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康德的三大捍卫:头顶的灿烂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令

北游独立评论 2024年09月15日 10:00

思想史上曾经有过数不清的巨擘,真正影响文明的,其实并不多如果在他们中间再做筛选康德的名字一定会少甚至名列榜首,也无不妥。


康德的伟大,不仅在于,他开启了哲学认识论的转向,造就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也不仅在于,他是哲学史上的蓄水池、里程碑式大家。之前的哲学都流向了康德,之后的哲学都从康德流出;更在于,在一个理性被质疑、自由衰败、道德虚无的时代,他毅然扛起了捍卫三者的大旗,肯定了人的尊严与价值。


无论是康德身处的18世纪启蒙时代,还是价值混乱的当下,阅读康德,就是在追问“人是什么”这一永恒主题。



一、捍卫理性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和其他生命相比,人因理性而高贵、强大。文明史,特别是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真正让人类成为了万物灵长、地球主宰。


然而,无论在启蒙时代,还是当今社会。大部分人对理性都陷入了两种极端:一种是理性至上,弃绝直觉和感情,把人与世界视为纯粹的理性计算;一种则是反智主义,对理性嗤之以鼻,拔高感性和迷信的价值,陷入无知无畏的怀疑主义深渊。


正是在这个理性遭遇双重危机的时代。康德用一本皇皇巨著《纯粹理性批判》,第一个全面、系统审视了人类的理性。

一方面,他认为人一定是理性的。因为我们感知到的世界,实际上是被我们的先天认知形式、认知范畴加工过的世界。比如空间、时间、因果、数学,他们之所以必然存在,是因为我们的认知就这样处理世界。所以人存在理性,是毫无疑问的,自然科学、数学、形而上学的正确性,是无疑的。


一方面,他又看到了理性的边界。比如认知形式加工前的“物自体”世界,理性无从知晓;当人试图用理性思考上帝、本质、逻辑、自由等问题的时候,就会陷入左右都对的“二律背反”。所以理性应该在该停止的地方,就停止。


这就是康德开启的哥白尼认识论革命。他重置了客观世界与人类认识的前后关系,把世界放入了“理性”的框架中。从此不再有“主体是否能够通过理性认识客体“这样无意义的讨论。


康德既捍卫了理性的价值,又为理性划定了边界。无论是对思想史,而是对现代人的认知升级,这种对理性“批判”,都价值深远。



二、捍卫自由


如果给现代文明只寻找一个价值根基,非“自由”莫属。没有自由,一切其他价值都失去根基;伤害自由,就是伤害一切。


然而,科学主义、虚无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下,“人没有自由意志”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现代,脑神经科学、心理学正在把“自由”消解为物质运动、神经元链接;而即便在启蒙时代,反自由、反启蒙的声音也不绝于耳。


正是在这个自由遭遇危机的时刻,康德用另一部皇皇巨著《实践理性批判》捍卫了自由。康德认为,自然法则统领下的自然世界,一切都是普遍必然的,比如生老病死、物理定律、科学法则,这些是自然规律,没有人可以逃避。


然而实践生活领域,所有事情,人都有选择的可能。人可以选择自律的生活,也可以选择不自律的生活;人可以选择道德的生活,也可以选择不道德的生活。在思考领域,更是如此,人可以自由思考不存在的事物,比如金山;也可以思考矛盾的事情,比如白的黑;也可以思考随意拼凑的事情,比如龙和天马。


所以说,人一定是自由的。如果说,裴多菲是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样动人的诗歌讴歌自由;康德则是用厚重的哲学巨著,为自由正名。捍卫自由,就是捍卫人性与尊严。



三、捍卫道德
没有哪个时代像今天一样,道德观如此混乱。虚无主义者认为,一切道德都是伪善;相对主义者,消解了一切道德确定性,认为什么价值主张都正确;科学主义者,将道德视为演化的工具,道德只是辅助生存的工具。



事实上,不仅当下如此,以“理性”的名义打倒宗教、消解道德的理论,早在启蒙时代也泛滥成灾。正是在这样一个道德危机的时代。《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进一步捍卫了道德。


他认为,人既然是自由的,是万物的灵长,就必然应该选择道德生活;否则人就成为了只能遵循自然法则的动植物,乃至无生命物的物品。人既然是理性的,是可以思考的生灵,就应该充分运用自己的理性,去建构道德法则,否则就是放弃了“人之为人”的特殊性。


为此,康德提出了著名的“道德律令”,建构了一套完整清晰的道德法则——
第一,普遍性法则。道德准则必然适用于所有人,比如不可偷盗,不能只适应于某些人,而应适应于所有人;
第二,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比如不可杀人,不是因为杀人带来不好的结果,而是人自身就宝贵;

第三,自律而非他律,道德法则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主动承担的。比如不可说谎,不是建立在别人要求,而是自我要求。


这就是康德的全新的道德体系——“义务论伦理学”。


“义务论”不仅和“目的论”“德性论”构成了三大伦理范式;更肯定捍卫了人的尊严、主体能动性,让道德不再是纯粹的宗教、传统律令,而是自我反思建构的法则。
自由即自律、要自律不要他律,从此成为了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抽象,道德绑架

有人说,康德的所有思想,可以分成三类——“我能知道什么?”“我应当做什么?”“我可以希望什么?”,但其实,最终指向的只有一个——“人是什么”。


此外,康德的第三部皇皇巨著《判断力批判》,还开启了一场美学革命。他对美感“四个契机”的阐释,——“无概念,而具有普遍性”“无功利,而生愉悦”“无目的,而和目的”“共同感”,已经成为现代人思考艺术与美的必备。


所以说,康德的书虽已晦涩难懂著称,但康德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关注的是我们的生活世界,以及其中的人、人性与人生。


康德的一生,其实也是践行理性、自由、道德的一生。他从小体弱多病,却因为坚守一个顽强的使命,过着极度遵守时间的规律生活,从而使自己能够活到80岁,来完成自己哲学体系的构建。他说:我已选择了一条路,将要终身实行;我要继续我的事业,任何事都不能加以阻挡。


康德的墓碑上,刻着他自己所写,每一个人读之,都肃然起敬的话:“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头上的星空,以及心中的道德律令。”


作为康德的铁杆拥趸,北游强烈推荐——读懂康德三书:


《康德三大批判合集》上下册,康德留给全人类最珍贵的思想遗产,是哲学史绕不开而必须攀登的划时代巨著;
《康德》:牛津通识读本系列,最好的入手康德的通识读物;
《康德传》:迄今为止最全面可靠、轻松易读的康德传记,极致细节呈现,告别刻板印象。
这三本书,足以读懂、读透康德,最终带给我们理性、自由而有道德的人生境界。感兴趣的书友,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北游荐书 · 目录
上一篇爱因斯坦错了,上帝确实掷骰子下一篇张宏杰:看着秦晖老师远去的背影,我为清华的学生感到惋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游独立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