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0年9月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大公訪談|薛永恆:美國失去香港市場,也會痛

大公文匯全媒體 香港连线 2020-09-04

【6·5香港連線】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湯嘉平 報道:創新科技在防疫抗疫中廣泛應用,政府部門亦變身創新防疫產品試驗場,為產品推出市場鋪路。新上任的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疫情有危亦有機,令不少創科研發成果得以轉化為商品打入市場。政府未來會加強產業鏈協作、公眾溝通及人才培訓,助更多科研成果「落地」,並會藉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發展機遇,令科研產業成為帶動香港經濟的重要動力。


薛永恆表示,疫情有危亦有機,令不少創科研發成果得以轉化為商品進入市場(大公報圖片)


本港防疫抗疫工作採用了不少本地研發的創科產品,包括用電子手環協助檢疫、透過地理資訊地圖發佈患者行蹤資訊、派發可重用口罩等,曾獲政府資助研發的納米口罩、納米塗層等亦相繼增產應市。薛永恆認為,疫情本身不是好事,但亦為社會帶來好的轉變,「太平盛世時無咩動力改變,設計拿獎都置之高閣;但疫情下,原有方式不可以繼續時,有些研發成果終於有機會打入市場。」


當防疫抗疫成為新常態,薛永恆形容有危亦有機,政府正致力幫助本地初創轉危為機。他舉例,不少國家及地區都受疫情困擾,香港可以向周邊的東南亞國家、「一帶一路」國家分享科技抗疫經驗,「除了協助抗疫,亦可以令香港的科技產品有機會推出去。」


不過薛永恆承認,科研產品要進入市場並不容易,無實際試驗場地是其中一個難題,而政府正透過「公營機構試用計劃」,在公營機構及政府部門提供場地,幫助初創企業、大學等測試新研發的產品和技術。由於政府無利益衝突,核證更具公信力,可為公眾及業界提供參考,從而協助這些科研成果推廣到私人市場。疫情期間,計劃推出項目特別徵集,支持防疫產品開發和科技應用,至4月10日截止時共收到332個申請,其中20個申請已經獲批,共涉及約3560萬元資助額。



「政府正透過「公營機構試用計劃」,

幫助初創企業測試新產品和技術。」


薛永恆重申,協作、溝通及人才培訓是創科局三大工作重點,因為香港有五間世界100強的大學,科研能力非常強,但不少科研成果卻未必能有效轉化為商品。創科局的「協作」,是希望令科研、投資、生產等不同持份者組成完整的產業鏈,幫助科研成果「落地」。「創科不是為創科而創科,最重要是科研成果能夠推動經濟發展、改善民生,這才是最終目標。」至於「溝通」,他認為,創新會帶來改變,但改變為現狀帶來衝擊,未必人人理解或接受,有效的溝通可減少誤解,令大眾接受改變。


薛永恆上月戴上「銅芯口罩」,介紹全民派發的可重用口罩(大公報圖片)


「抓緊大灣區機遇,加大力度融合,

推動香港成為世界級創科中心。」


薛永恆認為,香港融入大灣區的發展有助於實現科研成果的落地。他以「資金過河」政策為例,短短兩年,已有九個有本港大學參與的項目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資助,其中四個是本港大學牽頭,另有逾90個項目獲廣東省科研資助,涉及逾2.5億元。他強調,大灣區的發展是香港千載難逢的機遇,要用好這樣的機遇,離不開人才交流、資源互通及資訊互通,「這些都是我們融入大灣區、在大灣區發揮優勢的非常重要的環節。我期望在未來,在融合方面繼續加大力度,推動香港成為世界級創科中心。」


疫情期間,政府亦推出「遙距營商計劃」,冀令受惠企業開拓網上業務,配合社會發展,亦有助增加資訊科技公司工作,解除倒閉危機。計劃截至6月2日已接獲超過9000個申請。薛永恆形容計劃非常受歡迎,對於業界又擔心計劃五億資助額不夠分,他承認資源有限,要平衡不同需要,但承諾會盡力爭取更多資源,並用得其所。


年輕人甚至小孩子都簽名支持國安立法(大公報圖片)


國安立法有利創科發展


社會不穩令去年風險投資基金在港投資數目由升轉跌,大減近半投資。薛永恆認為,港區國安法立法有助撥亂反正,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有利創科發展。他強調,即使美國藉詞收緊高科技產品入口,只是暫時的「陣痛」,但絕對無礙香港的創科發展。


本港2014年整體風投基金投資在創科方面的金額為12.4億元,到2018年數字升了13倍,到178億,上升趨勢明顯。但2019年卻倒跌到只有90幾億。細數這些在創科方面的投資數據,薛永恆感慨,去年的社會動盪令不少投資者撤資,本港創科亦因此受重創,而港區國安法的通過,有助香港回復到相對平和穩定的環境,令到初創投資可以繼續發展。


「美國失去香港市場,也會痛」


「港區國安法的通過,一方面是大是大非的問題,維護國家安全,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責任;另一方面,香港也獲得平穩發展的機會,香港市民也獲得安居樂業的機會,重返正軌。所以港區國安法的通過,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們一定會全力支持。」


但與此同時,美國亦揚言取消對香港的特殊貿易地位,業界憂慮會否影響本港高科技產品的進出口。薛永恆認為,在全球化的環境,大家互相分工、互利雙贏,但如果不做互利的事,「那就大家都受損」。「香港的科技發展因為這所謂的制裁,或許會帶來一些『陣痛』,科技產品的進出口短時間內有阻礙。但這個世界除了美國之外,不同地方都會有科技產品與香港往來。所以我不會覺得這是一個不能克服的困難。另外,美國沒有香港的市場,它也會痛!


大公文匯傳媒集團

大公報記者  曾敏捷、湯嘉平 報道
往期閱讀

大公訪談|商經局局長邱騰華:美國制裁香港?自欺欺人!

大公訪談|鄭若驊:國安立法無損港司法獨立


今日相關報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