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闽南古厝和比妈妈还爱你的她

2017-03-21 漳州电台 享听漳州


每座闽南古厝里

都有一个慈祥的阿嬷

趁母亲看不见的时候

偷偷塞几颗糖给你

在母亲生气打你时将你护在身后

在你熟睡时细细端详你的小脸

......


这一切,都发生在

阿嬷的古厝


今天,带你到市图书馆

「阿嬷的厝-闽南古建筑木雕展」

回应古厝里,阿嬷的呼唤





古厝有好些年历史了

灰黑的瓦片夹杂些许碧绿的苔痕

绿色琉璃窗古色古香


门窗墨迹斑驳

梁柱上鎏金木雕早已褪色

褪不尽的是悠悠的文化气息


你想过吗?

从我们所熟悉的闽南古厝里

把这些细节单独一一拎出来

原来是这么的美

它们原来被安放的所在

是闽南古厝里的雕梁画栋

弥漫着古色古香的历史

讲述着曾经的沧桑岁月


如今被珍视收藏和展示

但依旧不是高冷的艺术品


因为仔细一一端详

你还能想起绿树掩映下

古厝的宁静安详,耳边阿嫲的童谣



「床板」

幼时的我们,总觉得阿嬷的怀抱最是温暖,因此每晚总是阿嬷一起躺在老木床上安睡。



“爸爸那是什么?”

“那是爸爸小时候记忆中的木篮。”


「三层木篮」

每天中午,阿嬷总是在厨房煮好饭菜装到篮子里,一手提着木篮,一手牵着你走到田地里,与阿公一起吃饭。




展出中有位老先生特别认真

每一个展出的木雕都细心端详许久

这些木雕里有没有他童年时阿嬷的记忆呢

看看他特意摘下眼镜端详的是什么?


「粿印模具」

每当要祭祀或逢年过节之时,阿嬷都会拿出这些刻着图案的粿印模具,指使着你一起做红龟粿、米糕,做成之后,就是你的零食了。



「神龛」(部件)

阿嬷每日起床后,总是不忘到神龛前给佛祖烧柱香,这不是迷信,是她祈盼儿女子孙平安康健的虔诚。



咱们闽南古厝建筑以砖木为主

屋顶有斗拱雀替

屋内有门窗桌椅

这些木雕不仅展示工匠的精湛手艺

从中还可以推断出

古厝主人的身份、职业、地位等等

是研究闽南历史的重要资料


举个例子

「螺钿」

这是一种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薄片

根据画面的需要

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

由于螺钿是一种天然之物

经过工匠的精细打磨、髹漆、抛光

成品往往色泽绚丽

色彩奇幻,视觉效果奇佳

取材的螺壳或海贝生活在海中

因而在海边的古厝中较为常见

阿公与阿嬷定是住在海边

以打渔为生


你一定听过「门当户对」

这个像花一样造型的木雕

就是「户对」

户对,与门当相对

是门楣上突出之柱形木雕(砖雕)

上面大多刻有以瑞兽珍禽为主题的图案

因一般成双数出现

所以名为“户对”

它也见于传统的闽南古厝中

对于不同官阶、身份的人来说

家门口“门当”与“户对”的规格

都有着不同制式的要求

传统婚姻中的门当户对就由此发展而来

阿公与阿嬷成亲时

想必也是门当户对吧!



「垂花花篮吊篮垂莲柱」

这是一种不落地的柱子

兼有构造及装饰双重作用

多以垂足的莲花或白菜为题材

精致的雕工往往是视线的焦点

一般多置于步口廊的屋檐下



「瓜筒」

这个看起来像头盔的大个子叫瓜筒

是瓜柱的一种

立于通梁之上短柱,上承楹梁

下雕螭虎或老鼠咬瓜

仔细看

两边的图案雕刻都不一样

它的形式种类有金瓜筒,木瓜筒,尖峰筒等

用来加强建筑的稳定




这次木雕展共展出作品124件

包括斗拱中的“斗”以及

瓜筒、雀替、额枋等房梁上的木雕构件

也有粿印模具、木篮、木尺等日常生活用品

展品品种十分的丰富


精细雕刻的「斗」


现场还有关于闽南古厝木雕的剪纸作品


这每一个精细的木雕作品背后

都出自工匠的灵巧之手

展出现场还投影播放《大国工匠》的纪录片

让你想起每一个木雕作品背后的工匠之魂



我们传统的闽南古厝

是这么的美

可惜由于木雕本身材质不易保存

加上近年来对古厝的拆迁重建

保存完整的木雕越来越少

幸而总有那么一些人

折服于古代工匠的聪明智慧与勤劳创造

凭着兴趣与爱好

不辞辛苦地奔赴各地探访、寻找

搬回一件件古老传统的木雕

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类

才有了这一次的展览


此次共展出作品124件

由福建省新龙腾文物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林江富先生和潘希坚先生提供


此次展览将持续到5月31日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

可前往漳州市图书馆一楼展厅参观



编辑 | 陈烨玲

监制 | 李志军 赖明杨



享听漳州

爱上漳州,爱上我

微信公众号ID : xiangting96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