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师学作文】统编语文六下习作《家乡的风俗》预学指导
相
关
资
源
【预学成长版】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预学计划
【预学成长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北京的春节》预学指导
【预学成长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腊八粥》预学指导
【跟我学】统编语文六下3.《古诗三首》预学指导(含名师朗读)
【跟着学】统编语文六下4.《藏戏》预学指导(含朗读)
2020统编版语文1-6年级下册生字练字帖(全套免费下载)
【跟着学】统编语文六年级下册网课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宅家”听书】适合统编教材课外阅读的书籍,打开就听
写给同学们
2020年寒假,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假期,全国人民同舟共济,战“疫”必胜。宅家学习,别有意义。
没有哪个严冬不会过去,没有哪个春天不会到来!
冬将尽,春可期!
当老师在校园与你相见,一定发现:
归来时,你已成长!
习作《家乡的风俗》预学指导
一、时间安排
2月17-18日。
建议学习时长三课时。
二、预学目标
1. 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风俗的方法,抓住主要特点介绍一种风俗,适当写写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2. 写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亲身经历,适当穿插风俗的特点或者来历,重点描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己感受。
3. 自主合理地表达出对某一风俗习惯的看法。
预学重点:描述一种风俗习惯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预学难点:在介绍风俗习惯时,能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地进行描写。
三、预学内容
01
第一课时
一、看图猜风俗
1.请观察下面的图片,说说这是哪个节日?展现了什么风俗?
二、审题明要求
1.看看课本习作要求
2.明确习作内容(二选一)
三、学习介绍一种风俗
1.看看课本建议:
2.说说你所知道的家乡风俗习惯
你打算介绍哪一种风俗呢?可以挑选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的来写。
3.思路拓展
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一种风俗呢?
比如,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喜欢闹花灯,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比如,正月拜年,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写:
比如,春节人们爱包饺子,我们可以写这些:
4.明确写作的重点
从刚才列举的风俗来看,每一种风俗可写的内容都很多,那么,能否“眉毛胡子一把抓”呢?显然,是不可以的。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就是“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5.学习如何做到重点突出
我们必须抓住重点部分写具体,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因此,当我们选定了一种风俗之后,就要思考:你想重点介绍哪个方面?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呢?
(1)抓重点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就给我们做出了示范,我们回忆一下《北京的春节》,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大家看,“除夕、初一、元宵节”是北京春节的高潮部分,也是老舍先生写作的重点,花费的笔墨比较多。这样就做到了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2)写具体
这段话由概括到具体,先写“处处张灯结彩”,再具体写“几百盏灯,各形各色”,又由灯及人,不但写了花灯(种类和样子)多,还写了观灯的人多,表现了元宵节闹花灯的热闹景象。
b.仿照课文,请你用自己的话具体写一写闹花灯这一风俗。
c.《北京的春节》一文中还重点写了除夕的情景,作者是怎样写的?
这段话围绕“除夕真热闹”展开叙述,通过写做年饭、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这些人们的活动,表现了除夕的热闹景象。
d.通过重点描写人们的活动,你来具体写一写人们是如何守岁的吧。
除夕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每个人都要守岁。吃过年夜饭后,一家人守在电视机前一边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一边喝茶聊天。坐不住的人会选择打牌、放鞭炮。小孩子们会在这个时候玩游戏,或者为长辈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
e.小结: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要把某种风俗写具体,我们可以从“事物的特点”和“人们的活动”这两个重点部分入手来写。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物”,包括食物(如粽子、饺子等)、道具(如对联、龙灯、龙舟等)、环境布置(如张灯结彩等)等;这里的“人”,覆盖面尽量要广,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3)补资料
