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懂事的孩子不快乐,让我们反思几千年的家庭教育

2016-09-02 明珠絮语

教育·美文·感悟

交流/合作-微信:hbliuchanghai QQ:466015734

点击题目下方蓝字关注明珠絮语



1

今天,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让人感慨万分。

报道中说,最近一篇题为《懂事的孩子,最可怜》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流传,文中写道,“会哭的孩子有糖吃,而懂事的孩子只能认真完成任务,遵守规则,用完美的表现来争取糖……懂事的孩子,总是乖得让人心疼。”在传统眼光看来,孩子懂事是很大的优点,但很多被贴上“懂事”标签的孩子长大后并不快乐。

一位女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懂事的孩子,自己的童年最大的感受只一个——压抑。出门逛街,从不跟父母要玩具;看到好吃的零食,忍住口水假装不想吃;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也要主动让着人家……

“我现在回想起来,一个那么小的孩子,怎么可能不爱吃零食、不爱玩玩具?这要多么努力抑制内心的渴望,才能做到!想起小时候,她只觉得辛酸、痛苦,恨不得“穿越”回去,抱一抱那个小小的自己。

2

这样的“懂事”,这样的童年,读之心酸。

不过,懂事的孩子不快乐,但让孩子们从小都不懂事,恐怕也并非我们所愿。其实,不是我们要求孩子懂事错了,而是我们对懂事的定义产生了偏差。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对于懂事,其实包含有两种意思。一种是以大人或权力者的视角,要求孩子对自己所有的话都不折不扣地听从,盲目执行自己的意志;另一种则是礼仪和家风教育,从仪态、谈吐、为人处世等方方面面,要求孩子的行为符合社会的普遍标准。

对于前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愚孝,对于后者,才是真正的教育。前者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糟粕,而后者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愚孝的孩子,当然会觉得不快乐,长大后明白了当年的愚蠢,当然会后悔;而受到良好家风教育的孩子,长大后变成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只会受益终生,不可能感到悔恨或不快乐。


3

对此,笔者就有过一次亲身经历。

小时候,随父亲去亲戚家参加婚礼,去之前,被提了一堆要求,诸如不能乱夹菜、不能乱说话之类。在过去的农村,这是孩子串亲戚前接受的最常见的教育了。

开席前,桌子上有一盘点心,主人给每人发了一块。在那个年代,能吃到一块点心,那可是无上的美味啊!但正像那位女孩一样,在吃完第一块之后,我看着那盘点心在那儿咽口水,也没有再伸手去拿。回家之后问父亲,才知道原来是可以随便吃的。

这件事,让我后悔了好多年。

4

没吃到点心的我当然是“懂事”的孩子,但的确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快乐。因为,这种“懂事”压抑了自己的内心。

其实,很多时候,不是懂事错了,而是懂事的标准错了。

家长更应该教给孩子另一种懂事,比如在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取食之前,有礼貌地问一下长辈或者主人,这样的话,既不失礼仪,又表达了自己内心的需求。

5

所以,对于“懂事”,我们也需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能这也不许,那也不许,把孩子约束成一个唯唯诺诺的傻子,而是教会他们如何为人处世,长成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彬彬有礼的君子。

这样的懂事,才是真懂事,才是我们想要的懂事,才是能够给孩子们带来快乐的懂事。

相关文章

开学了,也给自己定几个“小目标”

为什么老师们都不愿意教课

我可以惯着你,也可以换了你

暑假过完了,寒假还会远吗?

每一个今天,都是余生里最年轻的自己


声明:本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原创,欢迎转发朋友圈。任何公共平台(包括微信公众号、商业网站、传统媒体等)转载需联系作者授权并支付报酬。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

关注本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