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明讲宁海 | 过年的习俗还有很多!

2018-02-18 TV宁海新闻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553fjf2su&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过年啦(二)


过年期间,有一种东西是小孩最喜欢的,就是用糯米粉捏成的五颜六色的大将人呀,糊涂官呀,孙悟空猪八戒啦,公鸡啄虫虫呀……这天,捏面艺人的生意最好。青年人呢,最喜欢在这一天看变戏法,打龙灯,舞狮子,或听卖梨膏糖的唱滩簧,看西洋镜,也喜欢看桥头戏。何为桥头戏,即戏台搭在当街桥的对岸,有当地戏班演出,如“得笃班”、“山坑班”。有时也请来宁波“老大鸿寿”京班子,名演员有萧毛豹,王晓楼,六六童等。演上几天几夜,真刀真枪,锣鼓铿锵,人头攒动,煞是热闹。有“七落猪羊八落灯,九落做戏人”之说。城隍庙内,富户们把猪羊杀掉,用一个个三角木架子撑起,敬奉在城隍爷前,香烟缭绕,大殿内白肉一片,一直摆到灯头戏落台前。

这个演出活动,及打龙灯狮子的事常由商会负责,由各家商号筹钱。演戏事务繁杂,什么搭戏台,请班子,还有在演出前的“飞马报”等。这飞马报即由一男孩身穿红彩衣,头裹红额子,手执“报”字令旗,身跨枣红马,演出当天沿街飞奔,告知商家市民,桥头戏要开演了!

看戏是最快乐的时刻,成群的搽着水粉,头插腊梅花的乡下妹子涌上城来,与身穿旗袍的窈窕城里小姐太太形成二道风景线。街边摆满了大饼油条摊及猪头肉夹软饼,千腐结筒,豆腐阿脂,牛肉粉丝面,茴香豆,番薯糖等摊子,有些摊贩是长年跟着戏班子走的。正月初一是一条香的街,空中弥散着混合的香气。还有那摇着小皮鼓,戴着尖顶笠帽的黄岩小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黄岩客了,他用小铁铲和小铁槌敲出来的甜白糖,特别的松脆,不知有多少小孩家里的铜环火炉,都成了黄岩客的箩中物。


除夕夜躲债的人此时也敢出来逛街,也来看戏了。大年初一,即使债主当面碰见,也不能讨,宁海流传着一句老话叫“茄卵茄多年,正月初一讨铜钿”,说的就是此事。意思说正月初一讨债,债主就是茄乱,就是傻子之意。过大年,天子也与民同乐,欠债人虽然欠钱,但也是公民,大年初一也可享受一下欢乐,这个风俗有点人性化。对于欠债的来说,正月初一是他们自由日,叫做“三十年夜躲掉没处寻,正月初一钻出来像个人。”过了元宵他们又要躲债了,有些人躲到庙里,可能庙里讲慈悲,也是不能讨债的,故叫“躲债庙”。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也能看到一个穿着肮脏的棉袍的老头,他低着头在寻找地上的字纸,说是践踏字纸是莫大的罪过,凡是能见半个字的,他都要拣起来,放到“惜字笼”里去,划一根火柴,把它烧掉。这种惜字笼,不知起源于何时,说是苍颉造字,鬼神哭,其实是儒学提倡的一种尊重文化的行动。那时,惜字笼在县城主要巷口的墙壁上都能见到,墙壁上挖个洞,外嵌以一块有圆孔小红石板,上刻“惜字”两字,如今东大街黄家大台门口还有一个。


晚上不点灯、早睡眠,有“正月初一同鸟宿”之说。自初二起,亲戚间相互携糖果、白鲞等“拜岁”,受贺拜一方设酒撰款待,并赠客中幼童以“压岁钱”。宁海还有一句老话叫“前门割大麦,后门还有拜岁客”,到了三、四月份,前门已经在割麦了,后门还有拜岁的客人来。宁海过年有很多有趣的习俗。



节目统筹:黄敏

特邀主持:阿明

摄像:胡宏波

制作:任敏

供稿:滕延振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慎慎



阿明讲宁海 往期精彩推荐

阿明讲宁海 | 闲话西门银杏树

阿明讲宁海 | 戚继光越溪抗倭

阿明讲宁海 | 鹿山的传说

阿明讲宁海 | “仙人阿爸”和“耳朵轧羹杠”的由来!

阿明讲宁海 | 一碗豆腐脑

阿明讲宁海 | 你知道 “敲竹杠”和“老倌头”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吗?

阿明讲宁海|两个关于“马”的方言小故事

阿明讲宁海 | “家园记忆”之《市日》(四)

阿明讲宁海|“家园记忆”之《市日》(三)

阿明讲宁海 | “家园记忆”之《市日》(二)

阿明讲宁海 | “家园记忆”之《市日》

阿明讲宁海 | 家园记忆之《留住记忆》(二)

阿明讲宁海|家园记忆之《留住记忆》(一)

更多精彩视频,点击下方图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