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民国黄金十年建国及中日台儿庄大战原始纪录片:四万万人民!

2017-11-03 平民读历史

四万万人民

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纪录片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影片让人们看到1938年中国人生活的片段——呼吁抗战、对日作战、日军炮火下死伤的平民以及上层人士的运筹帷幄等等,令人深思。


与此同时,我们也从影片中看到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和中国人民老百姓遭受的严重苦难和无助!而处在灾难中的中国人民,没有再继续沉沦,在千千万万个有志之士的呼唤下终于团结起来,并最终赶跑了日军!


我们应该铭记这段历史,让更多的人知道当时的情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111f8h6nr&width=500&height=375&auto=0


《四万万人民》拍摄背景介绍
中文名四万万人民
英文名The 400 Million
发行时间1939-03-07
片长61 分钟

荷兰导演尤里斯·伊文思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到了中国拍摄了这部关于中国抗战的记录片。在世界电影史上,尤里斯·伊文思被称为纪录电影的先驱,与美国的罗伯特·弗拉哈迪、英国的约翰·格里尔逊和苏联的吉加·维尔托夫并称为四大纪录电影之父,与其他三位不同的是,伊文思的创作生涯最长,在长达6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拍摄了60余部影片,一部寻找失落青春的诗意纪录《塞纳河》曾使他获得1957年的戛纳金棕榈大奖。 

四万万人民剧照_民国时代中国版图

蒋介石宋美龄出席记者招待会

中国的抗战不仅掀起了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热情,也吸引了国外电影大师的镜头。20世纪30年代末,多位国外记录片导演来华摄制影片,他们中最杰出的代表就是尤里斯·伊文思。伊文思1938年在中国拍摄的《四万万人民》不仅是他电影生涯的代表作,也是他与中国维持50年的情谊的开端。从抗战开始,在不同的年代,他用自己的镜头纪录下了不同的中国。


外国人来华拍纪录片的历史,最早大约可以追溯到电影诞生的那几年。1896年,卢米艾尔兄弟派出了数百名摄影师奔赴世界各地拍片,其中一些摄影师就曾来华拍片。此后,美国人、意大利人、苏联人、瑞典人都曾经把镜头对淮过中国,但多是风光片及风土人情、文物考古、民居民俗的纪录,直到战争的悄然到来。1935年,在燕京大学任教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用一台十六毫米手摇摄影机拍下了“一二·九”学生运动的场面,今天已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晚年尤里斯·伊文思与周恩来

1938年,尤里斯·伊文思来了,这个“飞翔的荷兰人”飞到了中国,与他同行的还有伟大的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在1936年,两个勇敢的人在西班牙内战爆发之际,把摄影机和照相机的镜头对淮了这片燃烧的土地,伊文思拍摄了广受赞誉的纪录片《西班牙土地》,而卡帕也因拍摄《共和军之死》的照片一举成名。 “纪录”拥有了出生入死的刚毅血性。从此,“什么地方燃烧,就去什么地方拍摄”被奉为摄影师的职责。西班牙内战是西方前线,而中国战场则被称为是反法西斯斗争的东方前线,从西方前线远涉到东方前线,伊文思和卡帕在中国拍摄的珍贵图像仿佛西班牙影像的回音。

1938年4月初,在抵达中国不久,二人便拍摄了“台儿庄战役”,那是值得庆贺的第一场正面击溃日军的胜利,伊文思和卡帕要求上前线拍摄,最终未能拍到决战的场面,因为他们是外国人,没人敢为他们的生命承担风险,但他们还是抓住机会在台儿庄附近的小树林中拍摄了这场战斗。伊文思回忆说:“我不是一个作家,我通过画面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我一定要表达死亡对我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拍几个尸体,而是拍摄整个一段,死亡牵连到的往往是许多人。我触到了中国,中国也触到了我,我拍了战争,拍了一个在战争中瓦解,又在战火中形成的国家,我看到了勇敢!”

纪录这场战争的《四万万人民》成为了关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写照,并且起到了声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的积极作用,这些影像成为后来中国抗战影片的重要素材。而卡帕生平最有力度的照片,就是他拍摄的遭日军空袭后的劫难场面。


本片表现了台儿庄战役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汉口八路军的重要军事会议上,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人讲话和研究军事形势的情况;西安人民举行抗日游行的场面。影片在美国和法国上映后,引起了轰动,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略中国,伊文思坚决表示支持中国的抗战。他在爱国华侨的资助下,受美国当代历史电影公司的委派,经过周密的淮备,经香港来到汉口。他亲赴前线,拍摄了纪录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这部大型纪录片。


正如卡帕那句永远的名言:“如果你照片拍得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1954年,卡帕在越南战场触雷身亡,如一个不参与杀戮的斗牛士般身着光彩耀目的斗牛士装束轰然倒下,而伊文思继续潜行在战火中。


伊文思的冒险不是赌徒的博彩,也不是亡命徒般的轻生,而是为激情所贯注,为信仰所战斗的勇气。在中国抗日战场上,在越南抗美的丛林中,在古巴剿匪的追击中,甚至在70岁高龄,依然在战火中拍摄。这个“飞翔的荷兰人”被祖国放逐,却四次来中国,他称中国是收养他的“第二故乡”,他爱这里的人民。

  红色电影的开端——延安电影团

伊文思在临走之前,秘密地把一台埃摩摄影机(这台机器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和几千尺胶片交给了一位左翼影人吴印咸,这位吴印咸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摄影艺术的拓荒者。1938年秋,吴印咸和袁牧之两人带着这台摄影机和从香港购得的全套电影器材到达延安,在八路军总政治部下成立了“延安电影团”。


最初电影团只有6个人,有电影工作经验的仅有3个。1938年10月1日,电影团开拍了自己的第一部作品,记录片《延安与八路军》。1940年袁牧之将完成的影片底片带到苏联,没想到正好苏德战争爆发,没能在苏联印出拷贝送回国内放映。进入40年代后,电影团拍摄了多部新闻短片,在根据地露天放映。


为什么要说是四万万人

孙中山认为中国人四万万是满清乾隆时候调查得来的。其实,终乾隆一朝,清朝官方统计的人口数从未达到四万万。实际上,直到道光十四年(1834年),官方统计的人口数才有史以来第一次达到了四万万,这就是“四万万同胞”最原始的来源。

来源:民国史

关于我们

黎明前的黑暗,春暖前的严寒,你懂得……如果您认同我们的观点,可加小编微信pmsy080818,以防止失联,每天为您分享更多精彩内容

总有刁民举报朕,删前打赏见真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