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情智库

其他

【科技参考】北约预测未来20年科技趋势,强调物理域、生物域与信息域协同融合

科情智库2023年3月,北约科技组织发布《科学技术趋势2023—2043:贯通物理域、生物域和信息域》报告,对未来20年将影响世界的新兴和颠覆性技术进行识别与预测,包括: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与自治系统、空间技术、高超音速技术、量子技术、生物与人类增强技术、材料与先进制造、能源与推进技术、电子与电磁技术。北约科技组织认为,未来科技发展将呈现智能化、互联化、分布式、数字化四大关键特征,同时各技术间的协同融合将带来真正的颠覆性影响。2023年3月22日,北约科技组织发布题为“科学技术趋势2023—2043:贯通物理域、生物域和信息域”的预测报告,在综合考量新冠疫情、俄乌冲突、气候变化等复杂国际形势的基础上对202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进行了更新,帮助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决策者了解新兴和颠覆性技术,特别是这些技术未来将如何发展及其对北约活动的影响。一未来科技发展呈现四大特征北约科技组织认为,未来20年的科技发展将呈现四大关键特征,这将定义军事技术的发展方向。1.
2023年8月8日
其他

美国NSF对新兴技术的项目资助模式研究——以软体机器人为例

科情智库新兴技术是技术更新和技术创新的动力之源,在新科技革命时代,新兴技术不断涌现并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当前各国已经关注到新兴技术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领域所起到的关键作用,纷纷布局予以支持。由于新兴技术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所以其创新研究过程主要由政府力量推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作为美国国内提供科学研究资助的最大独立机构之一,就承担着资助新兴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软体机器人具有表面柔软、行动灵活、易变形、人机交互安全等特点,能够应用于特殊极端场景,弥补了传统刚性机器人的诸多不足,是机器人领域近年来出现的一类新技术,在出现时间、技术新颖性和对行业的影响等方面符合新兴技术的特征,研究软体机器人发展过程中的促进因素对其他新兴技术具有参考意义。当前全球范围内软体机器人的研究主要来自科研机构,研究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资助,其中NSF就是主要的项目资助来源之一。本研究以软体机器人为案例分析了NSF对新兴技术项目资助的模式和特点,从项目资助时间、资助金额、项目类型、资助密度和资助强度等角度分别展开,深度挖掘了NSF的典型做法,为我国开展针对新兴技术的项目资助提供参考。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源于NSF的项目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soft
2023年8月2日
其他

【科技参考】英国谋划将技术作为关键外交工具

科情智库2023年3月,英国外交部、科学创新与技术部联合制定《国际技术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并提交议会审议,旨在将技术作为关键外交工具之一,与盟友和伙伴一起捍卫自由世界塑造的全球技术标准,推动公开、负责任、安全、有韧性地开发和使用技术,引领技术革命。《战略》聚焦六大战略重点,包括:重点技术(量子、工程生物、人工智能、半导体、未来通信)和数据;为了全球领导力的国际伙伴关系;基于价值观的治理和监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投资和专业知识;促进英国经济发展的技术,保护国家安全利益。一战略背景:英国需保护和增强其技术战略优势当今世界,技术变革加速,技术依赖日益增加,地缘政治日益不稳定,为此英国必须与合作伙伴一道,寻求保护和增强英国技术战略优势。《英国科技框架》(2023年3月6日出台)设定了“英国科技优势应得到国际认可”“到2030年跻身世界三大科技强国”等目标。但成为科技超级大国不仅是挑战全球排名,还需与其他领先国家深入合作,投资科技应用,以应对全球性挑战。地缘政治环境日益敌对化,凸显了技术利弊双刃性。专制政权利用技术谋取全球优势,压制国内自由,输出专制规则,而专制和自由价值观之间的战略竞争将决定技术如何塑造英国的未来。二实现路径:六大战略重点1.
2023年8月1日
其他

美国融合科研加速器的发展特点及启示

美国融合科研加速器的由来美国融合科研加速器的创立,源于美国政府倡导的自上而下“大科学计划”的研究经验。美国融合科研加速器的改革逻辑,可以追溯到1945年由范内瓦·布什(Vannevar
2023年7月31日
其他

【科技参考】加拿大国防部门发布《量子科学和技术战略实施计划》

科情智库2023年3月,加拿大国防部与军队联合发布《量子科学和技术战略实施计划——量子2030》(以下简称《实施计划》)指出,量子技术具有颠覆国防和安全领域的潜力。为确保加拿大能够应对这一全新挑战,《实施计划》选定4项具有国防和安全应用前景的量子技术,分别为:量子增强型雷达、量子增强型激光雷达、应用于国防和安全领域的量子算法、量子网络。针对这4项技术,《实施计划》指明了未来7年的行动方向,在人才培养、研究开发、现场试验与示范方面作出部署。一出台背景量子科技在国防和安全领域具有颠覆性潜力。例如,在全球定位系统(GPS)无法工作的情况下,量子技术可用于定位、导航和计时;量子传感器可用于监测化学、生物、放射性与核威胁;量子通信与密码学可用于安全通信和密码破译;量子计算可用于开发先进材料和医学研究。面对这一全新挑战,加拿大国防部与军队于2023年3月27日联合发布《量子科学和技术战略实施计划——量子2030》,作为未来7年加拿大国防与安全领域的量子科技发展路线图,旨在确保加拿大能够成为量子技术的早期应用者,及时与盟友合作并领先于潜在对手。二政策衔接加拿大国防部与军队曾于2021年1月联合发布《量子科学和技术战略》,提出了以下主要发展目标:开发世界领先的量子传感器应用;评估量子技术可能带来的新威胁和引入的新漏洞;推动量子技术发展,从实验室阶段进步到原型开发阶段;加强政府内跨部门合作,推动国防领域量子创新;在世界范围内针对领先水平的量子技术进行投资,从而获取盟友开发的量子技术,实现互惠合作;加强国防部与军队内部的量子科技能力建设。另外,《量子科学和技术战略》强调,从量子研究的最开始,就应该确保国防关切问题得到解决。为此,需要明确重点领域,推动技术应用与开发满足国防需求;评估量子技术的军事影响,包括带来的威胁和存在的弱点。此次出台的《量子科学和技术战略实施计划》还承诺与加拿大政府于2023年1月出台的《国家量子战略》保持一致。《国家量子战略》的主要明确了3大战略任务,即在计算机软硬件方面,推动加拿大成为持续开发、推广和应用相关技术的世界领先者;在量子通信方面,构建国家安全量子通信网络和后量子密码学能力;在量子传感器方面,针对研发人员和新型量子传感技术早期采用者提供支持。三四大任务《量子科学和技术战略实施计划》选定了4项具有国防和安全应用前景的量子技术,部署了这些技术的发展任务。1.
2023年7月28日
其他

【国际能源领域动态监测】IEA:关键清洁能源技术的制造计划正在迅速扩大

科情智库2023年5月19日,据国际能源署(IEA)官网报道,根据IEA当天发布的分析,近几个月来,清洁能源转型的几种关键技术(包括太阳能光伏、电池和电解槽)的新制造项目的宣布速度加快,突显了新能源经济背后日益增长的全球势头。IEA能源技术展望系列的最新特别简报称,自2022年底以来,在政策支持和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兴趣的推动下,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现有和已宣布的制造能力的估计产量已经增长了60%,电池增长了25%,电解槽增长了20%。这份名为《清洁技术制造现状》的报告审查了已宣布的太阳能光伏、风能、电池、热泵和电解槽的制造项目,以衡量这些计划如何在本十年末塑造清洁能源格局。如果迄今为止宣布的所有项目都建成了,到2030年,这五种清洁技术的制造能力预计将达到每年7,900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全球太阳能光伏的制造能力将大大超过IEA的2050年净零排放情景中对该技术的要求,电池制造能力也将达到2030年设想的水平。然而,风能、热泵和电解槽的公告仍与净零情景所暗示的水平有一定差距。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所有五项技术,已经宣布的项目不一定都会进行,其中大多数项目还没有得到最终的投资决定。但从宣布到建设,新制造业项目的交付周期相对较短,这意味着2030年的项目管道在未来几年仍有大幅发展的空间。迄今为止,清洁能源技术的制造能力在地理位置的分布上高度集中。根据技术的不同,前三大市场占全球制造能力的80%至90%。如果全球所有已宣布的项目都完成了,那么到2030年,对于不同的技术,集中在这些市场的制造份额将转变为70%到95%。IEA执行主任法提赫·比罗尔(Fatih
2023年7月27日
其他

美国、欧盟、中国6G主要研发行动对比研究

科情智库6G即第六代移动通信系统,是继5G后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于5G技术,6G技术在连接速率、密度、时延、频谱效率、能量效率等多个性能指标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随着2021年5G商用进入快车道,面向2030的6G技术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焦点和研发热点。以美国、欧盟等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分别启动6G相关研发计划,制定相关研发行动,部署相关研究工作,如美国电信产业解决方案联盟(ATIS)成立Next
2023年7月26日
其他

【科技参考】德国出台《未来研究与创新战略》

科情智库2023年2月,德国朔尔茨政府出台《未来研究与创新战略》,取代默克尔政府于2018年出台的《高技术战略2025》(以下简称《战略》),作为德国联邦政府最新的科技创新顶层战略规划。通过《战略》,德国将研究与创新视为政府开展各项工作的重要交叉议题,一方面将大力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移转化,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社会创新等各领域创新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将依靠研究与创新解决和应对经济、社会和生态领域的关键任务,加速转型进程。在与中国合作方面时,《战略》提出必须权衡利益和风险,如是否涉及敏感技术、两国科研人员开展合作时所获得的资源和信息是否对等。当今,世界正面临技术霸权竞争、供应链危机、气候变化、数字化转型、自然灾害等诸多问题和挑战。德国政府认为,世界正处于关键性十年,德国的研究与创新优先事项必须有所改变。因此,德国联邦内阁于2023年2月8日通过《未来研究与创新战略》,将研究与创新统筹考虑,并将其纳入各项政府议程。一目标德国政府确立的总体目标包括:捍卫技术领先地位,提高竞争力;加强从研究到应用的转化,实现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对新技术保持开放,吸收各种好的想法协助应对全球竞争和气候变化,并成功实现经济现代化。另外,德国政府还希望到202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2021年为3.13%),研发人员数量有所增加(2020年约为74万人年),大学中外国科研人员的占比有所增加(2020年为13.3%),高技术部门的初创企业占比有所增加(2019年为3.58%),学术界创办衍生企业的数量有所增加。二完善框架条件,促进科研发展与技术转移1.
2023年7月25日
其他