那么,如何把这些资料写进去呢?我们来看看《藏戏》里是如何引入资料介绍藏戏起源的吧:
我特别奇怪,为什么元宵夜一定要闹花灯呢?妈妈告诉我……
我查资料得知,元宵象征着……
关于这个习俗的来历,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呢。相传……
6. 其他注意事项
范文简评
火把节
我的家乡普格是凉山州东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县,这里有着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是火把节的故乡。
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原旨是驱虫灭害、保佑庄稼获得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普格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日子。
火把节的第一天,各家各户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吃晚饭前,大人们把饭盛进簸箕里,把菜放进盘子里,筷子与勺子放在菜上,然后一起摆放在门前。希望已过世的老人们回来吃顿饭,来看看儿孙,保佑在世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康长寿,并把家中的不吉利带走。祭完过世的老人,全家才开始吃饭。晚饭后,老老少少都走出家门,不约而同地来到寨口,用火把烧几堆熊熊的篝火,老的聚在一起,小的聚在一起。女孩子们手牵着手围绕火堆念起火把祝词。人们迎着金灿灿的火光,跳啊,笑啊!祝词一声高过一声,欢乐一浪压倒一浪,此起彼伏,在山谷中久久回荡。
火把节的第二天,是节日的高潮。四面八方的彝族人民都聚到一个固定的场地。火把节的场地是一块圆而平坦的草坪,外围是浓浓密密的树林,过节的人们坐满了草坪四周。这天要进行斗牛、斗鸡、赛马、摔跤等活动。普格彝民的摔跤与人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日本相扑运动有些相似。摔在上面的不一定赢,摔在下面的不一定输,而要看谁的双脚先离地,谁的双肩先触地。能参加火把节摔跤比赛的小伙子都是各村各寨的佼佼者。他们时而被这个抱起,时而被那个摔倒。战败者不气馁,战胜者也不骄傲。他们都冷静地迎接新的挑战,直至无敌手才算胜利。
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选美活动。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跳起了优美的彝族舞,唱起了婉转的彝族歌。五彩艳丽的裙子摆动着,旋转着,如彩蝶展翅,似孔雀开屏,煞是迷人。姑娘们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美。记者们可忙坏了,又是拍照,又是录像。评委们也在精心挑选着百花丛中的“牡丹花”。瞧,他们满头大汗,看来还真难选出来呢!傍晚,各家各户点燃火把,在家长的带领下,在屋内、院坎中转绕,口中念道:“烧死瘟疫,牛羊发展。”祈求六畜兴旺,庄稼获得丰收。接着,全寨各家各户把剩下的火把集中堆放于村头牛羊出入的路口,燃起熊熊的篝火,在篝火的上面放一块石板,每家朝石板上投小石9粒、草9根,象征着数不清的牛羊来吃草,收不完的庄稼堆成山。
家乡的火把节随着历史的演进、社会的进步,逐步发展成为集民间体育、文化活动和民风民俗展示为一体的盛大节日。近年来,每逢火把节都有大批的外国朋友和港台同胞来普格和彝族人民共度佳节。
朋友,请来普格参加彝族的火把节,你将会看到惊心动魄的一幕又一幕……
简评:本文的主旨昂扬,充满激情,语言优美,例如:“姑娘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佩戴着金银首饰,每人撑一把黄油布伞,相互牵着彩色三角巾,在草坪上围成一个又一个的圆圈”。典型的事例也为文章增色不少。
02
第二课时
一、学写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1.看看课本建议:
可以写哪些内容呢?一是这种风俗的特点或来历,二是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三是自己对这种风俗习惯的看法。其中,重点是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这和第一种写法——“介绍一种风俗”可以不写自己的活动完全不同。
2.你能简单说一说自己经历过的风俗活动吗?
读读两位小伙伴写的片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是的,将自己的活动融入到介绍的风俗中,就是一次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
3.写出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1)写场面
写活动现场情况,通常属于场面描写,我们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出人们的活动,写出现场的气氛。比如,赛龙舟:
写自己的感受,就需要把自己融进活动中去,写一写自己参与其中的体验,比如动作描写、心理活动的描写等,要写得细腻真实。比如,包饺子:
(3)两相融
我们在写活动的时候,千万要注意处理好“我”和“众人”的关系,两者要有机融合,有点有面,不可偏废。
范文精评
二、拟写习作提纲
1.你想要介绍家乡的风俗,还是写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的经历呢?不要急于下笔,先好好构思,编写好写作提纲。先来看看提纲要求:
2.习作提纲参考
3.看完了上面的例子,请你也写一写自己的习作提纲吧。
03
第三课时
一、完成习作初稿。
二、习作评价与修改
