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州伤人事件:他的仇恨,从何而来?

我是北游 北游独立评论
2024-08-29

北游独立评论 思辨 洞见

请把我【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收到推送


继四名美国人在吉林遇袭后,近日,苏州也发生了一起针对日本人的恶性暴力事件。
据苏州高新区分局警方通报,6月24日16时许,苏州高新区塔园路新地中心公交站台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件,造成3人受伤(其中1人为中国籍,2人为日本籍)。我局巡逻警力第一时间到场处置,当场抓获犯罪嫌疑人周某某(男,52岁,为近期从外地来苏州无业人员),并立即将伤者送医救治。目前,中国籍伤者因在阻止嫌疑人犯罪过程中受伤严重,仍在抢救中;1名日本籍伤者正在治疗,无生命危险,另1名日本籍伤者当日已出院。周某某已被刑事拘留。案件侦办工作正在进一步开展中,将依法依规对犯罪行为予以严惩。

一方是日本的妇女儿童,一方是国内中年失业男子,是什么样的仇恨让他对一群上学的学龄前儿童拔刀相向?
如果不是一个中国工作人员舍身相救,难以现象,他登上校车会造成多么惨烈的灾难性后果,多少无辜儿童会命丧刀下,会对在华的外国公民和游客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他们准备把好不容易才拉来中国消费的外国游客,再一次赶回去吗?
他们是准备把来中国投资的外国公司和外国人,都赶回去吗?
他们是准备把中国打造成“外国人不安全”的刻板印象吗?
那他们是成功了。
一名失业中年男子,其生活状态的困顿可想而知,他的困境值得同情,但是他为何会把这种困顿怪罪到在中国投资开办公司,家属也定居中国的日本普通公民身上?
是什么样的扭曲心态,让他要把自己的不幸到要通过伤害无辜弱小之人来表达?
也许,要毁掉一个人,就让他从小心怀仇恨。




想毁掉一个人,就让他从小心怀仇恨



01

 

仇恨会扭曲一个人的心智,这是确定无疑的。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满怀仇恨,他就会缺少安全感,对世界、对周围的人鲜有彻底的信任。

 

未成年时,要么性格孤僻、不合群,要么行为暴戾,容易呈现攻击性;

成年后,会缺乏合作精神,做事专注力和动力不足,很容易对社会悲观失望,无法获取真正、持久的幸福感。

 

他们往往对强者诺诺唯唯,对弱者暴戾有加,这恰恰也是“弱者思维”和“受迫害妄想狂”的典型表现。

 

知乎网友邓克英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琳出身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在她童年时期因病去世,母亲独自拉扯大她们兄妹三人。

 

琳说在她成年后,留在她记忆里最深刻的不是母亲的辛勤劳作和对她们三兄妹的关怀,而是母亲整天絮叨的哪家人坏、哪家人欺负她们孤儿寡母、哪家的人偷了她家的蔬菜等。

 

尤其是对同村的一个亲戚。

 

本来两家关系一直交好,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和对方家的女主人闹了矛盾,回来后即勒令三个孩子不准与亲戚家的孩子来往,见面也不准向对方打招呼,要将对方当作仇人,琳兄妹三人虽不明就里,但也一直按母亲的要求执行着。

 

多年过去了,纵然琳接受了高等教育,明白山好水好家乡人最好,但她始终不太愿意回老家,即使回家也不愿意跟邻居打招呼。尤其是对那个亲戚,虽然母亲早已和对方和解,来往密切,但琳始终过不去心里的坎,每次见面打招呼都极不情愿,每次同桌吃饭都如坐针毡。

 

琳表面上活泼开朗,没心没肺,但实际上极其敏感和脆弱,对身边的朋友也非常不信任。


琳自己也意识到了这是源于母亲从小给她埋下的仇恨种子,成了她一生挥之不去的阴霾,她曾经尝试去努力改变,但却很难再去感知幸福。

 

让人感到悲哀和讽刺的是,当年给琳灌输仇恨思想的母亲早已与亲戚和解,但琳的心灵却一直沉在黑暗的深渊,无法挣脱。

 

仇恨教育会在多大程度上摧毁一个人,摧毁一个人获取好生活的能力,可见一斑。

 

02



换位思考、具备同理心,把别人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是一个人有能力展开正常思维的基础。

