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说红楼系列之四——风花雪月的事(四)

2016-07-20 心泉与水瓶座 桃花源间


五 、黛玉之痴

黛玉是一个痴情的人,这一点没有疑问。刘心武说,黛玉是一个“情情”的人,而宝是是“情不情”。听起来很拗口是不是?所谓“情情”就是只对自己喜欢的人或者是你对我有情,我对你就有情。“情不情”就是不管你对我有没有情,我都对你有情。所以黛玉痴情而宝玉博爱。

爱上一个博爱的人,那注定是要受苦的,所以黛玉在情里面煎熬。但在整个红楼梦里,她是最敢爱的人。她的爱憎很分明,爱就是爱,不爱就是不爱。这种人放在现实中,是很不会做人的那种,给人的印象很刻薄,因为她不肯包容,不肯做面子功夫,连虚情假义也懒得施舍给别人。比如对刘姥姥,她直接叫她“母蝗虫“,等于是骂人了。对一个村姥姥都如此,对别人也就可想而知了。但这也正是她的可爱之处,因为她的感情是真的,不像宝钗,太会做人,太过八面玲珑,太过完美,让人想想有时觉得非常可怕。

宝钗虽然也中意宝玉,但从来没有显眼地表露过,对于婚姻她的态度是:“婚姻大事,自然是父母做主……“在别的感情上,她表现得很热心,但唯独爱情,她表现得太过冷静,想想也实在有些可怕。

宝玉和黛玉的这一段爱情,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二人发乎情,止乎礼,是一场以成亲为目的的恋爱。这场恋爱是纯粹的,不掺任何杂质的,说得肉麻些,简直是纯洁的。

不仅古代小说里,很难找到这样的爱情了,就是现代写所谓爱情的“专家”们,又何尝塑造得出黛玉这样鲜活的角色?写得出宝、黛、钗这样精彩的爱情故事?曹雪芹为了设计一个玄幻的背景,将黛玉对宝玉的痴情,设定为绛珠仙草对神瑛使者的“还泪”。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设计,黛玉对宝玉的爱情是纯粹的,黛玉为爱而生,活着就痛痛快快地去爱,得不到爱,就死去。这虽然是古代女子的悲哀,但也是一种对爱认真的态度。

黛玉活着,似乎就为了这一场风花雪月的事,我很庆幸她没有嫁给宝玉,体会不到婚姻的种种无奈和折磨(天晓 得,结过婚的人有多少希望恢复单身,大家看看近年来不断升高的离婚率就知道了,还不包括那些因离婚成本过高而凑合着过的夫妻们)。她生活在爱情里,也死在爱情里,非常干脆。当然这并不是好的选择,但在书里,这或许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最合情理的选择了。

虽然我话里话外偏向宝钗,认为她更适合结婚。但我也觉得黛玉比宝钗可爱。宝玉和宝钗在一起,无论如何不会有那种可歌可泣的爱。

写到这里我想起书中两首咏白海棠的诗。宝钗的是: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宜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黛玉的是: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宝钗写的白海棠是不语的,不语婷婷日又昏,她的感情是克制的,是不表达的。黛玉则说: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她是渴望爱情的,她要表达,她要爱,这是正常的态度。是积极的态度,是让人心动的态度。

想写黛玉,但总觉得言之不尽,不比写宝钗,总能有始有终。所以对于一个用生命去燃烧爱情的人,生命尽了却未必真的尽了。我很为宝玉庆幸,因为有人如此爱他。如果有一个人这样的爱我,我觉得,那也不枉此生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