1.请对照下面的标准,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我评价吧。
介绍一种风俗
写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请家长评价,并提出修改建议。
请把习作大声读给爸爸妈妈听,听取他们的建议。
三、修改完善习作
资料超市
一、可以看看何捷老师的微课:
二、推荐几篇太湖前辈介绍太湖风俗的佳作,可做参考:
千年不衰的春节
朱家托 余传明
农历正月初一, 是农历一年开始的第一天。 这一天, 是我国民间最热闹的传统节日——春节。习惯上, 我国劳动人民把 “过春节”叫做“过年”。
“年”是什么意思呢? 古书上说:“年, 谷熟也。”意思是以谷熟为一年。可见, “年”原是预祝丰收喜庆的日子。
太湖县过年大概是从腊月(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开始的。这一天, 要“打扬灰”, 即把房屋里外的蛛网、灰尘等打扫干净, 清洁卫生过年。到腊月中、下旬, 各家各户开始杀年猪、打豆腐、熬糖, 还要准备年货。一般说, 在外务工的, 都要在腊月二十四日赶回家。民谚说:“长工短工, 二十四(日)收工。”腊月二十四日, 各家把列祖列宗的灵牌陈列在堂屋的香案上, 意思是把祖宗接回家中过年。晚饭前, 先端饭菜到堂屋, 放在香案前的方桌上, 烧香、击磬、叩拜。然后, 全家共进晚餐。这一天, 称之为“小年”。
“还年”是整个春节期间比较隆重的事。太湖各地各家还年”时间不一致, 一般说, 从腊月二十七日到三十日每天都有人家“还年”, 但以腊月三十日为最多(腊月小就在腊月二十九 日)。“还年”的那一天清晨或中午, 各家准备三牲福礼、鲤鱼、公鸡等, 将它陈列于家里的堂屋或村里公共的堂厅的方桌上, 然后击磬、焚香、放炮, 家长率全家向祖宗灵牌(或遗像)行叩 拜礼。现在, 城镇人“还年”只是在家门口烧香放炮后, 一家人就团聚一起吃丰盛的“还年饭”。腊月三十日, 各户门上还要贴上大红春联(当年有亲人去世的, 春联用蓝纸、绿纸书写, 以示 尽孝)。春联一贴, 过年的气氛就浓了。 过年为何要放爆竹贴春联呢? 有这么一个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 有一种猛兽叫“年”。它的头像狮子, 身躯 像牛。它长着血盆大口, 吼叫一声, 都能地动山摇。
平时, “年”在深山老林中捕食百兽为生。但每隔三百六十 五天, 它就要趁着夜色跑出深山老林, 窜进百姓居住的村庄, 捕食人和牲畜, 弄得百姓惶惶不安。
百姓和“年”斗争着。有一次, “年”窜到一户山民家门口, 恰巧这家人穿着红衣, 燃烧一堆竹子取暖, 先是小孩不小心, 把一 个盆子碰落在地下, “啷当”一声, 把“年”吓了一跳。后来, 燃烧的竹子“噼哩啪啦”响个不停, “年”掉头便跑。就这样, 百姓终于发现“年”也有“三怕”:一怕红颜色, 二怕火光, 三怕响声。因此, 百姓想出了办法, 每经历三百六十五天, 当夜晚来临时, 家家门上都挂上了红颜色的桃木板, 门口燃起火堆, 夜晚还通宵不睡, 敲敲打打闹得震天响。如此这般之后, “年”即使跑出深山老林, 也不敢窜进百姓庄园了。百姓终于把“年”降服了。
腊月三十日晚, 太湖人有守岁的习俗。晚上各家每一间房里都点亮灯。吃过晚饭, 全家人围坐在火盆旁, 火盆里以前是烧树蔸或片柴, 现在是烧栗炭, 这叫“烧岁火”。一则为守岁取暖, 二则寓意来年生活红红火火。火盆旁的小桌上放着瓜子、花生等土特产和茶壶、茶碗等, 一家人说说笑笑, 絮絮叨叨, 谈过去, 谈现在, 谈将来……现在呢,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观看中央电视台直播的“春节联欢晚会”哩。
大年三十日守夜, 至少要守到午夜后。因为这一晚“一夜连双岁, 五更分二年”。守夜至零时时, 家家要在大门口鸣炮祭祀, 这叫做“出天方”。以后即关闭大门, 还用红纸条写上“开门大吉”“开门见喜”等吉利语贴在门上。早晨开门时, 也要鸣放鞭炮。这时已是正月初一了。
说到除夕守岁,还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哩。
很久很久以前, 老天爷为了使天下百姓都过上好日子,每逢农历腊月三十日晚上, 便打开天门, 把宝库里的金银财富撒向人间……但是, 有一条规矩, 就是谁都不能贪心多捡, 而且捡到的金银, 还一定得放在屋里, 等到天亮了才能开门。 李家有两兄弟, 哥哥狗崽, 待人刻薄, 爱财如命。弟弟五子,心地善良, 勤劳忠诚。有一年三十日晚上, 兄弟俩坐在屋子里等待开天门。三更时分, 天门开了, 狗崽拼出全身力气搬金银财宝回家, 屋子里都堆满了。五子只捡了一些金银财宝, 放在箩筐内 搬回屋, 关上房门。狗崽看着满屋金银财宝, 心想, 从今以后自己是天下最有钱的人了。他急于出去买田买地, 但天老是不亮。他急了, 跑出屋门看看天, 谁知, 他忘了“不到天亮不得出屋”的规矩, 待回屋后, 一屋子金银财宝统统变成了石头。而五子呢, 等到 天亮才开门, 他屋内箩筐里的金银财宝闪着金光哩。
正月初二, 携带冰糖或白糖、糕点之类, 向长辈、亲友"拜 年”, 对方以鸡蛋、米糖等回谢。
正月初七是“上七日”, 这一天击竹梆, 打锣鼓, 放鞭炮, 意思是驱逐妖魔鬼怪, 以保佑人丁兴旺, 庄稼、竹木丰收。
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玩龙灯是主要活动。龙灯有草做的、纸做的、布做的几种, 由多人按一定节奏共舞, 深入到每一屋场的堂屋, 转一圈以示一年风调雨顺, 五谷丰登。各屋场以红包或以糯米粑、米糖等酬谢。也有玩狮的、玩花灯的。过了正月十五日, 各家将列祖列宗的灵牌一一收藏起来, 意即送走了祖宗, 春节活动至此全部结束。
以上文章选自胡治平、杨太恩主编的《可爱的太湖》一书,南方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
(本课执笔人:王华星)
声明
本文部分图文、视频素材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望后台告知,谢谢!
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王华星工作室
点在看,让更多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