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与农史专家面对面!快来围观!

团委 学生会 西农人文 2024-05-06
知校情  谈农史

在学校建校90周年之际,恰逢临近第29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营造浓厚书香校园氛围,引领广大青年学生积极阅读、提升修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中华农耕文明与校史校情的理解,4月17日下午,人文学院特邀樊志民教授开展《农耕文明与杨凌发展》讲座报告,学院200余名师生共话农史校史。



讲座现场
樊志民讲师
报告伊始,樊志民结合世界读书日主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别以及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他鼓励同学们不仅要多读书,更要勇于走到乡村、沃野、山林中,用坚定的步伐与丰富的头脑在社会科学领域深耕沉潜,为学科发展及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他从中华农业发展史引入,结合地理位置、历史传承、农业文化等方面深刻解读了杨凌对于农业的四大贡献,即农耕文明发祥之功、传统农业赓续之功、近代农业科教之功、现代农业发展之功。

樊志民指出,杨凌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农业圣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开发西北、建设西北的重要根据地,建国后又逐渐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城市,近年来在科技示范、农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先锋。樊志民推而广之,带领同学们感悟陕西、西农的历史沿革,“关中平原扼守四关,是乃‘形胜之地’;八百里秦川农业条件得天独厚,可谓‘天府之国’。”他以此勉励同学们扎根杨凌,躬耕西北,严谨治学,将汗水洒在大地上。

樊志民教授的倾情讲授,让与会师生体验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听盛宴,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校情校史和农耕文化,进一步激发知农爱农情怀,为学院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END
往期推荐
萤烛微光 |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探索“枫桥+乡约”新模式
我院学子在第三届“寻是杯”全国大学生公共管理决策模拟大赛(西北赛区)勇夺佳绩!
关于开展人文学院“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的通知


素材来源 | 李超 谢明宇

本期编辑 | 王丹丹

本期指导 | 段思伊

责任编辑 | 李健

终审 | 侯东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