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蜻蟌之美--黑背尾蟌和蓝纹尾蟌

aaacha 啊啊啊茶的绘日记
2024-09-04


//2021

//Summer

//Diary






时间:2020年4月至今

地点:后滩公园为主的浦东地区





00 缘起


今年跟着小毛参加了一个关于蜻蜓与水生态的调查。

从4月开始,陆陆续续认识了上海的20种蜻蜓目物种。转眼立秋已过,观虫季也没几个月了,整理一下和大家分享。


01 蟌科

夏天的池塘水面上,经常飞舞着很小的蜻蜓。其实它们中的大部分并不是蜻蜓,而是属于蜻蜓目的蟌科,俗称豆娘。

蟌和蜻蜓有什么区别呢?

1.眼睛的距离:蜻蜓的复眼大部分是彼此相连或只有小距离的分开;豆娘的两眼有相当大距离的分开,形状如同哑铃一般。

左边红蜻,右边蓝纹尾蟌

2.翅膀的形状:属于蜻蜓目的蜻蜓,其前后翅形状大小不同,差异甚大;属均翅亚目的豆娘,其前后翅形状大小近似,差异甚小。

黄蜻,前翅小后翅大

3.腹部的形状:蜻蜓的腹部形状较为扁平,也较粗;豆娘的腹部形状较为细瘦,呈圆棍棒状。当然具体形状因物种有所不同。

4.停栖方式:蜻蜓在停栖时,会将翅膀平展在身体的两侧;豆娘在停栖时,会将翅膀合起来直立于背上。

晓褐蜻

叶足扇蟌


今天来分享两种乍一看长得很像的蟌:


01-1 黑背尾蟌

5月开始,后滩池塘边的浮水植物上,开始出现这种蓝色的小蟌--黑背尾蟌。

学名:Paracercion melanotum

体长:28-30 mm

黑背尾蟌的雄虫辨识度很高,蓝色的胸部上有黑色粗条纹,第8-10腹节主要蓝色,其他腹节背面黑色,第十腹节背面有沙漏形黑斑。

黑背尾蟌的生境是池塘和静水溪流。各种浮水植物,比如睡莲、荷叶、水生禾本植物、水毛茛上都很容易发现它们的踪迹。

5-6月是黑背尾蟌的繁殖高峰期,水面上常常可以看到连在一起的伴侣们。

我没有拍到过黑背尾蟌交配的镜头,但显然雄性的黑背尾蟌控制欲极强。就算交配结束,它们常常还是用尾部钳住雌性的颈部不放,即使是雌性产卵的时候。

这张照片可以看得出,雌性黑背尾蟌产卵在池塘里的藻类上。

夏天园林工清理池塘的次数不少,经常可以在岸边看到一堆堆被捞起的水藻。如果有心翻一翻,说不定可以发现水虿(蜻蜓目的幼虫)哦!

回来在电脑上才发现荷叶上脱下的水虿壳。

和雄性黑背尾蟌比起来,雌性就不那么容易分辨了。

图片来自香港蜻蜓https://www.hkdragonfly.com/copy-of-103

雌性辨识特征:

1、合胸和腹部主要黃褐色

2. 合胸有断开的幼黑色条紋



01-2 蓝纹尾蟌

學名:Paracercion calamorum dyeri

體長:26-32 mm

蓝纹尾蟌的配色和黑背尾蟌很像,都是黑蓝相间。大小,生境都差不多。刚开始的时候我也常认不清。

看多了,你就会发现蓝尾尾蟌和黑背尾蟌的主要区别在于胸部。前者合胸披着蓝色粉霜,看起来有点雾蒙蒙的;后者条纹很清晰。上图的蓝纹尾蟌胸部发白,这是一只老熟的个体。是的,蟌的幼年,成熟,老熟也会有不同的体色,还真是蛮烧脑的。

可能是在吃蚊子。

5月是蓝纹尾蟌的繁殖高峰期(个人观察),6、7月拍到的交配照片很少。

雌性蓝纹尾蟌产卵的地点除了水藻还有禾本科的叶片。

一些疑问在观看纪录片时得到了解答:

雌豆娘产卵的场所通常是雄豆娘选择好的一株最合适的植物,它用产卵器划开植物的茎干,将卵一枚枚地嵌在里面。 

豆娘雄虫确保自己的伴侣不受侵扰的方式就是在整个产卵过程中一直紧紧抓住雌虫。 

----BBC纪录片 《灌丛下的生命 Life in the Undergrowth》



转眼已经到了8月底,水边看到黑背尾蟌和蓝纹尾蟌的次数已经不那么频繁。

虽然它们的飞行期从2月一直跨越到11月(《常见蜻蜓野外识别手册》),但高发期也就短短的2、3个月。

斗转星移,蜻蜓目的物种次第登场。


今天就先到这里,下期再和大家分享蟌科的其他物种。




去年的旧文

散步去09--蜻蜓池塘


推荐观看

BBC记录片《灌丛下的生命》第2集








本文欢迎纠错,转发、点击右下角的“在看” 

如需转载或使用到本公众号内的部分内容,图片,在本公众号外其他文章内发表,请事先联系,征得同意,谢谢

联系信箱:751375537@qq.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啊啊啊茶的绘日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