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峰客》专访双特异性抗体领军人物:岸迈生物创始人吴辰冰博士

大海 医麦客 2020-09-02

2019年4月25日/医麦客 eMedClub/--2019第二届国际新型抗体药物发展高峰论坛即将于5月18-19日在深圳举行,秉持“聚焦新型抗体技术,助力创新药物研发”的宗旨,围绕单域抗体(又称纳米抗体)、抗体偶联药物、双特异性抗体等前沿话题,邀请国内外300余位专家共赴盛会。应医麦客邀请,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辰冰博士团队将为我们全面解析FIT-Ig®平台技术开发双特异性抗体的最新进展。


2018年9月3日,EMA批准首个用于治疗成人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紫癜的纳米抗体药物Caplacizumab上市,成为这一新型抗体技术从发现到应用的里程碑事件。新型抗体技术与药物开发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图片来源:FDA


Bispecific antibody中文翻译为双特异性抗体或双功能抗体,简单说来就是可以同时识别两个位点的抗体。根据FDA这篇行业指南的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1)为连接两种靶细胞的双功能抗体(如同时连接免疫效应细胞和肿瘤细胞以达到增强杀伤作用的双功能抗体),此类双功能抗体需要同时连接至两种靶细胞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2)为不连接两种靶细胞的(如连接2个不同细胞因子或者是连接肿瘤细胞两个不同位点的双功能抗体),此类双功能抗体发挥作用无需同时连接两个靶点。


2009年4月20日欧盟批准的在双特异性抗体领域的第一个治疗性抗体药物Removab。同一年,国际性专业杂志PharmaceuticalTechnology公布的《2009年度创新荣誉奖》中,由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吴辰冰发明的“双变域免疫球蛋白(DVD-Ig)大分子制药技术”成功入围,成为该奖项第一位入围该榜单的华裔科学家。


时隔十年,这几年火得发烫的双抗领域终于在2019年4月18日,FDA发布了仅6页正文的双特异性抗体开发项目行业指南草案《Bispecific Antibody Development Programs | Guidance for Industry | Draft Guidance》后光芒四射。


几天后,4月24日,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已授权其在美国申请的专利号10,266,608标题为“串联Fabs免疫球蛋白及其用途”的专利。这项岸迈生物最早在全球范围内申请的专利,获得授权的权利要求组成中,广泛涵盖和保护了通过FIT-Ig®技术获得的双特异性抗体。


“这项专利突出强调了岸迈生物的双特异性抗体的新颖性,成为我们已经申请的后续各专利组合的基石,”岸迈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辰冰博士说:“在美国这样的全球主要医药市场中获得关键平台技术的专利授权,是岸迈生物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使我们朝着成为一家致力于肿瘤生物制药的领先创新者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岸迈生物正在基于其FIT-Ig®平台技术开发治疗多种癌症的创新产品。其进度最快的双抗药物EMB-01,是一种针对c-MET/EGFR双靶点并具有协同作用机制的双特异性抗体,已经被快速推进到人体临床研究阶段,目前正在美国和中国进行I/II期的人体临床试验。第二个在FIT-Ig®平台上开发的药品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随着更多内部原创产品的开发,岸迈生物将进入双特异性抗体药品管线快速增长的新阶段。


针对双特异性抗体领域的发展现状,岸迈生物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吴辰冰博士接受了医麦客《峰客访谈》栏目的专访。



《峰客访谈》请问吴博士,岸迈自主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研发平台有哪些特点和优势?


吴辰冰博士:岸迈生物自主开发的FIT-Ig双抗平台技术具有以下四点关键特点和优势:1: 具有很高的成药性,分子稳定性高,溶解度高,可皮下或静脉注射,体内半衰期可达两周,方便临床使用;2: 具有很高的生产效率,细胞表达量高,在4g/l以上,因为无错配问题,所以纯化效率很高,和传统单抗类似,可实现大规模产业化;3: 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可以适用任何靶点组合,也可以适用任何两个单抗序列的组合,无需对单抗序列进行改变,大大缩短了开发时间;4:具有很优化的设计,没有任何氨基酸突变,没有任何非抗体序列,也无需使用连接肽链,100%保持了抗体原有的一级和二级结构,避免了因序列或结构变化导致的免疫原性反应。这是FIT-Ig有别于其他双抗技术最关键的特性。



《峰客访谈》第一个创新双抗药物EMB-01于2018年中美双报获得IND后有没有最新进展,临床研究数据反馈如何?


