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哥达隧道项目考察小记
全球最长铁路隧道——瑞士圣哥达隧道
2016年10月21日,应瑞士联邦大苏黎世区经济促进署的邀请与安排,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TOS PPP中国专家代表团一行专程前往瑞士圣哥达基线铁路隧道(Gotthard-Basistunnel)参观考察。
圣哥达隧道全长57公里,穿越瑞士阿尔卑斯山脉底部,距地面2440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隧道(含铁路及公路隧道)。据悉,该隧道的建设用时长达17年,耗资高达190亿瑞士法郎,为瑞士政府全投资的项目。圣哥达隧道的开通将使意大利与瑞士两国之间的铁路旅程缩短1个小时(从苏黎世到米兰的车程缩短至2小时50分),还能大大缓解瑞士公路的货运压力,降低货车对瑞士环境的负面影响,被业内誉为欧洲的世纪工程。
那么,圣哥达隧道为什么没有采取PPP模式,而且还可以干得这么好,又到底好在哪里呢?P3带路君和大家分享以下几点思考:
一、资金来源充足。瑞士政府不差钱,且已为隧道巨额投资设置了相关税费来源,资金来源充足。在此情况下,搞搞总承包(或已被我们“无情”抛弃的BT模式)都可以,PPP并非唯一选项。据悉,施工方AlpTransit Gotthard Ltd 已按时把完工后的隧道移交给瑞士联邦铁路(Swiss Federal Railways),而且建筑开支都将被控制在预算以内。
二、尊重公共利益。圣哥达隧道项目情况复杂,不可预期性强,技术要求高,并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实际上,瑞士为了这个项目,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进行了系列公投,并充分尊重了公投结果所反映的民意,相关政府部门和议会反倒不是项目的坚定拥趸。此外,从细小零部件的选用,安全门的设置,到双向单线隧道及横向巷道的设计,也处处体现出安全至上的理念。
三、好的项目急不得。据了解,该项目从1990年代早期即开始初设及其他项目准备工作,1999年才开始施工。精雕细琢,直至2016年实现完工。我们在隧道里参观考察时,明显感到干净整洁,空气流通性好,隧道工程常常遇到的渗水问题也几乎没有(为了解决“防水”问题,工程启用了“雨伞防范措施”,即在拱顶上端铺设防水材料,下面加设排水设施,可将铁轨下的水引出大门之外)。看来钟表大师挖隧道,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准那也都是岗岗的啊。
四、政府也能很环保。隧道施工挖掘出的土石方多达2800万吨,可以用来修建6座金字塔,瑞士人则用来修建大坝和岛屿,对几个因砂石开采而变得潮湿的地区起到了很好的修复作用,并为许多鸟类提供了新的栖息地,善莫大焉。
上图来自网络
与圣哥达隧道同等规模的项目,目前在我国可以说是比比皆是。技术层面(比如盾构)我们也已基本上和西方接轨,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我们的工期偏短、造价偏低,却往往不是因为我们的技术有多好,也不是因为我们能创新,这从最后的工程质量和细节上就能一览无余。今天,国内大多数类似项目都在采用PPP模式,除去初设和可研,还有VFM和FCD双重加持,我们能在质量控制和公共利益保护方面做得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