美国主要颠覆性技术研发机构的管理机制比较研究——以“类DARPA”机构为例

科情智库颠覆性技术在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做出部署,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持续激发科技创新蕴含的强大发展驱动力。对于科技管理部门而言,应当高度重视颠覆性技术研发项目的政策和管理问题。在本研究中,颠覆性技术研发机构指的是以颠覆性技术的科研攻关和成果产出为目标的、具有完整制度规范的实体组织;该类型机构可以自主执行研发活动,也可以通过对外委托进行,需要注意的是该类型机构与其他机构建立的是研发合作关系,不是对后者实施政策性管理。从颠覆性技术研发机构管理的国际经验来看,以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2023年7月24日
其他

【科技参考】经合组织发布推进AI问责制报告

科情智库2023年2月,经合组织(OECD)发布《推进AI问责制:围绕可信赖AI生命周期的治理和管理风险》报告,介绍了如何整合风险管理框架和AI系统生命周期,探索了有助于实施“基于价值观的可信赖AI原则”的流程和技术属性,确定了围绕AI系统生命周期定义、评估、处理和管理风险的工具和机制。一定义:范围、背景、参与者和标准定义AI风险的范围、背景、参与者和标准是管理AI系统风险的第一步,这因AI系统应用案例和背景而异。AI系统生命周期可以作为理解和分析AI系统范围和特征的工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系统的规划和设计、采集和处理数据、构建和使用模型、验证和确认模型、部署系统(包括AI系统投入使用和投放市场)、运行和监测系统。AI系统的背景包括其社会经济和物理环境及其对人类和地球的潜在影响。调查AI系统的背景和范围还包括了解如何开发和维护系统,系统是由内部建设还是由第三方建设。AI系统的责任由AI参与者分担,包括AI知识和资源的提供者、AI生命周期的参与者、AI系统的使用者以及直接间接受AI系统影响的利益相关者。所有参与者应根据其角色、背景和技术来管理AI风险。确保AI问责制的一个步骤是要把AI伦理原则和特定的过程与技术特征联系起来。AI风险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评估,一个是基于价值观的AI原则层面的风险,另一个是技术层面的风险。确保AI问责制需要将AI原则与特定的过程和技术属性一一对应起来。二评估:识别和测量AI风险一旦定义了AI系统的范围、背景、参与者和标准,就必须评估其所带来的风险,以及可能导致AI系统无法实现其可信赖目标的风险。该过程包括识别或发现风险,分析这些风险可能发生的机制,评估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严重性。OECD的AI原则包括造福人类和地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公平、透明度和可解释、鲁棒性和安全性、问责。评估AI风险的概念和措施与这些原则相关。首先,确保AI系统造福人类和地球需要评估和改进AI系统的性能、准确性和可持续性,还需要评估AI系统对人类福祉和经济包容性产生的影响。其次,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相对应的AI风险包括偏见和歧视风险、隐私和数据治理风险以及对其他人权和民主价值的风险。AI系统的设计要有适当的保障措施,包括适当的人为干预、监督和纠正能力,保证系统行为与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一致。再次,能够对AI系统的结果提供清晰而有意义的解释,并保证系统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对于建立和维护用户信任至关重要。解释AI系统结果的工具和技术有多种,可以是特定模型或模型不可知的技术,也可以是局部或全局可解释性的技术。记录AI系统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风险管理流程和决策有助于提高透明度、可追溯性和问责制。最后,AI系统的鲁棒性、安全和安保问题是相互关联的,相关的技术概念包括抗攻击能力、通用的安全与后备计划以及可信赖、可重复、可再现、可复制和可预测。三处理:预防、减轻或消除AI风险AI风险处理是指考虑到每种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用于预防、缓解或停止风险的技术。风险处理策略分为两种互补的措施,一种与流程相关,AI参与者基于流程、管理和治理机制协作、设计和开发AI系统,如要求描述AI模型或训练数据的特征或确保符合安全规定;另一种与技术相关,涉及AI模型、模型开发和使用的问题,如实施保护隐私的机器学习框架。对于引起不利影响的风险,可能需要采取补救机制和补救措施。一方面,应预测已知和未知的AI风险,未知风险可能包括鲁棒性、系统的二次使用与误用、心理和社会影响以及声誉风险等。实施风险和影响评估可以在AI系统部署前期、中期和后期识别风险并设计缓解策略。另一方面,应制订应急计划,说明风险发生后减少负面影响的步骤,这是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四治理:监测、记录、沟通、协商与嵌入治理能以两种方式支撑AI风险管理流程。第一,治理能够提供针对风险管理流程的审查,包括对流程和结果的监测、审查、记录、沟通和协商。第二,治理能够提供多种机制,将AI风险管理流程嵌入更广泛的组织治理中,在组织内部和整个AI价值链中培养风险管理文化。1.
2023年7月21日
其他

科学数据服务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

科情智库良好的科学数据服务是科学数据价值实现的桥梁和媒介。科学数据资源多、产生方式多、数据类型复杂,科学数据服务面临诸多挑战。为确保科学数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合规使用和有效保护,满足科技创新对科学数据的管理需求,亟需构建完善的标准化体系进行保障。本文对国际国内科学数据服务相关标准规范进行了广泛调研,发现科学数据服务的标准化程度在不同学科领域、科学数据服务的不同环节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尚未形成贯穿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标准。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
2023年7月20日
其他

【国际能源领域动态监测】巴西旨在对清洁能源创新产生全球影响

科情智库2023年4月11日,据国际能源署(IEA)官网报道,长期以来,巴西一直是水力发电和生物燃料技术的主要参与者,现在正寻求扩展到氢气和其他低排放解决方案。巴西可再生能源产量占全球近7%,超过了其在全球人口中3%的份额和在全球GDP中2%的份额,并且长期以来一直是生物燃料和水电技术的领导者。该国目前正寻求将能源创新扩展到新的技术领域:其最近的《国家氢能计划》和《未来燃料计划》都将研究和开发(R&D)作为其核心支柱。帮助各国政府促进研发成本效益高且实用的清洁能源技术是IEA的核心任务。对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以及其他许多能源技术创新发展历史较短的国家来说,这不仅需要增加R&D支出,而且往往还需要培育更多的支撑性创新体系。创新可以帮助这些国家在全球清洁能源技术价值链中定位,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加快全球实现气候目标。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经验也可以为世界各地的能源、创新和气候政策提供参考。其利害关系远远超出巴西自身。为了使世界走上将气温上升控制在1.5°C的目标路径,全球清洁能源投资的约55%需要应用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然而,90%以上的低排放能源专利来自欧洲、日本、美国、韩国和中国。这种创新固然重要,但很多创新并不总是针对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特定社会、经济和气候背景。2017年,巴西成为IEA的成员国。2018年,当该国能源研究办公室(EPE)及其上级机构(矿业和能源部)考虑如何更好地将其能源和创新政策联系起来,并寻求IEA关于清洁能源创新的资金分配和支持类型的国际基准和相关分析帮助时,双方加强了创新合作。这些讨论促成了2019年能源大推动项目的启动,这是一个由德国政府和联合国支持的清洁能源创新伙伴关系。该项目将主要的政府行为者和利益相关者(包括EPE和巴西公共智库战略研究与管理中心)组合在一起,首次有组织地努力改善数据,并为巴西的能源创新政策制定奠定基础。从一开始,IEA就作为项目合作伙伴提供了方法投入、网络研讨会和技术审查。最终摘要和建议于2020年发布,其中包括对IEA跟踪能源创新支出和政策框架的认可。如今,巴西拥有inova-e平台,这是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能源研发支出和其他创新数据在线平台之一,为确定该国的能源创新战略和优先事项提供了重要投入。通过以与其他国家兼容的格式和IEA共享这些数据,巴西成为第一个被纳入能源技术研发预算的IEA非正式成员国,这是一个每年更新两次的免费数据库,涵盖研究、开发和示范(RD&D)项目。该平台使巴西能够与“创新使命”分享其经验和建议,“创新使命”是一项加速清洁能源创新的政府间举措。2021年,巴西与智利发起了一次研讨会,主题是“加强RD&D数据收集:拉丁美洲国家的经验”。为了向数据库中添加更多指标,EPE要求IEA进行分析,从而编制了《追踪商业部门的能源创新》报告。该平台上的可用数据对讨论至关重要,最终巴西国家能源政策委员会发布了一项决议,优先考虑接受巴西研发监管的投资。该决议现在指导国家电力能源局以及国家石油、天然气和生物燃料局将创新资源分配给氢气、核能、生物燃料、储能、可持续热电发电、数字化转型和战略矿产。为了将清洁能源创新纳入能源政策,矿业和能源部以及科技创新部设计了新的体制结构,包括多方利益相关者治理程序,并从欧盟委员会和英国政府获得了inova-e和能源大推动项目第二阶段的资金,以探索研发之外的问题。与此同时,国家电力能源局正在根据一项联邦法律修订其实施程序,该法律对巴西电力公司提出了研发要求。其目的是扩大范围,可能包括激励初创企业的风险投资选项。IEA为这一进程提供了投入,包括举办了一次关于评估能源创新政策影响的国际研讨会。最终细节预计将于2023年公布在巴西为期四年的《战略创新计划》中。与此同时,美国国家石油、天然气和生物燃料局为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建立了一个快速流程,以优先考虑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承诺在未来几十年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IEA继续与各国合作,以了解他们可以最有效地从彼此的经验中收集到什么,如何审查和一致提出创新政策和数据,以及如何引导世界各地的创新者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清洁能源转型中发现巨大的市场机会。能源转型的速度将取决于清洁能源技术国际合作的有效性,巴西将在应对这些问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IEA的《清洁能源转型计划(CETP)》开发了一些工具,帮助各国提高清洁能源研发和创新的影响力,包括跟踪进展、收集数据和衡量商业部门趋势的框架。它还汇编了支持初创企业的有效政策实践、技术合作计划和其他案例研究。除了在创新方面的工作,CETP还与巴西和其他国家就碳市场、能源效率、电力市场改革、氢能和其他主题进行了接触。编译: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区域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2023年7月19日
其他

