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命是一场幻觉,可是我需要你在

QAF嗑学家 QAF中文站 2022-04-11



一、理解与陪伴:《爱是生死相许》


《爱是生死相许》可能是艾滋病时代最深刻的同志记录。影片的时间跨度是美国80年代,从艾滋病的第一例报告讲起,一直到艾滋病成为同志社群日常生活悲剧性的组成部分。导演对同志群体遭遇的伤害有着细致敏锐的观察与描摹:八零年代的主流媒体把艾滋病形容为同性恋的癌症,这种充满无知和偏见的论调必然给同志社群空间蒙上重重阴影。有些人甚至仅仅因为同志的身份就被剥夺公民应有的权利与尊严。


电影剧情按时间顺序发展,场景有时相隔数月或者数年。一群男同志的日常生活:上班、下班、烧饭、做爱、与友人相聚,构成影片基调。电影最打动人心的是友谊,同志之间共患难的理解与陪伴。友情的深刻尤其体现在男主人公威利(坎贝尔·斯科特饰)身上。威利自然纯真的微笑里总是含着一种动人的内容,他默默地照料及关怀每一个感染艾滋病的友人。八零年代的美国同志社群对艾滋病知之甚少。在病毒的攻击下,不断有人倒下,圈子里的人越来越少,没人知道下一个轮到谁。谁死谁活,并无定数。威利是少数幸存者之一,但他并未因为恐惧而选择离开。



照顾病人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除了生活料理,还需要应对病人在负面情绪之下无来由的发火。威利在友人大卫的追悼会上深情地悼念离世的友人,讲述他选择留在同志社群的原因,这是源于大卫的言传身教:“大卫总是出现在需要他的人身边。最令我难忘的是他对病人的照顾,给与病人需要的一切。他让我认识到生命本身:就是给予及付出。无论是我,还是我后来的男友、朋友,他都敞开怀抱接纳,让我们成为同志家庭的一员。……”


说到深处,威利有些情不能自已,潸然泪下。那一刻,他深邃的眼眸似闪过一道清冽的波光,唇角一抹富有感染力的微笑,令他全身闪耀一种动人的光辉。



二、同志情谊的浪漫光影:《若世界属于我》

我想画下早晨
画下露珠所能看见的微笑
画下所有最年轻
没有痛苦的爱情
画下
我想象的爱人

我画中那些相爱的男人,住在一个远离尘嚣的海岛上,那里一年四季都开着芬芳的花朵。在那样安静美丽的地方,我甚至相信他们能用他们的办法制造出下一代来——那么多双相爱的手紧握在一起,还有什么是不能做到的呢?
  
黄昏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他们坐在大海边上,在薄薄的寒冷空气中亲密相依,目送夕阳缓缓沉入海洋。海鸟在灿烂的霞光里振翅高飞,海浪在他们的脚下咆哮,……有人用他苍凉、低沉而浑厚的嗓音唱着歌……在歌者的感染下,他们都唱了起来,那一刻,整个世界仿佛都舒醒了过来,沉醉在安详深邃的欢乐中……


我想起电影《若世界属于我》:男主角Timothy是一个长着一双大眼睛的纯真男孩,涉世不深的他因同志身份的曝光招致同学的欺辱和嘲笑。唯有学校橄榄球队的队长在悄悄关心他,而Timothy也在偷偷暗恋英俊洒脱的队长。或许是男孩纯净的目光打动了爱神,在他参演舞台剧《仲夏夜之梦》时,他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爱神花汁。

爱神的花汁有着改造凡人的神奇力量。一夜间,被爱神花汁祝福的人们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爱同性,同性之间的爱原来如此奇妙。同志情谊让面目可憎的世人变得温暖可亲,人们不再敌对,不再互相攻讦。这个普通的美国小镇似已化做我画中的海岛。


故事的收尾也耐人寻味。在一场纷纷扬扬的花雨之后,人们回到了平常异性恋的生活。他们对同性恋情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也就能对身边的同性恋人给予理解和宽容。而原本藏在柜中的橄榄球队长,也终于向男主人公敞开了心扉。原来早在他为满脸瘀伤的Timothy疗伤之际,他已在心中刻下了纯真可爱的男孩。

《若世界属于我》是一部以音乐和歌声祝福同性恋人的奇幻电影。它植根于这样的信念:同志情谊可以改造冷酷的世间,可以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无独有偶,美国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惠特曼也曾写道:



