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思考与建议

张一平等 科情智库 2023-08-21

科情智库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状及趋势

在继承“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定向委托、定向择优和公开竞争组织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形势的变化,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加强目标聚焦和任务凝练,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积极推进“揭榜挂帅”“赛马制”“包干制”等管理模式,给予广大科研人员充分信任,组织攻坚,增加专项的实践性,加强任务聚焦;提升我国重大科技创新方向前瞻布局能力,着力突破传统科研理念和范式,探索建立符合颠覆性技术创新特点和规律的项目发现、遴选和资助机制;进一步加大对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力度,在重点专项中全面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或青年科学家课题,为青年人创造更多机会,培养优秀青年后备军;加强完善分类管理和组织实施机制,探索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新路子。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科技发展创新程度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不断增强,国家科技计划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科学数据汇交机制不断完善,成果共享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加,科技体制改革红利已经显现。同时,伴随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科研管理也面临科研诚信问题突出,存在重项目申报、轻项目管理和执行现象,项目团队凝聚力、目标科学性仍需进一步加强,区域发展不协调,生物领域安全与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等诸多挑战。


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思考与几点建议

2.1 加强顶层设计,结合领域特点分析研判发展趋势

各国争相在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制定发展规划和方向,相关领域颠覆性技术频出,因此,在重点专项布局、指南编制等各阶段,要根据热点与趋势动态调整,及时研判。充分体现国家科技计划的引领性,对基础性研究持续滚动支持,适当强化转化研究,加强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的衔接。对产品类项目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适当强化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颠覆性基础研究。继续强化数据汇交机制,加强科研人员科学数据汇交意识,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科学数据的发布与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2 加强中观谋划,推动项目管理规范化、专业化和精细化

坚持规范化管理,严格按照科技部相关政策规定,将廉政风险防控融入管理全流程,按照专项指南和评审工作方案等要求,开展全流程管理工作;加强国家科技专家库建设。根据专家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给每一位专家设置精准化的标签,充分发挥专家在专业化管理中的技术支撑和把关作用;分类组织实施,实现精细化管理。充分考虑专项中不同项目类别的特点,进行分类组织实施,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

2.3 细化微观方案,及时落实最新科技计划管理政策

严格落实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制是项目顺利推进的重要抓手,要健全立项机制,发挥法人单位在项目申报立项阶段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过程管理,发挥法人单位在项目实施阶段的指导服务作用;完善成果管理,发挥法人单位在项目验收阶段的统筹集成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提升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管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2.4 推动成果转化,让科技助力经济发展

科技部等部门多措并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不断完善科技成果信息汇交与发布机制;打造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路演行动品牌;深入开展东西合作、南北互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研攻关项目中,凝聚研发优势力量,建立“研审联动,随研发随提交,随提交随审评”的审评工作机制,采取“研产并举”的策略,推动新冠疫苗等产品注册与生产,为抗击疫情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2.5 加强多方联动,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科技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和深圳市开展“四方合作”,为新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为西部地区探索创新驱动发展路径、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重要借鉴。科技部积极配合辽宁省人民政府建设沈阳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实验区,支持吉林建设创新型省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部省战略对接、政策衔接、措施协同、资源集聚。通过设立区域间合作基金、共同攻关等形式,鼓励欠发达地区集中优势力量,牵头开展国家项目研究,加强人才、技术、制度等要素发展,推动欠发达地区生物技术领域发展。


作者:张一平 桑晓冬 旷苗 王黎琦 杨喆 葛瑶 展勇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北京,100039


来源:此文为缩减版,《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23 Vol.(2):17-23


文章观点不代表主办机构立场。


推荐阅读 >

【科技参考】法德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合作

【国际能源领域动态监测】拜登政府宣布拨款2.5亿美元加快美国电动热泵制造

国外科技计划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的主要做法及启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