吴辰冰博士:目前已经在美国和中国展开临床研究。从2018年12月26日第一个病人给药开始,到现在已完成几个剂量组的爬坡,临床方面进展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一期临床试验。



《峰客访谈》双特异性抗体的靶点选择有什么策略,相比较CAR-T双靶点,抗体这类有什么优势?


吴辰冰博士:双抗的药理机制具备多样化的特点,包括细胞连接、结构支架、定点激活、协同抑制等等,具体用什么机制则是根据靶点组合而定。其中,细胞连接的机制只是双抗众多机制中的一种,主要应用在免疫细胞的导向作用,原理上是和CAR-T的功能一致。所以双抗的应用范围远远超过CAR-T。而在免疫细胞的导向机制方面,双抗也在近期的一些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亮眼的表现,而且使用起来比CAR-T更加方便。



《峰客访谈》双特异性抗体的发展目前还有什么挑战,能否预测一下未来的趋势?


吴辰冰博士:目前双抗由于技术不断完善而进入快速发展期,相信未来3-5年会有双抗产品不断进入市场。双抗产品开发的挑战应该还是在生物学的机制方面,如何选择靶点组合,以期达到创新的协同机制,1加1大于2,从机制和疗效等领域全面超越单抗。



《峰客访谈》即将在5.18号深圳举办的新型抗体药物发展论坛,您对大会有什么样的寄语?


吴辰冰博士:我们的生物制药行业才刚刚起步,让我们脚踏实地,潜心研发,不断创新。祝大会圆满成功。



专家简介

吴辰冰  博士

上海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兼总裁


吴辰冰博士从美国佐治亚大学生物化学系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后,进入美国哈佛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获得美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基金,主要从事分子免疫学的研究,在揭示XLP疾病的机理方面有重要突破。后来进入雅培制药公司生物研究中心,从事治疗性抗体的研究与开发十多年,带领多个项目从早期研究开始成功进入到临床申报。


吴博士长期从事分子免疫及抗体药物研究工作,有多篇首席作者论文发表在Nature Immunology和Nature Biotechnology等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并有多项国际专利授权和50多项国际专利申请。 之后吴博士回国加入上海睿智化学研究有限公司,建立了一个全方位的治疗性抗体研发平台,并借此与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广泛合作,成功地开发出一些有影响力的创新抗体药物。吴博士于2013年加盟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官兼研究院院长,主要致力于完善研发梯队,建立技术平台,充实研发管线,制定研发策略,并入选浦东百人。


2016年5月吴博士开始担任上海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主要进行新一代生物大分子的技术开发及产品研发,带领团队开发出新一代的双特异性抗体平台技术“FIT-Ig”,目前已有多种由该技术开发出来的新型抗体进入临床申报阶段,未来将致力于建立一个创新型国际化的生物制药企业。 2017年初岸迈生物成功完成2500万美元A轮融资,其首个抗肿瘤产品获十三五重大专项立项,并荣获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生物组(初创企业)行业全国总决赛冠军。


关于岸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岸迈生物是一家创新型国际化生物技术企业,在上海和苏州分别设有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专注于利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平台FIT-Ig®进行创新生物药的研究和开发。FIT-Ig®技术平台能够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将两个单抗序列糅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结构独特的双特异性抗体,是全球唯一的既不需要任何氨基酸突变、也不包含连接肽链及任何非抗体序列的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具备很高的成药性和产业化效率。基于FIT-Ig®平台技术,岸迈生物正在针对肿瘤免疫和其他临床需求高的领域进行双特异性抗体系列原创产品的开发。岸迈生物同时也在通过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授权、合作开发等多种形式实现平台的战略发展和产品多元化布局。若需获取更多信息,请访问:www.epimab.com



点击下方,抢先报名参与大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