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隔千里,我一直陪着你(文字+语音版)

2017-04-15 李晶 尾线留痕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感谢您支持原创

本文语音版已同步上传至喜马拉雅

搜索“陪伴的力量”,欢迎收听!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3935d9o1p&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认识勇哥,是在从昆明到大理的火车上。我陪父母去小住,而他则是回修建铁路的隧道工地。

称他为勇哥,并不是年龄的原因,而是想表达我对铁路建设者的尊敬。在得知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和陪伴孩子过程中所花费的心力后,我更加从心里佩服他的正直、坚韧和智慧。


火车车厢里,他时而重庆话、时而普通话地聊着,我们则跟着他时而唏嘘感慨、时而欣慰开怀。

而我越来越感到,他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虽然简单却特别珍贵;虽然朴实却特别有价值。

于是下车前问他:“我想把你的故事写出来,把你的经历和心得分享给更多人,可以么?”他立即微笑着说:“可以的,我也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帮到更多的人。”


勇哥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虽然生活和学习条件都很艰苦,他仍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

可是在九十年代初,即使一年到头无休止地在土地、甚至田埂上耕作,父母仍然不能支付他读大学的费用。所以他只能通过函授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大学梦。

考上大学却不能上,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可想而知。但在勇哥的叙述中,平静得没有任何抱怨,朴实的他只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不让孩子再错失这样的机会。

勇哥拿到大学毕业文凭后,进了一所小学做老师。这是他所喜欢的工作,而且很快得到校领导的重视,事业看似顺风顺水。可是没多久,耿直的他就有了个心结。

当时他所在的学校有个非常不好的风气,就是在上课期间,没有课的老师会聚在一起打麻将。有的老师甚至每天除了上课就是打麻将,学生下课后想找他答疑,却根本找不到人。

勇哥从心里不认可同事们这样的行为,甚至曾经劝阻,可是无奈的他最终只能选择离开。

我不知道勇哥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开自己喜爱的工作和熟悉的家乡,从此踏上外出打工之路的。当他漂泊了几年后,终于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操纵工程机械的工作后,凭借着勤劳、认真与爱动脑筋,他逐渐成为了工程机械负责人,甚至还担起了工程调度的职责。


跟着工程队长年野外工作,转战全国各地的勇哥,心里最惦念的还是家人,尤其是儿子。

虽然每年只能探家几次,他却总会利用这仅有的机会多跟儿子在一起,关注并介入他的成长和发展,尽力弥补因自己长年不在身边而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并帮助孩子顺利度过一个个关键时期。



儿子两岁



有次回家,他看到两岁的儿子正在与邻居的小哥哥玩得起劲。

邻居家是开小卖部的,家里还有几台麻将机。那个聪明的男孩虽然只有六岁,就已经可以上桌打麻将了。

看到这个情景,勇哥很担心自己的儿子受到不好的影响,立刻就决定把家搬到镇里。

我问勇哥:十几年过去了,这个孩子现在怎样?勇哥说:“只知道前些年,妈妈怕他不去上学,就押着他去学校,并看着他走进教学楼才走。可是回家一看,他却早已经回来了。”


这些年,我听到很多父母为了孩子买房或租房搬家的事情,但绝大多数的理由都是为了方便孩子上好学校,像勇哥这样为了孩子避开不利环境而选择搬家的却很少见。

“孟母三迁“需要的是远见和决策力,当然还有勇哥日后更多的辛苦和付出。



小学四年级



那次勇哥回家,儿子的一些行为让他很看不惯:每天回家都要求奶奶准备好零食,而当他觉得奶奶买的苹果不好吃时,即使只咬了一口,也会毫不犹豫地扔掉。

虽然看不惯,可儿子头头是道的辩解却让他不知如何说服。

有一天,几个儿时的伙伴相约去河边钓鱼。这是段不近的距离,他本来打算打个车,带着儿子一起去,却忽然想起这条路刚好连接着自己的老家和以前就读的学校,灵机一动就决定带着儿子徒步走一趟。

那天他们大约走了一个半小时,路上与儿子说了自己小时候的很多事。他还告诉儿子:到了下雨天,路会更难走,时间也会更长。“

那天之后,勇哥发现儿子慢慢有了变化:开始几天不再主动要零食,后来每天回家主动先写作业,慢慢也就不吃零食了。而且再遇到奶奶买的苹果不好吃时,就会跟奶奶说:“这个苹果不好吃,你以后不要买了。”

儿子上初三时,有次突然对勇哥说:“老汉儿,原来你上学时真的很辛苦!“

   

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说:我们以前多么苦,你们现在多么幸福,因此要懂得珍惜。但孩子对此却常常无动于衷。

勇哥陪着孩子一起体验自己曾经的生活片段的方式,会让孩子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能让他的思想受到震动。而且这种震动是深远的,甚至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小学升初中



儿子小学毕业时,可以选择镇里的学校,也可以去县里的学校。勇哥问儿子的意见,儿子说不想在镇上读。

父子两人不谋而合,于是勇哥让儿子在假期到县里尽早熟悉环境。

到了初一下半学期,儿子就对爸爸说他已经完全适应了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勇哥之所以如此重视孩子适应新环境,是源于一个身边的例子。