同志情谊,男人之间的感情依偎,这种情爱贯穿着救世原则,而这种原则并不以时空的转换而有所改变。
当这种情爱发展成熟,深入人心时,一个民族充满希望与安乐的未来已经到来。


惠特曼的诗歌以雄浑、豪放及自由体闻名于世。自由生活的憧憬及同性情谊的歌颂构成诗人诗歌最复杂深刻的内涵。惠特曼曾在组诗《芦笛》(Calamus)中写道:

这里是我最脆弱的叶子, 

可也是我最坚强而耐久的部分,

这里荫蔽和隐藏着我的思想,

我自己不去暴露它们,

可是它们暴露我,

比我所有其他的诗歌都更广更深。


芦笛在美国民间传唱中隐喻男性的阳具。诗人所在的时代令其不得不多次删改诗中歌咏的男性恋人。爱神的花汁固然也是一个不能实现的幻想。一些观众批评艺术家不切实际的空想。然而人们也许永远无法知道,写喜剧的人往往深尝悲剧,也许永远无法领会藏在笑声背后作者的一鞠热泪。


三、生命是一场幻觉,可是我需要你在
《名校风暴》与《生死相许》


爱神的花汁能给生者创造不可思议的世界。如果爱神和死神来一次殊死的对抗,谁会是获胜的一方?现实生活中的同性恋人没有机会得到神奇的花汁,也无法活在我的画笔之下。他们还必须面对这个冷酷的世界。回到前面讲述的影片《爱是生死相许》中。也许纯粹的爱是不被允许存在的,所以死神发动了一场战争,看来它是想证明一下,爱的力量并非不可战胜,死神才是地球上最具征服性的力量。

在毫无安全防范的情形下,一个又一个同志友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后悔是无济于事的,悲伤、哭泣更是于事无补。同志是通过爱走在一起的男人,那就应该比异性恋男人更有勇气来承当眼前发生的一切:为不幸离开人世的兄弟负责,并为所有活着的友人打气——那些被死神拆散的伴侣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同伴的理解与关怀。


西班牙名剧《名校风暴短篇故事:奥马尔、安德与亚历克西斯》也有一场生死陪伴的同志友谊。男主人公安德选择留在罹患绝症的友人身边,只为了带给友人最后一点快乐与温暖。安德身上无疑有着《生死相许》威利的影子,他们的眉宇间都有一种共通的属于贵族特质的傲气与灵气。什么意思呢,他们行为的出发点均与自我利益无关,可以为了所爱所专注的某人某事牺牲自我,凭心而动任率自然。

《名校风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告别的故事,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故事。在陪伴绝症友人的最后一段时间里,安德长大了。安德的成长不同于其他男人。长大的安德身上也依然带着孩子气般的透明。这是他与生俱来的纯真,是他内在一股不容妥协的孤傲,也是他身上最可贵的特质。


《生死相许》最感人的一幕也是同志之间的生死相守:威利的兄长之一肖恩来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伴侣大卫陪伴在身旁。大卫所能做的就是握住爱人的手,使他不会感到孤独。在大卫温柔的嘱咐下,肖恩的脸庞呈现出宁静的安详。肖恩走后,威利赶至他的身边,拾起他的手,还能感触他身体的余温。这场生死别离的戏拍得安静、漫长,使每个观众都能反思活着的意义,让他们明白只有彼此的爱才会成为心灵平静和勇气的源泉。

《爱是生死相许》特别之处在于它的着眼点是友谊,社群内部的理解与互相扶持。影片的末场戏是一幕浪漫奇妙的幻想情景,那些故去的同志家人回到男主威利的身边,他们互相深情拥抱。生死界限在这部电影中被同志情谊的力量强有力地穿越、突破。


作者:冉笛


豆瓣同名作者,写作兴趣主要在同志影视、酷儿/男性研究、古典(中国/日本)文学及哲学等。一直有人问我为什么要专注于同影,认为写这个有点“不务正业”。如果无法改变,写作究竟有没有价值,有没有意义呢。我曾经拥有无数个孤寂的夜晚,你就像切开黑暗的光刃,在不见光的点点滴滴中,现出银河。感谢每一个坚持阅读的“你”。


QAF中文站特别开辟「嗑学家」专栏,邀请文笔杠杠的原创作者加入,陪大家嗑生嗑死。感谢嗑学家们为同志影视做出的无私奉献,🌈🌈🌈因你们而美丽。


- 更 多 内 容-




小 赏 怡 情 ♫

您的支持是作者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