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骄傲 | 莫道广东无大家 愿与君享诸名作
很多对广东不是很了解的朋友常感觉“广东没出什么文化人”,甚至“广东没什么文化底蕴”。事实上,广东也是个文化名人辈出的地方,岭南文化和岭南文化人分别是中国文化版图和中国艺文名人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块。
21世纪的广东日新月异,无论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在岭南大地发光发热的“新广东人”,还是走向五洲四洋为各地带来文化繁荣的“老广东人”都是广东人民的骄傲、岭南大地耀眼的光辉。
接下来,小编就暂以“老广”(老广东人)为切入点,“以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为划界依据,放眼世界各地,来窥探在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工艺等领域的广东籍名人。来与大家介绍这些为“岭南骄傲”发挥了光与热的现当代文化巨匠。
现当代粤籍文化名流活动的主要几个城市据点是:香港、上海、广州、北京、新加坡、汕头和深圳。接下来,展开:
1
国学泰斗
▽
饶宗颐(1917-2018):字固庵、伯濂、伯子,号选堂,广东(今潮州市潮安区)人,先人于明代由福建迁入广东后在潮州府城定居,祖上七代皆是潮州当地知名学者。饶老是享誉海内外的学界泰斗和书画大师,系香港大紫荆勋贤、中国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新加坡国立大学首任中文系主任、曾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主任,获法兰西学院儒林汉学特赏、法兰西学院外籍院士、巴黎亚洲学会荣誉会员、法国索邦高等研究院首位华人荣誉人文科学博士有12个博士学位。他在传统经史研究、考古、宗教、哲学、艺术、文献以及近东文科等多个学科领域均有重要贡献,在当代国际汉学界享有崇高声望,1962年获得有汉学界诺奖之称的法兰西学院汉学“儒莲奖”。被称为“亚洲文化的骄傲”,国学术界曾先后将其与钱钟书、季羡林并列,称之为“南饶北钱”和“南饶北季” ,饶老遗作甚巨,代表作有《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殷代贞卜人物通考》、《潮州艺文志》、《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楚辞地理考》、《老子想尔注校笺》、《敦煌曲》、《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语文篇——悉昙学绪论》、《文辙——文学史论集》、《词籍考》等等。学界评价饶氏治学,“几乎没有一个时代是交白卷的”,钱钟书先生称其为“旷世奇才”。季羡林评价道:“他就是我心目中的大师”,许嘉璐说:“中华文化什么样子?就饶公这样!饶公是中华传统文化呈现于二十世纪的最好典型。我可以说:广东五十年之内,不会再出第二个饶宗颐!”林伦伦对饶先生的评述是:“先生业精六学,才备九能”;香港大学副校长曾引用余秋雨的话说:“香港如果出了一个饶宗颐,就不会是文化沙漠了。”
陈垣(1880-1971):字援庵,又字圆庵,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其出身药商家庭,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的教授、导师。 1926-1952年,任辅仁大学校长。1952-1971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1949年以前,他还担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历任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其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他的许多著作成为史学领域的经典,有些被翻译为英、日文,在美国、德国、日本出版,毛主席称他是“国宝”。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 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梁启超被公认为是清末优秀的学者,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人物,其一生勤奋,著述宏富,在将近36年的政治活动又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达39万字之多,各种著述达1400多万字,合编为《饮冰室合集》。。毛主席评价曰:“他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南海(今佛山市南海区)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光绪五年(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光绪十四年(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光绪十七年(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民国六年(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康有为晚年始终宣称忠于清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后,他曾亲往天津,到溥仪居住的静园觐见探望。民国十六年(1927年)离世。康有为作为晚清社会的活跃分子,在倡导维新运动时,体现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后来,他与袁世凯成为复辟运动的精神领袖。代表作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人类公理》、《广艺舟双楫》、《康子篇》等。
2
文学创作
▽
①小说名家有:
许地山(1894—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古时“华”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广东揭阳(今揭阳市揭东区)人。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父亲许南英曾率领台湾人民抵御日寇,苦撑危局,死守孤城台南。许地山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硕果。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1926年毕业并留校任教。期间与瞿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五·四”前后从事文学活动,后转入英国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学、印度哲学、梵文等。1935年应聘为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遂举家迁往香港。在港期间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协会主席。一生著作颇多,文学作品多以台湾省、潮汕地区、闽南地区、香港、雷州半岛和东南亚、印度为环境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空山灵雨》《道教史》《达衷集》《印度文学》;译著有《二十夜问》《太阳底下降》《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作品《落花生》入选小学语文教材。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出手不凡,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名家如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石剑峰曾说:“老舍的引路人是许地山,伯乐是郑振铎。”
吴趼人(1866-1910 年):原名宝震,字小允,又字茧人,后改趼人,号沃尧。广东南海(今佛山市禅城区)人, 清末谴责小说家,出生于北京,因居佛山镇,在佛山度过青少年时代,自称我佛山人,以此为笔名,写了大量的小说、寓言和杂文,吴趼人幼年丧父,十七八岁至上海谋生,常为报纸撰写小品文,光绪二十九年始,在《新小说》杂志上先后发表《电数奇谈》、《九命奇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恨海》、《劫余灰》、《情变》等,其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恨海》轰动一时,影响深远。
洪灵菲(1902-1934):笔名林曼青、林阴南、李铁郎等。广东潮州(今潮州市潮安区)人。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6 岁开始从事体力劳动,学生时代,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后,遭到国民党的通缉,被迫流亡到新加坡。立时,他是七人常委之一。1934年中秋前后,年仅32岁的洪灵菲被枪杀于南京雨花台。主要作品有《流亡》、《前线》、《家信》、《归家》等,洪灵菲短暂的一生,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那白色恐怖年代里东方黑暗的天空。
戴平万(1903—1945年):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者和先驱者之一,东北抗日联军早期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的革命家,作家,新闻事业的先驱者及工人运动领导者。代表作有《出路》,《都市之夜》,《陆阿六》等。
冯铿(1907—1931):广东又名占春、岭梅。原名冯梅岭,广东(今潮州市潮安区)(今潮州市潮安区)人,祖籍浙江杭州,现代女作家,“左联五烈士”之一。主要著作有《春雷》、《铁和火的新生》、《最后的出路》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曾评价道:“冯铿是中国新诞生的最出色和最有希望的女作家之一。”
碧野(1916—2008):碧野原名黄潮洋,广东大埔人,有7部长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及多部散文集留世,其作品流露着浓厚的潮州情节,散文《吴门桥游记》、《天山景物记》被选入教材。
司马翎(1933-1989):本名吴思明,别名天心月。广东潮阳人(今汕头市潮南区),武侠小说家,武侠小说界“东邪”。 将门之后,叶洪生作品《台湾九大门派代表作》把他列在第一位; 当代著名武侠名家凤歌认为司马翎在文笔、博学、斗智、气势四项上,已经接近第一。古龙曾说:“台湾早期的武侠小说家中,我唯一迷过的只有司马翎,他算得上是个天才型作家。”黄易评价道“我最欣赏的武侠作家唯有金庸与司马翎,尤其是司马翎,我觉得他是台湾武侠界的第一把交椅,他的作品非常有内涵,而且对人性的刻画入木三分、大胆直接,非常真诚、毫无虚假,卓见哲理、俯拾即是……创造出一个能够自圆其说、有血有肉的武侠天地!……我在武学方面所重视的精神与气势,是受了司马翎的影响。” 金庸的评价是:“我生平最开心的享受就是捧一本好看的武侠小说来欣赏一番。现今我坐飞机长途旅行,无可奈何,手提包中仍常带白羽、还珠、古龙、司马翎的武侠旧作。”司马翎的代表作品有《剑神传》《剑海鹰扬》《丹凤针》《檀车侠影》等。
张小娴(1967- ):广东开平人,小说家、散文家。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1994年于《明报》连载《面包树上的女人》而出名。1997年5月出版的《荷包里的单人床》进入香港畅销书排行榜首。1998年创办香港第一本本土女性杂志《AMY》,任总编辑至2008年。代表作《面包树上的女人》、《荷包里的单人床》。
②散文大家有:
秦牧(1919-1992):别名林阿书、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 。中国散文界的“南秦北杨”, 曾任《作品》杂志主编、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等职。其文学活动涉及很多领域,主要有散文、小说、诗歌、儿童文学和文学理论等等。秦牧散文的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体式上继承了“五四“闲话体散文的特点,但又对之进行改造,并吸收了抒情散文叙事如画,感情浓郁的妙处,创造出将抒情、叙事、议论融为一体的新文体。其影响最大的作品是文艺随笔集《艺海拾贝》、《语林采英》。科学小品《大自然警号长鸣》、散文《土地》、《花城》等被选入教材。
蔡澜(1941- ):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著名散文家、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电影节目主持人、商人。现任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中国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特邀蔡澜作为节目总顾问。代表作品有《蔡澜叹名菜》、《蔡澜叹世界》、《今夜不设防》、《蔡澜旅行食记》等,与金庸、黄沾、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有“食神”美称。金庸评价其:“蔡澜见识广博,琴棋书画、酒色财气、吃喝嫖赌、文学电影,什么都懂。于电影、诗词、书法、金石、饮食之道,更可说是第一 流的通达。”倪匡(卫斯理)评价他:“虽魏晋风流,犹有不及。”。
▲蔡澜漫画形象
许广平(1898~1968):广东广州人,原籍澄海,鲁迅夫人,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秘书长,全国人大常委。代表作有《两地书》《鲁迅回忆录》等。
③如诗歌词曲领域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学名元瑛(亦作玄瑛),法名博经,法号曼殊,笔名印禅、苏湜。广东珠海人,作家、诗人、翻译家,能诗擅画,通晓汉文、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其作品“清艳明秀”,别具一格,在当时影响甚大。代表作《曼殊全集》(共5卷)。
▲苏曼殊
黄沾(1941-2004):广州人,原名黄湛森,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著名词曲家、作家、主持人、演员,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65年进入“丽的”电视台任主持,并开始做电影配乐工作。1968年黄沾创作了第一首歌曲《忘记他》 。1973年黄沾撰写成人笑话集《不文集》 。1978年黄沾填词的《誓要入刀山》、《倚天屠龙记》、《鳄鱼泪》入选香港电台“第一届十大中文金曲”。1990年在“第十三届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上获得“金针奖”。1994年凭借电影《梁祝》的配乐,获得第1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配乐。1998年他与顾嘉辉两人在香港、广州和东南亚地区举办了29场音乐会。2003年黄沾为梁汉文的专辑《03四季》写了他生平的最后一首曲作《情常在》。代表作《上海滩》、《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倩女幽魂》、《长路漫漫伴你闯》、《我的中国心》。
陈小奇(1954- ):广东普宁人,著名作家、词曲家、音乐制作人及电视剧制片人、编辑。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是内地华语流行音乐的主要开拓者,曾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带红毛宁、杨钰莹、李春波、甘萍、陈明、廖百威等一串歌手,在内地刮起强劲的岭南音乐旋风影响力。其词曲作品《高原红》、《又见彩虹》获中国音乐界最高奖项“金钟奖”代表作品,代表作还有《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九九女儿红》、《我不想说》、《为我们的今天喝彩》、《跨越巅峰》、《拥抱明天》、《大浪淘沙》、《灞桥柳》、《烟花三月》及中国第一首企业歌曲--太阳神企业形象歌曲《当太阳升起的时候》等,黄霑曾说:“内地(歌手)有陈小奇 ,不必到香港。”
林夕(1961- ):原名梁伟文,广东东莞人,作家、词人,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林夕的词中意境迷离朦胧,给人以很大的回味空间。很多作品有着先声夺人的效果。他的词作在意象表达上的高人一等来自于他文学上的造诣。代表作有《林夕字传》、《至少还有你》、《红豆》、《我》、《富士山下》、《少女的祈祷》、《北京欢迎你》、《梦想天空分外蓝》等。
詹安泰(1902—1967):字祝南,号无庵。广东饶平人 ,曾任教韩山师范、金山中学达12载。1938年起,任中山大学教授28年,担任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编写《中国文学史》(先秦西汉部分)作为大学教材。其一生从事古典文学研究和教学,发表了几十篇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尤其精于诗词的研究、创作。代表作有《花外集笺注》,《碧山词笺注》,《姜词笺解》,他的词学专著有独特创新见解,在词坛有较大影响,在日本学界有“(中国)南詹北夏,一代词宗”的评誉。
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广东梅县(今梅州市梅江区)人,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评曰:“要之公度(黄遵宪字公度)之诗,独辟境界,卓然自立于二十世纪诗界中,群推为大家,公论不容诬也。”
