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促进开放科学研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成立开放科学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科情智库 2023-08-21

科情智库


2023年6月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和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出版集团共同建立的ISTIC-Springer Nature开放科学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

学术委员会旨在促进科学知识的共创和共享,提高科学研究的质量和可信度,增强双方机构之间的合作和联系,进一步推进科学研究的开放和共享。学术委员会主席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过程所所长、河南大学校长张锁江。学术委员包括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主任许倞、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及全球图书业务总裁Niels Peter Thomas、中信所副所长姚长青、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张铁明、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博导顾立平、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马俊才、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中信所首席研究员潘云涛。


为了促进开放科学的学术探讨和交流,联合实验室于6月1日同时举办了“开放科学2023”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通过线上线下进行。会议首先由开放科学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席张锁江院士做了题为“化学工程: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研究报告,报告从科普的角度向大众展现了化学工程对生活的影响,并介绍了其主办的三本开放获取期刊。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及全球图书业务总裁Niels Peter Thomas先生从施普林格·自然开放图书出版的情况介绍了施普林格·自然的图书产品类型大多数支持以OA方式出版,并将始终积极探索OA图书出版前沿。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的张士运书记兼所长从开放获取的现状和国内外影响力的区别引入,对北京开放获取实践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进行了详细规划和解读,并提出了五点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加大开放获取政策支持力度、搭建全市开放获取平台、提升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探索多种开放获取实现模式、培育有利于开放获取的科研环境。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顾立平研究员以“开放科学的运力建设”为题,对开放科学运力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并对其实现过程提出建议。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赵英教授做了题为“开放科学背景下基于API的开放数据策略研究”的报告,指出开放科学能够从开放获取、开放数据、开放平台等多维度进行交流与研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资源中心副主任马峥研究员以“开放科学与创新生态”为题,对开放科学给予动态发展的含义。施普林格·自然协会及合作伙伴管理副总裁Alison Labbate、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出版副总裁Matthew Giampoala、《自然-化学工程》主编Thomas Dursch都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对上述协会出版和期刊的办刊概况以及开放获取的现状与政策等方面进行分享和深入研讨。


会议围绕“开放科学”为科技管理人员、科研和人员、社会公众等提供了学术交流和研讨平台,推动开放科学的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