《2022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发布

科情智库在7月6日举办的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体会议上,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编写的《2022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发布现场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志耘介绍,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研究已连续开展四年,旨在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客观评估全球主要国家的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情况,明晰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位势和方向。2022年报告在前三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新增一级指标“人工智能国际化”和三级指标“开放数据指数”,并通过对比近几年的评价结果,深入分析当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趋势。《2022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报告》显示,中美两国引领、呈梯次分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总格局保持不变。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成效显著,人工智能创新指数近三年一直保持全球第二水平,在人才、教育、专利产出等方面均有所进步,但基础资源建设水平仍有待提高。一中美两国引领、呈梯次分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总格局保持不变按照2022年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得分排名,可将46个参评国家分为四大梯队。第一梯队国家得分为50分以上,只有美国和中国进入。第二梯队国家得分为35~50分,包含英国、德国、新加坡等11个国家。第三梯队国家得分为20~35分,包括丹麦、芬兰等12个国家。第四梯队国家得分为20分以下,包括捷克、巴西等21个国家。美国的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已连续四年位居全球第一,中国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二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由于国际化指标的加入,中国与美国的分差有所拉大。其他梯队中有一些国家进步明显,比如瑞典、荷兰首次进入第二梯队,印度、波兰等首次进入第三梯队。从近三年的总排名变化情况看,在排名靠前的国家中,除了中美保持领先之外,其他国家之间呈现出你追我赶的态势。
2023年7月18日
其他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我国开放创新示范高地:政策实践、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科情智库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提出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四年后,在2022年4月10日—13日海南调研考察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明确强调,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让海南成为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在创新驱动发展领域,海南尽管科技基础条件薄弱、整体区域创新能力较弱,但是凭借自由贸易港制度集成创新优势,海南应努力践行“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角色要求,加快探索建设我国开放创新示范高地,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海南模式”。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我国开放创新示范高地的重大意义科学技术具有世界性、时代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新时期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最终目标是构建适应新时代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微观层面要促进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开放创新,宏观层面要构建开放的创新生态环境,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以及创新成果的国际化应用或扩散。自由贸易港是全球最高开放形态,海南自由贸易港从诞生之初就把对标世界最高水平开放形态作为建设目标。通过对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全球著名自由贸易港创新发展的案例分析可知,构建开放创新体系、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是自由贸易港创新发展的优势和特征所在。对于海南而言,开放是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生命线”,制度集成创新是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根本动力。一方面,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自由贸易港和最大的经济特区,未来海南开放创新的程度将直接体现我国的开放创新程度;另一方面,海南具有国家赋予的制度集成创新优势,能够在开放创新领域开展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制度改革创新,成为我国开放型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场”。二我国开放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海南改革示范的需求2.1
2023年7月17日
其他

【科技参考】美国发布CHIPS计划2030年战略目标

America基金的支持,集群仍能保持所需的规模、基础设施及竞争优势,并确保芯片制造商未来将会继续在美国持续扩大规模。未来几代的逻辑芯片工艺技术须由来自美国基地的人员开发。每个由CHIPS
2023年7月14日
其他

论复杂信息环境下的科技情报卓智赋能

科情智库摘要:科技情报具有天然的“智能”属性和专业特色,科技情报工作离不开先进方法及技术的参与和辅助。复杂信息环境下的科技情报需求、业务研究和工作模式在发生变化,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对科技情报的赋能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国家发展的时代要求出发,提出科技情报“卓智”赋能的新理念,阐述科技情报“卓智”赋能要求和要素条件,以及科技情报“卓智”赋能的实现路径,为复杂信息环境下科技情报机构的情报业务开展指出方向。关键词:复杂信息环境;科技情报;赋能;情报线索1引言科技情报事业建设的目的,一是推动和促进科技情报传播,提高科技情报应用和服务能力;二是对科技数据/信息进行有效的搜集、组织、分析和传递,形成有价值的科技情报业务活动。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始于1956年,迄今已走过60多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其间有过辉煌,也有过挫折和迷茫。回顾中国科技情报事业的发展演进历程,其最突出的特点是科技情报事业一直紧密地与国家发展需求相契合,在实践中善于学习和引进先进的多学科经验,形成科技情报业务独有的研究特点和工作方法。当前中国的发展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际严峻环境中,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在科学研究和科技进步的过程中日益显著。因此,如何保障中国的科技发展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中占据主动,如何有力地支持国家科技创新和科技自立自强是新时代给予科技情报工作的主要需求,更是复杂信息环境下中国科技情报事业建设关注的核心内容。2复杂信息环境下科技情报的赋能使命2.1
2023年7月13日
其他

【国际能源领域动态监测】拜登政府拨款近6亿美元用于美国水电的发展

科情智库2023年5月8日,根据美国能源部(DOE)官网报道,作为拜登总统“投资美国”议程的一部分,DOE当天宣布投入近6亿美元,用于实现水力发电现代化和促进美国各地的海洋能源发展。DOE目前正在接受维护和加强水电激励措施的申请,该激励措施将由两党基础设施法资助,提供高达5.54亿美元的资金,以维护和加强水电设施。这笔资金将有助于确保发电机继续提供清洁、负担得起的电力,同时整合额外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DOE还宣布了额外的4,500万美元的融资机会,也由两党基础设施法资助,以支持美国的试点示范点和社区主导的潮汐或海流能源项目。总的来说,这些公告代表了DOE有史以来在水电和海洋能源方面最大的投资,并将在实现拜登总统到2035年实现100%清洁电力和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经济的目标方面发挥关键作用。DOE部长詹妮弗·M·格兰霍尔姆(Jennifer
2023年7月12日
其他

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IFAP)系列公益培训在京成功举办

科情智库2023年7月4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IFAP)系列公益培训之“赋能智库:智库产业情报分析能力提升培训会”在京成功举办。此次培训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主办、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协办,设立8个线下分会场同步直播。分会场单位(按单位所在中国省级行政区域顺序排列)分会场一:中关村智造大街保定科创基地分会场二:长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分会场三: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分会场四:河南省科学技术情报中心分会场五:武汉市科学技术局分会场六:贵阳市科学技术局分会场七:西藏自治区科技信息研究所分会场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情报研究所IFAP系列培训直播界面中信所党委书记、所长赵志耘致开幕辞,从国家整体战略出发,强调提升全民信息素养是弥合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也是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国家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中信所党委书记、所长赵志耘致开幕辞中信所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赵伟研究员主持此次培训,同时邀请到有丰富研究经验的3位专家进行授课。课程聚焦提升智库产业情报分析能力的主题,兼顾理论性与实践性,涵盖产业情报分析的背景、方法、工具与实践等。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三级研究员、文献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国强围绕《科技创新与组织变革》进行分享,提出对新时代中国科技产业创新的思考。中信所《中国科技资源导刊》执行主编、副研究员白晨作题为《产业情报分析方法》的报告,围绕如何快速了解一个产业、产业情报数据渠道和产业情报分析工作流程等方面展开分享。中信所工程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张英杰从产业分析中面临的问题出发,围绕《产业分析——地平线扫描系统的应用与实践》详细介绍了地平线扫描系统作为产业分析辅助工具的相关应用及实践。此次培训取得了圆满成功,来自智库、研究机构、高校、企业等机构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线上线下参会人员累计近3000人。IFAP系列培训直播部分分会场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科技参考】氢经济政策新方向——“韩国新政府密集出台系列科技创新规划”之五

科情智库2022年11月,韩国总理主持召开第五次氢经济委员会会议发布新的氢经济政策方向,并审议通过“氢技术未来战略”和“世界一流的氢能产业培育战略”,阐明韩国为培育世界一流水平的氢能产业将采取的举措。同月,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发布《氢气供应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路线图》指出,氢气应用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手段,韩国有必要尽快掌握绿氢量产等氢能产业全周期的关键技术。第五次氢经济委员会会议是尹锡悦政府成立以来召开的首次氢经济委员会会议,会上,韩国总理发布了新的氢经济政策方向,旨在切实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以往,韩国的氢能政策主要集中在氢燃料电动汽车、用于发电的燃料电池等部分应用领域,在氢能生产、储存、运输等领域的产业竞争力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为此,韩国政府提出了新的政策方向,即“规模发展”“基础和制度发展”“产业和技术发展”(3UP)。规模发展:在发电和运输领域创造大规模氢能需求。打造全球氢能供应链,扩大清洁氢能生态。实现氨气和氢气混烧发电,推广普及氢燃料公交车和货车。在国内外建设大规模制氢基地。基础和制度发展:为促进清洁氢能应用,奠定流通基础和制度基础。建设全球最高水平的氢气液化设备,增加液化加氢站数量。起草《氢能事业法》,引入清洁氢能认证制。产业和技术发展:培育世界一流的氢能产业,促进技术创新。研发氢能生产、运输、应用全周期的关键技术。发掘具备技术能力的氢能企业并加强支持。大胆改革氢能监管,抢占海外市场。图1
2023年7月11日
其他

美欧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特征及对中国的启示

科情智库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让人们认识到研发(R&D)活动已不再是资本的消耗,而是一种可以获得高回报的投资行为。相应的,通过研发获得的知识产权也不再仅仅被视为科技活动的产出,还被视为企业的竞争资本和国家的战略资源。因此,在中美贸易争端中,知识产权自然成为核心问题之一。在这一背景下,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意义非凡。《纲要》提到,到2025年我国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科技参考】深科技独角兽企业规模发展研发投入战略——“韩国新政府密集出台系列科技创新规划”之四

科情智库2023年1月,韩国相关部门联合发布《推动深科技独角兽企业规模发展的研发投入战略》(以下简称《战略》),旨在通过一系列举措培育深科技独角兽企业,进而提升国家竞争力。其中,《战略》中的“规模发展”(Scale
2023年7月7日
其他

【国际能源领域动态监测】GWEC和EnergyNet结成伙伴关系以预测非洲风能增长

科情智库2023年4月13日,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官网报道,GWEC和非洲能源论坛的组织者能源网(EnergyNet)达成了合作伙伴关系,为非洲风能行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倡导将该技术作为非洲当前和未来能源组合的一部分。因此,在GET.invest的支持下,GWEC的非洲风能倡议已成为此次活动的官方“主要风能合作伙伴”。这种合作关系强调了对风能在刺激非洲可持续经济增长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的认可,包括从投资到创造就业和当地供应链机会。尽管非洲拥有巨大的已证实的风能资源,但全球只有1%的风电场位于非洲。然而,非洲大陆的许多国家准备在未来几年内掀起风能安装的高潮,从埃及、摩洛哥、肯尼亚和南非等较成熟的市场,到纳米比亚、莫桑比克、赞比亚、坦桑尼亚、突尼斯、毛里塔尼亚、尼日利亚和加纳等新兴的风能市场。GWEC非洲风电总监旺加里·穆奇里(Wangari
2023年7月6日
其他