曾习经(1867~1926):字刚甫,一作刚父,号刚庵、蛰公,别号蛰庵居士,广东揭阳人,诗人、收藏家。曾习经性喜藏书。在清帝逊位前一日辞官,退居京都,躬耕不辍。民国政府曾3次聘请出任财政部长、广东省长之职,固辞不受。喜藏书,伦明至京师,多从其借读,二人多次游琉璃厂,其收藏秘本甚多,有明代万历本《太函集》、《倘湖樵书》、《南华今梦》、成化本《张曲江集》等,其藏书处有“湖楼”。编撰有《揭阳曾氏湖楼藏书目》。梁启超称其为“有清易代之际第一完人”。
梁鼎芬(1859—1919):字星海,一字心海,又字伯烈,号节庵,别号不回山民、孤庵、病翁、浪游词客、葵霜、藏山、藏叟等;广东番禺(今广州市区)人。光绪六年进士,授编修。历任知府、按察使、布政使,曾因弹劾李鸿章,名震朝野,诗词多慷慨愤世之作。
李金发(1900~1976年):原名李淑良,广东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人,中国第一位象征主义诗人,代表作《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④剧本领域
郭启宏(1940-):广东饶平人,著名剧作家,被称为“中国当代戏剧创作三驾马车”之一。1957年毕业于汕头金山中学,1961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评剧院、北京京剧院、北方昆曲剧院任编剧、副院长,兼任北京文联副主席、北京戏剧家协会主席。16岁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发表各类作品800余种,近1000万字。多次获国家话剧界最高奖,共有28部(篇)作品获55次国家级或京沪市级奖。代表作有话剧《知己》、《李白》、《天之骄子》、《男人的自白》、《大讼师》 ,昆曲《南唐遗事》、《司马相如》,京昆合演《桃花扇》,京剧《司马迁》、《情痴》,评剧《向阳商店》、《评剧皇后》、《成兆才》,河北梆子《忒拜城》等,结集《郭启宏剧作选》,小说有《白玉霜之死》、《潮人》、《殇之雄》、《蚶壳嫂》、《阿荣》等,散文集有《四季风铃》等,电视剧有《白玉霜》、《朱元璋》、《东周列国》(与人合作)等。其散文、随笔连续多年被选入中国年度最佳散文、随笔选集。
罗瘿公(1872-1924):名敦曧,字掞东,号瘿公。男,诗人,京剧剧作家。广东顺德(今佛山市顺德区)人。其父曾供职于翰林院,任编修,代表作有《梨花记》、《龙马姻缘》、《花舫缘》、《孔雀屏》。
李碧华(1959- ):女,原名李白,祖籍中国广东台山,出生、成长于香港,曾担任人物专访记者、电视编剧、电影编剧及舞剧策划,先后在刊物撰写专栏及小说。代表作品有《霸王别姬》、《青蛇》、《秦俑》、《胭脂扣》、《生死桥》、《饺子》、《诱僧》等。专栏及小说在中港台新马等地区报刊登载,结集出版逾百本,并有多国译本。
新闻学泰斗、巨匠
方汉奇(1926- ),广东普宁人,出身潮州文化世家,是中国新闻史学界一号人物,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导,1951年起先后在圣约翰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至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和第四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创办中国新闻史学会并出任会长、名誉会长,两次获吴玉章奖新闻学一等奖,北大、清华、南大、浙大等十六所高校顾问、兼职教授、首席教授,吴玉章奖新闻学评审组召集人。2017年获第六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后宣布捐出100万奖金,助力新闻史研究工作。代表作品《报刊史话》、《中国近代报刊史》、《报史与报人》、《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新闻史上的奇情壮采》、《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等。
黄天鹏(1905-1982):广东普宁人,新闻学家,我国现代新闻学拓荒人。主要贡献:创办中国第一份新闻学刊,《新闻周刊》主编,黄天鹏革新报纸版面,首创一版为要闻版,投入创办复旦大学新闻学研究室,我国第一个大学新闻研究室由此诞生。后应德国佛郎府中国学院之邀,参加万国报纸博览会。他征集中国300多种报纸杂志于博览会中设立了中国馆。抗战胜利后,黄天鹏担任中央印务局总管理处处长。1947年被选为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
江艺平(1956年- ):广东陆丰人,出版家,《南方周末》主编、前《南方都市报》总编,开创《南方周末》最璀璨年华,1996年江艺平任《南方周末》主编。2000年1月,卸任南周主编一职。2006年11月,担任南方日报社副总编辑。2008年底,江艺平开始在南方周末上开设不定期专栏《故人如故》。她提出的“在这里,读懂中国”、“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这些语录曾打动过无数人。
王云五(1888-1979):名鸿桢、字日祥、号岫庐,笔名出岫、之瑞、龙倦飞、龙一江等。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出版家、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原籍福建。在商务印刷局的25年时间里,坚持以“教育普及、学术独立”为出版方针改革商务的机构组织,开办并复兴东方图书馆,编写出版了大量的古典、中外名著和教科书辞典等。为我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大量贡献,2013年《王云五全集》出版。
林行止(1940- ):原名林山木,笔名史威德,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散文家、香港著名报人、被誉为“香江第一健笔”。代表作有《英伦采风录》、《现代经济成长》、《香港前途问题的设想与事实 : 信报政经短评选集》等。
3
学术研究
▽
文学史
陈平原(1954- ):广东潮州人,主攻现代中国学术史、中国小说史、中国散文史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北京大学一级教授、中文系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北大首批两位文学博士之一、北大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俗文学学会会长。全国高校一、二、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著作奖(1995,1998,2003)、第四届国家图书奖荣誉奖;代表作有《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人谈》、《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千古文人侠客梦》、《中国现代学术之建立》、《中国散文小说史》、《中国大学十讲》、《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大学何为》、《北京记忆与记忆北京》等著作三十种。
洪子诚(1939- ):广东揭阳(今揭阳市揭东区)人,作家、文学史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主舵、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代表作有《当代中国文学的艺术问题》、《作家的姿态与自我意识》等。
赵令扬(1935- ):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香港大学荣休教授,曾任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主要研究明清两代思想史及现当代文学,曾出版专著六种,代表作有《明实录中之天文资料》及《海外华人史资料选编》等。
文学理论与批评
饶芃子(1935- ):广东潮州人,文艺理论家,暨南大学副校长、中文系主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20世纪125个有影响的女性”之一。代表作有《文学入门》、《本土以外——边缘的现代汉语文学》、论文集《文学批评与比较文学》、《艺术的心镜》、《心影》等,主编《传统文学与当代意识》丛书、《文心雕龙研究荟萃》、《比较文学与比较美学》、《思想文综》(3卷)、《暨南大学文艺学博士研究生学术论文集》。
陈传才(1936- ):广东普宁人,文学理论与批评家,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导,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文艺理论突出贡献奖,代表作有《当代文艺理论探寻录》等。
薛汕(1915-1999):原名黄谷隆,广东潮州人,理论研究,复旦大学教授、博导,北京市图书馆馆长,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长,东方文化馆馆长,《新诗歌》杂志社社长。代表作有《金沙江上情歌》、《愤怒的谣》。
罗宗强(1932- ):广东揭阳(今揭阳市揭东区)人,文学批评家,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导。代表作有《李杜论略》、《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等。
古远清(1941-):广东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人,文学理论家,中国新文学学会副会长,2005年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代表作有《古远清自选集》。
文字学
容庚(1894-1983):广东东莞人,古文字学家、金文家,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岭南学报》主编、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容庚在篆刻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甚丰,曾出版专著30余种,发表论文70多篇,其中《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尤为海内外学术界推崇。
曾宪通(1935- ):广东(今潮州市潮安区)人,专攻汉语古文字,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导,代表作有《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长沙楚帛书文字编》、《曾宪通学术文集》等。
商承祚(1902-1991):广东番禺(今广州市区)人,古文字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南京大学外文系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殷虚文字类编》、《商承祚篆隶册》。
陈伟武(1962- ):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古文字学家、出土文献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导,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项目多项。主要作品有《简帛兵学文献探论》、《南越陶文录》《地域文化的构造与播迁:第八届潮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等。
黄文杰(1950- ):广东潮州(今潮州市潮安区)人,以古文字学和文字学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探讨战国秦汉文字和简帛语言文字。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秦汉简帛文字研究”。师从曾宪通,《秦至汉初简帛文字研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陈斯鹏(1977- ),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的研究与教学,中山大学教授、博导,长江学者,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师从陈伟武教授,《楚系简帛中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获首届罗常培语言学奖一等奖,并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语言学
李新魁(1935-1997):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语言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博导,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高校文字改革学会理事、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等。代表作有《古音概说》,《韵镜校证》,《中原音韵音系研究》等。
林伦伦(1957- ):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潮学家、语言学家,韩山师范学院校长、教授、博导、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汕头大学文学院院长。林伦伦学术成果丰富,有逾百篇学术论文发表在权威中文学术刊物、专业杂志上,出版有30多种学术专著。代表作有《潮汕方言与文化研究》、《书信礼貌文雅用语大全》、《潮汕方言词考释》、《全本潮汕方言歌谣评注》等。
民俗学/地方学
钟敬文(1903-2002),广东海丰人,中国民俗学之父,北京师范大学博导、教授,中文系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和荣誉主席、创办中国民俗学会并出任理事长、中国文联荣誉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作协委员,1988年他所领导的民间的学科点,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1994年北师大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所建立,钟敬文先生亲任所长,代表作有 《荔枝小品》、《西湖漫话》、《海滨的二月》、《湖上散记》等。
黄挺(1947- ):广东揭阳(今揭阳市揭东区)人,著名潮学家、文学理论家。中国潮学研究院副院长、汕头大学古代文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汕头大学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潮学研究》主编,主要作品有《潮汕文化源流》、《潮汕史(上册)》、《中国海外交通史》等,有论文著作近百篇。
陈庆英(1941- ):广东台山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宗教研究所所长和研究员,2018年,陈庆英荣获第四届中国藏学研究珠峰奖荣誉奖,主编《中国藏族部落》、《藏族部落制度研究》、《塔尔寺概况》等书。
罗香林(1906~1978):字元一,号乙堂。广东兴宁人,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是客家学之父、梅州八贤之一,代表作有《客家研究导论》、《客家源流考》、《国父家世源流考》、《中国族谱研究》、《客家史料汇篇》、《香港前代史》等。
红学
郭豫适(1933- ):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红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教授、博导。国务院学校委员会学科评议员、中文学科组召集人。代表作《明清文学散论》、《红楼研究小史稿》、《红楼梦问题评论集》等。
古文体学
吴承学(1956- ),广东潮州(今潮州市潮安区)人,主攻古代文体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教授、博导、中山大学“逸仙学者”讲座教授,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三种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代表作有《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风格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等专著;
楚辞研究
杨义(1946- ),广东电白(今茂名市电白区)人,主要从事楚辞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鲁迅研究会会长。新加坡国立大学、剑桥大学客座教授、剑桥大学客座研究员。代表作有《楚辞诗学》、《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图志》、《李杜诗学》等。
诗词研究
黄天骥(1935- ):广东广州人,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主任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委员会会员;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戏曲选》1987年获高教部教材一等奖;《全元戏曲》2001年获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全国古籍整理一等奖。
文学翻译
