员杨巧云介绍:“可以实时看到田间的水稻灌层的温度、湿度,以及它叶片的含氮量、叶层的干重,以测出土壤的这个水分还有温度;我们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可以耦合不同作物其不同生育期所需要的一些生产元素,对它进行后期的施肥管控处理。”
将科技融入耕地质量提升,农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新沂市草桥镇房场村的水稻示范园种植户于建江说,依靠智系能统,一个人可以同时管理种植400亩水稻,人工成本大幅度降低。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肥沃的土壤成了农田高产稳产的保障。省农业农村厅耕地质量处副处长王喜林告诉记者:“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600万亩,占耕地比重达70%以上。‘十三五’期间,全省耕地质量等级平均提高0.5等以上,耕地质量等级为4.34等。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耕地质量管理数据中心,对全省数据实行统一管理。”
沃野里一浪高过一浪的水稻已经开始变得金黄,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下达的584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江苏全面完成,这也是江苏粮食产量连续多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的底气。(姜奇卉 孙昕 王德俭 索浩阳)
【来源:荔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