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宜等 | 基于高考成绩大数据的性别差异分析——以H省2004年、2014年语数英三科的高考数据为样本
摘要: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会引发社会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从而导致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加剧。文章从整体差异、报考类别、城乡毕业生等维度,通过对H省2004年、2014年语数英高考成绩的大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女生在语文尤其是英语学科上表现出明显优势,但男生在数学和英语高分段中占比较大;报考文史类、理工类、其他类的女生的语数英高考成绩整体上高于男生且性别差异有所扩大;往届生的数学和英语成绩高于应届生;城乡性别差异逐渐缩小,但高分段中城市考生偏多。鉴于此,文章建议多方协作、解决两性面临的学习问题,同时消除学科性别偏见、合理选择报考科类,以均衡高等教育男女生比例,促进社会平等就业。
关键词:高考;大数据;性别差异;学业成绩
引言
性别是否平等,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有重大影响。男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均,是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自20世纪80年代起,高等教育机会的性别不平等问题便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涉及不同学科专业、学位获得的性别差异等多个方面[1][2]。近年来国内高等教育领域“阴盛阳衰”现象的出现,使得部分学者开始关注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性别差异问题,其中针对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研究主要从高考总分及各科分数、两性成绩差异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例如,邵志芳等[3]发现高考成绩确实存在性别差异,并可能影响高校录取性别比例;李金波等[4]指出,女生在文科类学科方面占有优势,且新课改高考后该优势更加明显,男生则在理科类学科方面表现突出。已有研究从宏观上呈现了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但还可从报考科类、考生类别、分数段等方面更为详细地分析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表现形式。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东南地区H省2004年、2014年语数英三科的高考数据为样本,首先进行数据脱敏预处理,之后剔除单科无成绩、缺考、弃考等无效数据,最终获得有效样本136026人次;所有成绩数据的信度值均超过0.85;考题难度CTT值变化处于0.1~0.3之间,说明H省这两年语数英三科的高考数据具有可比性。通过大数据样本[5],本研究从整体差异、报考类别、城乡毕业生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来探究中国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 高考成绩的整体性别差异
1 单科成绩性别差异
H省语数英三科高考成绩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2004年女生三科高考成绩的平均值均比男生高,且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最大,而数学成绩的性别差异最小;2014年女生的语文、英语成绩优势更为明显,男生数学成绩的平均值则反超女生。另外,三个科目中,男生的标准差均大于女生,说明男生群体内的个体差异大于女生。
表1 H省语数英三科高考成绩的平均值及标准差
2 分位点性别差异
H省语数英三科高考成绩的分位点性别差异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①2004年,男生的语文成绩始终在追赶女生,高分段男生也与女生有约1分之差;在数学、英语的20分位点上,男生、女生的成绩差距最大;男生的数学成绩在20分位点以后开始追赶女生,50分位点后反超女生;男生的英语成绩在15分位点以后逐渐追赶女生,但后来未能反超。②2014年,男生的语文成绩情况与2004年相同,但数学成绩在10分位点、80分位点附近与女生的差距拉大,且35分位点后反超女生;男生的英语成绩在28分位点后与女生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后来未能反超。从这些变化来看,男生的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整体上是在追赶女生但未能反超,但数学成绩实现了反超。
图1 H省语数英三科高考成绩的分位点性别差异
3 概率密度性别差异