梅益(1913-):原名陈少卿,广东海阳(今潮州市湘桥区)人,著名新闻家、翻译家,梅益出生于生于潮州西门(今湘桥区)贫困人家,父亲陈彦生在韩江划船度生。梅益上学晚,13岁才在城南小学毕业,同年考上金山中学,1935年在北平参加左翼作家联盟。抗战期间创办中共地下组织领导的《译报》、《每日译报》。1938年翻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党组书记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第一书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和社长等职。代表作有《梅益论广播电视》、《梅益论百科全书》,译有《西行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李文俊(1930- ),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文学领域。文学翻译,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译文》及《世界文学》主编、编审。中国译协副会长。
伍蠡甫(1900-1992):广东新会人。翻译家、美术理论家,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外国文学系主任;主编双月刊《世界文学》,主持编纂出版《西洋文学名著丛书》、《文摘》,一度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聘为顾问。代表作有《谈艺录》、《中国画论研究》。
何如(1890-1989):广东梅县人,语言学家,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法语教学研究会首任会长。译有《屈原赋选》、《杜甫诗选》、郭沫若《女神》、《先泽江诗词》。
文献学
张升(1967- ),广东阳春人,文学领域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明清史。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选》(本人为主要编写者之一)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温廷敬(1869―1954):字丹铭,号止斋,笔名纳庵,晚年自号坚白老人,广东大埔人,文献学家。代表作有《补读书楼文集》、《补读书楼骈文》等。
历史学
卢钟锋(1938-2012):广东潮安(今潮州市潮安区)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学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博导、院重大课题主持人,代表作有《中国近代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纲》、《中国传统学术史》等,卢钟锋文集》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文库》。
陈春声(1959- ):广东揭阳人,出生于澄海知识分子家庭,从事中国社会史、中国经济史和史学理论的教学与研究。中山大学教授、博导,中山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持人。代表作有《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从“游火帝歌”看清代樟林社会——兼论潮州歌册的社会史资料价值》、《乡村故事与社区历史的建构——以东凤村陈氏为例兼论传统社会的“历史记忆”》、 《民间信仰与社会空间》等。
张荫麟(1902-1942):广东东莞人,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教授,针对史学家梁启超对老子事迹考证提出异议,清华师生大为震动,并得到梁启超激赏,代表作《中国史纲》。
陈槃(1904-1999):广东五华人,历史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台湾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作品主要见《陈槃著作集》
方修(1922-2010)原名吴之光,潮安(今潮州市潮安区)人,著名历史学家,“马华文学史的拓荒与奠基者”,“新马文史家第一人”、1938年离开潮州随母亲南来吉隆坡与父亲团聚。曾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首届“南洋华文文学奖”。并将4万元奖金捐出作为文学基金。代表作又《马华新文学简史 》
戴裔煊(1988-1927):广东阳江(今阳江市阳东区)人,著名历史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学家。中山大学任历史系教授。曾任中山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专著已出版的有:《西方民族学史》、《干兰——西南中国原始住宅的研究》、《宋代钞盐制度研究》、《明代嘉隆间的倭寇海盗与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
梁方仲(1908-1970):广东番禺(今广州市区)人,著名的历史学家,经济史专家,毕生致力于中国社会经济史的研究,特别是对于明代财政史,更是鞭辟入里,多有创见,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研究“明代赋役制度的世界权威”。是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奠基者之一。代表作有《一条鞭法》、《明代粮长制度》和《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等。
全汉升(1912~2001):广东顺德(今佛山市顺德区)人,曾任台湾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新亚书院校长、新亚研究所所长、中央研究院院士,其著作主要有《中国经济史论丛》(包括论文三十三篇)、《中国经济史研究》(包括论文二十一篇)、《汉冶萍公司史略》。其他有专著《元代的纸币》、《明末清初反对西洋文化的言论》、《韩国战争与远东经济》、《中国行会制度史》等。
梁思成(1904-1954):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考古学家,梁启超之子,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麦英豪(1929-2016),广东番禺(今广州市区)人,著名考古学家,任职于广州博物馆。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博物馆名誉馆长,多次获国家、省、市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200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主编出版《广州汉墓》、《广州西村窑》、《西汉南越王墓》、《穗港汉墓》、《汉代番禺——广州秦汉考古举要》等大型图录、文物考古论著10多部和论文50多篇。
林干(1916- ),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教授,现兼任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顾问、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名誉院长。主要著作:学术论文50篇,专著12部,计400万多字。其中《匈奴通史》、《突厥史》、《东胡史》三部代表作把古代北方民族三大系统的巨大学术“工程”全部完成,有的还填补了民族史研究中的空白。其中《匈奴通史》于1995年被国家教委评为“首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思想/哲学/政治学/逻辑学/美学
杜国庠(1889~1961):字守素 ,笔名林伯修、吴啸仙等。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哲学家、历史学家,曾任职于中国社科院。中国社科院首批学部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组建华南师范大学并担首任校长。民国时期创办“我们社”、民国左翼刊物《中国文化》主编。出版《便桥集》,代表作有《中国逻辑史》、《中国佛学概论》、《先秦诸子思想概要》、《中国思想通史》、《杜国庠文集》。
陈唯实(1913-1974):原名陈英光,又名陈励吾、陈悲吾。广东(今潮州市潮安区)人,著名哲学家,哲学界称“南陈北艾”(艾思奇),1949年建国前随叶剑英南下创办南方大学并出任第一副校长、后调任任华南师范大学第二任校长。代表作有《通俗辩证法讲话》、《通俗唯物论讲话》、《新哲学体系讲话》、《新人生观》、《革命哲学》、《陈唯实文集》。
张竞生:广东饶平人,性学家,中国“性学”研究第一人、“文妖”、与胡适、并称“民国三大博士”,与梁漱溟并称“南张北梁”、与胡适同为民国早期北京大学最年轻的两个教授,是中国第一个在大学课堂讲授“逻辑学”,第一个提出“美治”思想;最早提出和确立风俗学,最早翻译卢梭的《忏悔录》,最早发表人体裸体研究论文,率先提出计划生育,因《性史》被书商盗名刊发而备受时人攻击,包括鲁迅、周作人都斥之为“下流”。
郑观应(1842年—1922年),本名官应,字正翔,号陶斋,别号杞忧生,晚年自号罗浮偫鹤山人。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原籍福建。他是中国近代最早具有完整维新思想体系的理论家,启蒙思想家。历任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宣统元年(1909年),乘袁世凯被迫返籍“养疴”之机,协助盛宣怀发起组织轮船招商局商办,遂第三次入轮船招商局任会办。
郑寿麟(1900-1990):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哲学家,中国最早的德国研究专家,曾担任同济大学校长,台湾中国文化学院教授兼德国文学研究所主任、教授、博导。代表作有《中华女性》、《亚里士多德》、《国语新旧库译本新约全书》、《德国志略》、《中西文化之关系》、《国语新旧约译本》等。
张如心(1908-1976):广东兴宁人,任职于中国社科院。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共七大八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公开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第一人,代表作有《论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与作风》等。
赵汀阳(1961- ):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著名哲学,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清华、北大、浙大等六所高校客座教授、研究员,被誉为“现代中国唯一真正的哲学家” ,欧盟国际跨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国项目主任;联合国教科文“哲学日”中国项目主持;法国“跨文化关键词大百科全书”学术常委;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代表作有《美学和未来的美学》、 《论可能生活》、《观念图志》、《天下体系》等。
马采(1904-1999):广东海丰人。美学家、哲学家和翻译家,中山大学、北京大学教授,开拓了中国现代美学发展之路,为中国的美学教育奠定基础。马采先生学贯中西,博学精深,代表作有《世界哲学史年表》、《哲学与美学文集》、《艺术学与艺术史文集》等著作。在九五之年,他仍执着于《美的历程——中外美学美术历史编年综表》的编著工作,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巫白慧(1919-2014):广东惠州人,研究梵文学和佛教因明学,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兼任国际印度哲学学会执委。学术专长为印度哲学、梵语学、佛学。印度国际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学位、最高荣誉教授称号。代表作有《印度哲学》、《印度哲学与佛学》等。
陈焕章(1880-1933):广东高要(今肇庆市高要区)人,思想家,在上海创“孔教会”,任总干事。1930年在香港设“孔教学院”自任院长。主要著作有《孔门理财学》、《孔教论》等。
马钦荣(1948- ):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哲学家,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曾任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导。代表作有《概念论》、《哲学大辞典》、《逻辑学引论》。
李萍(1957- ):广东蕉岭人,中山大学伦理学教授、博导。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项目评审专家、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广东省伦理学会会长。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副校长,《思想道德修养》被评为首届国家级精品课程。
郑麐:字相衡,生卒年不详,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他是在被遗忘的精研古代历史哲学、英译先秦古籍的学者。20世纪初曾留学欧美,先在哈佛大学学习哲学,继而到牛津大学研究历史,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1926年,清华政治系成立,甫创之时,系里仅4位教授,郑即其中之一,他也可以说是政治学这门学科在中国的开创者之一。
经济学
许涤新(1906-1988),广东揭阳(今揭阳市揭东区)人,曾用名许声闻,方治平、渤若,著名经济学家,主要研究中国经济过渡问题,曾任国家行政管理局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经济研究所所长、汕头大学首任校长,作品主要有《中国经济的道路》、《政治经济学辞典》、《生态经济学探索》;
萧灼基(1933-2017):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著名经济学家,总理导师,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全国政协常委兼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特聘顾问,《经济界》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著有《马克思传》《恩格斯传》《萧灼基选集》《纵论股金》等专著十六部,主编《我国经济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股份经济学》《中国证券全书》等著作十六部,在《北京大学学报》《经济研究》《经济科学》《人民日报》《联合早报》等国内外报刊发表论文数百篇,曾荣获包括“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首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首届“陈岱孙经济学著作奖”、“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金三角奖’”等数十个奖项。
陈雨露(1933- ):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著名经济学家,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央行副行长、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是中国最年轻省部级大学校长、教授、博导。代表作《国际收支均衡分析》、《现代金融理论》《国际金融》。
张卓元(1933- ),广东梅县(今梅州市梅江区)人,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导、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价格学会、中国物资流通学会、中国成本研究会、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和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秘书长,代表作有《张卓元选集》《张卓元文集》《张卓元经济文选》。
刘遵义(1944- ):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建立第一个中国计量经济模型,美国能源部、美国联邦储备金监察小组、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兰德公司、联合国计划开发署、花旗银行、中国银行等机构顾问,代表作有《农民的教育和农场的效率》、《发展的模式: 韩国和台湾经济增长的比较》、《21世纪的中国经济:计量经济方法》。此外,他还有140多篇的文章发表在各类专业杂志和报刊上。
李卓敏(1912-1991):广东广州人,美籍华裔教育家、经济学家,1964年至1978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创校校长。毕生致力发扬中国文化,钻研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所著《中共的经济发展》和《中共的统计制度》是这方面的代表作;此外又曾编纂《李氏中文字典》。
余永定(1941- ):广东台山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金融、中国经济增长和中国的宏观经济稳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博导,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联合国发展政策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有《宏观经济分析和中国稳定政策设计》、《西方经济学》等。
