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明确新基建范围,包含三大领域
在社会各界做出各种解读之后,4月20日上午,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型基础设施的概念和范围。
在4月20日的发改委新闻发布上,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下称高技术司)司长伍浩在回复彭博社提问时表示,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伍浩进介绍,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伍浩强调,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将持续跟踪研究。
关于当前新基建已经取得的成就,伍浩根据前述三方面的分类依次做了介绍。从信息基础设施看:取得跨越式发展和进步,高速光纤已覆盖全国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9%以上的行政村,4G网络用户超过12亿。
从融合基础设施看:助推转型升级的作用日益凸显,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更加清晰,信息技术积极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
从创新基础设施看:有力支撑了科学技术研究,国家发改委已布局建设5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引领作用。
这是迄今为止官方给出的最详细的关于新基建的定义和范围阐释。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一表述在官方文件中出现,最早可追溯至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提出,到2018年,“固定宽带网络、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加快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型基础设施更加完备”。
此后新基建相关表述也曾散见于部分政府文件中,但并未形成热点。直至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这次会议之后,新基建逐渐频繁出现在各类政府官方文件和会议中,2019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开年以来,新基建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疫情背景下,新基建相关领域投资能否起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的作用,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
1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要以整体优化、协同融合为导向,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打造集约高效、经济适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尽管频频提及,但新基建的具体范围,此前官方并未明确。央视国际频道曾在解读报道中认为,新基建指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含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这一划分是此前业界讨论较多的产业范围,诸多对新基建投资机会、市场规模的预估也是基于此,但这并非官方定义。
此次发改委解读的新基建,范围其实更加广泛。除了此前官方表述中已经明确提及的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之外,业界经常讨论的云计算、区块链、智能计算中心等也囊括其中。而高铁、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并未明确出现,但关于融合基础设施中包括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此外,有关创新基础设施的表述首次明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属于新基建范围。
对于新基建的下一步工作,伍浩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联合相关部门,深化研究、强化统筹、完善制度,重点做好四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出台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的有关指导意见;
二是优化政策环境。以提高新型基础设施的长期供给质量和效率为重点,修订完善有利于新兴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准入规则;
三是抓好项目建设。加快推动5G网络部署,促进光纤宽带网络的优化升级,加快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同时,超前部署创新基础设施;
四是做好统筹协调。强化部门协同,通过试点示范、合规指引等方式,加快产业成熟和设施完善。推进政企协同,激发各类主体的投资积极性,推动技术创新、部署建设和融合应用的互促互进。
往期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