【科技参考】数字生物创新战略——“韩国新政府密集出台系列科技创新规划”之三

科情智库2022年12月,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发布《数字生物创新战略》,旨在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数字技术与生物技术融合,加速生物领域创新,到2030年使韩国成为生物强国。《数字生物创新战略》包括四大方向:创造数字生物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掌握数字生物通用基础技术;营造以数据为基础的生物创新环境;奠定数字生物转型基础。当前,生物技术直接关系一国的安全和繁荣,中国、美国等全球主要国家将生物技术作为技术竞争的关键。中国于2022年5月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这是中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美国于同年9月启动“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倡议”,希望未来加大对生物制造业的资源部署和研发投入。同时,生物领域的研发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全球已进入数字化技术和生物融合的时代,先进数字技术能够降低生物研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缩短研究时间,降低研发成本。2022年12月7日,韩国政府发布《数字生物创新战略》,旨在为生物转型奠定基础。战略方向一:创造数字生物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1.
2023年7月5日
其他

德国收缩地区崛起的经验及对我国东北振兴的启示——以德累斯顿为例

科情智库实现区域平衡和协调发展是我国当前重要且紧迫的战略任务,而振兴收缩地区成为区域战略的重中之重。综观全球,技术革命导致产业周期性变化,某些依赖传统能源、传统重工业的城市出现人口外流、经济下滑现象,变为收缩地区。全球收缩地区转型不乏成功典范,其中德国德累斯顿作为衰退的采矿和炼钢重工业区,崛起为如今的“德国硅谷”“欧洲硅谷”,有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做法。本文借鉴他山之石,寻找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路径。1德国德累斯顿从工业收缩城蜕变为芯片新城德累斯顿作为拥有数百年繁荣史和绚烂文化的历史名城,是萨克森州首府和德国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都柏林)。德累斯顿北面是德国首都柏林;东面与波兰相邻,距离70多公里;南面与捷克相距仅30公里,与捷克首都布拉格相距150公里左右。德累斯顿是德国东部的工业中心。德累斯顿从衰退到复兴,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重新规划、21世纪初的集群发展、21世纪10年代的成效显现3个时期,历时大约30年。1.1
2023年7月4日
其他

【科技参考】“新增长4.0战略”促进计划——“韩国新政府密集出台系列科技创新规划”之二

科情智库2022年12月,韩国相关部门联合发布《“新增长4.0战略”促进计划》(简称《促进计划》),旨在激发新动能,解决国家层面的挑战性课题。所谓“4.0”是基于以农业、制造业、IT业为核心的前三代增长而言的,其核心是推进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尖端领域。《促进计划》将重点部署三大战略方向:掌握新兴技术、研发和应用数字技术、抢占新兴市场,并将改善研发、金融、全球合作、人才培养、创新型监管等支撑体系。目前,韩国发展潜力较低且发展动力弱化。为推动国家发展,韩国政府认为有必要制定系统的综合性发展战略。因此,韩国政府结合以往发布的政策和十二大国家战略技术,于2022年12月21日发布《“新发展4.0战略”促进计划》,以期获得发展新动能。为成为超一流国家,韩国将掌握未来技术、推动向数字化转型、扩大战略性产业的竞争优势等作为核心任务。具体来看,韩国政府将采取以下措施:通过具体项目解决挑战性课题;鼓励民间发挥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三大战略方向和具体项目1.
2023年7月3日
其他

【国际能源领域动态监测】IEA:全球热泵销量持续两位数增长

科情智库2023年3月31日,据国际能源署(IEA)官网报道,2022年全球热泵的销售额增长了11%,标志着这项核心技术在世界向安全和可持续供暖的过渡中连续第二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该分析报告是IEA支持《巴黎协定》首次全球评估的一部分,将在2023年底举行的下一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之前最终完成。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热泵在建筑供暖中的份额将翻一番。鉴于高天然气价格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努力,增加了对热泵的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这是其强劲吸收背后的关键驱动力。在欧洲,热泵迎来了创纪录的一年,销售额增长了近40%。特别是,与典型散热器和地暖系统兼容的空气-水交换型号在欧洲的销量增长了近50%。在美国,热泵的购买量超过了燃气炉。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热泵市场,在经济普遍放缓的情况下,销量仍然稳定。在全球范围内,热泵作为主要的供暖设备,满足了目前建筑中约10%的供暖需求。有超过1亿家庭在使用,也意味着每10个需要大量供暖的家庭中就有一个是由热泵提供的。然而,热泵只在冬季的部分时间被更多的家庭使用,或者在热泵主要用于冷却建筑物的地区作为补充热源。为了与全球现有的国家能源和气候承诺保持一致,到2030年,热泵必须满足全球建筑中近20%的供暖需求。然而,如果世界要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销售量需要在这10年中以每年远远超过15%的速度增长。热泵的安装仍然集中在新建筑和现有的独栋住宅中。如果要继续稳步增长,多层公寓楼和商业空间将需要成为优先领域。能源效率改造也需要加快,以确保安装在现有建筑中的新热泵尽可能高效,而不是过大。这将降低消费者的前期成本和操作成本,并减少电力系统的压力,特别是如果与智能控制相结合以实现灵活的操作。欧洲热泵销量创历史新高2022年,整个欧洲售出了近300万台热泵,与前一年相比增长了近40%。俄乌冲突助长了这一趋势,天然气和电力价格大幅上涨,促使消费者改用热泵,因为热泵的效率远高于传统供暖技术。欧盟委员会还宣布了将热泵部署率提高一倍的计划,这是IEA《减少欧盟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的10点计划》中最早提出的。大多数欧盟国家提供财政激励措施,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热泵的加速推广也将大大有助于实现欧盟更广泛的脱碳目标,并改善更换燃煤和燃油锅炉的空气质量。波兰和捷克等一些新兴市场的规模去年翻了一番,尽管意大利、法国和德国几乎占欧洲所有销售量的一半,但一些较新的市场,如波兰和捷克去年的规模翻了一番。在北欧,热泵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供暖解决方案,每户的销售量是欧洲其他地区的近五倍。就新销售而言,北欧和波罗的海国家拥有最高份额的空气对空气装置,约占安装量的50%至80%。同样,在南欧,这种设备的购买量也很高。在德国和波兰,空气-水交换热泵是首选的技术。例如,将热泵与燃气锅炉相结合的混合系统在意大利很受欢迎,2022年它们占空气-水交换领域销量的40%以上。地源热泵和水源热泵是最有效的模式,也是最昂贵的。由于需要钻井工程和额外的空间,因此它们目前在欧洲的销售额不到10%。在法国,2022年热泵的销量首次超过了建筑中的化石燃料锅炉,而这一年恰好是该国禁止在新建筑中使用燃气锅炉的第一年。虽然其他主要欧洲国家对化石燃料锅炉的需求正在下降,但它们的市场份额仍然高于热泵。例如,在德国和意大利,2022年售出的化石燃料锅炉比热泵多一倍。同时,也有建议要逐步淘汰污染最严重的技术和燃料。德国政府的计划表明,从2024年起,新的供热系统必须主要基于可再生能源。在整个欧洲,17个国家已经实施或宣布禁止安装完全使用某种形式的化石燃料的锅炉。亚洲和北美是全球热泵的重量级市场目前,北美安装的用于建筑供暖的热泵容量最大。在美国,热泵在经历了多年几乎相等的增长后,于2022年超过了燃气炉的销售额。该国的大多数住宅设备是管道空气系统中的空气-空气交换模型。这些设备比亚洲通常使用的设备要大,亚洲通常每个房间都有一台设备。尽管大多数热泵仍然安装在美国的独户住宅中,但在2015年至2020年,使用热泵作为主要加热技术的公寓数量增加了一倍多。近年来,制造商已经开发了在寒冷气候下有效工作的专用热泵,以加速其在美国地区的部署。2020年,美国只有不到5%的家庭使用这项技术供暖。尽管销量增长放缓,但2022年中国销售的热泵设备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在中国北方,区域供暖仍然是城市中最常见的供暖解决方案,但其中许多家庭也安装了热泵,用于空间制冷,并不时提供额外的供暖。在冬季气温较为温和的中国南方,尽管近年来的销量基本停滞不前,但空气-空气可逆式机组是一种广泛的空间供暖解决方案。主要用于空间加热的空气-水热泵是中国市场的一个小部分,但在2022年,它们的增长超过了20%。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销售保持相对稳定,销量超过100万台。全球约有40%的热泵在中国制造,使中国成为这一技术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大部分出口到欧洲。在日本和韩国,2022年空气-空气交换热泵的销量基本稳定,因为大多数售出的设备是用来替换现有的装置,这些装置的效率通常比新型号低三分之一。日本90%以上的家庭已经配备了热泵,用于空间供暖和制冷。然而,每3个家庭中就有两个家庭仍然使用其他电器,如煤油或电加热器,以便在需要时提供额外的热量。在日本,对提供热水的热泵的需求正在迅速增长,自21世纪初引入EcoCute模型以来,已售出超过850万台。在韩国,地热和水源热泵在财政激励措施的推动下正在扩大细分市场。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空气-空气交换热泵已经是最常见的供暖来源,由于效率的提高,气候较冷地区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高。在中亚和东欧的一些地区,热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进入供暖市场,那里的前期成本依然是一个主要障碍,许多家庭都与区域供暖网络相连。然而,大规模的热泵是使这些网络脱碳的有效选择,这些网络目前仍然严重依赖化石燃料。财政激励是热泵部署增长的关键驱动力热泵的销售受到了目前全球30多个国家提供的财政激励措施的推动。这些国家合计占全球建筑供暖需求的70%以上。其中许多支持计划是在2022年推出或加强的。自今年年初以来,美国、波兰、爱尔兰和奥地利的补贴水平有所提高,为持续部署热泵奠定了基础。如今,大多数主要市场的消费者都可以购买与新型燃气锅炉相当的最便宜的热泵型号。一些国家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更高的补贴,引入高效模式或使用天然制冷剂运行的机组,这增加了热泵的经济性。然而,在一些国家,电价和能源税的设计仍然使热泵相对于化石燃料锅炉处于不利地位。电价和税收应该向更清洁和更有效的消费者选择倾斜。随着前期成本的下降,解决安装人员短缺、新安装的限制或实际限制等其他障碍变得更加紧迫。热泵部署的持续增长也需要安全和有弹性的供应链。总部设在日本的公司占全球市场的近40%,设在中国的公司约占30%。全球五大制造商的总部都设在亚太地区。然而,总部位于该地区的制造商约有一半的产能位于其他地方。如今,供应链是紧张的,特别是对于芯片和其他关键部件。截至2022年11月,制造商已经宣布扩大热泵产能和相关努力超过40亿欧元。到2030年,将生产能力扩大到IEA为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而提出的水平,将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增加150亿美元的投资。在对消费者的新激励措施的推动下,预计会有更多的制造业公告。这得益于通过美国《国防生产法》和即将出台的《净零工业法》以及《欧洲主权基金》对制造商的直接支持。更好的数据对于加快全球热泵的部署至关重要按技术、容量和建筑类型对热泵部署进行更细致的报告,对于确保做出明智的政策决策以加快热泵的使用至关重要。加强国际合作可以促进数据收集、最佳做法的交流和报告的协调。空气-空气交换装置的情况尤其如此,它通常只用于空间冷却或与其他加热设备同时使用。用于工业和区域供暖的大型热泵的市场数据更加稀缺。这两个部分通过为一系列行业的低温工艺提供关键解决方案,以及补充建筑物中热能的直接电气化,在热能脱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IEA将继续发布全球热泵销售和部署的年度更新。关于热泵技术和全球供应链发展的新分析也将在其的旗舰系列出版物中进行报道。编译: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区域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2023年6月30日
其他