H省语数英三科高考成绩的概率密度性别差异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2004年、2014年男生和女生语文成绩的概率密度分布无明显差异;女生数学、英语成绩的概率密度分布比较稳定,成绩较高和成绩较低的都比较少;而男生数学、英语成绩的概率密度分布相对分散。2014年,男生英语成绩呈双峰分布,说明男生英语成绩的概率密度分布方差较大;但与女生相比,数学、英语高分段中男生明显偏多。
图2 H省语数英三科高考成绩的概率密度性别差异
4 高考成绩的组间差异分解
基于高考成绩大数据的组间差异分解结果,可以体现由性别特征引起的成绩差异。H省语数英三科高考成绩的组间差异分解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2004年,性别差异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微弱,但对语文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的影响较大;与2004年相比,性别差异对2014年的高考成绩尤其是语文、英语成绩的影响更大,其中对英语成绩的影响最大,表明女生在性别方面的学习优势已在语文、英语学科的学习中得到了明显体现。
图3 H省语数英三科高考成绩的组间差异分解结果
综上可知,2004~2014年,H省高考成绩整体上有所提升,但语数英三科成绩的提升并不均衡,其中英语成绩进步显著,而数学成绩进步缓慢;整体上女生的高考成绩优于男生,其中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最大且呈扩大趋势;男生的英语成绩整体偏弱,但高分段占比较大;男生数学成绩更好的传统观点并未得到证实。究其原因,主要在于:①高考侧重考查记忆的试题较多,其“文科偏向”更利于女生[6];②女生偏形象思维,而男生偏逻辑思维,这种性别的自然差异使女生的语英成绩优异且稳定,男生的数学成绩则占优势;③男女平等意识的加强和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使女生接受教育的机会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女生意识到只有通过更优异的教育表现才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因而在学业上会更加努力,“女生崛起”现象逐渐出现[7]。
二 不同报考类别考生
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
1 不同报考类别考生高考成绩的性别比较
根据对报考比例的计算[即:(报考该类的男生或女生人数÷所有参考人数)×100%],本研究得到H省不同报考类别考生语数英三科高考成绩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如表2所示。
表2 H省不同报考类别考生语数英
三科高考成绩的平均值及标准差
①文史类方面:2004年,男女生的报考比例分别为17.8%、30.5%,可见女生的报考比例较高;女生三科成绩尤其是英语成绩的优势明显,且其三科成绩的标准差均小于男生,说明女生的高考成绩比较稳定,女生群体内的差异相对较小。到2014年,男女生的报考比例均有所下降;与2004年相比,男女生高考成绩的差距有所扩大,其中英语成绩的差距拉得更大;另外,女生三科成绩的标准差依然小于男生,说明女生的成绩更为稳定。
②理工类方面:2004年,男女生的报考比例分别为66.7%、49.5%,可见男生的报考比例明显偏多;男生三科成绩的平均值均低于女生;数学成绩的性别差异较小,但语文成绩特别是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依然很大;女生三科成绩的标准差均比男生小,说明女生的高考成绩更加稳定。到2014年,男女生的报考比例变化不大,但高考成绩却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即语文成绩的性别差异有所缩小,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却进一步拉大,女生的英语学习优势日益凸显;男生的数学成绩反超女生,说明男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进步明显。
③其他类方面:与文史类、理工类相比,2004年男女生报考其他类的比例最少。2004年,男生三科成绩的表现同样落后于女生,其中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最大。到2014年,男女生报考其他类的比例均有所上升;三科成绩的性别差异进一步扩大,其中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依然最大。从高考成绩标准差的变化来看,2004年女生三科成绩的波动相对较大;到2014年,女生只有英语成绩的波动仍然大于男生,而其语文、数学成绩趋于稳定,波动明显小于男生。
总的来看,H省报考理工类的人数较多,其中男生的理工类偏好十分明显;报考文史类的人数相对较少,男生则更少;报考其他类的男女生比例有所上升。在不同报考类别的考生中,女生语数英三科成绩的表现普遍优于男生,这种学业上的“阴盛阳衰”现象应引起重视。
2 不同报考类别考生高考成绩的组间差异分解
考虑到报考其他类考生的高考成绩分布复杂多样,不便于分析,故本研究仅对H省文史类、理工类考生的语数英三科高考成绩进行组间差异分解,结果如图4所示。图4显示,从2004年到2014年,H省文史类考生数学成绩的性别差异基本未发生变化,语文、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稍有扩大;理工类考生数学成绩的性别差异有所扩大,语文、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却在缩小。很显然,性别差异对文史类、理工类考生的语文和英语成
