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生态包袱”到“生态财富”,溧阳燕山郊野生态修复实现“绿色蝶变”

龙城之秋景正浓。霜降过后,漫步常州溧阳燕山公园,依然可以观蓝天绿水、赏婆娑树影、听群鸟齐鸣,在湖光山色间尽情“森呼吸”……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岩体裸露、飞沙走石的废弃采石场。蜕变为“城市氧吧”,正是常州市自然资源部门大力开展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生动缩影。 


日前,江苏省第二届“最美生态保护修复案例”评选结果公布,常州市“矿地融合示范——溧阳燕山郊野生态修复”成功入选,并在2023全球滨海论坛会议上获得表彰。


创新修复思路

探索“矿地融合”新模式


燕山公园面积约3800亩,涉及4个采石宕口,虽然已于2000年12月全部关闭,但多年的不规范开采,导致植被破坏、山体受损,留下大片峭壁如刀劈斧削,刺目而震撼,甚至一度沦为大型垃圾填埋场,恶臭刺鼻,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

修复前的燕山山体

面对昔日生态“伤疤”,常州市自然资源部门立足本职,抓住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试点契机,开展“矿地融合”示范探索,统筹推进土地整治、矿山治理、景观再造、资源综合利用。在修复治理过程中,坚持“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持续推进”的原则,将矿坑周边的原始表层土剥离,覆盖到燕山岭废弃工矿复垦地的表层,恢复了宕口生态系统和景观风貌,实现了从过去单纯的矿山环境治理到如今“矿地融合”下的系统修复。

市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燕山公园修复过程中,我们以四个采石宕口为基础,修复坡面约96亩,新增农用地300亩,植被覆盖率提升至96%。”修复后的绿色美景

以“量体裁衣”的巧思

绘出绿色生态画卷


针对燕山废矿治理,两级自然资源部门按照“一矿一策”原则,因地制宜,对4个宕口逐个编制可行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案,本着“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景则景”的原则,就地取材,最大程度地利用了原有的地形地貌,不仅减少了修复成本,同时也达到了更精准的再利用目的。据悉,燕山公园中心的燕山湖,就是由矿山采石时期取土坑扩建而成,湖水则是直接引用山体水,湖堤由施工过程中的碎石料铺就形成了“城中有山、山下有湖、湖边有景、山水交融”全新格局同时,燕山公园还将水景空间、山林空间与城市休憩空间及商业空间完美融合,植入摩天轮、碰碰车等陆上游乐设施强化公园的娱乐性、体验性目前公园日均吸引游客超1万人次,人民群众为生态修复最直接的受益者。

溧阳市民谢女士表示,燕山公园由原来的废弃矿山 ‘蝶变生态公园,除了风景、空气比较好之外,也让我们感受到后工业时代的一些遗迹,孩子也很喜欢


环境就是民生

用生态之美托起生活之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燕山公园的建设过程中,涉及公园规划内住户拆迁,7000多冢坟墩迁移,燕山脚下、104国道南侧撇洪河道开挖等。通过一系列综合治理,实现了生态环境好转、地灾隐患消除、土地资源盘活的“三赢”。

现在,一条长达4.5 公里的环山主园路贯穿园中,并且建成了6条登山台阶,可供市民从各个方向直达山顶燕山公园已经成为生态景观、运动健身、文化休闲三位一体的城市综合性公园。2019年开始,我市累计投入3.18亿元,对废弃矿山宕口进行生态修复,截至目前完成34废弃矿山整治工作,治理面积达285万平方米。市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2022至2024年,我市计划用三年时间治理修复26个废弃矿山,总治理面积超460公顷,总投入资金超2.2亿元,扎实推进废弃矿山复绿行动。

燕山“破茧成蝶”,是常州市局推进矿地融合工作的缩影,也是践行“两山”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接下来,市局将按照省厅有关具体要求,持续推进辖区内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明确思路、原则和目标,坚持全市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一盘棋”和“路线图”,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模式。



来源:常州市局 溧阳市局

2022年度自然资源争议典型案例初选入围名单公布江苏省第二届无人机测绘操控员职业技能竞赛顺利举办全国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协调办来我省调研兴化市局:推动“带押过户”一站式办理向金融便民网点延伸一图读懂《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省厅召开测绘资质审批管理工作座谈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