郭克莎(1955- ),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国务院研究室宏观司司长、民生智库理事长,中国社科院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兼中国商经学会副会长,在国内最早提出速度型经济增长方式造成通货膨胀的观点(即粗放型净增长方式造成通货膨胀)。参与1999-2002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3年重点项目。 获孙治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著作奖等,代表作有《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中国所有制结构变动与资源配置效应》、《财贸经济》等。
罗季荣(1921-2000),广东大埔人,经济学领域,任职于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教授、博导,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宏观经济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专著有《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等10部;
郑佩玉,广东揭阳(今揭阳市揭东区)人,经济学领域,任职于中山大学。港澳研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吴俊杰,广东潮州(今潮州市潮安区)人,经济学领域,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资源与农业经济系教授,农业与环境政策中心主任,国际顶级刊物《农业经济学刊》杂志主编,美国联邦环保署科学顾委,国际环境经济学领域的权威,获本领域学者最高荣誉Fellow称号;
管理学
陈振明(1959- ):广东普宁人,管理学领域,任职于厦门大学。主攻公共管理学,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代表作有《公共管理前沿》、《理解公共事务》、《竞争性政府》、《公共管理前沿》、《政治学前沿》等。
李江帆(1951- ),广东台山人,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重点课题关于第三产业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代表作有《第三产业经济学》等。
邬沧萍(1922- ),广东番禺(今广州市区)人,研究人口与发展、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人口研究》杂志名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人口学、老年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人民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有《人口学辞典》、《人口统计学》等。
蓝海林(1959- ),广东大埔人,研究领域为企业战略管理,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先后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代表作有《企业战略管理系列咨询报告》。
陈收(1956- ):广东龙川人,研究方向是投资决策与风险管理、绩效评价和战略管理。湖南大学教授、博导,曾任该校常务副校长,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数量经济学会副理事长。
法学
王宠惠(1881-1958):广东东莞人,法学家、政治家、外交家,近代中国第一张新式大学文凭的获得者,曾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代总理、国务总理,并为海牙国际法庭任职中国第一人,曾参与起草《联合国宪章》,被聘为国立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宠惠一生中先后撰写了《宪法刍议》《宪法危言》等一系列的法学作品,探讨了中国-设计的原则和方针,其思想不仅奠定了中华民国的立宪基础,而且引领了近代中国的-风潮,被誉为近现代中国法学的奠基者之一。
雷洁琼(1905-2011):广东台山人,北京大学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和卓越领导人、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会中央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代表作有《雷洁琼文集》、《中国家庭问题研究讨论》等。
温源宁(1899-1984):广东陆丰人,文学家、法学家,原北大英文系主任,钱钟书、曹禺等人恩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立”台湾大学教授、博导,国民政府驻希腊大使。
沈木珠(1955- ),广东普宁人,任职于南京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所长、教授、法学学科带头人,首届中国“杰出青年法学家”(199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代表作有《海商法新论 》、《WTO与中国法制》、《国际法最新问题研究》等。
4
教育学人
▽
容闳(1828-1912):广东香山(今珠海市香洲区)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外交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化卓越先驱,组织第一批官费赴美留学幼童、中国留学生之父、是第一个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代表作有《西学东渐记》、《容闳回忆录》等。
潘懋元(1920- ):广东揭阳(今揭阳市榕城区)人,教育学领域,中国高等教育学奠基人,厦门大学教授、博导、副校长、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审组召集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代表作有《高等教育:历史、现实与未来》、《高等教育学》、《潘懋元文集》等;
吴康民(1926- ):广东惠来人,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创会会长、名誉会长。大紫荆勋贤。吴康民连任了7届全国人大代表,是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届数最多的代表之一。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增加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代表团。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首次成立代表团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当时,已经70多岁的吴康民被众望所归地推选为香港代表团团长。
许崇清(1888—1969):广东广州人,原籍澄海,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新教育学和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参加起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三度出任中山大学校长。曾任广东省副省长、全国政协常委。
林砺儒(1889-1977):广东信宜人,教育家。曾任广东省立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教育部副部长。全人格教育理念提出者。代表作有《文化教育学》《伦理学要领》《教育哲学》《教育危言》。他有一百多篇论文,散见于《教育杂志》《教育丛刊》《中华教育界》《教育新时代》《文理月刊》《新华月报》《人民教育》等报刊上,其中有三十八篇编入《林砺儒教育文选》。
邹剑秋(1924- ):广东揭阳(今揭阳市揭东区)人,教育家、复旦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导、中国教育家协会名誉会长。
吴颖民(1950- ):广东惠来人,“中国教育60年60人”、连续担任华南师大附中校长17年、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院长、《中小学德育》名誉社长、总编。退休后应邀出山担广州中学首任校长。在国内重要报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代表作有《以完整的现代教育塑造高素质的现代人》、《构建一个走向世界的培养格局》等。
温儒敏(1946- ),广东紫金人,从事语文教育的研究与教学,曾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重点项目;《国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召集人);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总主编。代表作有《比较文学论文集》、《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等。
唐国安(1858-1913):广东香山(今珠海市香洲区)人,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第一任监督(即第一任校长),亦是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主要兴办人之一。
丘逢甲(1864年~1912年):广东镇平人(今蕉岭县),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广东蕉岭人,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抗日保台志士,在潮州、汕头和嘉应等岭东府县倡导新学;后以担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广东咨议局副议长之便投身革命,与同盟会等革命党人参与许雪秋筹划的潮州黄冈起义等革命活动。台湾建有逢甲大学以示纪念。代表作有《柏庄诗草》、《岭云海日楼诗钞》等。
何克抗(1937- ):广东大埔人,教育学领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终身教授)。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代表作有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
林子丰(1892-1971):广东揭阳(今揭阳市榕城区)人,著名教育家、银行家,生前大力推动浸信会在香港的发展。他于1922年在广州创办嘉华银号(中信嘉华银行前身),后来又分别在1956年和1963年成立香港浸会学院(担首任校长)和浸会医院,浸会学院在1994年11月获政府批准,正式升格为大学。
柯麟(1900-1991):广东海丰人,著名教育家、医学家,在中国的医学教育战线上,柯麟以丰富的治学经验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从严治院,使中山医学院独秀南国,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影响。被誉为“中山医科大学的一代宗师”。
5
绘画领域
▽
国画界
既有以广州为中心、自创一格的“岭南画派”,亦有以潮汕为熔炉、名家辈出的“岭东画坛”。
▲《松鹰图》(高剑父作品)
“两高一陈”:即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1879—1951,广东番禺人)、高奇峰(1889—1933,广东番禺人)、陈树人(1884—1948,广东番禺人)。
▲居巢居廉画集
“居派绘画”:居巢(1811-1889),广东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人,绘画以花鸟见长,在当时的岭南画坛独树一帜。与其弟居廉(1828-1904)的一大特色是题材上以状写岭南风物绘画为主。
▲由128名当代岭东画家共同绘制的国画巨幅长卷《潮汕胜景图》
岭东画坛宗师群:孙裴谷(1891-1944,揭阳人,岭东画坛奠基人)、佃介眉(1887-1969,海阳人),高振之(?-1939,澄海人),杨国崧(1895-1919,海阳人),王鼎新(1894-1968,澄海人),谢海若(1901-1980,揭阳人)、王显诏(1902-1973,海阳人),林受益(1901-1990,揭阳人)、陈运彰(1905-1955,潮阳人)、范昌乾(1908-1985,揭阳人)、郑辅宣(1911-1991,潮阳人),罗铭(1912-1998,普宁人)、郭笃士(1906-1990,揭阳人)、孙星阁(1897-1996,揭阳人)、林天均(1896-1944,揭阳人)、刘昌潮(1907-1997,揭阳人)、李开麟(1908-1995,海阳人)、余白丁(1921-1994,揭阳人)、许奇高(1905-1985,揭阳人)、郑餐霞(1917- ,潮阳人)林逸(1901-1984,揭阳人)、魏照涛(1938-2012,揭阳人)。
▲1973年作 春风浩荡 四屏 水墨纸本(王兰若作品)
王兰若(1911—2015):原名勋略,曾用名者、庵,别名爱绿草堂主,揭阳人,岭东画坛的“群体导师”。作品有《欧阳修》、《中山陵》、《神仙鱼》等。出版有《王兰若画集》一、二 、三册及《王兰若、谢海若、刘昌潮中国画选》。
陈文希(1902-1992):揭阳人,南洋国画界一代宗师、民国十大华籍国画家之一。1975年,新加坡大学特别颁发以”名誉博士“荣衔,为首位当地画家获得此荣誉。1980年得台湾历史博物馆颁发金章,陈文希笔下的鸟兽,猿画得最生动,跃动、樊援、戏耍,可爱得如天真无邪的孩子。
林风眠(1900-1991):广东梅县人,画家、艺术教育家、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首任院长,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自幼喜爱绘画。代表作品有《春晴》、《江畔》、《仕女》。著有《中国绘画新论》,出版有《林风眠画集》等。
▲(辛酉夏於黄山散花坞 赖少其作品)
赖少其(1915-2000):斋号,木石斋。广东普宁人,他独创的“以白压黑”技法,成为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创始人。解放后,历任华东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板画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等、西泠印社社员。1996年被授予鲁迅版画奖。有“艺坛圣哲”之称,在日本被称为“中国画伯”。
▲《俏不争春》(关山月作品)
关山月(1912-2000):广东阳江人,著名画家、教育家,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兼院长,广东艺术学校校长,广东画院院长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常务理事,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江山如此多娇》《俏不争春》《绿色长城》《长河颂》等。
▲《花鸟虫鱼》(丁衍庸作品)
丁衍庸(1902-1978),后改名丁鸿,字叔旦,号肖虎、丁虎,广东茂名(今高州市)人。擅长西画、中国画、书法。西画宗野兽派大师马蒂斯,人体素描基础浑厚,色彩绚艳、线条简练,有“东方马蒂斯”之称。中国画擅长花鸟、山水、人物,花鸟画撷取朱耷、徐渭、金农的特点,自成一格;山水画笔触胆大豪放,布局革新,留白巧妙,意境深远;人物画也饶有情趣。是中国现代美术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黄独峰 (1913- 1998):名山,号榕园,又号五岭老人,广东揭阳人,曾任任广西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政协副主席;第二届全国侨联委员,第三届全国侨联常委,广西侨联主席;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常委,广西美协主席;著有《明清写梅画人传略》、《中国之花鸟画》、《独峰画集》1—7辑等多种。先生擅长中国画,兼善书法,画风综合南北二宗及古代诸流派,自成一格。
▲《护林》(黎雄才作品)
黎雄才(1910~2001):广东高要(今肇庆市高要区)人。当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岭南画派卓有成就的代表人物。擅长巨幅山水画,精于花鸟草虫,画作气势浑厚,自具风貌,被评论界称为“黎家山水”。其1954年创作的《武汉防汛图卷》被美术评论界誉为“抗洪史诗”。
▲不灭的明灯(杨之光作品)
杨之光(1930-2016):广东揭阳人,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岭南美术专修学院院长等职。代表作有《毛泽东主办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浴日图》《矿山新兵》《激扬文字》等。著作有《中国画人物画法》《杨之光画集》《杨之光书法集》《杨之光诗选》等。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绿娘》(林墉作品)
林墉(1942- ):广东潮安(今潮州市潮安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美协广东分会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党组成员,全国人大主席成员团成员。擅长人物、花鸟画,风格潇洒、清新、明丽,兼擅文论及插图。出版有《林墉作品选》,《林墉访问巴基斯坦选集》,《人体速写》,《林墉肖像画》,《林墉中国人物写生精选》等。
杨善深(1913-2004):广东赤溪(今台山市)人。1983年与赵少昂、关山月、黎雄才一起举办四人合作画展,1940年赴南洋举办个人画展,在新加坡邂逅徐悲鸿合作绘画多帧。同年作品入选在苏联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并任中国文化协进会会员。《秋山旅行》,《十二生肖》,《人物册页》,《杨善深画集》。