绩产生了影响。
图4 H省文史类、理工类考生语数英
三科高考成绩的组间差异分解结果
三 城乡毕业生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
1 城乡毕业生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分析
H省城乡毕业生语数英三科高考成绩的平均值及标准差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①城市应届生中,2004年男生三科成绩的表现均不如女生,差距最大的是英语成绩,其次是语文成绩,数学成绩的性别差异相对较小;2014年,男生语文、英语成绩的表现依然不如女生,且差距有所扩大,但男生数学成绩的平均值超过了女生。就标准差而言,2004年,城市应届生中男女生三科成绩的标准差均较为接近,但十年后男生三科成绩尤其是数学、英语成绩的标准差明显高于女生,这意味着男生的高考成绩波动较大。②农村应届生中,女生语数英三科成绩的表现也较好——2004年,女生三科成绩的平均值均高于男生,同样也是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最大;十年后,女生语文、英语成绩的优势越发凸显,男生的数学成绩虽然超过了女生但优势并不明显。就标准差而言,无论是哪门学科,农村应届生中都是女生高考成绩的标准差明显低于男生,说明农村应届女生的表现一贯比较稳定,其内部的个体差异相对较小。③城市往届生中,2004年女生的语文、英语成绩优于男生,但数学成绩却低于男生,且十年后女生语文、英语的学习优势更加明显,并在数学成绩上与男生的差距缩小。就标准差来看,2004年女生三科成绩的标准差均高于男生,但差距较小,而十年后却明显低于男生,说明女生的高考成绩趋于稳定而男生的高考成绩波动较大。④农村往届生中,2004年女生高考成绩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语文、英语方面,十年后此优势愈发明显;从2004年到2014年,男生数学成绩的进步较大且略微超过女生。
表3 H省城乡毕业生语数英三科
高考成绩的平均值及标准差
通过上述对比可知:①就应届生而言,2004年农村男女生三科成绩的平均值均高于城市男女生,说明农村学生的高考成绩不仅没有输给城市学生,反而要高于后者;2014年此情况出现了反转,即城市男女生三科成绩的平均值都相应地高于农村男女生,说明城市学生的学习优势逐渐显现。②就往届生而言,2004年城乡往届生的高考成绩情况与城乡应届生相似;但十年后,农村往届生依然在语数英三科成绩上保有优势,并未出现城市应届生反超农村应届生的现象。
2 不同报考类别城乡毕业生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
H省不同报考类别城乡毕业生语数英三科的高考平均成绩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①语文成绩方面,2014年各类别的平均成绩均高于2004年,说明这十年语文的整体水平提升了;农村往届生的语文成绩均高于同一报考类别的农村应届生,而城市的往届生与应届生之间并非如此,可见传统观念中“往届生成绩高于应届生成绩”的观点仅在农村考生中得到了印证。②数学成绩方面,除了农村应届生,其余三类考生的平均成绩整体上有所增长;除了2014年城市应届生和农村应届生、往届生的理工类平均成绩,其余各类别女生的数学成绩均高于男生;城乡往届生的数学成绩增长幅度整体高于城乡应届;文史类所有类别的平均分提高最多,可见数学提分明显。③英语成绩方面,除了部分类别的应届生,其余各类别男女生的英语成绩均有所上升,说明英语水平整体呈提升趋势;与城市往届生相比,农村往届生的平均分提升幅度较大。
3 城乡毕业生高考成绩的组间差异分解
H省城乡毕业生语数英三科高考成绩的组间差异分解结果如图5所示,可以看出:①城市应届生中,女生的语文成绩具有优势;男女生的数学成绩几乎持平,并无显著性别差异;女生的英语成绩优势趋于减弱,由性别因素引起的英语成绩差异在这十年里缩小。②农村应届生中,数学成绩的性别差异在这十年里没有扩大,但女生的语文特别是英语成绩优势却在急剧扩大。③城市往届生中,女生扩大了语文、数学特别是英语成绩的性别优势。④农村往届生的学习成绩表现与农村应届生相似。由此可知,城乡毕业生中女生的语文和英语学习明显优于男生。
综上所述,城乡考生的性别差异虽有所缩小,但高分段人数仍以城市考生为主;农村应届生的性别差异最大,其在英语成绩上的表现最为明显;农村往届生的高考成绩表现明显优于应届生,女生尤其如此。另外,城乡考生在报考类别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四类考生均有超过一半的男生报考理工类(其中往届生的报考比例更高),其次是文史类,而其他类的报考比例很低;农村女生报考类别的选择与男生相似,而城市应、往届女生的报考类别分布比较均匀。
表4 H省不同报考类别城乡毕业生
语数英三科的高考平均成绩
