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预告 | “热切的渴望” 有机·奥诺黛拉个展
12月05日起,"热切的渴望"有机·奥诺黛拉个展将于之禾空间与公众见面。这次的个展旨在将人们重新拉回到摄影的大门口,在这个由影像主导,形成顽固的技术性影像崇拜的时代里,对于影像的认知、人与影像、世界与影像的关系进行一次梳理与思考。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01月31日。
热切的渴望
1828年,路易·达盖尔给尼塞福尔·尼埃普斯写了一封信,信中他这样说道:“我怀着热切的渴望,想看到你用大自然做的实验。”在这里,他渴望的对象正是“摄影”。 就在一年前,1827年夏天,尼埃普斯在铅锡合金板上涂上白蜡和沥青的混合物,做成感光板,利用阳光和原始镜头,拍摄窗外的景色,经过长达八小时的曝光,获得了人类拍摄的第一张照片《窗外风景》。虽然这张照片并不像1839年公布的达盖尔摄影术拍摄的照片那样清晰细致,但是这张照片却意味着当时大量科学研究者所努力想要实现的事情,通过机械技术将现实事物如实地复制下来将成为可能。这张照片为人类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窗口,从此以后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不再依靠魔法而是 通过真实的依据进行想象。于是,原本存在于暗箱之中的影像被明室化了,成为可以在世间传播的信息载体;然而影像也开始对现实世界进行裁切、提取,让我们对现实的认知片断化,在无形中对我们的意识进行彻底的改造。
或许让达盖尔燃烧起“热切的渴望”的,正是摄影所具有的这种神奇力量。显然这 种渴望的隐喻不仅可以指向科学技术,同时也可以指向人类的认知意识——人们渴望实在地进行想象。也正是在这种“渴望”的推动下,我们迎来了影像的大发展, 肖像照、电影、画报、电视……在短短不到两百年的时间里,我们已经完全被影像所包围。我们的认知也在影像构成的拟像世界中逐渐发生变化。影像不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手段,认识现实世界的一个媒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现实世界成为了一个拟真的存在,我们不再通过影像进行观看并认知世界,而是认为观看影像就是在观看世界本身。这样技术性影像的崇拜,让人逐渐沦为影像的奴隶,在影像生产与传播中不断复制并模仿影像。影像已经不再是帮助人们理解这个世界的媒介了,相反成为一种控制人的工具。
今天,我们再一次站在了寻找“摄影”的十字路口,需要重新去考察摄影究竟是什么?摄影与人的关系是什么?摄影与世界的关系又是什么?在我看来,有机·奥诺黛拉的这个展览就是要促使人们直面上述这几个问题。展览从尼埃普斯的《窗外风景》开始,将人们拉回到摄影的大门口,并通过大量的作品建构出围绕摄影展开的关系网络,让人置身其中,感受我们与摄影的关系、理解摄影与世界的关系。如果说,1828年达盖尔怀揣的是一种对技术的渴望,一种用影像叙述历史的渴望,那么有机·奥诺黛拉这个展览所激发的,可能是一种在影像一统天下,形成顽固的技术性影像崇拜的时代里,重新认知影像、重新梳理人与影像、世界与影像关系的渴望。
策展人 林叶
The World is Not Small —— 1826 No.20
How to make a Pearl No.19
Yuki Onodera
有机·奥诺黛拉
1962年出生在日本东京,现生活工作在法国巴黎。
有机·奥诺黛拉是一位以当代艺术的方式驾驭摄影的艺术家。她会采用剪报等手法来制作作品,对照片进行加工的同时也用银盐摄影来创作;她曾将玻璃球放入相机之中进行拍摄,根据事件与传说来构建故事、并据此来到地球的背面进行拍摄等等。对她而言,照片不仅仅只是素材,而是应该对其本质进行探求的对象,她运用所有的手法,创作了很多探讨“摄影是什么”、“摄影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的实验性作品,并发表了很多独特的、不为摄影这个框架所限制的系列作品。她的作品被蓬皮杜中心、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SFMoMA)、保罗盖蒂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东京都摄影美术馆等世界各地的多家美术馆收藏。
艺评人、译者。主要从事视觉文化的研究与摄影理论翻译工作,译作有杉本博司文集《艺术的起源》、《现象》、《日本摄影50年》、《私摄影论》,选译《日本艺术摄影史》等。文章发表于ARTFORUM、腾讯·谷雨、澎湃、《信睿周报》、《艺术当代》、瑞象视点、《书城》、《中国摄影》等媒体。
联 合 承 办
Vanguard 画廊2004年创立于上海。创建伊始画廊以发现和支持从事当代艺术创作的青年艺术家为主要方向。抱持着极大的开放性,Vanguard为年轻艺术家们提供展示和实践的平台,发掘了不少目前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的活跃参与者。近年来,画廊将目光更清晰地锁定在观念艺术方向,艺术家创作类型多样,且加入了来自不同的地区和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使作品无论从形式或概念上都更加多元。
自创办以来,Vanguard画廊坚持对观念性实验性艺术创作的支持和推广,已成为中国探索并实践当代艺术未来走向与可能性的重要力量。
*作品图片、文字内容版权归
艺术家Yuki Onodera、Vanguard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