▲喜上眉梢(赵少昂作品)
赵少昂(1905-1998 ):字叔仪,广东番禺(今广州市区)人。主张革新中国画。他的画能融汇古今,并汲取外国绘画的表现形式,同时又注重师法造化。作品笔墨简练、生动,形神兼备,深受人们的欢迎。历任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主任、广州大学美术科教授。出版有《少昂近作集》、《少昂画集》、《赵少昂画集》,著有《实用绘画学》。
▲《大吉图》(陈大羽作品)
陈大羽(1912-2001):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大师,书法家、篆刻家。以大写意花鸟而著称,尤擅画雄鸡,兼及山水、人物,作品气势宏伟,笔力雄健,浑厚酣畅。曾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名誉主任等。1948年出版《陈大羽画集》,1982年出版《大羽画选》,1988年在日本出版《陈大羽作品集》。
方人定(1901-1975):幼名四钦,复名士钦,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主张国画革新。擅人物、花鸟、山水、书法。曾任广东画院副院长,著有《方人定画集》。
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今佛山市南海区)人,何香凝是中国最早以美术为革命服务的先驱,代表作有《狮》《梅花》《高松图》等。
萧晖荣(1946- ):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著名画家,香港美协创会主席,唯一获国际小行星命名的中国画家,“杰出华人奖”。代表作有《人寿年丰》、《助耕记》、《朵朵葵花向太阳》、《松龄鹤寿》、《人寿年丰》、《群仙祝寿》、《百鹤图》、《敦煌歌女》、《松梅颂》、《三清图》等。
陈金章(1929- ):广东化州人,现任岭南画派纪念馆副馆长。作品有《春园初雪》、《南方的森林》等。作品《长江的黎明》获中南各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龙腾虎跃》获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枣园》获广东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十二生肖》(方楚雄作品)
方楚雄(1950- ):广东普宁人,自幼酷爱绘画,六岁拜王兰若为师,后又随刘昌潮习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兼职教授。曾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为“中国画坛百杰”。其代表作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全国政协、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军事博物馆及各地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出版有《方楚雄画选》、《方楚雄画集》、《动物画谱》(与林淑燃合作)等集。
▲岭云带雨(许钦松作品)
许钦松(1952- ):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部分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人民大会堂等机构所收藏,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人画展和联展。主要作品有《潮的失落》、《心花》、《个个都是铁肩膀》、《诱惑》、《天音》、《南粤春晓》、《岭云带雨》、《高原甘雨》、《甘雨过山》、《云树凌然》、《谷底腾云》等。
▲《大地回春》(林丰俗作品)
林丰俗(1939- ),广东潮安(今潮州市潮安区)人。现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作品入选历届全国美展和其他国内外的展览。《美术》、《中国美术》、《画廊》等刊物曾专题介绍他的艺术特色。已出版有《林丰俗画选》、《林丰俗画集》、《林丰俗花鸟画集》、《心远草堂画篇》等。
谢海燕(1910-2001):广东揭阳人,曾任第三、四届全国文代会代表、江苏省美协副主席、顾问,江苏省工艺美术会及南京市工业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江苏省教委艺术教育委中会顾问,编著有《西洋美术史》等多种教材。绘画创作以中国画为多。代表作有《金鱼睡莲》、《蕉花群兔》、《天鹅湖》、《夜鹰图》等。出版有《谢海燕中国画选集》。
方土(1963- ):广东惠来人,广州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广州市各界知识分子联合会副会长,方土擅长大写意花鸟画、人物画,又及山水画、实验水墨。作品入选第八、九、十届全国美展和国内大型美展并数次获奖,为韩国亚洲美术馆、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机构收藏,出版个人画集十余种,举办个展十余次。
李劲堃(1958—):广东南海(今佛山市南海区)人。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 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广东画院院长,代表作有《脉》、《大漠之暮》、《涌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等作品。
王璜生(1956- ):笔名王石,广东揭阳人,一代宗师王兰若之子,曾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意大利团结之星”骑士勋章。
林蓝(1971- ):广东潮州人,200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获美术学博士学位,成为中国第一个美术界女博士。曾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其他名家:赵秋农、杜应强、肖映川、吴齐、陈尤河、陈政明、马流洲、庄小尖、方楚乔、林顺文、黄国武、林若曦、卢小根、蔡仰颜、陈映欣、曾繁前、陈诗来、江飞鸿、卢传远、伍嘉陵、黄笃维、蔡迪支、杨讷维、卢振寰、卢延光、王肇民、王兰若、王立、刘仑、余本、徐东白、刘传、谭雪生,高永坚、郭绍纲、陈子毅、谢文勇、陈吾、王国经、鸥洋、陈洞庭、黄安仁、曾力、刘炳、陈永康、黄志坚、邓耀、张治安、罗宗海、苏华、潘嘉俊、林抗生、郑爽、邵增虎、王恤珠、曹崇恩、伍启中、梁世雄、陈章绩、杨家聪、林钿、詹忠效、单柏钦、刘秉礼、梁照堂、吴海鹰、陈衍宁、周树桥、王维宝、王大德、廖惠兰、周波、陈舫枝、杜应强、冯兆平、张石培、何岸、林宏基、王维加、王建国、林景光、梁纪、刘仁毅、何均衡、蚁美楷、李伟铭、张汉溪、许仁练、颜苏平、陈孟中、谢志高、廖宗怡、李东伟、郑友深、黄国武、林若曦、陈利波、陈兰卿、朱碧妹、杨应春、刘海亮、刘海亮、洪雪珍、郑鹤之、林祥雄、蔡世烈、曾镇悦、陈晓明、陈宗瑞、洪波、周勤豪……
西洋画
▲《陶》(谢楚余作品)
谢楚余(1962- ):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著名油画家,谢楚余的许多作品,画风流畅和谐,饱满充实,人体形象接近完美无瑕。他的一些作品让人们感受到画家那种唯美情怀和对生命的追问。代表作《陶》一经问世,便以一种中西合璧的美打动世人。它也成为中国油画史上被翻版盗印最多的一幅油画,盗版数已逾数百万次。 其他代表作岁月无痕》、《旅人》等。
木刻画
赖少其:(见上文)
▲《卖血后》(黄新波作品)
黄新波(1916年—1980年):原名黄裕祥,笔名一工,广东台山人。1933年赴上海,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左翼中国美术家联盟,并与刘岘组织未名木刻社,1936年发起成立上海木刻工作者协会,出版了第一本木刻作品集《路碑》。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分会主席。
漫画/动漫
马克宣(1939-2015):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中国动画教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及美术设计师、导演,代表作《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哪吒闹海》《三个和尚》《天书奇谭》,其中《山水情》是中国水墨动画的巅峰之作。
▲廖冰兄漫画
廖冰兄(1915-2006):原名东生,广东广州人,原籍广西象州,中国著名漫画家。曾任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连续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2003年9月,荣获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作品有四十年代连环漫画《猫国春秋》;五十年代漫画《智公移山》;晚期作品《自嘲》获第六届全国美铜质奖章、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基金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冰兄漫画1932—1982作品选》。
▲黄玉郎漫画
黄玉郎 (1951-):原名黄振隆,早期笔名为黄玄生,广东普宁人,香港漫画教父,玉郎集团、玉皇朝创办人,代表作《如来神掌》、《天子传奇》、《龙虎斗》、《神兵玄奇》等。
▲马荣成漫画
马荣成(1961-),原名马荣城,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南区)人。与黄玉郎并称香港漫画界的两位大师,主要代表作有《中华英雄》、《风云》、《黑豹列传》等。其中《风云》多次被改编成多版本的电视剧以及电影游戏等启。
5
书法界
▽
罗复堪(1872-1955):名惇,字孝瑴,又字子燮、季孺,号照岩、敷庵、复庵、复闇、复堪(一作复戡),别署悉檀居士、羯蒙老人、凤岭诗人,作画署名曼渊,室号三山簃,广东顺德(今佛山市顺德区)人,中华民国时期北京“四大书家”之一。他擅长章草。著有《三山簃诗存》、《三山簃学诗浅说》、《书法论略》等。
▲《洛神赋》(罗复堪作品)
陈声桂(1948- ):广东潮安人(今潮州市潮安区)人,国际书法家联合会执行主席、新加坡书法之父、任新加坡书法家协会主席36年,获“终身成就奖”。
胡根天(1892年—1985年):别名胡持秋,号抒秋、志抒,别署天山一叟,广东开平人,历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民盟广州市委副主委、中国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6
雕塑界
▽
▲潘鹤作品:《海珠渔女》
▲潘鹤作品:《孺子牛》
▲潘鹤作品:《艰苦岁月》
潘鹤(1925- ):别名潘思伟,广东南海(今佛山市南海区)人。“南派雕塑两座巨峰”之一,中国著名雕塑家、书画家。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终身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美协名誉主席、全国美展评选评奖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政协常委。 被中国国家画院授予文艺界首批“院士”勋号,文化部授予“首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潘鹤先生从事美术教育40多年,致力于雕塑艺术创作60余年。潘鹤先生几十年孜孜不倦,以拓荒、创新、执著追求的“开荒牛”精神,共完成《艰苦岁月》、《开荒牛》、《珠海渔女》、《广州解放纪念像》等雕塑作品370多件。有60多件中型雕塑分别为国家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多件作品获国家级金奖和最佳奖。
▲唐大禧作品:《猛士》
▲唐大禧作品:《创造太阳》
唐大禧(1936- ):汕头人,“南派雕塑两座巨峰”之一,是当今享誉国内外的著名雕塑家。他的雕塑作品以融坚实的写实造型功力与富有诗意的浪漫情趣于一身,曾任广州雕塑工作室主任。1985年任广州雕塑院院长。1998年任名誉院长。现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化联合会委员副主席、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代表作有《海的女儿》、《创造太阳》、《群山欢笑》、《猛士》、《壮丽诗篇》、抗非典护士《叶欣》,临摹雕塑《思想者》等。中国画《人民的苹果》等。
尹积昌(1923—1998) :广东南雄人,著名雕塑家。 历任广州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广州雕塑工作室主任、艺术指导、一级美术师、广州城市雕塑领导小组成员及其艺委会副主任,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品有《广州起义纪念碑》、《五羊石像》、《孙中山纪念铜像》获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
梁明诚(1939- ):广东顺德人,著名雕塑家,1978年开始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历任广州美院雕塑系主任、广州美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院长、中国美协理事、广东美协副主席。现任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雕塑作品有一百余座(件),代表作有:《新娘》、 《人》、《大提琴》、《钢琴》、《海风》、《海天》、《醉花》、《风正帆悬》、《冼星海》等。
胡博(1935— ):广东新会人。 父亲曾任上海博物馆第一任馆长,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也许是因为家学渊源,胡博先生给人的印象总是沉静而淡然,是一位勤于思考又善于思考的雕塑家。代表作有《怀抱》、《鹿鸣》、《烈士墓前》、《合力》、《樊于期》等。
吴雅琳(1956- ):广东饶平人,生于汕头名医世家。父亲是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高材生,吴雅琳于10岁时被迫停学。13岁时全家被遣送回饶平高堂乡务农。后靠自学与美术结下不解之缘。为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代表作有《长安别韵》、《剑斩风浪》、《六月船歌》、《闺中少妇》等。
▲许鸿飞雕塑世界里的胖女人
许鸿飞(1963- ):广东阳江(今阳江市阳城区)人,广州雕塑院院长,其凸显个人艺术风格的“肥女”系列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各类报纸、杂志刊载了大量作品和评论,国内外数家电视台和各种报纸、杂志等媒体作了众多采访报道。代表作有《吻》、《童趣》等。
7
建筑界
▽
▲人民英雄纪念碑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中国现代建筑学家。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后赴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他是中国建筑教育的开拓者之一。毕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所著《中国建筑史》,第一次对中国古建筑特征及其发展历程作出系统的论述。有《梁思成文集》四卷出版。《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入选教材。梁思成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1963年,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荣获中国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1988年8月,被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9年,原建设部设立“梁思成建筑奖”,以近代著名建筑家和教育家梁思成先生命名,是授予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奖。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何镜堂(1938- )广东东莞人,被誉为“校园建筑设计掌门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兼设计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教育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广东省注册建筑师协会会长。20多年来,何镜堂先后主持和负责设计的重大工程有200多项:世博会中国馆、珠江新城西塔、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大都会广场及市长大厦、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佛山世纪莲体育中心等。他是新中国成立后获奖最多的建筑师,2001年,获中国建筑师的最高荣誉———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白云宾馆
