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顶级未来学家:四个反“常识”的洞察,关乎财富更关乎认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先知书店好书推荐 Author 先知书店
乔治·吉尔德,一个大部分中国人都很陌生的名字。不过,在欧美,他可是鼎鼎大名的未来学家、经济学家,被誉为“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之一。他的著作曾引起过全世界的共鸣。
在美国,他的名气大得不得了:福布斯媒体集团董事长史蒂夫·福布斯、白宫前首席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克·斯考森、PayPal联合创始人彼得·蒂尔等一众大佬都从他的著作中获益;
就连美国前总统里根,也是他的忠实读者,里根在世时,引用最多的作家,就是乔治·吉尔德。
在国内,著名的科普作家万维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曙光、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深圳报业集团资深编辑胡洪侠、财经作家吴晨等知名学者、企业家和媒体人,都是他的粉丝。
最近,这位美国顶级未来学家又出新书了,国内外大佬纷纷鼎力推荐。因为这本新书不仅颠覆了主流的经济学、政治学等理论,更洞察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与演变逻辑。这本书就是《后资本主义生活》。
乍一听书名,可能会让普通读者有点懵。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书中提出的四大超级反“常识”的洞察,恰恰是社会与经济剧变的当下与每个人直接相关的东西。
简单来说,这四个反“常识”的洞察就是:
4.信息就是意外。
乍一看起来,恐怕有人会更疑惑了:这是不是全都说反了呀?
然而并不是。吉尔德的颠覆之处就在于此,他用更最简洁、最精确的表述,重新定义了那些被奉为主流或进入教科书的观念,让人们看到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真实逻辑,将被颠倒的真相,再次颠倒过来。
如果把吉尔德的洞察当成哗众取宠,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让我们简单转译一下,也许你就会豁然开朗:
围绕这四个真相,吉尔德在《后资本主义生活》一书中,用一系列真实数据和理论推导,重新探讨了财富、增长、认知、社会运行逻辑等话题,给出了几乎全部反“常识”的观点,而这些恰恰是经济社会剧变的当下,与每个人直接相关的东西。
比如:与地大物博的中国相比,日本这个岛国的自然资源非常匮乏,但在此前相当长的时间里,日本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即便到了现在,日本依然是世界第一梯队的经济强国。因为,日本经济靠的不是稀缺资源,而是更接近创新和增长本质的新知识。
大道至简,答案越是简单,就越容易被忽视。在经济越来越动荡的年代,吉尔德的这个简单答案,其意义显得越来越重要。试想一下,当下任何一家公司,如果仅仅追求效率的提高,或稍微改进现有的事物,要实现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不断学习新技能、获取新知识,才能获得新的财富。
吉尔德则让人们重新认识到:人们不是资源的负担,而是最终的资源,唯一有意义的稀缺就是人的生命。吉尔德用不可否认的事实证明:人类积累财富的方式,不是从地球上偷取资源,而是通过再生这些资源,通过增加人类的知识储备,是人类的智慧创造了经济增长和财富。
用计划思维集中管控经济不可能成功,包括苏联经济试验在内的所有历史都证明了这一点。但现实中的人们却总是试图重蹈覆辙,因为他们在乎的不是国民经济,而是自己手中的权力。吉尔德认为,资本主义的核心就是知识和权力的统一。因为知识是分散的,所以权力也必须分散。唯有如此,资本主义才有明天。
全书内容超级硬核,金句频出,充满洞见。无论经济学小白,还是资深学者,无论为生活拼搏的“打工人”,还是事业有成的企业家,都能从这本书里汲取到对自身有益的智慧,屏除谬误,发现真理。喜欢的书友,识别图中的二维码,五折收藏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