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三国故事一定要写C位人物吗?一定要写曹操、写孙权、写刘备、写诸葛亮吗?为什么不能写别人?其实,三国是说不尽的一千零一夜,从不同人的立场上看,三国故事反而会特别有趣。复旦大学哲学教授徐英瑾就倾力创作了一部三国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坚:三国前传之孙坚匡汉》。全书共五卷,100万字,主角是我们不太熟悉的孙坚,角度让人意想不到,故事更是天马行空:在徐英瑾教授看来,在所有三国故事里,孙坚的故事是最令人震撼的。因为他的故事符合古希腊悲剧俄狄甫斯的基本特点。孙坚的悲剧就在于,他是很认真地要匡扶汉室的,但现在看来,他匡扶汉室的每件事情都让汉朝可能亡得更快一点。用作者的话说,“从零做起”的孙坚的人生经历,反映出一种与宿命论斗争的人生快意,以及此类斗争最终失败所带来的形而上的虚无。
从孙坚的视角,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整个场面。曹操做过洛阳北部都尉,刘备做过安喜尉,但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时间都不长。而孙坚在三个县——盐渎、盱眙、下邳做过十年县丞,帝国怎么运作,他门儿清。曹操、刘备,他们对于中国南方其实没有多少涉足。而孙坚生在今天的浙江省,又在江苏省境内待了很长的时间;和黄巾军作战时在河南省也待了很长时间;又跑到陕西省和凉州叛军作战;后来当了长沙太守,又跑到了湖南省;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基本上把中国大部分走遍了。◎哲学家写的三国故事,不仅仅是小说
孙坚、曹操和刘备这三个人,孙坚的家世是最惨的。曹操老爹曹嵩做过大司农、大鸿胪,地位很高;刘备吃的苦多一点,但也是中山靖王之后,还是比一般的平民要牛一点点;孙坚却是小混混出身,从基层公务员一步步凭借自己的军功往上爬。
但作者并不满足于“升级打怪”,而是在里面填了很多哲学的料,一种反思性的东西,通过这样一个小说来让读者看见社会当中各个阶层的人的图像,以及丰富的历史和人生的信息。从这一点来说,它就不仅仅是一部小说。
哲学家写历史小说,确实与众不同。在徐英瑾老师的笔下,没有人是棋子。《坚:三国前传之孙坚匡汉》以过往历史所忽略的孙坚为枢纽,汪洋恣肆却又细针密缕地编织了一个宏大的“前三国世界”,呈现了东吴政权波澜壮阔的早期创业史,以及东汉帝国令人唏嘘的衰亡历程。本书一经出版,便备受好评。有书友惊叹:“草根逆袭,照亮平凡而不甘平庸的你!”“三千‘坚’甲可吞吴!”本书更是受到一众知名大咖的联名推荐:樊登: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小说。一位哲学教授重新审视三国历史,写出了一部个人霸业的创业史。从孙坚的创业史里,我们可以得到坚定面对生活的力量。梁文道:徐英瑾别开生面,找到了东吴前身,以孙氏一族的角度,让我们重新认识东汉末年的奇诡。我甚至要说,那是一个我们还没在小说里见过的中国。
郭建龙:用有限的史料加上合理的想象,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谋的英雄形象,虽然不得不虚构了部分情节,但具有极大的合理性,在小说层面上为读者还原了不少东汉末年的历史和社会细节。这样的小说值得阅读。先知书店还有幸获得徐英瑾老师亲笔签名,数量有限,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