勇哥一个亲戚的女儿很聪明,小学时成绩也很好。事情的转变是从她小学三年级开始的。

那一年,女孩的父母在县里买了房。为了还房贷,就把孩子托给外公外婆带,两个人出去打工赚钱。

那时孩子年龄太小,又是从乡村转到县城。新的生活环境和中途转学造成的同学间的隔阂,都让她十分不适应,再加上年迈的外公外婆不善教育,结果孩子初中毕业时,七门课只考了400多分。

这时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赚了一些钱。为了让女儿有高中可上,父亲拿着钱到处找学校。但是最终由于分数太低,没有找到任何一个学校愿意接收。

同样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勇哥的另一个亲戚家。

那是一个男孩,学习成绩直到高一时都很不错,一直排在年级前五名。

男孩高二时,他的父亲接了个工程,母亲也去帮忙。于是他们希望钱能够弥补不能陪伴儿子的亏欠。

意料之外的是,男孩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花了十几万块钱用于上网、玩游戏和交女朋友,就是不读书。最后因为成绩过低,甚至没能参加高考。

勇哥说:“其实这三个孩子的智商差不多,可是因为父母关注点的不同,致使孩子的发展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所以,虽然勇哥不得不长期在外工作,却让自己的妻子尽可能多地照顾孩子。

有一次,一个亲戚叫妻子去他家开的饭店工作,勇哥听说后坚决反对。他对亲戚说:“你的好意我们心领了,但这样的工作会让儿子不能得到及时的照顾。她妈妈可以偶尔来帮忙,但是不能全天在这里工作。”

同时,勇哥还要求妻子不能在孩子面前玩麻将,妻子听他说的有道理,也非常地配合。

现在勇哥每天在外辛苦打拼,除了对事业的热情,还有房贷的压力。而妻子在家里做了一份不用坐班的工作。这样既可以有份收入,又可以在孩子需要时随时照顾。

   

勇哥的选择, 既是不得已,又是目前情况下对孩子最有利的安排。

在挣钱与照顾孩子的两难选择中,父母如果能多为孩子想一想,孩子的未来就会完全不同。虽然夫妻二人可能要暂时忍受分离之苦,或许挣钱也会少很多,但当孩子身心健康地长大成人时,父母就会感觉到这个牺牲是值得的。



初中升高中



初中毕业时,儿子受了一次比较大的打击。原因是市里一所重点中学本来已经通知儿子通过考试被录取,但之后又说这个机会与他无缘了。

面对儿子低落的情绪,勇哥及时地陪在儿子身边,因为此时还有机遇和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儿子被拒录后,市里的另一所重点中学第一时间伸出了橄榄枝,不仅免学费和住宿费,还承诺给奖学金。而县里也有一所同样水平的学校供他选择。

这一次,勇哥还是征求了儿子的意见,儿子的决定也仍然如他所料——去市里的学校,因为能有更多的见识和经历。

  

在升学的问题上征求孩子的意见,并非每个父母都能做到。而当孩子心理需要疏导时陪在他的身边,给他以安慰和支持,也是非常难得的。



关于学习


有一次,儿子问勇哥:“老汉儿,我得了100多分(满分150),你觉得怎么样?”勇哥说:“你按100分折算后是多少?”

从此,只有考到135以上,儿子才好意思要奖励。

儿子初中时总是玩游戏,给他规定了时间,却仍然很上瘾。勇哥觉得儿子成绩好,不知怎么跟他说才管用,冥思苦想也没有好办法。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儿子考试掉下来100多分。可能是受了刺激,有天儿子给他电话,说:“我今天把所有的游戏都删除了,以后一心学习。”

勇哥心里暗爽到内伤。


很多时候,提问是最好的提醒和督促,这一点适用于成年人,也同样适用于孩子。父母应该相信孩子自我认识和判断力,过多的唠叨作用绝对相反。

同时,帮助孩子改变对网络游戏的依赖也需要智慧和机遇。虽然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但勇哥没有急于阻止的态度,给了儿子自发改变的机会。

在思考成熟前不急于采取措施,这便是勇哥的智慧。



勇哥的陪伴之道



勇哥每次回家时,都会跟儿子一起跑步、聊天。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给他讲些自己的事,和周围人的事情。

他常对儿子说:“你不能犯法、不能吸毒、不能上网吧、不能打架,你至少不能成为社会的负担。“

在不能回家的日子里,他每周都会给儿子打一次电话。勇哥说:“我工作特别忙,所以会给手机设上闹钟,提醒我别忘了打电话。“


勇哥虽然与儿子相隔千里,但心与心却息息相通。他的思想朴实又长远,他的做法简单又有效。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父亲,儿子目前在学校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正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铁路建设者们生活在野外,工作环境恶劣,又与亲人相隔两地,实在付出太多。即便如此,我仍然希望有更多的人像勇哥一样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也关系着父母的幸福。



本文语音版已同步上传至喜马拉雅

搜索“陪伴的力量”,欢迎收听!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我  

所发文章均为作者原创

欢迎转发


相关历史文章


中国妈妈与犹太爸爸的育子碰撞

从地狱到天堂——佩佩和儿子这十年

从怕学习到要学习——小白“逆袭“记 

“国博男神”教你和孩子做真朋友


作者签名售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