莫伯治(1914-2003):广东东莞人,岭南文化建筑的两大巨峰之一,代表作有北园酒家、泮溪酒家、广州白天鹅宾馆、南越王墓博物馆、白云宾馆、红线女艺术中心等。50年代广州北园、泮溪等酒家设计曾受到梁思成大师的高度评价。70年代初主持设计的矿泉别墅把传统园庭布局与现代主义内庭相互融合,使整个别墅既有传统内涵又有现实主义气质。莫伯治同志晚年主持的国外工程设计有:澳洲布里斯本市中国华侨城设计,澳大利亚中国大使馆设计,日本福冈市中国领使馆设计等等。这些工程均得到国外建筑界的好评。他主持的广州矿泉别墅、广州白云宾馆、广州白天鹅宾馆三项设计工程被载入世界《建筑史》,为我国建筑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佘俊南(1915-1998):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岭南文化建筑的两大巨峰之一,代表作有广州友谊宾馆、白天鹅宾馆、东方宾馆、汕头国际金融中心、汕头海湾大酒店与中国银行、汕头市政府大厦、海口宾馆、中山温泉宾馆、福州宾馆、福建泉州华侨大厦、广州友谊剧院、广州少年宫、深圳博物馆等在建筑界享有盛誉;。他在国际建筑设计中既尊重异国风俗、传统建筑风格,又融进我国民族特色,所设计的加蓬卫生中心、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中国驻瑞士大使馆扩建工程、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中国城等数十个项目在国际上广获赞语,曾获“全国第一个建筑设计金牌奖”、“全国第七次质量月金质奖”、“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等大批荣誉,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8
摄影界
▽
1967年 越南 《搏斗》(陈复礼摄影作品)
1951年 越南《战争与和平》(陈复礼摄影作品)
千里共婵娟(陈复礼摄影作品)
1994年 广东《逆流》(陈复礼摄影作品)
画家吴冠中为陈复礼作品补画树影,有了《影子》。
画家董寿平为陈复礼作品补上远山,古松,并题字,一幅《乘风归去》就变得更为灵动起来。
陈复礼(1916-2018):广东潮安(今潮州市潮安区)人,被称为华夏影界“三老”,是中华摄影界屈指可数的风云人物。1957~1961年连续5年列入美国摄影学会年度统计世界国际沙龙入选成绩前十名。1958年创立香港中华摄影学会,被推为终身名誉会长。1960年创立影艺出版公司,出版《摄影艺术》月刊,1964年改为《摄影画报》月刊在海内外影响极大,1978年出版《陈复礼影集》。拍摄有《流浪者》、《月光曲》、《漓江》、《迎客松》、《朝晖颂》、《九寨飞瀑》等大量优秀作品。在国际影展中,获金、银、铜牌数百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1979年,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历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世界华人摄影学会名誉会长、香港中华摄影学会永远名誉会长等职。
陈绍荣摄影作品鉴赏
陈绍荣(1947- ),广东普宁人,美国摄影学会五星级摄影家。在攀越世界摄影艺术高峰和推动香港摄影事业的发展中,作出了很大的成绩和奉献。持续10届荣获“世界摄影沙龙十杰”(即从1983~1991年以及1993年,每年一届,合共10届)的殊荣。代表作《木棉花开报春来》、《黄山日出》。
9
音乐家
▽
冼星海(1905-1945):曾用名黄训、孔宇,广东番禺(今广州市南沙区)人,有“人民音乐家”之称。作曲家、钢琴家。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肺病日益严重,后病逝于莫斯科。代表作有《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
马思聪(1912-1987):广东海丰人,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新中国音乐界领路人,筹办中央音乐学院并担首任院长,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曾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0年创办中央音乐学院并出任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代表作有《思乡曲》、《摇蓝曲》、《西藏音诗》、《塞外舞曲》等。
萧友梅(1884-1940):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为中国音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有《萧友梅全集》留世。
朱晖(1934- ):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南区)人,被誉为“三大东方音乐指挥家”之一,世界著名演奏家,1982年获新加坡政府颁发文化勋章, 1989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授予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97年,法国政府博士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李凌(1913-2003):曾用名李绿永,广东台山人。著名音乐评论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副教务主任,1956年参与筹建中央乐团并任团长。1982年任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兼《中国音乐》主编。著有《新音乐论集》、《广东音乐》、《音乐漫谈》(4集)、《乐话》、《艺术随谈》等。
巫漪丽(1930- ),广东河源人。中国第一代钢琴家、中国钢琴启蒙人之一。1954年,任中央乐团第一任钢琴独奏家;著有《绣金匾》、《松花江上》、《百鸟朝凤》、《梁祝(选段)》等九首“中国风”曲目。
郭亨基(1940- ):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著名音乐指挥家、作曲家、上海合唱团团长。
林耀基(1937-2009):广东台山人,专攻小提琴演奏与教学法。中央音乐学院著名小提琴教授、中国人民政协八、九、十届全国委员。
11
舞蹈界
▽
陈翘(1938- )又名陈霭翘, 广东潮安(今潮州潮安区)人,“黎舞之母”,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舞蹈家协会主席、南方歌舞团艺术指导、一级编导。 1956年开始从事舞蹈创作。几十年来创作了大量舞蹈作品。2010年荣获首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代表作《三月三》、《远航归来》、《草笠舞》、《摸螺》等。
粱伦(1921- ):广东高要人,著名舞蹈编导家、舞蹈理论家。历任华南歌舞团团长、艺术指导,广东省歌舞团团长、广东歌舞剧院顾问。1959年创办了广东舞蹈学校并兼任校长。历任中国舞蹈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舞蹈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名誉主席,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广东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省文化咨询委员等,代表作《乘风破浪解放海南》,《渔光曲》等。
12
影视歌唱
▽
大导演/编剧
郑正秋(1889-1935):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中国电影之父,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著名导演、编剧。编导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他创建明星影片公司,培养出蔡楚生、阮玲玉、胡蝶等艺术名流,他为中国电影从无声到有声片花费了大量心血,一生从各个领域进行电影的试验和创造,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他为中国电影民族化,寻找了一条道路,为中国电影的启蒙,发展打下了基石,他的丰功伟绩,成为我国电影史上伟大的一页。“中国电影百年历史影响中国电影十强人物之一”(中国电影百年诞辰《人物》杂志、人民出版社、人物传记网评)。主要编导作品有《劳工之爱情》、《玉梨魂》、《姊妹花》等共53部影片。
蔡楚生(1906-1968):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世界级电影宗师之一”,“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1995年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的活动中,蔡楚生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2005年被评为“中国电影百年历史影响中国电影十强人物”之一,在新中国建立前所拍摄的1300多部电影中,最卖座的4部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渔光曲》、《姊妹花》、《都会的早晨》),除《姊妹花》是其“师父”郑正秋所作外,其它三部都出自蔡楚生之手。其执导的《渔光曲》(1935年)是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项的电影,该片当时还被灌成唱片,畅销达十多万张,在中国电影史上首开音像产品同时占领市场先例。而具有世界级高水准的《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则更是轰动海内外。法国电影历史学家乔治·萨杜尔曾在其名著《世界电影史》中将蔡楚生誉为中国最杰出的导演。新中国成立后蔡楚生任中国电影联谊会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陈波儿(1910-1951):广东海阳(今潮州市潮安区)人,筹办中央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前身)并担首任校长,人民电影事业的披荆斩棘的组织者和领导人,曾制作、编导和出演多部重量级电影。早在抗战时期的延安,党的第一个电影厂——延安电影制片厂就是在她的奔波与呼吁之下建立的。开山作《边区劳动英雄》,她是编剧也是张罗奔波的制片人。新中国刚诞生,她又奉调进京,担任初创的电影局领导工作,领导电影人拍摄出《赵一曼》、《白毛女》、《钢铁战士》等26部故事片,奠定了人民电影宏伟殿堂的基础。同时,她思谋新中国电影事业的长远发展,为培养人才,不仅苦心经营电影剧本创作所、创建表演艺术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代表作《街头人》、《梁上君子》、《炭坑夫》、《桃李劫》、《生死同心》。
黎民伟(1913-1953),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热心于文学电影的拍摄,他不仅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革命志士, 更是早期中国电影拓荒者中的重要人物。他始终恪守自己的人生准则和生活信念,为国爱民,表现出一个正直的、进步的、爱国的电影事业家与艺术家可贵的思想品格和人格魅力。他在电影创作中一贯坚持的重要原则就是真实感。曾获第13届香港金像奖最高荣誉奖,代表作《庄子试妻》、《胭脂》、《淞沪抗战纪实》。
杜琪峰(1955- ):广东普宁人,杜琪峰是香港殿堂级电影导演,作品中可见其细腻而充满张力的动作场景,设计精巧却水到渠成的故事桥段,老道稳健的正统风味和奇峰迭起的鲜明影像。其电影纯正而多变、硬朗且细腻,他执导的一百部电影有一百种“香港制造”的标签:《阿郎》的温情是英雄末路时的眉间苍凉,《枪火》的冷峻带着子弹出膛的灼热金属味,《黑社会》的阴冷是史诗般的浓墨重彩;还有疏朗洒脱的《暗战》、沉郁含蓄的《PTU》等等。他曾三度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三度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和两度获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得主但却从未出席颁奖典礼。代表作还有《暗花》、《暗战》、《毒战》、《审死官》等。
徐克(1950- ):别名“徐老怪”,广东海丰人,武侠片类型中具影响力的导演非徐克莫属,他的作品已经是公认的经典,徐克电影里的爱情,开始和结尾往往是大开大合,或者从天堂走向地狱,或者从地狱迈向天堂,这其中的过程便是徐克展露其才华的用兵之地。个中处理元素极为丰富,幽默、夸张、浪漫、情色,荒诞、悲情,无一不有,常能把一些连女性导演都想象不到的小情小调捕捉到镜头里,而且叙述得极为流畅。其本人曾三度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和 第30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 得主。代表作有《智取威虎山》、《龙门飞甲》、《梁祝》、《蝶变》、《青蛇》、《笑傲江湖》、《七剑》、《黄飞鸿系列》、《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西游伏妖篇》等。
侯孝贤(1947- ):广东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人,侯孝贤基本是个抒情诗人而不是说故事的人,他的电影的特质也在于此,是抒情的,而非叙事和戏剧。吸引侯孝贤走进内容的东西,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书面的魅力,他倾向于气氛和个性,对说故事没有兴趣。这种很纯洁的叙述方式是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世界,通过他的电影,我们更好地看到我们这个世界,看到我们自己。两度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获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最佳导演奖。代表作有《童年往事》、《悲情城市》、《恋恋风尘》、《海上花》、《最好的时光》。
蔡明亮(1957- ):广东揭阳人,蔡明亮笔下的作品时以幽默手法,表现著现代社会、寂寞、都会生活形态的狂乱等主题,尝试探讨城市居民有意识的自我防卫,这样的风格内含,也是蔡明亮多数作品所探讨的议题形式,从《青少年哪吒》到《你那边几点》,蔡明亮以不同的观点来探讨现代都市人的欲望与追求、梦想与孤独,展现他观察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与互动的创作的概念。曾两度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第70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电影未来奖-电影和平奖、第5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狮奖 、第5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费比西奖、第5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阿弗雷德·堡尔奖、费比西奖-竞赛单元、银熊奖-杰出艺术成就、第4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代表作有《爱情万岁》、《天边一朵云》、《河流》、《郊游》等。
陈可辛(1962- ):广东潮州人,他执导的电影作品,像是不间断变化翻新的风景,或者多声部复调回旋的乐曲,始终保持了一种不断寻求转变与创新的可贵激情。在华人电影圈,陈可辛着一种标杆性的启示意义。这位早年游走于好莱坞的香港导演,对现代娱乐工业的理解和掌握是如此透切,以至于他早期进入大陆电影市场时,完全移情移景,忘我投入。陈可辛曾两度获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两度获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代表作有《甜蜜蜜》、《中国合伙人》、《如果·爱》、《投名状》、《亲爱的》、《金枝玉叶》、《武侠》等。
吴宇森(1946- ):广东广州人,他探索与拓展了电影艺术语言,造就了吴氏电影语言。他善于借物抒情、寓情于物。在暴力这层外衣下,他更注重描写人与人的情谊、人与时代的积极关系,并将人性的暴戾与善良、人物的个人命运与时代风云水乳交融地呈现在银幕上。虽然他执导的电影充满了暴力,但是吴宇森式的动作英雄总是既流血又流泪。他创作的影片就是有再凶险的境遇,再残酷的场面,也不会因此失去人性的慈爱与悲悯。在作品中注重体现亲情和仗义的同时,他也接受西方电影的审美方式,曾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和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代表作有《变脸》、《喋血双雄》、《赤壁》、《碟中谍2》、《英雄本色》、《发钱寒》等。
林岭东(1955- ):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林岭东的影片可见好莱坞三四十年代‘黑色电影’的传统,把它处理成一出残酷社会现实逼迫下的人性悲剧,尤其在社会背景的表现上要比吴宇森的电影深刻和复杂。偏重男人为冲破不良社会、权利的压迫,为尊严、公义及女性的爱而付出沉痛代价。曾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代表作《龙虎风云》、《监狱风云》、《目露凶光》、《学校风云》、《最佳拍档千里救差婆》、《火烧红莲寺》等。
关锦鹏(1957- ):广东人,关锦鹏电影中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的女性他者角色,建构了一个个独立、勇敢而又有鲜明女性意识的女性形象群体。他的身体语言是内敛的,但不做假。在纪录片《男生女相:中国导演之性别》中,关锦鹏巧手编织,用性别的角度切入中国电影史,既个人又群体,既主观又客观,娓娓述来,有条不紊。它的自在坦然,丰富多面,使纪录片透出难得的趣味性。。曾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和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代表作有《胭脂扣》、《阮玲玉》、《蓝宇》、《长恨歌》等。