【科技参考】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韩国新政府密集出台系列科技创新规划”之一

科情智库近期,韩国尹锡悦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科技创新规划,擘画其任期内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并以“国家战略技术”和“任务导向型模式”为核心抓手。本篇为系列报道之一。2022年12月,韩国发布《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23—2027)》,作为今后五年科技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计划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的未来”为愿景,确立了“加强国家研发的战略性”“营造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利用科技应对国家重大挑战”三大主要方向。对比前四期科技基本计划,韩国第五期科技基本计划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确保“技术主权”是重中之重,选定十二大“国家战略技术”进行集中支持;重视采用“任务导向型”研发策略;强调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创新生态系统。当今,世界正面临技术霸权竞争、供应链危机、气候变化、数字化转型、自然灾害等诸多问题和挑战。为掌握技术主导权,应对各类挑战,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科学技术战略并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在韩国,科技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繁荣,并推动韩国成为全球排名前十的经济大国。但韩国研究人员短缺和能力下降、企业研发投入减少、研发人员及其成果与企业需求不协调等问题依然显著,为寻找经济发展新动能,韩国政府于2022年12月14日发布《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23—2027)》(以下简称《基本计划》),提出了今后五年科技发展的中长期政策目标和基本方向,旨在利用科技解决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克服危机,使韩国成为科技强国。一愿景和主要方向《基本计划》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的未来”为愿景,确立了“加强国家研发的战略性”“营造以企业为中心的创新生态系统”“利用科技应对国家重大挑战”三大主要方向。方向一:加强国家研发的战略性。包括:构建国家战略技术培育体系,培育十二大“国家战略技术”;建立“任务导向型”研发创新体系,设定具体研发任务和完成期限,实现2050碳中和等亟待完成的目标。方向二:营造以企业为中心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包括:成立“政企委员会”,在制定国家研发战略、编制预算等所有阶段重视企业需求,并使企业参与决策过程;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根据企业能力提供定制型支持。方向三:利用科技应对国家重大挑战。包括:以科学技术为基础,解决碳中和、数字化转型、灾难和危机等国家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问题;提前应对供应链、资源、宇宙和海洋等影响国家生存的未来挑战型课题。二培育国家战略技术,应对技术竞争《基本计划》出台前,韩国政府曾先后发布《国家战略技术选定、培育和保护战略》《国家战略技术培育方案》,旨在大力发展事关韩国技术主权的国家级战略技术,确保韩国在激烈的全球技术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计划》再次将“国家战略技术”作为重点重申,强调将其作为未来五年韩国重点培育的技术。韩国选定的十二大“国家战略技术”包括:半导体和显示器;二次电池;下一代核能;氢能;下一代通信技术(5G/6G);下一代移动出行;先进生物技术;航空航天和海洋技术;量子技术;先进机器人和制造;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同时,这十二大战略技术被分成三种类型——“创新引领型”“未来挑战型”和“必需基础型”。其中,“创新引领型”技术包括:半导体和显示器、二次电池、下一代移动出行、下一代核能;“未来挑战型”技术包括:先进生物技术、航空航天和海洋技术、氢能、网络安全;“必需基础型”技术包括: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技术(5G/6G)、先进机器人和制造、量子技术。三三大战略及其课题为实现发展愿景,《基本计划》制定了三大战略及17项推进课题。战略一:优化科技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排名前1%的被引论文占有率(5年周期)从2015—2019年的3.53%提高至2022—2026年的4.8%;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战略技术领域(与最高技术水平国家相比达到其水平的90%以上)从2022年的3个增加至2027年的8个。课题1(以任务为中心):为培育并发展十二大“国家战略技术”,解决碳中和等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将集结政府和企业力量,瞄准集中投入5到7年就能取得可预见成果的重大领域构建“任务导向型”研发体系,覆盖“设定任务→制定研发战略执行方案→灵活进行战略性投资→事后评价”的项目管理全流程;为掌握不可替代的原创技术,鼓励进行高风险挑战型研究,即DARPA模式的高风险高回报研究。课题2(研究环境):新设周期最长为10年的“挖井项目”,为研究人员提供稳定的研究机会;开放共享研究数据和设备;持续推广以研究人员为中心的研究支持体系。课题3(研发成果):完善各类制度,创造、推广、使用并保护优秀研发成果;加强政府部门间协调,综合分配和调整预算,提高预算的战略性和效率;引入事前可行性调查迅速处理制度,缩短事前可行性调查的时间,确保研发投入的合理性;鼓励企业参与研发全周期活动并发挥主导作用,持续加大研发支持。课题4(核心人才):在快速变化的技术、经济、社会环境下,重点培养新兴产业和新兴技术领域的核心人才,并吸引海外高级人才;加强中小学生在数学和科学领域的能力;面向在职者提供继续教育机会。课题5(科学文化):设立科学交流奖学金,加强科学技术工作者与民众之间的交流,使科学技术融入社会和文化领域;通过“社区科学馆”(拟称)和网络媒体传播科学文化。战略二:构建开放型生态系统,提高创新主体能力目标:到2027年,三方专利数量由2019年的3057个增加至3500个;高科技企业出口市场占有率由2020年的7.5%提升至10%。课题6(企业主导):提供研发、技术转移转化、金融等综合支持,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基于技术创新性,为企业下设研究所提供项目支持,优化企业研发支持体系;设立各行业领域的企业研发委员会,将企业需求反映到政府研发计划和实际投入中。课题7(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将大学培养成研究基地,使其持续积累技术、人才、设备、数据等研发成果和能力;为公共研究机构设定具体研发任务和目标,使其掌握国家关键技术。课题8(创业):将教育部、科信部、中小风险企业部等部门对接起来,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并为技术创业提供集中支持;利用政府性基金,为创业提供金融支持。课题9(区域创新):在更多地区设立科学技术专业机构,鼓励地方政府主导分配研发预算、制定研发政策和计划,推动区域自主创新;新设区域科学技术战略会议,协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研发政策和预算;以各地区研发基地为中心,加强定制型研发。课题10(科技外交):积极支持韩国企业进驻海外,培育韩国在全球的科技领导力;在双边和多边合作中引领科技和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国际议题,扩大战略性国际共同研究,加强科技外交与合作。战略三:通过科学技术解决国家问题,应对未来挑战目标:到2027年,美好生活指数排名(经合组织发布)由2020年的第
2023年6月29日
其他

学科交叉平台推动创新型大学建设的路径分析

科情智库0引言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高校自身创新能力的强弱,将成为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为匹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知识传播为主要功能属性的教学型大学延伸内涵、重构形态,先是转型为研究型大学,再以此为基础,将创新作为发展驱动力,向创新型大学不断演进。学科交叉可以说是从小科学时代转变为大科学时代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型大学转型为创新型大学的重要手段。多年来的实践发现,为适应大科学时代“破除学科壁垒、突破学科界限”的发展趋势,学科交叉平台应运而生,成为跨学科、跨领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支撑载体,有效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学科交叉平台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大学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本研究重点以上海交通大学校级学科交叉平台为实证分析对象,为学科交叉平台推动创新型大学建设提供路径参考。1上海交通大学校级学科交叉平台建设实践上海交通大学校级学科交叉平台作为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人才、科研设施、实验场地等科技资源的集成系统,在支撑和服务学校科技创新活动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截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共探索建设36个校级学科交叉平台,分布在19个学院/医院。学校于2005年成立了第一个校级学科交叉平台——Bio-X研究院。研究院实行行政决策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成立学术委员会,保障研究院创新活动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研究院建立党支部,设立科学研究模块、技术支撑模块和行政管理模块,在人财物等运行管理层面具有相对独立权。研究院建立PI制的科研组织模式,PI自主控制经费、组建团队;建立开放流动的人员聘用机制,聘用方式为专职+兼职+双聘;建立绩效薪酬制的人才激励机制,包括启动经费、基本年薪、绩效配套和培养指标。同时,研究院加强与6家附属医院,以及其他相关企业的深入合作,推动“医产学研用”一体化融合发展。现阶段校级学科交叉平台的发展瓶颈,主要有(1)学校层面推动学科交叉研究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尚未形成有组织科研的攻关模式;(2)缺乏全面统一的政策制度,正向激励和“撤并转”的退出机制也尚未建立,无法充分发挥政策的积极导向作用;(3)校级学科交叉平台主要以实体和虚体两种方式运行。实体的学科交叉平台通常为某个“主学科”学院下面的弱二级单位,“主学科”学院如何分配资源,其他相关学科的学院是否投入资源、投入多少,通常受评价导向方式所影响。虚体的学科交叉平台强调运行机制的灵活高效,然而学校与学院的管理模式通常存在不一致性,体制改革缺乏整体配合;(4)平台的目标定位、组织架构等没有紧密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或学术重大瓶颈,没有对标世界一流,极易造成学科交叉只是流于形式。2学科交叉平台能力建设的对策建议学科交叉的目的不是为了建平台,而是通过平台把人财物等创新资源有组织地会聚起来,共同支撑交叉研究的不断进步,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推动平台高质量建设,反哺更多创新资源。为此,前期设计要有规划:(1)实行校领导牵头多部门协同的顶层设计。学校层面要成立学科交叉平台领导小组,并下设管理办公室;(2)实行目标定位明确的分类建设体系。偏基础研究的高校可以强化自由探索的深度与广度;偏技术应用的高校可以强化与行业产业的联动合作;综合性高校则可以根据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定位。中期建设要有章法:(1)实行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组织模式。当学科交叉处于初期,建设虚体型学科交叉平台,其特点为以项目为核心、投入小、学院提供物理空间、以汇聚青年科学家和形成学科交叉氛围为目标。当学科交叉较为成熟,则可以成立实体型学科交叉平台,其特点为以重大任务和前沿科学为核心、投入大、学校提供物理空间、学院弱二级单位、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目标;(2)实行责权统一的管理机制。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学科交叉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多部门联合出台实施意见,理顺管理渠道。后期运行要有保障:(1)实行多元投入的经费支持制度。统筹“双一流”建设经费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拓展如地方政府、校友捐赠、企业投资等社会资源,对平台投入启动经费;(2)实行灵活机动的人员双聘和双导师制度。根据平台发展和项目需求,灵活采用聘用形式,导师也可以跨领域招生;(3)实行个人代表性成果与团队创新质量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建立考核个人代表性成果原创价值的评价体系,以及以团队为单元的协同创新考核机制;(4)实行末位淘汰的分类考核制度。科研管理部门按照平台的定位每年对其进行分类考核,考核结果为优的平台,额外给予人员绩效奖励;考核结果为良的平台,正常给予经费支持;考核结果为差的平台,及时摘牌终止。3小结为进一步提升学科交叉平台的集中度和显示度,高校要在培育、建设、运行等不同节点有针对性地发力,加快形成与学科交叉融合相适应的顶层设计、目标定位、组织模式、管理机制、运行保障,深入发挥创新型大学对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作者:廖梦婕上海交通大学
2023年6月28日
其他

