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荧烛微光 | “牛倌”书记马海军:致富思源,回报家乡

团委 学生会 西农人文 2024-05-06

文档处理时间较长,请耐心等待...

“牛倌”书记马海军
致富思源回报家乡


1月17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返家乡”寒假社会实践小组赴平凉市泾川县太平镇深入走访太平镇寨子洼村,对寨子洼村党支部书记马海军进行了采访了解。



不畏风险回乡创业
马海军书记(右一)与村民交流经验



2000年马海军在高考失利后选择外出打工,在河北沧州活塞有限公司当铸造工,在当铸造工的这七年时间里,他的工资从刚开始的三千多一直涨到七千多,也逐渐有了一些积蓄。

2011年马海军回家乡参与小康建设,当看到家乡的建设和改变如此之大时,感触良多,在一番思考后选择走上养殖之路。当时家里人却持反对态度,毕竟要拿出这么多年的积蓄,风险也是相当大的。2012年他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毅然拿出他的所有积蓄,买了三十多头牛,建立了牧业公司,并且在农牧设施领域投资了五十多万。在牛棚建起来之后,村民也都愿意加入到他这个队伍中,但同时也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一是资金,二是技术。于是他采用投牛还犊的方式,将基础母牛无偿借给村民们,让他们搞繁殖,如果下的牛娃子是母牛,则可以让农户当作基础母牛继续饲养;如果是公牛,则在半年左右之后按照当时的市场价收购回来。这样一来,不少的群众解除了后顾之忧。起初村里的牛不足一百头,但是在他的带动下,牛群已经扩展到现在的三百五十头,群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家家户户都开起了小轿车,还有不少村民盖起了两层小楼。





养牛振兴屡见成效
马海军书记(右一)与村民实地考察交流


村民海女士表示:“马支书盖起了牛棚,我觉得挺好的。在马支书的帮助下,我也建了一个牛棚,买了五头牛,前段时间卖了一头牛,赚了两万多,效益挺好的。”

村民史先生表示:“咱们这个养殖合作社,2015年建起,2016年投资使用。投资使用的时候,主要是马支书大户带动小户,在咱们村里面建起24座牛棚,这些牛棚,在原来都是散养,一户就养两三头,现在一户要养十几头,最多的有养十六七头的。就拿我来说,去年养了11头牛,然后下了6头牛娃,一共就是17头,抛开所有缴费,所得能有将近十二万。”

在马海军的带领下,太平镇寨子洼村、回民村的养殖产业快速发展,他仍然采取投牛还犊、大户带动小户的方式,有力带动了太平镇朱家沟、丁坡村两个汉族小山村肉牛产业的发展。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牛倌”书记,同时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产业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用真情诠释了民族团结互助的大爱。






致富思源回报家乡
马海军书记(左二)与小组成员合影留念



马海军书记说:“在这几年的努力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是真正的富。我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一直在思考着如何能在自己探索养殖致富的同时,带动大家一同发展,这就是我的责任和使命。我将继续扎根基层一线,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畜牧产业,做大做强养牛合作社,带动当地群众持续增加收入。在党的政策的指引下,秉持‘致富思源,回报家乡’这一理想信念,助力乡村振兴,以实际行动带领乡亲们共同努力,共同发展,一起走上致富之路。”



END

-往期推荐-

回访母校(五)| 18名云南学子相约回访母校

舌尖寻年味,欢喜迎新年

龙腾盛世去旧尘,辞旧迎新大扫除


素材来源 | 路凯媛 张冠 肖天一 江章榕

 本期编辑 | 邵潼

本期指导 | 段思伊

责任编辑 | 李健

终审 | 侯东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