四 研究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①从整体差异来看,女生在语文尤其是英语学科上表现出明显优势,且该优势在十年后更加凸显;在数学、英语高分段中,男生占比较大;整体上来说,女生语数英三科成绩比男生更稳定。②从报考类别来看,无论是哪类考生,都是女生的语数英三科高考成绩整体上高于男生,且这种性别差异有所扩大,尤其是英语成绩的性别差异不仅最大,而且这种差异随时间变化拉得更开了,文史类和其他类尤为如此;理工类考生语数英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相对较小,而文史类和其他类的性别差异较大。③从城乡毕业生来看,2004年农村应往届生语数英三科高考平均成绩反超城市对应群体,十年后农村往届生仍然保有优势,但农村应届生却被城市应届生反超,城市考生的学习优势逐渐凸显;另外,往届生的数学、英语成绩均高于应届生,且女生语数英三科的成绩优势更加明显。综上可知,经过十年的发展,城乡性别差异逐渐缩小,但相较于城市考生,农村考生语数英三科成绩的性别差异更大,且高分段人数仍以城市考生为主。
图5 H省城乡毕业生语数英三科
高考成绩的组间差异分解结果
2 缩小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建议
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的存在,将直接影响男女生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进而影响未来劳动力市场两性的就业机会与经济收入,最终影响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基于此,为缩小高考成绩的性别差异,促进两性的公平发展,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①多方协作,解决两性面临的学习问题。男女生的非智力因素差异是引起两性高考成绩差异的重要原因。在语文和英语学科中,女生对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等的记忆或背诵要求完成度较高[8],同时女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比男生更成熟[9],这些因素使女生的语文、英语成绩更具优势。因此,今后应引导男生正视语文、英语学习上面临的问题,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学业成绩;同时,加强对女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以增加其在高分段的人数,均衡重点大学的性别分布。
②消除学科性别偏见,合理选择报考科类。一般而言,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会偏向选择文科,而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会偏向选择理科[10]。虽然这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理工类专业男女生的数学成绩差距,但由于受理工类可选专业多、就业前景好、福利待遇高等的影响,理工类依然是多数男女优等生的报考首选,有些考生甚至放弃喜欢的文科类专业而报考理工类专业[11]。因此,今后应科学地开展升学报考指导工作,重视培养文科人才,同时合理消除男生更适合报考理工科、重理轻文等学科偏见,提高女生选报理工科的比例。
参考文献
[1]Sax L J, Kanny M A, Jacobs J A,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changing dynamics of the gender gap in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majors: 1971-2011[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2016,(5):570-600.
[2]Iannelli C. Inequalities in entry to higher education: A comparison over time between Scotland and England and Wales[J]. Higher Education Quarterly, 2007,(3):306-333.
[3]邵志芳,庞维国.高考成绩性别差异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69-75、118.
[4][8]李金波,杨军.新课改高考前后高中生学业成绩与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以浙江省2006~2014年高考数据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5,(9):52-56.
[5]李学龙,龚海刚.大数据系统综述[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5,(1):1-44.
[6]王金娜.高考统考科目的“文科偏向”与隐性教育不公平——基于场域-文化资本的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6,(20):8-14.
[7]佟吉清.高考成绩“女强男弱”该如何反思?[N].中国妇女报,2016-5-19(A3).
[9]姜兆萍,周宗奎.学习效能感在高中生班级环境与学习动机间的中介效应[J].中国特殊教育,2011,(6):72-77.
[10]邹丽华,刘颖.高考、中考成绩相关性与中学教学的改革[J].教育科学,2014,(2):22-25.
[11]田建荣,尹达.我国文理分科长期存在的原因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