【科技参考】数据中心激增带来四方面创新需求

科情智库2023年1月,麦肯锡公司发表《投资于不断增长的数据中心经济》报告,指出由于数据在经济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数据中心建设和运营需求激增。未来数据中心价值链将在无碳能源供应、冷却和能源效率技术、预制模块化和边缘计算等方面产生较高的创新需求。数据中心行业价值链存在大量创新需求和投资机会。数据中心是企业信息技术(IT)运营的核心所在。它是大多数业务关键型系统的存储库,负责存储和处理大多数业务数据,并将其分发给用户。保持数据中心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保护企业的运营连续性(即不间断开展业务的能力)至关重要。全球对数据中心的市场需求将激增。以美国市场为例,目前美国数据中心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40%,预计到2030年美国数据中心需求每年将增长10%,以功耗衡量的需求(反映数据中心可容纳的服务器数量)将从2022年的17吉瓦增长到2030年的35吉瓦。
2023年6月27日
其他

美国算法治理分析及思考

科情智库算法治理是当今全球的一项重要议题,国际社会竞相开展相关研究与实践。2022年2月,美国民主党参议员提出《2022算法问责法案》,成为美国关于算法治理专门立法的最新探索。无独有偶,我国第一部以算法推荐服务为规制对象的部门规章——《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也于2022年3月正式实施。本文以美国算法治理立法为主线,梳理与分析其算法治理背景、模式、策略与制度,以期助力我国相关工作的深化推进。1美国开展算法治理的重要背景随着算法技术与社会生活融合程度的日益加深,其产生的影响也愈加深刻。同时,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国家未来发展前景与对新兴技术的掌握息息相关。这两方面的原因构成了美国开展算法治理的重要背景。1.1
2023年6月26日
其他

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思考与建议

科情智库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状及趋势在继承“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定向委托、定向择优和公开竞争组织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形势的变化,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加强目标聚焦和任务凝练,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等管理模式,给予广大科研人员充分信任,组织攻坚,增加专项的实践性,加强任务聚焦;提升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方向前瞻布局能力,着力突破传统科研理念和范式,探索建立符合颠覆性技术创新特点和规律的项目发现、遴选和资助机制;进一步加大对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力度,在重点专项中全面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或青年科学家课题,为青年人创造更多机会,培养优秀青年后备军;加强完善分类管理和组织实施机制,探索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新路子。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科技发展创新程度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增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科学数据汇交机制不断完善,成果共享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科技体制改革红利已经显现。同时,伴随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科研管理也面临科研诚信问题突出,存在重项目申报、轻项目管理和执行现象,项目团队凝聚力、目标科学性仍需进一步加强,区域发展不协调,生物领域安全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等诸多挑战。二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思考与几点建议2.1
2023年6月25日
其他

【科技参考】法德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科情智库2023年1月,在法德合作条约《爱丽舍条约》签署60周年之际,法德部长理事会召开会议并发布联合声明指出,法德两国将与欧盟内部的合作伙伴一道,在各领域采取共同行动,努力捍卫欧洲价值观和利益,旨在建立一个更具韧性、可持续性和独立自主的欧盟。联合声明涉及地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生物多样性等,本文重点摘编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相关的内容,供相关部门参考。一紧跟外部战略环境变化,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强化欧洲国防、空间与外交安全1.
2023年6月21日
其他

【国际能源领域动态监测】拜登政府宣布拨款2.5亿美元加快美国电动热泵制造

科情智库2023年4月18日,据美国能源部(DOE)官网报道,作为拜登总统“投资美国”计划的一部分,DOE于当日宣布了一项2.5亿美元的资助计划,以加快美国的电动热泵制造。该资助计划由《通胀削减法案》授权提供资金,用于建设清洁能源经济,创造高薪的制造业工作岗位,并帮助家庭节省能源开支。电动热泵供暖和制冷技术的使用,将有助于降低更多美国家庭和企业的能源成本,并通过美国制造的清洁能源技术创造更健康的室内空间。DOE部长詹妮弗·M·格兰霍尔姆(Jennifer
2023年6月20日
其他

国外科技计划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科情智库青年时期是科学家最具创新力的时段,世界重大科技创新、理论突破、科技发明等往往是科学家在青年时期做出的。国外科技发达国家高度重视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并设立了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的资助项目,为其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创造良好的环境。我国一贯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十九大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完善科技人才培养等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2019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等会议中强调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在2021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我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支持优秀青年科研人员独立承担国家重大研发任务,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为青年科研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青年基金、优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支持优秀青年科研人员自主选题、自由探索,采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为其成长发展提供支持。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欧盟、英国、瑞典、法国和日本科技计划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经验做法,以期为我国科技计划或项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提供启示和借鉴。1美国的“早期职业发展计划”和“独立之路”基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国际能源领域动态监测】加拿大宣布拨款3.44亿加元用于关键矿产开发

>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的多视角分析与整合框架构建20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IFAP)系列培训【公益】【科技参考】国际能源署发布氢能专利报告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2023年竞争情报高级分析师培训班通知

科情智库时间:2023年7月26日(1天)地点:北京(线上)各有关单位:市场竞争,情报先行。在知识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增长的今天,竞争情报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利器,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内核。大数据时代,情报分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掌握竞争情报的要素,构建企业竞争情报体系,以及正确地运用竞争情报的方法和技巧,是每位情报、管理、咨询服务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定于2023年7月26日举办“2023年竞争情报高级分析师培训班”(线上)。经培训合格者,由中信所颁发“竞争情报高级分析师结业证书”。本次培训已纳入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23年培训计划并在人社部备案,计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年度考核8学时。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培训对象各级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咨询公司、金融证券等机构及相关部门专业从事信息采集、软科学研究、情报研究、竞争情报、信息咨询、市场研究、经济分析等的情报分析(信息分析)人员以及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CEO/CIO,信息中心/计算中心主任,企业管理和信息化的规划人员、项目经理等。二培训内容(一)竞争情报理论方法体系与情报搜集方法和技巧(二)竞争环境与竞争对手分析(三)典型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与应用(四)案例分析等三培训安排(一)培训时间:2023年7月26日。(二)培训费用:1400元(含讲课费、证书费等)。四报名与缴费方式(一)报名方式电脑登录中信所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训平台(https://training.istic.ac.cn),使用手机号注册账户,完善个人信息,找到对应班级并报名。扫码进入报名页面(目前平台仅支持电脑登录报名)(二)支付方式1.平台支付页面选择“微信”“支付宝”:选择对应的银行卡(公务卡)扫码支付,请务必于开课前完成支付;2.平台支付页面选择“对公转账”:7月22日前,通过单位财务或个人网银汇至以下账户,并注明“单位姓名+竞争情报培训”,如有疑问请联系会务组杨老师。户
2023年6月16日
其他

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的多视角分析与整合框架构建

科情智库科学数据是国家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性战略资源,而共享是其价值充分发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尤其是针对科学数据共享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居多,且理论模型丰富,也不乏相关的研究综述。但大多从内容角度对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鲜有学者从理论视角对相关实证文献进行分类与整合,不同学科视角下理论框架尚不清晰。鉴于此,本文在深入分析152篇实证文献的基础上,揭示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视角下的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的优势和局限性,构建整合理论框架,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后续学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一不同视角下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的比较分析社会学视角下的研究主要从外部环境和人际关系交互两个方面展开,并将科学数据共享视为社会化交互的过程,应用的理论主要有社会交换理论、制度理论、仿真理论。该视角的优势在于从社会整体角度,充分考虑人际关系和社会网络的影响,其局限性在于容易忽略科研人员个人心理的动态变化以及系统或平台方面的客观问题。心理学视角下的研究重点考察科研人员的心理状态及个人动机对科学数据共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应用的理论主要有社会认知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和双路径理论。该视角的优势在于充分考虑科研人员自身情感因素,基于不同身份特征探讨了心理动态对共享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其局限性在于提出的影响因素较为主观,且不同个体对自身情况的估计可能会出现偏差,难以揭示社会环境、政策文化以及技术平台等方面的客观条件的作用。管理学视角下的相关研究重点关注科研人员在数据共享过程中对相关技术的接受程度以及不同参与主体的利益诉求和行为逻辑,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实证分析。该视角的优势在于分析了系统平台等方面的客观因素的作用,强调不同利益主体的意愿与行为之间的差异,但研究结论过于依赖利益主体的主观感知。总体上看,各视角下的理论虽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也有一些自身的局限性。科学数据共享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仅基于某一视角下的理论进行研究,容易忽略实践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因此,特定场景下多理论的融合使用有助于取长补短,更好地解释与预测科学数据共享行为。二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的整合框架基于前文研究视角的总结与大量相关文献的内容分析,本研究从理论基础、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四个方面构建了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的整合框架。科学数据共享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社会学、心理学和管理学三个视角下的八种理论。研究方法可以简单地划分为数据收集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其中,前者主要有文献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后者主要有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结构方程建模、文本分析等。从研究对象来看,数据提供者、使用者、管理者等不同主体的行为特征被不少研究所关注,这也许是因为共享参与主体是多元与动态的,其动机是个体理性而非集体理性的。从研究内容来看,学者遵循“起因—经过—结果”的基本逻辑思路,研究重点集中于科学数据共享的动因、实现方式与各主体的共享结果。科学数据共享的动因归纳为价值、认知和情境三个维度。实现方式主要包括基于信任关系的直接共享、基于数据集市的间接共享、基于学术期刊和数据存储库的共享、基于数据门户的共享。不同利益相关者进行科学数据共享的结果,可根据科学研究效率、绩效以及科学数据共享实现的效果来衡量。三研究结论与展望现有研究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未来研究持续关注与探索。1.
2023年6月15日
其他

