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羅福惠 || “辛亥革命110週年專題”主持人語

羅福惠 汇智澳门 2023-02-15

主持人簡介

羅福惠,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興趣為辛亥革命史、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湖北地域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獨著有《國情、民性與近代化——以日中文化問題為中心》、《湖北近三百年學術文化》、《中國民族主義思想論稿》、《辛亥革命時期的精英文化研究》、《長江流域的近代社會思潮》、《黃禍論——東西方的對立與對話》;合著有《章太炎思想研究》、《辛亥革命與中國社會發展道路》、《湖北通史》等;另有《辛亥革命資料新編》、《辛亥革命的百年記憶與詮釋》、《辛亥人物文集·居正集》等史料編纂和譯著,發表論文近二百篇。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週年。在近年出現的將過去、現在、未來二百年或三百年聯繫起來的長時段觀照和思考中,發生辛亥革命的1911年都是一個關鍵的時間節點。因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70餘年中,辛亥革命及其領導人孫中山,一直是中國近現代史研究的熱點。而每十年一度的紀念活動和系列學術會議,則成為展示階段性成果、總結經驗並探討下一階段研究工作的契機。回顧70餘年的相關研究,不難發現存在著各種階段性的關注焦點和研究主流。如20世紀50~70年代的辛亥革命與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道路;80年代的辛亥革命性質和清末民初的中國社會經濟狀況;90年代的中國早期現代化與全球化背景;21世紀以來的民族振興和中外文化關係,等等。此類宏大的話語主題無疑影響並促進了研究者的思考和視野,從而不斷地進行史料發掘和展開新的研究,故能在每一個歷史階段中產生一批宏觀研究或微觀研究的成果。當然,學術研究始終都有與時俱變和一以貫之的兩種形態。選定某個有價值有史料資源的穩定範圍或具體問題,矻矻懇懇,數十年乃至終其一生抱經守道,或獨闢蹊徑,或獨有心得,能成一家之言,其成果價值也有不可忽視之處。這種個性化的研究既使學術園地豐富多彩,也帶來了各個研究階段上的學術討論和爭鳴。辛亥百年紀念後的近十年,相關研究有如登山過程中進入了一個暫歇的平台。儘管在辛亥百年和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的學術活動中,也有眾多先進獻出不少高屋建瓴之言,然而一者知易行難,核心史料的漸趨難得,宏大主題下具體研究的內卷化,難免讓人覺得重大研究難以形成。新生的研究力量又視前賢之相關研究已經高不可攀,突破不易。還有泛“碎片化”的自我預警使得研究者和刊物編輯們舉棋不定;二者形勢比人強,隨著研究熱點往抗日戰爭、國共鬥爭以及抗美援朝、中蘇關係等領域後移,不少中國近現代史研究者也調整了研究重點。儘管如此,近十年來仍有不少學者先後推出了多種版本的孫中山文集和相關檔案資料,尤其是廣東學者編纂和著述的《孫中山志》、《各方致孫中山函電彙編》、《孫中山史事編年》、《孫中山研究口述史》、《孫中山社會建設思想研究》以及幾套孫中山系列研究叢書,都是引人注目的新成果。歷史上是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相關的學術成果也是對孫中山為代表的人物研究比對辛亥革命事件史的研究更繁榮,所以對辛亥革命事件本身及當時社會環境的研究,還須再作努力。和一切事業一樣,學術研究的傳承和發展關鍵在人。時至今日,70後、80後的一代新人已經成長為教學主力和研究骨幹。指導研究生,組織有關講習營和工作坊靠他們,蒐集編纂多方面的文獻資料,拿出富有新意的研究成果,嘗試運用社會史、概念史、口述史和記憶史等方法的也是他們。本專題此次刊出的三篇文章,就是這種為紀念辛亥革命110週年而展示的新成果。






即將推送•辛亥革命110週年專題•二十一世紀以來孫中山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 張金超辛亥革命時孫中山在國內的政治影響 / 安東強“滿漢矛盾”記憶與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動員 / 郭輝



延伸閱讀彭剑 / 人人皆革命党——从“新革命史”谈起
陈喆 / 护国战争后中华革命党基层成员的境遇——以旅沪革命党人遣散问题为中心的考察


採編系統:http://MPIJHS.cbpt.cnki.net
本刊網址:journal.ipm.edu.mo[網絡編輯  陳志雄]


感谢您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