刘伟强(1960- ):广东潮州人,外号“傻强”,曾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和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从摄影师到导演,刘伟强在黑帮片、警匪片、爱情片、悬疑片、武侠片等都有涉猎,正是凭借丰富的阅历、敏锐的视角、扎实的功底和独特的思考,刘伟强以多元化类型交融变奏拓宽了香港电影的视野,其流变却始终独特的叙事风格更让他独树一帜;难能可贵的是,在谙熟商业电影游戏规则的同时,他尤为关注人物精神内核和文化特质,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使他的影像作品富有哲理的思考。曾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和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代表作有《风云》、《无间道》、《古惑仔》、《头文字D》、《伤城》、《雏菊》、《精武风云·陈真》等。
方育平(1947- ):广东惠阳(今惠州市惠阳区)人,方育平的作品经常起用非职业演员参演,富实验性及创新意味 ,他对于香港影坛来说是最大的一个异类,除了在拍摄手法外,他低调的个性,坚持对于现实主义,尤其是在现实状况下,人自身奋斗历程的关注,是他所拍摄影片最大的特色。曾三度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代表作《父子情》、《半边人》、《美国心》。
张婉婷(1950- ):广东潮州人,张婉婷是香港学院派导演的代表人物,在轰轰烈烈的“新浪潮”中,她的电影以女性特有的敏感,以及如油画般色彩的镜头,描写着爱情的种种无奈。曾获香港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代表作有《非法移民》、《秋天的童话》、《八两金》、《宋家皇朝》、《玻璃之城》、《岁月神偷》、《三城记》等。
楚原(1934- ):原名张宝坚,广东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人,2018年3月,1979年拍摄电影《孔雀王朝》获得第25届亚太影展最佳导演。最卖座电影是《英雄无泪》,曾打破香港票房记录,楚原是拍摄古龙电影最多的导演。荣获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终身成就奖。代表作《七十二家房客》、《湖畔草》、《僵尸王》、《流星蝴蝶剑》。
陈果(1959- ),广东人,陈果的电影虽然缺乏商业价值,却颇具艺术水准, 是各类国际影展的常客。他将镜头定位在香港底层平民的生活状态,他的每部电影都带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但又与我们熟悉,他以写实风格、浓郁的社会批判色彩以及对社会下层和边缘小人物命运的关注为自己赢得了“草根导演”之称,代表作《香港制造》、《谋杀似水年华》。
陈嘉上(1960- ):广东宝安(今深圳市宝安区)人,陈嘉上不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导演,他懂得变通,能够在跟风已成习惯的香港影坛独辟蹊径,拍摄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影片,算的上是商业片中的作家导演。与林超贤联合执导的《野兽刑警》获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代表作有《逃学威龙》、《武状元苏乞儿》、《精武英雄》、《霹雳火》、《飞虎》、《画皮》等。
林超贤(1965- ):广东吴川人,林超贤在学习林岭东、迈克尔·曼等前辈的基础上,还在类型片的外表下,深挖人心的东西,给匠气十足的个人作品烙上明确的林超贤印记。与陈嘉上联合执导的《野兽刑警》获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代表作有《江湖告急》、《逃学威龙》、《证人》、《线人》、《逆战》、《激战》、《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
其他杰出的影视导演还有如:郑君里(1911-1969,中山人)、陈铿然(1906-1958,潮州人)、温子仁(1977- ,揭阳人)、郑保瑞(1972- 广东人)、黎北海(1889—1955,新会人)、陈木胜(1961-,潮州人)、邱礼涛(1961- 潮州人)、侯曜(1903-1942,番禺人)、吴回(1912-1996,广州人)、桂治洪(1937-1999,广州人)等。
杰出影星有:
李小龙(1940-1973),原名李振藩,广东顺德(今佛山市顺德区)人,东方不朽传奇,世界武道变革先驱者、武术技击家、武术哲学家、MMA之父、武术宗师、功夫片的开创者和截拳道创始人、华人武打电影演员,中国功夫首位全球推广者、好莱坞首位华人主角。他在香港的四部半电影3次打破多项记录,其中《猛龙过江》打破了亚洲电影票房记录,与好莱坞合作的《龙争虎斗》全球总票房达2 。3亿美元。1979年美国洛杉矶市政府将补拍版《死亡游戏》的开映日6月8日定为“李小龙日”。1993年美国发行李小龙逝世20周年纪念钞票,好莱坞大道铺上李小龙纪念星徽;同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大会颁发“终身成就奖”。1998年11月,获中国武术协会颁发“武术电影巨星奖”。代表作有《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死亡游戏》《青蜂侠》《苦海明灯》《死亡塔》《孤星血泪》《人之初》等。
胡蝶(1908-1989):广东鹤山人,1925年,胡蝶参演个人首部电影《战功》从而开启电影生涯;同年,在剧情电影《秋扇怨》中首次担任女主角。1928年,她受邀加入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3月,她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在上海新光大戏院公映。1932年,出演中国的第一部彩色片《啼笑姻缘》。1933年1月,胡蝶以21334的票数当选由上海《明星日报》评选的“电影皇后“ ;3月,她又主演了中国首部左翼电影《狂流》 ;同年,主演的电影《姊妹花》则成为她表演生涯的代表作 。1946年,胡蝶从上海迁居香港,在香港主演了电影《春之梦》等片后,决定告别影坛而专心辅佐丈夫潘有声从事经营。第二十三届金马奖终身成就奖、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第一届《明星日报》电影皇后。
阮玲玉(1910—1935),原名阮凤根,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中国无声电影时期影星,在民国时期的影坛地位仅次于影后胡蝶。因为当工人的父亲早逝,孩童时代的阮玲玉就随母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让她上学读书,就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后辍学。1926年进入郑正秋开办的明星影片公司,开始其电影艺术生涯,出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代表作有《野草闲花》、《神女》、《新女性》、《三个摩登女性》等。1928年转入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主演《情欲宝鉴》等6部电影。阮玲玉成名后陷于同张达民和唐季珊的名誉诬陷纠纷案,于1935年妇女节当日服安眠药自尽。
冯喆(1920—1969):原名冯贻喆,广东南海(今佛山市禅城区)人,生于天津,上海圣约翰大学一年级辍学,后考入上海国立音专主修大提琴,先后演出了《家》、《风雪夜归人》、《上海屋檐下》、《大明英烈传》等40余部话剧。 代表作《羊城暗哨》、《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桃花扇》、《金沙江畔》。
卢燕:(1927-),原名卢萍香,卢燕香,卢燕卿,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曾三次获得台湾金马奖。她不仅能用英语、粤语和普通话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美国的电影、电视和戏剧舞台上表演,还擅长表演京剧和昆曲,其突出的艺术造诣使她获得了联合国国际和平艺术奖,同时,她还是奥斯卡金像奖终身评委。代表作《瀛台泣血》、《倾国倾城》、《十四女英豪》、《末代皇帝》、《喜福会》。
周润发(1955- ),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南区)人,另在广东拍摄电影《让子弹飞》后有传闻周润发系广东开平人氏,全国《周氏大宗普》主编周柏泉指出周润发先人周应斗于宋代由江西吉安迁入广东潮阳,周润发对其本籍表态的回应则是只知祖籍江西、本人出生在香港南丫岛。周润发1974年毕业于TVB艺员训练班,主演了《网中人》、《亲情》、《上海滩》等20余部剧集。1976年初涉影坛,在80年代凭《英雄本色》、《监狱风云》、《赌神》等电影成为香港“暴力美学”风格电影的代表人物之一。90年代与成龙、周星驰并称为“双周一成”。1995年远赴好莱坞发展。主演《安娜与国王》、《卧虎藏龙》等多部不同风格的电影,曾两次担任奥斯卡颁奖嘉宾。2000年获法国多维尔亚洲电影节特别成就奖,2004年凭《喋血双雄》等影片中塑造的枪手形象成为全美最多人收藏其DVD的男演员前三名。2005年被香港网民评为“经典电视剧小生”第一名;2007年获美国AZN电视台 “亚洲卓越奖颁奖礼”终身成就奖。此外,周润发还热衷于公益事业,2000年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七位“地球名人英雄”之一,2003年其奋斗历程被写入香港启思出版社出版的中学一年级语文课本,成为首位被列入中学教科书的演艺界人士。
张国荣(1956 -2003):广东梅县(今梅州市梅县区人)人,影视歌多栖发展的代表之一。1977年正式出道。1983年以《风继续吹》成名。1984年演唱的《Monica》是香港歌坛第一支同获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劲歌金曲的舞曲 。1986年、1987年获劲歌金曲金奖。是华语唱片在韩国销量纪录保持者。1988年、1989年获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1999年获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2000年获CCTV-MTV音乐盛典亚洲最杰出艺人奖。2010年入选美国CNN评出的“过去50年里全球最知名的20位歌手/乐团” 。1991年凭借《阿飞正传》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1993年主演的《霸王别姬》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的电影,2010年入选美国CNN评为“史上最伟大的25位亚洲演员” 。影视代表作有《霸王别姬》、《阿飞正传》、《东邪西毒》、《春光乍泄》、《倩女幽魂》,音乐代表作有《Monica》、《沉默是金》、《风继续吹》、《当年情》、《我》。
梁朝伟(1962- ),广东台山人,1982年考入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出道进入演艺圈。梁朝伟可以说是中国娱乐圈当之无愧的“影帝专业户”。戛纳电影节影帝、三次金马奖影帝、五次香港金像奖影帝。这些对于其他演员显得十分难得、竭尽一生之力追求的奖项,在梁朝伟的身上显得那么实至名归。代表作有《花样年华》、《无间道》、《重庆森林》、《色·戒》、《悲情城市》、《春光乍泄》、《2046》、《海上花》、《英雄》、《赤壁》、《一代宗师》等。
郑则仕(1951- ):外号“肥猫”,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小时候便跟随父母来到香港。1976年签约香港无线电视台,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郑则仕在香港被称为“戏精”,曾三夺影帝,一度是片酬最高的演员之一,是香港影史上举足轻重的实力派,在周润发头上夺过影帝,风光无限。代表作有《何必有我》、《肥猫正传》、《肥猫寻亲记》、《三个受伤的警察》等。
翁倩玉(1950- ):广东汕头人,1972年第10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79年第21届“日本唱片大奖”得主(为首位获得该荣誉的华人)。翁倩玉多才多艺,在电影、电视、舞台剧、歌唱、版画、慈善公益、节目主持、节目制作、服装设计、烹饪美食等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就,在日本及台湾演艺圈地位崇高,屹立艺坛跨越半个世纪,被尊称为“东方第一艺术女神”。代表作有《魅せられて》、《爱的奉献》、《祈祷》、《永远相信》、《信》、《海鸥》。
江独青(1946- ):广东普宁人,后改名江青。十岁入北京舞蹈学校接受六年专业训练。1961年南至香港,后脱离邵氏赴台湾自组国联公司,成为国联基本演员,以《几度夕阳红》获得第五届(1966)金马奖最佳女主角。主演影片约有二十余部,其演艺事业的颠峰基于《西施》、《几度夕阳红》两部影片。1973年在纽约创办江青舞蹈团,开始发展她的舞蹈创作。1982年出任香港舞蹈团第一位艺术总监。八五年起,其以个人身分继续其在世界各地的舞蹈创作及演出活动并与生化教授比雷尔·彭贝克结婚,定居瑞典。
梁家辉(1958- ):广东南海(今佛山市南海区)人,梁家辉的荧幕形象多变,参与的影片类型跨度之大包括警匪片、文艺片、喜剧片、武侠片、战争片、历史片、都市片等,从严肃到搞笑,从狠毒到慈祥,从痴情到内敛,无不拿捏到位。是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和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的专业户,代表作有《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九二黑玫瑰对黑玫瑰》、《人约黄昏》、《大丈夫》、《黑社会》、《寒战》等。
刘青云(1961- ),广东三水(今佛山市三水区)人,因肤色较黑的关系,有“黑马皇子”的称号。刘青云外形不够出众,相貌敦厚,有一股憨憨的傻气,但就是这样一个憨厚的男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用硬实力在人才众多的香港演艺圈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代表作有《消失的子弹》、《夺命金》、《窃听风云》、《神探 》、《新不了情》等。
李修贤(1952- )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著名演员、导演、编剧、制片人。是港片“差佬”(警察)的经典形象,1971年正式出道,出演电影《双侠》,1984年他自编自导自演电影《公仆》,同年,李修贤凭借该电影获得了第2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男主角奖和第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男主角奖。 1987年李修贤创建万能影业公司,曾发掘成奎安、周星驰两大影星。代表作有《公仆》、《喋血双雄》、《龙虎风云》等。
刘德华(1961-):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演员、歌手、作词人、制片人。多栖发展,影视歌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刘德华作为演员中的劳模,多次夺得影帝,可以说从出道至今依然大红大紫,对待别人不管是艺人还是群演,都很谦逊从来不摆架子。电影代表作有《无间道》、《天若有情》、《旺角卡门》、《桃姐》、《天下无贼》、《瘦身男女》等,音乐代表作有《忘情水》、《谢谢你的爱》、《爱你一万年》、《冰雨》、《中国人》等。
李南星(1964- ):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新加坡影视界一哥,1993年凭借电视剧《莲花争霸》中饰演沈冲一角令其在内地走红。同时获红星大奖最受欢迎男艺人奖。1995年凭借在电视电影《伤城记》中饰演的阿豪一角获得红星大奖最佳男主角。2002年凭借在电视剧《豹子胆》中饰演的阿豹一角获得红星大奖最佳男主角。2006年凭借在电视剧《迷云二十天》中饰演的程木胜一角获得红星大奖最佳男主角。
郑惠玉(1968- ):广东潮州(今潮州市湘桥区)人,新加坡影视界一姐,1988年获得首届新加坡“才华横溢出新秀”冠军。1996年凭借在电视剧《金枕头》中饰演的周小丹一角获得红星大奖最佳女主角 。1998年10月,推出专辑《十年郑惠玉》(EP),收录郑惠玉的两首音乐电视MV《感谢》和《用一生演出》。
此外,还有狄龙、曾志伟、万梓良、陈小春、刘家良、白燕、陈宝珠、狄娜、古天乐、张家辉、刘锡明、蔡少芬、万绮雯、佘诗曼、钟丽缇、钟楚红、何美钿、汤镇业、汤镇宗、陈霆锋、黄宗泽、梁咏琪、叶玉卿、朱茵、郑伊健、邝美云、张智霖、陈启泰、施文斌、罗嘉良、马浚伟、钟镇涛、任达华、吴君如、许志安、李彩桦、叶童、吴镇宇、樊亦敏、吴启华、吴亦凡、黄耀明、白云(杨维汉)、林嘉欣、周秀娜、吴绮莉、林二汶、陈庭威、林一峰、曾庆瑜、孙耀威、刘锡明、郭妃丽、李铭顺、郑秀珍、吴耀汉、刘松仁、高钧贤、许碧姬、马德钟、马志伟、郑健乐、洪卓立、许廷铿、马里奥·毛瑞尔、亚瑞克·阿莫苏帕西瑞、平采娜·乐维瑟派布恩、纳瓦·君拉纳拉、蒂娜·吉塔勒拉、李海娜等人等。
实力派音乐组合/歌手
Beyond:由黄家驹(广东台山人,1962-1993)、黄贯中、黄家强(广东台山人,1964-)、叶世荣组成。1983年Beyond成立,1986年自资发行乐队首张专辑《再见理想》。1989年凭借歌曲《真的爱你》获得第12届十大中文金曲奖、第7届十大劲歌金曲奖 。1990年凭借歌曲《光辉岁月》获得第8届十大劲歌金曲奖。1991年主演电影《Beyond日记之莫欺少年穷》。1992年,赴日本发展演艺事业。1993年发行粤语专辑《乐与怒》,专辑中的歌曲《海阔天空》获得第16届十大中文金曲奖 ;6月30日,乐队主唱黄家驹去世,Beyond以三名成员的组成形式继续发展。1996年获得香港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组合金奖 。1999年Beyond宣布暂时解散 。2003年正式复出。2005年举行“Beyond The Story Live 2005”世界巡回告别演唱会;同年Beyond正式解散 。