202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IFAP)系列培训【公益】

科情智库一培训背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信息计划(IFA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为了缩小信息鸿沟、实现全民信息社会而于2001年启动的一项国际计划。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作为IFAP中国国家联络点,承担了与IFAP的具体联络和项目组织工作。2023年IFAP培训全新启程,面向智库研究人员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业人员,以期强化参与人员的信息分析能力,推动全民信息素养提升。7月4日,IFAP系列培训第一场“赋能智库:智库产业情报分析能力提升培训会”重磅来袭,诚邀您的加入!二组织单位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协办单位: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线下分会场信息持续更新中。三培训主题赋能智库:智库产业情报分析能力提升培训会(2023年7月4日)课程1:科技创新与组织变革王国强(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员)课程2:产业情报分析方法白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资源导刊》执行主编,副研究员)课程3:产业分析——地平线扫描系统应用与实践张英杰(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工程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四报名方式请通过报名链接或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以便及时获取课程资料及后期产业培训和交流信息。https://www.wjx.cn/vm/rXzxPDk.aspx五直播间链接万方数据B站直播间链接:http://live.bilibili.com/21995283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科技参考】国际能源署发布氢能专利报告

科情智库2023年1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氢能专利——为了清洁能源的未来》报告指出,全球能源消费模式的迅速变化将支持向清洁能源的成功过渡,而技术则是这一过程的关键,在扩大对氢能的使用方面更是如此。报告基于2001—2020年的国际专利族数据,对氢能价值链创新的全球趋势作出分析,涵盖氢供应、储存、分配、转化和终端应用等全链条。分析显示,全球氢专利申请由欧盟和日本主导,中国和韩国增长势头迅猛。一氢能专利综述2001—2020年,欧盟氢专利申请量保持稳步增长,而日本在2006—2015年的氢专利申请量停滞不前,随后几年快速增长。过去十年,日本的氢专利申请增长速度超过欧盟,2011—2020年二者的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2%和4.5%。相比之下,美国在2011年是氢领域的主要创新者,2015年之后其申请量显著下降,到2020年已远远落后欧盟和日本。此外,来自中国和韩国的氢专利申请数量仍然不多,但两国在2011—2020年逐渐发力,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5.2%和12.2%。二制氢相关专利趋势对过去20年制氢技术专利申请趋势的分析表明,制氢方法从传统的碳密集型方法转变为具有脱碳制氢潜力的新技术。具体而言,自2001年以来,制氢技术专利申请的增长主要由电解技术的创新驱动,而化石燃料制氢的专利申请量在2007年达到峰值后,在过去十年持续减少(图1)。此外,利用生物质或垃圾制氢的专利活动在2007—2011年蓬勃发展,此后也显著下降。2010年前,水分解制氢的专利申请量逐年递增,此后保持相对稳定。图1
2023年6月14日
其他

促进开放科学研究——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与施普林格·自然成立开放科学联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

科情智库2023年6月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ISTIC)和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国际能源领域动态监测】IEA发布《2022年CO2排放报告》

科情智库2023年3月2日,据国际能源署(IEA)官网报道,《2022年CO2排放报告》显示,由于清洁能源的增长抵消了煤炭和石油使用量增加的大部分影响,2022年全球CO2排放量的增长低于最初的预期。由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热泵、效率和其他因素抑制了CO2的上升,在全球能源危机中,转向煤炭的排放量增长失控的风险未能实现。根据IEA对该报告的最新分析,2022年全球能源相关CO2排放量增长不到1%,低于最初的预期,因为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热泵和能源效率的增长有助于限制全球能源危机期间煤炭和石油使用增加的影响。尽管2022年的排放量增幅远小于2021超过6%的异常增幅,但排放量仍处于不可持续的增长轨道上。《2022年CO2排放报告》呼吁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加快清洁能源转型,并推动世界走上实现其能源和气候目标的道路。这是新系列《全球能源转型盘点》中的第一份报告,该报告将汇集IEA的最新分析,使其能够在11月举行的COP28气候变化大会之前免费获取,以支持首次全球盘点。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能源相关CO2排放量增长0.9%(即3.21亿吨),达到368亿吨以上的新高。排放量的增长明显低于全球经济3.2%的增长速度,标志着重新回到了长达十年的趋势,这一趋势在2021年被新冠肺炎危机的排放密集型经济快速反弹所打断。包括干旱和热浪在内的极端天气事件,以及异常多的核电站停运都导致了排放量的增加。但通过增加清洁能源技术的部署,又避免了5.5亿吨的CO2排放。IEA执行主任法提赫·比罗尔(Fatih
2023年6月13日
其他

现代科技人才培养趋势研究

科情智库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深入推进。颠覆性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给人们的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的转变,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巨大。这种推进、转变及冲击也给人才培养的需求带来了重大变化。现代科技人才的培养已经从过去的被动接受日益向主动培养转变,同时人才培养的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的新趋势。1在培养目标上,更加注重激发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主要来自内外两方面,一方面来自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条件和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并强调人才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人才培养选拔上也密切围绕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全人类共同利益需要;另一方面又来自被培养人才个体的发展需要,以符合被培养人才的自我实现愿望。传统的人才培养往往更重视第一个方面,而从长远来看,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是人才培养更持久、可持续的力量源泉。随着科技创新发展的深入推进,人才培养的目标越来越强调通过达成人才自我实现需要来激发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从而更好地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包括好奇心、兴趣、成就感等。人才成长内在动力的来源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人的天性,使人的志趣与科学研究的需求紧密结合;二是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通过激励让人才更好地迸发创新创造活力为社会服务。内在动力强调培养人才的个体性和内在属性。个人理想的实现、兴趣的维持、好奇心得到满足和个人能力达到自我实现状态的人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进行科技创新的满足感,能够增强创新意识,提高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擅于发现并解决问题,更主要的是其科学研究的潜能能够得到调动,从而取得一定的科研成就。使人才实现自我的需要与科学研究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是激发人才潜能,使之成为科技创新需要的人才的最好途径。辩证地看待人才的个体性和内在属性有利于更好地激发人才内在动力。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的发展阶段论将人的发展解释为一种天赋发展的现实展开,人能够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从而创造出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马斯洛人本主义指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级发展阶段及追求境界,偏重于强调个体性和内在属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则认为人才是同时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但归根结底社会属性是主要的。内在动力还强调通过激励机制在更高层次上激发人才的自我驱动力。激励机制的设计注重提高科学研究的地位,科研人员通过参加科学研究,有可能获得社会尊重并跨越阶层的障碍,因此这可以成为人才成长的理想阶梯。一个人才在一个科研群体中,经过科学研究而做出了被群体或社会认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的占有会使人才提高生存质量、获得社会地位甚至跨越阶层。较好的生存质量和社会尊重能够使人才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从而更有能力和创造力。人才与社会组织由于拥有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获取不同的社会财富与权力。一个在再分配制度下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精英人物,将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造进程中充分运用自身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积聚的社会资源,并使这种资源尽快地转变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可以继续使用的资源,以便于自身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中进一步取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优势。因此提高科学研究者的社会地位,有利于在更高层次上激发科技精英人才的自我驱动力。总的来说,人才培养目标已由过去单纯强调对于国家的使命感以及为社会和全人类做奉献的个人自豪感,变为越来越重视激发科技人才的内在动力,以激励科技人才的自身价值实现,并更趋向于外在与内在目标协同式发展,是“要我成才”与“我要成才”的统一体。2在培养方式上,更加注重实践中培养和全链条培养在科技人才的培养方式上,从传统上重视教育培养等前端培养,向后端培养延伸并全链条整合,更加注重实践中的培养以及全链条和全生命周期的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方式表现在实践中,就是更加重视在教育阶段就融入实践的需求,更加重视在教育之外的终身学习,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重视实用技能的培训等等。高等院校、部分有培养人才职能的科研院所是当前世界各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前端培育单位,同时也是人才市场的重点供给方,因此必须采取“供求协同”策略,精确地掌握社会生产对创新人才的总量、领域与能力需求,并在此基础之上实施“按需培养”,实现创新人才的精确供应;而科研院所及企业组织在人才市场上是创新人才的主要需求方,需要通过“供需协调”方式,为创新人才前端培养单位提供来自实践的关于创新人才需求的信息。例如我国可以考虑结合当前强基计划、英才计划、奥数竞赛等拔尖人才选拔的基础,做好监督工作,构建一条高考制度以外的拔尖人才选拔通道,在培养过程中人才需求方就可以适度参与进来。这方面已经取得的经验有:中科大少年班、北京大学数学英才班、清华大学“钱班”“姚班”等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的人才供不应求。这方面进行有益探索的有:深圳“零一学院”、西工大“鸿蒙英才班”、绿色通道等科技创新基地用人部门以资助、提供实习和工作等方式,承担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责任,积极参与创新人才培养活动。国际上也有高校建立科研基地、顶尖科学家参与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合作机制,探索大学教材体系完善由相应领域顶尖科学家来牵头的组织机制。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从科技人才成长的全链条出发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一是推动教育与科技有机结合。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少年儿童科学精神、探索观念的培养,增强优秀少年儿童的自信心和好奇心,提高他们开展科学探索的积极性;完善优化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探索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科研创造意识和创造力;完善学科布局、专业和课程设置,在重要和关键领域科学规划全链条人才培养。针对科技发展日新月益、知识更新与时俱进的趋势,积极探索全社会继续教育机制与技能提升,推动形成社会教育培训的终身学习机制,服务人才知识更新和支撑人才跨领域工作。二是推动科研与培养有机结合。注重在项目实施中培养人才,鼓励科技人才将个人事业追求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优势积累与创新团队构建相结合,人才培养方式与新的科研范式相结合。学术与专业、基础学科与技术领域、行业与市场交叉结合的会聚模式,成为新一轮技术变革的重要方向。支持多专业、多行业、多领域的会聚研究,从而形成不同领域的学术联合体、不同行业的创新联合体、不同领域的创新联合体,以及形式多样的各种国际学术合作网络,将横向为主的会聚科研链条与纵向为主的人才培养链条交叉融合,在会聚生态中培养科技创新人才。3在培养内容上,更加强调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首先,在教育培养环节,更加注重通识性教育。人才培养的知识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成为单一学科知识教授与通识知识教育共存的状态。那么创新研究成果到底是特定单一学科的结果还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美国心理学家斯滕贝格(R.J.Sternberg)等人的研究认为,虽然拔尖创新的成果往往归属于某一专门学科,但其研究过程往往是涉及多学科的,通过多种学科交叉融合碰撞才形成最终创新成果。斯腾贝格在智力三元论(Triarchic
2023年6月12日
其他

