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劉澤生 || “港澳研究”欄目主持人語

劉澤生 汇智澳门 2023-02-15

劉澤生,澳門理工學院教授、《澳門理工學報》總編輯


澳門經濟正處於調整轉折期。近一年多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以及各國的隔離政策,對全球經濟的正常運行和政府治理模式都帶來了嚴峻考驗,儘管澳門特區政府在抗疫情、保就業、保民生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但對以外需為主、經濟結構以旅遊博彩業為主導的微型開放經濟體而言,難免會更大程度地遭受全球性跨境旅行禁令和出入境管控措施的嚴重衝擊,穩經濟面臨極大壓力。

2020年,澳門入境旅客下跌85%,酒店平均入住率下降至28.6%,博彩毛收入減少79.2%,全年整體經濟實質收縮達56.3%。2021年,澳門的外部需求復蘇狀况仍將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社會對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的迫切性有了深切體會。與此同時,澳門經濟仍具有一定的韌性,總體財政處於穩健狀况,為政府繼續實施逆周期措施提供財政保障。儘管2020年1~12月政府財政總開支因各種紓困政策增加11.2%,總收入因經濟收縮下跌29.1%(其中來自幸運博彩的稅收下跌73.6%),但同期財政收支仍略有結餘。特區政府2021年度施政報告明確提出“防控疫情、振興經濟、惠顧民生、促進多元、推進改革、創新發展”的總體施政方向,並採取多項措施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相信上述努力方向和政策措施,將有助於澳門拓展經濟基礎和增強經濟韌性。

另一方面,2021年正值國家“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國家在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設雙循環發展新格局、追求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也明確強調要支持港澳鞏固提升競爭優勢,完善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內地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機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支持澳門豐富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內涵,支持粵澳合作共建橫琴,擴展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台功能,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支持澳門發展中醫藥製造、特色金融和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澳門需要主動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準確把握自身的角色和定位,借助國家支持政策,通過高質量地共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發展現代金融業務及完善本地貨幣市場人民幣流動性安排等具體環節,有效嵌入到國家經濟雙循環中,成為國家發展離岸人民幣業務、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建設等戰略的重要節點,持續拓展澳門經濟增長新動能。

近期,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重大決策部署,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牽頭編制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這標誌着大灣區旅遊產業發展進入一個新階段。本欄目刊發陳章喜教授的《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空間結構優化:能級提升視角》一文,正是基於能級提升理論的視角,通過構建能級指標體系,評價和測算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旅遊能級發展水平,重點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旅遊空間結構。陳文認為,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旅遊能級、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空間結構的優化,是新時代背景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的重要舉措;文章在結合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空間結構發展的動態基礎上,從等級優化、節點優化、軸綫優化和政策優化等四個方面提出了提升灣區旅遊能級水平、促進空間結構優化的建議。

江華、庄真真《澳門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的設立及其爭議》一文,則是對澳門社會(不論政府與立法會方面,還是社會不同政治立場)長期以來就基本法有關非政權性市政是否設立、如何設立的爭議作了一次比較全面的分析。文章梳理了原市政機構的歷史沿革,對是否設立非政權性市政機構,及其權力的性質、權力的來源,以及產生和組成的方式,針對不同的意見,提出了合理的解釋,為澳門特區政府最終設立澳門市政署,並使澳門市政署的設置符合基本法關於非政權性市政機構性質、職權、組成的相關要求和規定提供了法理上的依據和解釋。



即將推送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空間結構優化:能級提升視角 / 陳章喜澳門非政權性市政機構的設立及其爭議 / 江華  庄真真


採編系統:http://MPIJHS.cbpt.cnki.net
本刊網址:journal.ipm.edu.mo[網絡編輯  陳志雄]


感谢您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