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19年12月12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留学2年败光200万,你什么都给我,不就是让我败的吗?

我是北游 北游独立评论 2019-12-12

 北游说事儿 爱思考的人都关注的公号  记得星标哦

每晚10点,用哲学解剖生活,北游给您不一样的解读


文 / 北游

 

01

 

刘女士儿子晨宇从小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18岁出国留学,两年败光200万元却连预科都没毕业;回国后到大专院校求学,不到两个月就弃学回家;与游戏为伴,仅剩下的交流就是向家人要钱……

 

这个故事的前提是,家长很有钱,有资格败光200万还不伤筋动骨。真正让刘女士伤筋动骨的不是钱,而是用钱都没支撑起的儿子。

 

因为儿子,已经有了抑郁症症状的刘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数次流泪,不断重复一句话:


“事业再成功,也无法弥补教育的失败!”

 

“弥补”两个字其实也透露出了刘女士在教育中的心态早就出现了偏差。

 

因为早年和前夫离婚之事,刘女士以及儿子的奶奶一直潜意识里对晨宇有着亏欠的负罪感,所以才在儿子成长受教育的过程中,养成了予求予取的习惯。

 

刘女士是一家公司的高管,事业成功,前夫宁先生是一家国企的职员,性格随遇而安。

 

2006年夫妻俩和平分手,理由是三观不合。

 

父母离异后,晨宇被接到了奶奶家。作为奶奶家的“独苗”,奶奶觉得孙子受到了天大的委屈,从此晨宇开始享受奶奶和父母无微不至、无边无际的爱。

 

正如刘女士所说:“觉得对不起儿子,所以总想尽量弥补。”只要是儿子想要的东西,不管是夫妻俩还是奶奶,都会无条件满足。

 

不吃饭?没关系,奶奶喂;

 

学习不好?没关系,送出国留学;

 

没朋友?没关系,就在家里宅着;

 

不想上学了?没关系,家里打打游戏就好。

 

......

 

一切都没关系,你不需要努力,也不需要付出,你需要的一切长辈们都能给你轻松解决!

 

要我说,这哪里是没出息的孩子在败家,这分明是败家的父母长辈们在给孩子做示范啊。

 

既然父母长辈的钱花的这么爽,就跟天上掉下来的似的,孩子能不满足你吗?

 

02

 

就这样,晨宇出国没拿到毕业证,打了两年游戏,花了200万,回国后接着打,网游成了他唯一坚持下来的事情。

 

吃饭他都不需要坚持,因为打游戏忙起来的时候,奶奶会一口一口给他喂。

 

学校也是不需要去的,因为会跟同学吵架,受不了这个气,家里多爽啊,要啥来啥,谁也不会招我不痛快。

 

傻子都能看出来,在一个孩子的成长路径中,外界如果一直给予这样错配的反馈,那么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就会出现严重的扭曲。

 

孩子一旦单独面对社会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就会因为缺乏心理和习惯上的训练和准备,出现极度的不适应。

 

刘女士和其他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和无原则的给予,恰恰就是压垮晨宇的最大稻草。

 

03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精髓是把握那种细腻的分寸感,多一分少一分,可能都不会有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孩子始终要长大,正确的教育不是家长大包大揽,害怕孩子受到哪怕一点点伤害。也不是完全放手,让孩子自由飘荡、无所依靠、没有安全感。

 

正确的教育是高效的陪伴,是有原则的支撑。

 

我们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用行为来潜移默化的让孩子习惯以下这些人生的原则:

 

犯了错,会被惩罚;

 

想要回报,先要付出;

 

即使付出,也不一定会马上有回报。

 

在信任孩子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去亲身经历,无论这个经历是喜悦还是悲伤,是收获还是挫折。

 

孩子适应的越早越快,则今后适应社会也就会越早越快,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也就会越强大。


04

 

诚然,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除了有后天培养的影响,也有先天的因素。

 

有学者研究发现,有些人天生乐观开朗,即使破产生病,都天天乐呵呵;有些人就比较惨,天生就是忧郁悲观的气质,彩票中了大奖,也高兴不了几天。

 

这都是由每个人的生化机制所决定的,后天如何努力也无法改变。

 

所以,如果你家孩子属于天生比较悲观的这类人,家长们也无需费心一定要他们跟那些天生外向乐观的孩子一样,可以轻松适应任何场合,而是认识清楚自己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发掘出属于他们自身的闪光点。

 

梁东和吴伯凡曾经聊到过如何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的话题。

 

他们认为,一方面,应该让孩子经受挫折,如果小时候不去适应各种挫折和压力,那么以后要面对更加复杂和艰险的人生境遇,恐怕会承受不了;

 

另一方面,如果放任孩子独自承受较大的挫折,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也会从此悲观自卑,这样的结果当然也是任何一个家长不希望看到的。

 

他们建议,对于天生悲观、抗挫折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的让孩子经受一些小的挫折,从而让孩子逐步适应挫折和压力,并通过这些小挫折,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复原力。

 

孩子的自信和能力是在一个一个成功的经历中逐步建立起来的,面对小的挫折能够不断的取得成功,这种不断成功的正向反馈就是让孩子强大的最好方式。

05

 

反观刘女士和儿子的相处模式,一方面刘女士忙于事业,对儿子缺乏陪伴,让本身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独自留学,加重了不合群的抑郁倾向;

 

另一方面,对儿子物质和生活中需求无条件的满足,让孩子的认知模式还未成熟就已扭曲,本来可以通过一些小挫折建立起来的自信和抗挫折能力,也因此而无从谈起。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模式会深刻影响孩子的一生。你如何陪伴孩子,如何和孩子互动,都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孩子成人后的气质。

 

从这个意义上说,父母不能偷懒,妄图通过败家的方式来培养子女,回避应有的责任,那么,孩子只会有样学样,用败家的方式回报你,这很公平。

作者:北游,自2004年起坚持互联网写作至今,笔耕不辍,长期专注哲学和政治哲学领域,对社会热点和公共事务见解独到,文章在凯迪、天涯、搜狐等全国知名BBS被阅读数千万,屡屡成就现象级文章。现为“北游说事儿”和“北游说康德”公号主,凯迪网络原创作者,锐见传媒特邀作者。

延伸阅读


从小就是杀人恶魔,还有可能变好吗?|对“12岁少年弑母”的追问

小孩子为什么要学点艺术?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回答

拯救世界之前,请先拯救自己


钱穆:不读金圣叹,枉读《水浒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