 

如果一个人总是对别人心怀仇恨,总是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他就很难建立起与别人的理性对话。

 

这种受害者心态不只是某些中国人有,在韩国社会也普遍存在。

 

看过一篇文章,署名“周健”的作者曾经和一位美丽的、胖乎乎的韩国女留学生有过一段对话,当时他们正在讨论路翎的小说《洼地上的战役》。

 

这篇小说描写了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一个朝鲜姑娘和一名志愿军战士之间发生的纯朴、朦胧的爱情故事。

 

周健说,在阅读了这篇小说后,这位韩国姑娘愤愤不平地说:

 

“你们和美国人跑到我们家里打仗,我们19岁的姑娘爱上了中国的士兵,他不但拒绝我们的姑娘,还把姑娘送的袜套和绣花手帕上交。好战士应该去冲锋陷阵,拒绝一个弱女子的爱情,有什么值得赞美的?”

 

“小说中给姑娘取的名叫金圣姬,金圣姬是三十年代汉城一个有名的妓女,你们……你们根本不了解我们,韩国是一个小国,无论经济、军事如何发达,都永远不可能主导这个世界。中国是一个大国,无论今天怎样,都有可能成为强者,韩国永远只能是一个弱者。”


“你们用大国的心态,伤害了我们的姑娘,还说得理直气壮?”


听完韩国姑娘的一通抱怨,周健说他沉默了。


本意展现战争中人性挣扎的小说,却被韩国姑娘愤怒的解读成了大国对小国的伤害,周健说这种追求自尊的方式,似乎有些不健康。

 

小到个人,大到国家,仇恨对常识的遮蔽,不可小觑。

 

03

 

朋友的父亲从来没去过日本,跟很多那个年代的老年人一样,对日本人和日本这个国家有着根深蒂固的偏见。

 

诚然,有着那样沉痛历史的两个国家,要普通人民之间保持充分的理智和理性,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谁知机缘巧合,他的女儿居然开始从事跟日本相关的工作。

 

有一次她的日本朋友邀请她们全家去日本游玩,这位日本朋友车接车送、全程陪同,具体过程我并不是太了解,只是据朋友后来说到,她父亲从日本回来后,对日本的感知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从之前恨的牙痒痒变成现在逢人就说日本的好,如同孩童般发现新世界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一次亲身的感受,一次和世界和解的尝试,也许,就能带给你不一样的生活状态。

 

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你对他人的仇恨,大多数时候不是在折磨你的“仇人”,而是对自己的禁锢,对自己的折磨。

 

我经常奉劝身边动辄对他人,对其他群体,对其他国家怀抱仇恨的人,要放平心态,尝试着先走出沟通了解的第一步,再做出判断,更靠谱,即使你了解过了,依然如初,也从来不会晚。

 

这也是我经常对孩子们说的话,不要相信任何人告诉你的好与坏,包括我。


我只会教会你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我了解到的一些信息。等你长大了自己去环游世界,凭你眼里看到的事实,凭你自己的认知,来做出只属于自己的判断来,没有任何他人有资格代表你来做出这个判断。

 

如果你连他国的土地都没有踏上,人没见过,话没说过,别人真实的生活你一无所知,你的判断将一文不值。

 

同样,如果别人没见过你,没试着了解你,却对你有着诸多论断,那错不在你,不要心怀内疚,不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04

 

放下仇恨,与世界和解,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一种达观、理性的思考方式。

 

放下仇恨,并不意味着放过罪恶,而是对人人都会犯错这个现实的深刻体谅。我们应该警惕的是罪恶本身,而不是曾经犯错的人,如果你用同样的罪恶对付你的敌人,那你和你所反对的,已经同流合污。

 

圣经云:“不要论断人,免得你被人论断”,你对待他人的方式,别人就会同样的还给你,你不放下仇恨,仇恨就会一直折磨你。

 

轻易搬起的石头,往往会砸着自己的脚。如同给女儿灌输仇恨思想的母亲,假象出来的“仇人”毫发无损、一无所知,而自己的女儿却背上了一生的心理包袱。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随时反省自身,审视自己才能获得好的生活,动辄仇视他人,让别人吃药,治不好自己的病,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全文完)

写文不易

扫码赞赏作者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游独立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