【国际能源领域动态监测】DOE宣布拨款5.9亿美元用于增加生物能源研究

科情智库2023年3月17日,据美国能源部(DOE)官网报道,DOE宣布拨款5.9亿美元用于更新其现有的四个生物能源研究中心(Bioenergy
2023年6月9日
其他

科技成果转化多元主体的价值共创过程与实现机制

科情智库0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具有复杂性、综合性和系统性等特征。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仍然突出。1文献回顾国外学者较为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障碍、战略等;国内学者则对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与效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本文引入价值共创理念,分析科技成果转化多元主体在价值共创中的角色和作用,分阶段探讨科技成果转化多元主体的价值共创过程,并提出实现机制,进一步丰富科技成果转化多元主体关系的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科技成果转化多元主体价值共创的过程科技成果转化的多元主体是指参与科技成果从“潜在价值”到“现实价值”转化全过程的各个主体,主要包括政府、高校院所、企业、科技中介机构。各主体属于A2A(actor-to-actor)导向的复杂、动态网络互动关系。从共创价值孵化到共创价值增值再到共创价值产出,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价值共创主体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对话与合作,在多元主体的积极互动与资源交互中实现价值共创。在研究开发阶段,多主体价值共创形式主要是以高校院所为核心的信息传递,采用合作的方式精准对接资源,共同孵化价值,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价值碰撞与融合打好基础。在产品化阶段,多主体价值共创形式主要是科技中介机构引导下的动态信息交互,在科技中介机构的推动下,对科技成果进行熟化处理和工业化考验,共同实现价值增值。在商品化和产业化阶段,多主体价值共创形式主要是基于企业需求的信息共享。在产品化阶段之后,科技成果正式进入市场,在市场中进行交易,共创出科技成果的经济、社会、文化价值。3科技成果转化多元主体价值共创的实现机制聚焦当前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主体参与及其供需对接、利益分配等核心要素,瞄准解决谁来转、如何转以及转后发展的关键问题,加快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制度保障和机制设计,发挥协调作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必由之路。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就是要解决从实验室到生产部门这“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要将知识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多元主体价值共创过程,从多元主体协同、供需融合发展、创新中试、利益分配等方面提出实现机制与具体措施,有助于推动各主体组成价值共创体,共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科学价值、技术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与文化价值。3.1
2023年6月8日
其他

【科技参考】法德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科情智库2023年1月,在法德合作条约《爱丽舍条约》签署60周年之际,法德部长理事会召开会议并发布联合声明指出,法德两国将与欧盟内部的合作伙伴一道,在各领域采取共同行动,努力捍卫欧洲价值观和利益,旨在建立一个更具韧性、可持续性和独立自主的欧盟。联合声明涉及地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生物多样性等,本文重点摘编与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相关的内容,供相关部门参考。一紧跟外部战略环境变化,制定强有力的政策,强化欧洲国防、空间与外交安全1.
2023年6月7日
其他

【国际能源领域动态监测】DOE部长关于2024财年总统预算案的声明

科情智库2023年3月9日,据美国能源部(DOE)官网报道,拜登政府当天公布了2024财年总统预算案,其中2024财年DOE预算申请为520亿美元,该预算促进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降低了美国家庭的能源成本,创造了就业机会,并加强了美国的能源和国家安全。2024财年总统预算案详细阐述了一个蓝图,即自下而上地发展经济,降低美国家庭和企业的成本,并确保每个社区都能从历史性清洁能源和气候投资中受益。预算案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强大的、以人为中心的清洁能源经济,支持新的、世代相传的经济机会,推动美国清洁能源项目的新投资,并为所有美国人创造好的高薪工作,其中许多工作不需要大学学历。DOE的预算强化了总统拜登对恢复美国未来清洁能源技术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建立强大的国内供应链的策略,并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经济。DOE部长詹妮弗·M·格兰霍尔姆(Jennifer
2023年6月6日
其他

诺贝尔科学奖对我国科技评价工作的启示

科情智库从论文导向带来的2007年后的10年间SCI论文累计发表数量稳居世界第二,到以2015年修订的《促进知识产权转化法》为代表的一系列政策部署带来的科技成果转化热潮,我国科技体制机制有力保障了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以论文、项目、成果为导向的科技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我国科技水平也从“跟跑”到“三跑并存”新阶段,但总体来看,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国际形势倒逼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而现行科技评价制度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频繁的科技评价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对重大科学问题的关注不够,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凤毛麟角。这就需要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尤其是通过建立有利于原始创新的科技评价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和创新能力。近几年,国家层面密集发布了《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项目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持续开展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专项行动的通知》《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等文件,将“破四唯”(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破五唯”(在“破四唯”基础上增加唯帽子)评价改革向实操层面推进,引发了科技界乃至全社会关于科技评价“破”和“立”的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点抓好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为“立新标”指明了方向,推进了科技评价“破”和“立”的进展。诺贝尔科学奖是世界瞩目的权威性国际奖项,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三大奖项,从1901年至今已经历百年辉煌,逐渐发展为领域内最高科学奖,全面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相比于意识形态因素占比较大的诺贝尔文学奖和和平奖,诺贝尔科学奖评奖和授奖制度具有严肃的公正性和权威性,充分体现了对科学发展规律的尊重。本文以诺贝尔科学奖为研究对象,介绍和分析其在评奖和授奖过程中的特点,借鉴其顺应科学规律和对待科学争议的做法,立足我国当前“破”和“立”的改革契机,针对我国科技评价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五点具体建议,为我国科技管理工作提供借鉴。1诺贝尔科学奖评奖与授奖过程中的特点诺贝尔科学奖设置了一套严格的评奖制度和授奖流程,坚持实施了百年,具有其他任何奖项不可比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塑造了诺贝尔科学奖崇尚精神的价值观,激励着科学家们追本溯源,求真务实,推动了全球科学技术的进步。1.1
2023年6月5日
其他

人工智能,我们走到了哪一步?

科情智库5月28日在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展论坛”上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大模型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在地域和领域分布上相对集中。全国有14个省(市)在开展大模型研发,其中北京、广东两地的大模型产品,分别达到38个和20个,居全国前列。人工智能利好政策密集发布,数字经济发展按下“加速键”。内容转载自:央视新闻
2023年6月3日
其他

【国际能源领域动态监测】风电部署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气候目标的关键工具

>2023中关村论坛“人工智能驱动的科学研究论坛”顺利举办2023年院所数据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发布
2023年6月2日
其他

2023年院所数据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北京成功举办

科情智库为推广院所数据治理领域最前沿的实践探索经验,扩大院所体系间的开放创新与合作交流,2023年5月11—12日,科技部直属国家级公益类科技信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在北京成功举办2023年院所数据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本次培训是继2021年后举办的第三届中信所院所数据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来自全国省市级科技情报机构、行业数据中心、高校院所、相关智库及大中企业等近20家单位的30多名学员参加。本次培训由中信所工程中心常务副主任赵伟作开幕致辞,从数据治理对于院所充分释放和发挥数据价值的重要战略意义出发,深入阐述了当下院所数据治理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提出希望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共同推动院所数据治理向前一步、做深一层。本次培训共设置9场主题报告、1场圆桌讨论,课程内容覆盖了院所数据治理体系全链条,囊括了数据治理领域制度建设、安全合规、标准体系、技术工具、实践路线和应用案例等最热议题、最新趋势和最佳实践。课程一:《院所数据治理那些事》,该课程兼具理论高度与思想深度,阐释了院所数据治理的内涵、起源与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院所数据治理的顶层设计和框架体系,为各院所提供数据治理战略规划思路与指导。课程二:《现状自查——院所数据治理成熟度评估》,该课程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梳理了国内外模型方法,结合中信所开展数据治理成熟度评估的实践经验,为各院所在数据治理工作中摸清现状、找到差距和明确改进方向提供参考。课程三:《保驾护航——院所数据治理制度建设》,课程从制定背景、方法体系、总体考虑和建设内容等方面展开详细介绍,提出了院所构建数据治理制度体系的路径。课程四:《“8步走”——院所数据治理实践之路》,课程介绍了开展院所数据治理实践的8个关键步骤,重点展示了中信所数据治理的方案和成效,为院所数据治理的实施和落地提供指导和借鉴。课程五:《护身符1——院所数据安全治理》,课程从院所面临的数据安全问题入手,介绍了院所数据安全治理的标准和框架,结合中信所在数据安全治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为各院所数据安全治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路线。课程六:《护身符2——院所数据合规治理》,课程介绍了数据合规的概念内涵和国内外相关法律环境,阐述了院所数据合规治理的目的、方法和工作要点,为各院所开展数据合规治理工作提供指导。课程七:《数据圭臬——院所数据治理中的关键标准》,课程介绍了国内外数据标准的建设现状,结合中信所制定数据标准的实践案例,提出了院所数据标准建设可参考的路径。课程八:《治理利器——院所数据治理工具》,课程梳理了支持院所开展数据治理工作的系统工具,并结合中信所实践案例重点分享了数据质量、数据标签和一体结构化等工具的详细功能和应用场景,从技术角度提供了提升院所数据治理效率和质量的有力指导。课程九:《数据治理实践》,课程从数据治理价值释放的角度介绍了产业科技创新平台数智底座与应用场景,探讨对于数据资源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建议。培训课程结束后,部分讲师及学员开展了精彩纷呈的圆桌讨论,分享对培训课程的感受体会、问题建议和更多诉求,共话院所数据治理的光明愿景与美好未来。本次培训组织有序、内容丰富,各学员反响热烈,取得圆满成功。全体合影
2023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