达明一派(TatMingPair):是由刘以达(广东番禺人,1963-)与黄耀明(广东潮阳人,1962-)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成立的二人流行音乐组合。其中,刘以达主要负责作曲、编曲及乐器演奏,黄耀明担任主唱,两人亦担任专辑制作人。1988年推出专辑《你还爱我吗?》,同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佳乐队组合奖。1989年5月推出专辑《意难平》获得第一届叱咤乐坛流行榜组合金奖。1990年推出专辑《神经》,及精选集《不一样的记忆》(含三首新曲),同年蝉联叱咤乐坛流行榜组合金奖。1991年两人宣布暂时分开发展,1996年重组,之后再次分开。2004年,两人再度重组,推出专辑《The Party》及《为人民服务演唱会》,2005年获得中国歌曲排行榜华语乐坛杰出成就奖,同年获得华语音乐传媒大奖殿堂乐队奖,之后复又分开。2012年,达明一派第三次复合,同年获得新城劲爆颁奖礼殿堂组合等奖项。代表专辑有《石头记》、《神经》、《意难平》、《你还爱我吗?》等。
草蜢乐队:由蔡一智(广东海丰人,1965- )、蔡一杰(广东海丰人,1967- )、苏志威(广东台山人,1966- )三人组成,成立于1985年,因三人姓氏的部首都是“艹”(草字头)而将乐队取名“草蜢”。草蜢1985年参加香港第四届新秀歌唱大赛参出道,随后师从梅艳芳 ,1988年发行首张粤语同名专辑《草蜢》 ,1990-1995年草蜢连续六年夺得香港叱吒乐坛流行榜“组合金奖”。2000年后三人各自发展,但并未解散,2005年三人加盟BMA公司,再战香港乐坛 ,代表作有《宝贝对不起》、《失恋阵线联盟》、《忘情森巴舞》、《半点心》等。
无印良品: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由光良(广东揭阳人,1970- )和品冠(广东揭阳人,1972- )组成的马来西亚音乐组合。起先只是以合作方式在马来西亚发行了三张音乐专辑,1995年被李宗盛邀请加入了滚石唱片公司,正式组建成“无印良品”进入台湾乐坛。并多次进入台湾各大销量排行榜。2000年,在举办完“珍重无印良品再见演唱会”后组合解散,各自单飞。代表作《掌心》、《想见你》、《身边》、《别人都说我们会分开》。
许冠杰(1948- )广州人,粤语流行歌曲之父,1967年担任莲花乐队的主音歌手,同年发行首张专辑《Just A Little》。 1970年以个人身份发展。1974年发行的粤语专辑《鬼马双星》揭开了香港粤语流行乐坛的序幕 。1977年凭借专辑《半斤八两》获得第1届金唱片奖百年纪念奖 。1978年主演的喜剧电影《卖身契》成为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1981年由他创作的歌曲《印象》获得第4届十大中文金曲奖。1982年主演的喜剧电影《最佳拍档》成为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1985年获得第8届十大中文金曲奖金针奖,成为首位获得这项荣誉的香港歌手。1986年在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获得劲歌金曲荣誉大奖。1991年凭借《沧海一声笑》获得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电影歌曲奖。1992年宣布退出歌坛”。
谭咏麟(1950- ):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粤语歌坛校长,1968年,谭咏麟加入Loosers乐队,从而进入演艺圈。1973年担任温拿乐队主音歌手。1975年参演个人首部电影《大家乐》。1978年温拿乐队解散后以个人身份发展。981年凭借剧情片《假如我是真的》获得第1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1984年至1987年连续四届获得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1987年作曲的歌曲《知心当玩偶》获得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奖以及十大劲歌金曲奖。1989年,谭咏麟宣布退出领奖。1996年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奖金针奖 。2003年与李克勤组成左麟右李组合 。2008年担任第八届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同年获得香港特区政府颁受的荣誉勋章 。2015年在第37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获得“十大中文金曲名人堂”奖。截至2018年,他发行的专辑超过130张,创作的词曲超过100首,其艺龄从20世纪60年代横跨至21世纪。
张国荣:见“演员”
周华健(1960- )流行乐男歌手、音乐人、演员,被称为“国民歌王”、“天王杀手”1984年凭借个人创作单曲《谁曾说过》进入演艺圈。1989年歌曲《这城市有爱》获得第2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年度歌曲奖。1991年发行的国语专辑《让我欢喜让我忧》年度销量超过200万张,奠定其在歌坛地位。1992年发行英文专辑《I Remember》创下英文专辑在台湾地区的销量纪录。1993年凭借专辑《让我欢喜让我忧》获得第4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歌曲男演唱人奖 。1995年获得十大中文金曲奖IFPI全年最高销量歌手奖。2002年获得第1届中国唱片金碟奖最受欢迎港台男歌手奖 。2008年与李宗盛等人组成“纵贯线”乐团。2010年1月,纵贯线乐团正式解散。2013年发行的个人全创作专辑《江湖》入围第25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专辑奖。代表作有《花心》、《朋友》、《让我欢喜让我忧》、《爱相随》、《风雨无阻》、《孤枕难眠》、《忘忧草》、《刀剑如梦》、《明天我要嫁给你》等。
孙燕姿(1978- ):广东潮州人,被誉为“亚洲歌后”,2000年签约华纳唱片公司;同年6月9日发行首张专辑《孙燕姿同名专辑》在台湾地区出道,并以专辑中的歌曲《天黑黑》成名,12月发行的第二张专辑《我要的幸福》入围第12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女演唱人奖。2003年初成立个人音乐公司“Make Music”。2004年携专辑《Stefanie》复出乐坛,并凭此专辑在2005年获得第16届台湾金曲奖 。最佳国语女演唱人奖。2005年5月在”2005MTV日本音乐录像带大奖“中获得最佳大中华艺人奖 。2006年4月凭借第九张专辑《完美的一天》获得音乐风云榜港台地区最佳女歌手、最受欢迎女歌手奖等奖项 。2008年7月凭借歌曲《逆光》获得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音乐录影带奖;同年8月获得“2008MTV亚洲大奖”地区最受欢迎歌手奖 。2014年获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全国最佳女歌手奖 。代表作《天黑黑》、《开始懂了》、《风筝》、《绿光》、《神奇》、《遇见》、《第一天》、《逆光》、《我怀念的》、《愚人的国度》、《克卜勒》等。
林子祥(1947- ):广东江门人,1976年推出首张英文专辑《Lam》。1980年,他凭《在水中央》和《分分钟需要你》两首歌曲在第三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获两个金曲奖而走红。在1994年举行的香港电台第十七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音乐会》上,林子祥获颁“金针奖”。2003年,林子祥获得CASH音乐成就大奖。2016年获得第38届十大中文金曲名人堂奖。代表作《男儿当自强》、《长路漫漫伴你闯》、《真的汉子》、《选择》、《成吉思汗》、《最爱是谁》、《分分钟需要你》、《在水中央》。
李克勤(1967- ),广东新会(今江门市新会区)人, 1986年,推出首张同名EP《李克勤》。1993年,转投星光唱片公司,并凭借歌曲《回首》获得得1993年度十大劲歌金曲的金曲奖。2003年,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 以及叱咤乐坛流行榜“我最喜爱的男歌手”奖 。2004年,获得第27届十大中文金曲“最优秀流行男歌手大奖”。2007年,凭借《花落谁家》获得十大劲歌金曲“金曲金奖”2017年12月1日,获得第四届粤语歌曲排行榜乐坛至尊歌手大奖。
陈奕迅(1974- ):广东东莞人,1995年因获得第14届新秀歌唱大赛冠军而正式出道。1996年发行个人首张专辑《陈奕迅》。1998年凭借歌曲《天下无双》在乐坛获得关注。2000年发行的歌曲《K歌之王》奠定其在歌坛的地位 。2001年发行流行摇滚风格的专辑《反正是我》。2003年发行个人首张概念专辑《黑·白·灰》。2005年发行的歌曲《浮夸》成为其歌唱生涯的代表作品之一。2006年起,连续9年获得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叱咤乐坛我最喜爱的男歌手奖 。2008年1月,获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男歌星奖” 。2015年凭借专辑《米·闪》获得第26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国语男歌手奖。代表作《天下无双》、《K歌之王》、《你的背包》、《十年》、《浮夸》、《爱情转移》、《好久不见》、《淘汰》、《不要说话》、《你给我听好》
郑秀文(1972-):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1988年参加第七届新秀歌唱大赛获得季军。1990年推出首张粤语专辑《郑秀文》。1996年、1997年、2001年在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上三度获“最受欢迎女歌星奖”。2000年11月推出专辑《眉飞色舞》。2002年获第八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女演员奖 ,2017年3月21日,荣获第11届亚洲电影大奖卓越亚洲电影人大奖。代表作《值得》、《舍不得你》、《放不低》、《亲密关系》、《感情线上》、《终身美丽》、《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钟无艳》。
杨千嬅(1974- ),广东潮州人,2000年以《少女的祈祷》一曲获得香港乐坛四台颁奖典礼多个金曲奖项。2002年发行专辑《Miriam's Music Box》,其中歌曲《可惜我是水瓶座》成为其代表作之一。2002年、2008年与2009年三度夺得十大劲歌金曲最受欢迎女歌星。2005年凭借电影《千杯不醉》获第4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2011年获得第17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最佳女主角。2013年夺得第3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代表作有《少女的祈祷》、《小城大事》、《可惜我是水瓶座》、《处处吻》,影视代表作《志明与春娇》、《天生一对》、《新扎师妹》等。
梁静茹(1978- ):广东顺德人,1997年,梁静茹被李宗盛发掘,签约滚石唱片,并独自到台湾地区发展。2004年度中歌榜港台最佳女歌手。2007年发行个人第九张专辑《崇拜》,此专辑全亚洲销量超过100万张,2008专辑《崇拜》获得第19届台湾金曲奖最佳音乐录影带奖,代表作有《勇气》、《宁夏》、《可惜不是你》、《分手快乐》、《燕尾蝶》、《丝路》、《亲亲》、《暖暖》、《崇拜》、《情歌》等。
此外还有Twins组合、太极组合、刘德华、郭富城、黎明、容祖儿、陈百强、谢霆锋、陈楚生、古巨基、陈慧娴、张敬轩、杨丞琳、陈庆祥、方炯镔等杰出歌手。
13
国乐·曲艺
国乐
①潮州音乐
潮乐有“华夏正声、唐宋遗响、中原古韵、东方交响曲、绿色音乐”之美誉。而潮筝旧称“南筝”,系中国第一大筝派。
潮州音乐系统完备,有锣鼓乐、笛套古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汉调音乐和外江音乐等。名曲有《寒鸦戏水》、《西江月》、《出水莲》、《胡笳十八拍》、《昭君怨》、《小桃红》、《寒鸦戏水》、《黄鹂词》、《月儿高》、 《大八板》、《平沙落雁》、《风求凰》、《五连环》、《锦上添花》、《柳青娘》、《浪淘沙》、《狮子戏球》、《千家灯》、《粉蝶采花》、《红梅头》、《粉红莲》、《画眉跳架》、《深闺怨》、《抛网捕鱼》、《掷钗》、《过江龙》、《社庆》等。
部分潮乐名师(这些潮乐大师来自潮州八邑,即海阳、潮阳、揭阳、澄海、饶平、普宁、惠来和丰顺。出生时间基本在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因篇幅所限,以下省去籍贯和出生年月):
洪沛臣:乐圣,潮乐宗师、开南派琵琶先河,洪派潮筝始祖。
李嘉听:潮乐宗师,李派潮筝始祖
萧白镛:中国二胡“三皇”之一
张高翔:扬琴泰斗,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团长
陈佐辉:中国著名鼓乐演奏家、广东民族乐团团长,南国鼓王
郭鹰:上海潮州国乐团团长、上海筝会会长
苏文贤:琴圣、琵琶苏
陈安华:中国古筝学会副会长、南筝第一人
张永之:南筝北传第一人
欧细奴:大锣鼓乐创始人
王泽如:琵琶王
丁鸿业:传奇琵琶寿星
张汉斋:月弦张
徐涤生:江南琵琶圣手
高哲睿:创乐大师
林云波:文武状元
北京电影学院创办人——陈波儿
许守诚:南筝北传大师
萧韵阁:改革大师
杨广泉:岭海丝竹社创始人、泰斗
林毛根:潮乐泰斗
杨秀明:画外音·名噪京华的一代宗师
殷惠麟:星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中国琵琶学会副会长
王安明:国乐泰斗
陈蕾士:饮誉海外的名家
东南亚地区的潮籍明星
林流波:香港华夏艺术家协会主席
吴顺喜:潮乐鼓王
陈镇锡:南鼓一代宗师
黄宗识:开台宗师
许昭雄、林玲、郭雪君、陈旭东、许菱子、谢少圃、、袋仔、谢奴仔、吴德润、邱侯尚、陈华、陈天国、陈宏、苏妙筝、黄唯奇、黄楚英、王培瑜、林云波、林仲彭、谢进桂、荣贞、蔡少梅、刘隆炎、饶淑枢、魏松庵、方修伦、洪如炎、余永宏、洪炳合、何天佑、胡昭、林炳和、杨海林、杨祥加…
20世纪中前叶,原属潮州九邑的大埔县并入梅县地区,大埔国乐始从潮州国乐分流,部分大埔籍国乐家自立门派,“客家音乐”、“广东汉乐”之名于此后诞生,这当中的名家有如何育斋、钱热储、饶从举、罗九香、李蓝田、饶宁新。皆为大埔人士。
②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及广府方言区的中国传统丝竹乐种,是岭南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其名家皆自旧广州府地区,即今日之广州、佛山、江门、中山、东莞和深圳六市。
20世纪20至30年代是广东音乐的兴盛时期,先后出现了许多专业的作曲家和演奏家,这段时间涌现出来的代表曲有何柳堂的《赛龙夺锦》、《鸟惊喧》、《醉翁捞月》、《七星伴月》;吕文成的《步步高》、《平湖秋月》、《醒狮》、《岐山凤》、《礁石鸣琴》;尹自重的《华胄英雄》及易剑泉的《鸟投林》等。20世纪50年代以来,广东音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音乐工作者对广东音乐进行搜集、整理,并对广东音乐的和声、配器等方面进行研究改革,出版了不少的乐谱,创作并演出了大量优秀曲目,如陈德巨的《春郊试马》、林韵的《春到田间》、刘天一的《鱼游春水》和乔飞的《山乡春早》。
其中东莞尹自重、三水何大傻、南海何浪萍和中山吕文成合称“广东音乐四大天王”。
14
戏剧界
▽
戏剧大师
红线女(1924-2013),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人,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派艺术创始人。她开创了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 —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1989年获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2009年,荣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代表作有《荔枝颂》《昭君出塞》《关汉卿》《搜书院》《山乡风云》等。
姚璇秋(1935- )广东澄海(今汕头市澄海区)人,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潮剧泰斗 姚璇秋是全国第三、第四次文代会代表,196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1989年获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2008年广东省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成立,获艺术终身成就奖,2010年荣获首届“广东省文艺终身成就奖”。代表作有《扫窗会》、《荔镜记》、《苏六娘》、《辞郎洲》等。
马师曾(1900-1964),字伯鲁,号景参,广东顺德(今佛山市顺德区)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早年在外演戏及拍电影。1955年底回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擅演丑生、小生、小武、花脸、须生等行当,独创“乞儿喉”,半唱半白,顿挫分明,有时还揉入方言俗语,活泼滑稽,成为脍炙人口的马腔。晚年改唱老生,技艺愈精,演来苍凉刚劲,颇见功力。代表作有《苦凤莺怜》、《贼王子》、《佳偶兵戎》、《刁蛮公主戆驸马》。
15
工艺美术大师·非遗传承人
▽
中国文化部
ONE
广东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省“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省“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6
厨神
▽
郭文秀(1962- ):广东潮阳(今汕头市潮阳区)人,亚洲首位米其林三星厨师、世界十大名厨之一、世界御厨协会亚太区秘书长。
杨贯一(1932- ):广东香山(今中山市)人,中国烹饪一代宗师,暴雨之王,国际名厨专家工作委员会高级顾问,曾获世界C.C.C.金章、法国厨艺大师最高荣誉白金奖、美国厨艺界最高荣誉五星钻石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