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政协委员:加强优质内容打造,是短视频治理的重要抓手

张剑 财经E法 2022-05-21

本文字数:1743,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当前,短视频数量虽然巨大,但内容优质的短视频少之又少。文 | 财经E法 张剑编辑 | 鲁伟

近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的整顿和治理,短视频的内容已经大为改观,但在“流量至上”的大背景下,短视频依然需要持续治理。 

“短视频作为一种快速直观的网络传播形式,其数量在近年来呈井喷似增长。其传播形态和传播方式无可厚非,但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优质内容生产这个基本点上。”2022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导演王建国(夏蒙)从优质内容创作角度,对于短视频治理提出多个建议。

王建国的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内容的整治清理力度;从源头上加大优质作品的供应量;严格限制未成年人观看短视频时间;推动纪录片与微纪录片生产;推动更多短视频内容向精品化方向发展。 

01

短视频内容海量,但优质内容太少

2021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44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88亿;截至2021年3月,短视频APP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5分钟,较长视频高出27分钟,且差距呈增长趋势。

王建国认为,短视频在给人带来更直观、更便捷传播效果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值得关切的社会问题和值得忧虑的文化现象。短视频内容信息覆盖范围广、信息源头多、内容规模庞大,为新媒体生态带来可视性、生动性的同时,也引出一系列令人堪忧的现象,如内容的低俗化、审美粗鄙化、知识碎片化、信息茧房化等等,短视频用户,尤其是青少年群体,过度沉迷短视频导致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短视频归根结底是视频创作的一部分,虽然数量是海量的,但内容优质的短视频少之又少。很多传统媒体要么对短视频传播的重视不够,转型迟缓;要么意识到了短视频的重要性,但创作的短视频严肃刻板有余、活泼生动不足,为劣质内容的短视频留下了巨大的生存空间。”王建国表示。

对此,王建国提出五条建议:一是,推广普及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全民使用、辨别媒介信息的能力,加大对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内容的整治清理力度,对涉及到未成年人的视频作品从严把关;二是,在做好短视频内容审核工作的同时,建立科学的节目内容评价体系,扶持精品力作的生产,从源头上加大优质作品的供应量;三是,通过技术手段建立“防沉迷机制”,严格限制未成年人观看短视频时间;四是,推动纪录片与微纪录片生产,疏堵结合。推进PGC(专业生产内容)在短视频中所占比重,将知识性趣味性俱佳的纪录片、微纪录片不断置顶,通过有效的管理措施、将长短视频结合推送,增强专业视频内容的市场占比,压缩劣质内容的生存空间;五是,通过资金扶持、设立奖项等方式鼓励更为精良的具有纪录片品质的中视频生产,为推动更多短视频内容向精品化发展创造条件。

02

微纪录片是下一个风口?

近十年来,王建国一直在纪录片拍摄的一线,王建国通过调研纪录片创作单位、创作人、各家网络长短视频平台发现,优质纪录片得到了平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青睐。由互联网平台驱动、面向互联网用户制作、在互联网平台播出这一形态逐渐成为纪录片的新业态。越来越多的短视频平台也开始尝试拍摄长视频。纪录片成为一些平台获取用户、沉淀IP、多元化经营的新角度。王建国认为,这对优质短视频创作提供了条件。

王建国对财经E法表示,纪录片与短视频结合的呈现方式是微纪录片,片长为5-25分钟。当下是一个故事驱动的大时代,不管是文字图片,还是长短视频,任何一个媒介载体,最终还是要依靠内容创作来吸引受众,抓住受众的情感视点。从创作角度来看,微纪录片不同于传统长纪录片,要适应碎片化的传播特点和内容构成方式,同时对于讲故事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微纪录片肯定是‘短、小、平’,但更要另辟蹊径讲好人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财经E法梳理各平台公开发布的信息发现,近三年来,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B站等曾对纪录片进行过布局,作品数量近百部,抖音、快手等平台也正在加入竞争行列。腾讯视频的纪录片用户中,28岁以下用户占比达70%,以短视频为主要内容的B站,已带火多部纪录片作品,其81.7%的用户为“Z世代”。行业普遍认为,年轻群体是移动互联网主力军,他们对适合移动场景观看的纪录片需求正在逐步扩大。


 近期话题,点击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